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5-0044-02
摘要:我国煤矿重特大事故频发、安全形势严峻是煤炭行业各种矛盾长期积累的集中反映,也暴露出煤矿安全管理上存在许多薄弱环节。要加快技术先进的大中型煤矿和大型煤炭基地建设,通过适当提高煤炭合理价格和行业利润水平,以保障煤炭行业发展高效开采矿井和煤矿安全技术装备更新所需的资金投入;全面提高我国煤炭生产的整体水平,促进煤矿安全生产。
关键词:生产安全;煤炭生产;开采业
煤炭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煤炭安全是全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煤炭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切身利益。随着煤炭行情上涨,前些年生产经营疲软的煤炭企业,如逢甘露,为抓住这一良好机遇,各地企业煤炭产量迅速上扬,煤炭资源丰富的地方,也加大了煤炭产业发展的力度。但在大力发展煤炭产业的同时,如何加强煤炭生产安全管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坚持“以人为本",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强化基础,落实责任,采取有力的措施,坚决改善煤矿安全条件,努力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
一、影响我国煤炭生产安全的主要因素
(一)煤矿生产条件差、整体水平低下
矿井开采煤层地质条件是决定煤炭开采难易程度的基本因素,也是影响矿井生产技术经济指标重要因素。我国煤矿开采以地下开采为主,产量约占95%。美国、印度的井工产量比重分别约为33%和20%。由于是地下作业,工作空间受限制,采掘工作地点不断移动和交替,并且受地下的瓦斯、煤尘、水、火以及煤层围岩塌落等灾害的威胁,因此井工矿井的安全状况不如露天矿井。如美国井工开采的百万吨死亡率约为露天开采的5倍,我国平朔露天矿的平均百万吨死亡率仅为同期国有重点煤矿井工矿井平均百万吨死亡率的1/20。我国煤炭生产整体水平落后,全国采煤机械化程度不到50%,除部分国有大矿之外,大多数煤矿生产技术水平低,装备差,效率低。特别是乡镇小煤矿,基本上是非机械化开采,200万以上的矿工还在手工采煤。我国大部分乡镇煤矿和部分国有地方煤矿仍采用传统的柱式体系采煤法。采煤工艺和技术装备落后,是造成煤矿死亡人数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国有煤矿安全投入不足,大多数煤矿设备严重老化、失修,矿井生产安全系统不完善,特别是一通三防系统不完善,安全保障能力差,安全隐患多,这是影响国有重点煤矿生产安全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煤矿安全法规与安全管理问题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差,煤矿安全法规不健全、安全管理不到位、执法不严是主要原因之一。长期以来,我国制定的有关煤矿生产安全的法律、法规基本上是针对国有大中型煤矿的,对中小煤矿,特别是乡镇煤矿的安全管理,往往采用行政管理的手段,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由于缺乏法律规范,再加上行政管理的漏洞,以至相当多的中小煤矿在不具备安全生产的条件下进行生产,或者违法生产经营。这些煤矿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减少安全投入,忽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产生大量事故隐患和不安全因素,导致事故屡屡发生;缺乏煤炭安全生产管理专业人员。乡镇对煤炭安全生产,均是分管安全的主要负责人自己下矿检查,大部分领导没有煤矿全生产基本知识,对煤矿的安全检查依赖于负责人,缺少专业知识;从业人员的素质低。煤矿的从业人员绝大多数是家庭贫困、文化素质低的弱势群体,缺乏技术和安全基本知识,安全生产意识淡薄,自我规范能力不强,且流动性大。而矿主又往往不注意进行人才培养,职工培训和安全教育。
二、控制煤炭开采重特大伤亡事故、降低死亡率对策与技术措施
(一)提高对煤矿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反映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市场监管职能的基本任务,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要站在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本着对党的事业负责,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负责,对企业和自己的前途负责的态度,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强化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大力推进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克服一切厌战情绪和畏难心理,克服一切侥幸麻痹思想,切实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建立长效的安全生产机制,实施科技兴安战略,积极采用先进的安全管理方法和生产技术,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
(二)矿井发展高效机械化采煤、大力推进矿井的高产高效建设。
生产技术与装备水平,既影响煤炭开采效率,也影响煤矿作业环境的安全性。发展高效采煤技术,提高煤炭生产效率,实现煤矿高效集约化生产,并为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监测、监控创造条件,从而达到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有效预防和控制。实践证明,把矿井建设成为单产高、效率高、安全好、效益好、环境好的高产高效矿井,是推动矿井安全、健康、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要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必须大力发展煤炭高效集约化开采。发展高效采煤技术,建设高产高效矿井,一是对现有大中型矿井进行技术改造建设高产高效矿井;二是在煤层开采条件较好的“三西”(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地区新建一批高效集约化开采矿井,增强煤炭工业发展后劲,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煤炭的需求。
三、结束语
煤矿开采业是一个风险较大的行业,其生產过程的基础设施必须达到一定要求,否则就会出现生产安全问题。同时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规模效应,其成本具有劣加性,因此,对煤炭开采企业也应进行相应的政府规制,以矫正企业行为。煤矿生产安全是煤炭行业面临的突出和特殊的问题, 要以科学的发展观, 坚持依靠科技进步, 依据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和法规, 积极调整煤炭生产技术结构, 提高煤炭生产整体水平, 建立煤矿安全长效机制, 保障煤矿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 王汝发.关于煤炭安全生产的量化评价[J]. 井冈山学院学报. 2008(05)
[2] 林洁.从矿难频发看煤炭安全生产[J].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06(01)
[3] 李敬钰.以人为本强化煤炭安全生产管理[J]. 机械管理开发. 2009(04)
