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创设

来源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hende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诱发学生积极思考,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提高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和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只有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真正促进学生的学习。我国教育家孔子曾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在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影响学生自觉性、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的最直接因素。
  数学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数学。而一个好老师不只是会传授知识,更善于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方式之一。通过多年的教学探讨,我将日常教学中的几点做法分享如下,以供参考。
  一、问题情境要趣味化
  小学生喜欢关注“有趣味、新奇、好玩”的事情,尤其是低年级和中年级学生,因此,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素材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用丰富多彩的动画、生动有趣的故事、有滋有味的游戏、大胆合理的猜想、竞争激烈的比赛等形式呈现问题情境,使学生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快乐的事情,从而愿意接近数学,主动地学习数学。
  在学习《商不变的性质》一课时,我安排了这样的一个情境,一开始给学生讲述了“猴王分桃”的故事:花果山上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猴王给小猴子们分桃子。猴王说: “给你们9个桃子,平均分给3个小猴子吃。”小猴子听了摇头嫌太少。猴王又说: “给你们90个桃子,平均分给30只猴子吃。”小猴子得寸进尺,还嫌少。猴王显得慷慨大方的样子说: “那就给你们900个桃子,平均分给300只猴子吃。”这个小故事很有趣味性,学生听完就大笑起来。在这样有趣的故事中老师再引导学生去探讨商不变的性质,这样的教学既能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又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这样的情境创设,吸引了学生,引领学生去体验、享受成功的快乐。
  二、问题情境要有挑战性
  情境只是一种辅助的功能,重要的是要把数学问题融入到情境中,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积极地探究新知识。比如,我在数学《百分数的意义》一课时,教材在这节课中为教师提供的情境是派哪个小组发球,而我就没有采用这个情境,而是进行了创造性的革新。因为课前我做了调查,发现班里的学生对点球这个事情不是很了解,也不感兴趣,但是很喜欢篮球,对投篮很喜欢。所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改变了教学设计的情境。开始的谈话“同学们喜欢哪位篮球明星”更是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生活中的敏感话题,学生很乐意与大家交流自己的喜爱。“我们学校也有篮球明星,看看你们认识吗?”从篮球明星过渡到身边熟悉的体育老师,教师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状态,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在学生兴致勃勃的时候,继续抛出问题: “如果你是校长,你会派谁参加比赛”,把学生积极性推向高潮,学生在设计好的情境中,学习兴趣逐步升高。
  在教学实践中,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展示自己,课堂上可以创设具有挑战性的情境,教学中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突出重点、重难点,少批评、多鼓励”。例如,在教学“11~ 20各数的认识”时,因小学生年龄比较小,由于20以内数字还没学到,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一种情境:课前,我准备了两捆1 0根小棒,让不同小组各派一名成员作为代表进行比赛。老师在比赛之前可以讲一下,每捆1 0根。把其中的一捆拆开,另一捆不拆。让两组学生接着不拆的那捆一根一根地数。这样更有益于全体学生进入教师所设置的情境之中,孩子都有好胜心理,都希望自己的小组可以获胜,这样学生的欲望瞬间被激发了。也只有设计这样富有挑战性的活动,才能让学生在寻找答案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问题情境要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生活环境、已有知识出发。”对于小学生而言,与他们直接相关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可以直接触摸到的、间接看见的、听说的事和物,是他们最感兴趣的。所以,教师需要将要教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日常生活、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呈现出来,创设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富有时代气息、喜闻乐见的亲切的生活情境。
  我在教学《年、月、日》活动时,从学生的生活入手,问一问学生的生日,听一听学生对年月日的了解,议一议学生的生日是不是正确。这些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将数学更多地联系了生活实际,贴近生活,使学生体验到数学问题就在自己身边,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对本来枯燥的数学产生亲切感和真实感,诱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心理渴求,不仅调动了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力量,感受到数学迷人的魅力,引导学生亲近数学,激发其学好数学的愿望。
  四、问题情境要活动化
  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标准化的数学模型,教师如果能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生活情境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就会感到许多数学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还使他们切实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数学,感受到现实生活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教学中,把问题情境活动化,就是让学生投身到问题情境中去活动,使学生在口说、手做、耳听、脑想的過程中,学习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如在教学《圆锥体的体积》一课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把一个圆柱体橡皮泥切成一个等底等高圆锥体,看一看切成的圆锥体大约是圆柱体的几分之几。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仅要动手,而且还要动脑思考,活动结果学生易于接受,印像深刻。在活动中,学生的兴趣得以升华,情感得到感染,保证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我会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选择素材,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问题情境。实践证明,这样开展教学活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文献
为解决高校预算绩效评估问题,深化绩效评估在高校预算管理中的作用,通过将平衡计分卡应用于高校预算绩效评估分析,结合平衡计分卡的设计原则与相关理论,提出高校应当构建综合
在店埠学区中心幼儿园,无论你走到哪个地方,都可以欣喜地领略到孩子们的天真、聪慧与创造;你也能明晰地感受到幼儿园始终凸显的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老师们时时刻刻都把孩子放在心上、放在幼儿园的中央、放在爱的顶端。幼儿园在摸索中前进,逐步让美术教学成为园所特色,真正做到让孩子成为园所环境的主人。  一、依据指南,更新观念,回归本真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中指出:让幼儿充分主动自由地感受美
期刊
市级课题《幼儿园绘本集体教学的有效策略》的研究已经进入尾声,期间课题组成员围绕着在幼儿园进行绘本教学进行了大量的尝试,每一节活动都凝聚了大家的心血,每一个参与其中的教师在专业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每一次集体教学从一开始的设计到最后的呈现都离不开教研。教研顾名思义就是对教育的探讨和研究,探索教育规律,解决教育问题,提高教育质量。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样,有效的教研策略也一样可以提高教研的效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幼儿园教育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取得了可观的成效.在幼儿园小班语言讲述教学活动中恰当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在计算机系统工作过程中,各种电磁干扰往往是不可避免的,由于瞬间的电气干扰常使得程序“飞出”,使系统无法正常工作,甚至硬件设备被损坏。本文介绍了在研制电 In the proc
《月亮与六便士》是英国作家毛姆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放弃证券经纪人的富足生活和美满家庭,听从内心召唤,不顾一切地追求艺术梦想的故事.本文试图运用“精
起重机技术在发展,质量在提高。新技术在其制作过程中不断地被应用。磁栅数显装置在其切削加工中被应用,对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加工效率起了积极的作用。自85年以来,我们对此
研究了由T,D.Chiuch和R.M.Goodman在1988年提出的指数型动态神经网络,给出了给定标准模式为该网络稳定点的一个简明的充分条件,并得到了这类稳定点的一步收敛半径。指出了在概率意义下系统不存在伪稳态。
【摘要】折纸是一项民间传统艺术,对幼儿来说它是充满神奇、富有趣味性的,也极具吸引力,是深受幼儿喜欢的一种小工艺活动。折纸不失为幼儿指尖上的智慧,能促进幼儿动手、动脑、探索能力。本文就如何启蒙幼儿对折纸活动的兴趣,展开了一些论述,以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启蒙、开发、幼儿、折纸、兴趣  幼儿园折纸活动是幼儿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手脑并用能力,还能够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在现代信息技术体系中,大数据和AI技术占据着重要地位,也是现代科技的重要发展方向,在新媒体传播中也起着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新媒体技术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新时代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