摘要:我国煤矿重特大事故频发、安全形势严峻是煤炭行业各种矛盾长期积累的集中反映,也暴露出煤矿安全管理上存在许多薄弱环节。要加快技术先进的大中型煤矿和大型煤炭基地建设,通过适当提高煤炭合理价格和行业利润水平,以保障煤炭行业发展高效开采矿井和煤矿安全技术装备更新所需的资金投入;全面提高我国煤炭生产的整体水平,促进煤矿安全生产。
关键词:生产安全;煤炭生产;开采业
煤炭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煤炭安全是全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煤炭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切身利益。随着煤炭行情上涨,前些年生产经营疲软的煤炭企业,如逢甘露,为抓住这一良好机遇,各地企业煤炭产量迅速上扬,煤炭资源丰富的地方,也加大了煤炭产业发展的力度。但在大力发展煤炭产业的同时,如何加强煤炭生产安全管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坚持“以人为本",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强化基础,落实责任,采取有力的措施,坚决改善煤矿安全条件,努力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
一、影响我国煤炭生产安全的主要因素
(一)煤矿生产条件差、整体水平低下
矿井开采煤层地质条件是决定煤炭开采难易程度的基本因素,也是影响矿井生产技术经济指标重要因素。我国煤矿开采以地下开采为主,产量约占95%。美国、印度的井工产量比重分别约为33%和20%。由于是地下作业,工作空间受限制,采掘工作地点不断移动和交替,并且受地下的瓦斯、煤尘、水、火以及煤层围岩塌落等灾害的威胁,因此井工矿井的安全状况不如露天矿井。如美国井工开采的百万吨死亡率约为露天开采的5倍,我国平朔露天矿的平均百万吨死亡率仅为同期国有重点煤矿井工矿井平均百万吨死亡率的1/20。我国煤炭生产整体水平落后,全国采煤机械化程度不到50%,除部分国有大矿之外,大多数煤矿生产技术水平低,装备差,效率低。特别是乡镇小煤矿,基本上是非机械化开采,200万以上的矿工还在手工采煤。我国大部分乡镇煤矿和部分国有地方煤矿仍采用传统的柱式体系采煤法。采煤工艺和技术装备落后,是造成煤矿死亡人数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国有煤矿安全投入不足,大多数煤矿设备严重老化、失修,矿井生产安全系统不完善,特别是一通三防系统不完善,安全保障能力差,安全隐患多,这是影响国有重点煤矿生产安全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煤矿安全法规与安全管理问题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差,煤矿安全法规不健全、安全管理不到位、执法不严是主要原因之一。长期以来,我国制定的有关煤矿生产安全的法律、法规基本上是针对国有大中型煤矿的,对中小煤矿,特别是乡镇煤矿的安全管理,往往采用行政管理的手段,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由于缺乏法律规范,再加上行政管理的漏洞,以至相当多的中小煤矿在不具备安全生产的条件下进行生产,或者违法生产经营。这些煤矿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减少安全投入,忽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产生大量事故隐患和不安全因素,导致事故屡屡发生;缺乏煤炭安全生产管理专业人员。乡镇对煤炭安全生产,均是分管安全的主要负责人自己下矿检查,大部分领导没有煤矿全生产基本知识,对煤矿的安全检查依赖于负责人,缺少专业知识;从业人员的素质低。煤矿的从业人员绝大多数是家庭贫困、文化素质低的弱势群体,缺乏技术和安全基本知识,安全生产意识淡薄,自我规范能力不强,且流动性大。而矿主又往往不注意进行人才培养,职工培训和安全教育。
二、控制煤炭开采重特大伤亡事故、降低死亡率对策与技术措施
(一)提高对煤矿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反映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市场监管职能的基本任务,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要站在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本着对党的事业负责,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负责,对企业和自己的前途负责的态度,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强化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大力推进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克服一切厌战情绪和畏难心理,克服一切侥幸麻痹思想,切实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建立长效的安全生产机制,实施科技兴安战略,积极采用先进的安全管理方法和生产技术,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
(二)矿井发展高效机械化采煤、大力推进矿井的高产高效建设。
生产技术与装备水平,既影响煤炭开采效率,也影响煤矿作业环境的安全性。发展高效采煤技术,提高煤炭生产效率,实现煤矿高效集约化生产,并为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监测、监控创造条件,从而达到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有效预防和控制。实践证明,把矿井建设成为单产高、效率高、安全好、效益好、环境好的高产高效矿井,是推动矿井安全、健康、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要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必须大力发展煤炭高效集约化开采。发展高效采煤技术,建设高产高效矿井,一是对现有大中型矿井进行技术改造建设高产高效矿井;二是在煤层开采条件较好的“三西”(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地区新建一批高效集约化开采矿井,增强煤炭工业发展后劲,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煤炭的需求。
三、结束语
煤矿开采业是一个风险较大的行业,其生產过程的基础设施必须达到一定要求,否则就会出现生产安全问题。同时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规模效应,其成本具有劣加性,因此,对煤炭开采企业也应进行相应的政府规制,以矫正企业行为。煤矿生产安全是煤炭行业面临的突出和特殊的问题, 要以科学的发展观, 坚持依靠科技进步, 依据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和法规, 积极调整煤炭生产技术结构, 提高煤炭生产整体水平, 建立煤矿安全长效机制, 保障煤矿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 王汝发.关于煤炭安全生产的量化评价[J]. 井冈山学院学报. 2008(05)
[2] 林洁.从矿难频发看煤炭安全生产[J].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06(01)
[3] 李敬钰.以人为本强化煤炭安全生产管理[J]. 机械管理开发. 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