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合作,谋共赢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eymoneyo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合课题《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的实践与研究》的研究方向,我在音乐教学实践中着重从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出发: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成为有价值、有成效的活动?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从形式走向实质?如何让音乐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奏效?一系列课堂中深思的问题迎刃而解……遵循学情、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的新状况,我努力从课堂实践中求真知。

一、科学分组,合理分工


   我们音乐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目的就是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自己和他人都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近两个月的教学实践证明,简单随意的分组必然影响合作学习的质量。我个人建议:可以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来分组,让每组的学生在学习能力、组织能力、个性发展等方面得到合理的搭配,以此来保证组内成员间的差异性、互补性和组间竞争的公平性。

二、精心设计、有效合作


   虽然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但是,不能以偏概全地让学生围坐在一起,进行简单的讨论,就出现合作的效应。根据我们音乐课堂的特殊性,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的,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应该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要了解学生的特点、吃透教材,对于是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正确的判定。同时,还要兼顾对合作内容,自主学习,环境氛围,交流反馈,评价机制等各个方面进行系统的设计。尤其是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时,要把握教材的重难点,设计有针对性的合作学习内容,从而避免讨论成为优等生的个人表演。

三、适时引导,全程调控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该形成良好的关系。学生的合作活动是否有效,离不开引导员老师的参与和评价。在我的音乐课堂中发现,我设计的小组合作学习环节中,自己却在“袖手旁观”,这样的合作毫无意义。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善于创设问题的情境,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以高涨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合作學习中,从而保证全体小组成员“动”起来,“活”起来。
   真正地将“小组合作学习”用到实处,不再是课堂中强加上去的形同虚设的教学环节。现将我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实践亮点做如下分析:

亮点一:“导”清分工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我注重把教师充当“导演”的身份,而不像传统教学所强调的那样,教师一味地按照自己所设计的备课方案,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只能在讲台下看老师尽情地“表演”,却没有机会参与,只能充当配角。现在的初四音乐课堂,我以学生的主体认知为出发点,巧妙运用学生之间的互动,把“导”和“演”分离,把大部分课堂留给学生,让他们互相切磋,共同提高。学生根据自己的专长进行小组活动,喜欢设计方案的可以点明主题,擅长课件制作的可以动手完成,喜欢材料搜集的可以整合资料,最终,小组的合作展示将是评价小组合作默契的重要标准。

亮点二:互助合作,放手学生


   经过两周的小组合作学习,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我深有体会,后来再尝试放手学生自由编组,结果又出现了有些组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高,有些组则一般,好的学生自然凑到一个小组,调皮的学生没有组愿意接纳。结合实践,我感觉采取这样的办法:根据学生的素质、性别等,再分合作小组,最后根据每节课的小组活动展示做适当的微调,效果应该会更好。

亮点三:你“评”我,我“评”你


   此环节的设定,我主要是从学生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是评价教学任务完成与否的重要因素,恰当地运用各种评价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分别担任不同角色,体验全体参与的原则,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身的优势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表现方式,这样,不仅每个学生都参与了课堂学习,而且,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客观能动性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找到更加有创意的表现节奏的形式。
   总之,在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中,不仅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理念,还培养了新型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促使音乐教学更具备“三化”课堂的规范,营造出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其他文献
教学的实践令我深深地感到,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中,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其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而信息技术的介入,为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并带来了活力。运用多媒体教学作文,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把现实生活中的情、景、事、物搬进课堂,创设良好的习作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下写作。总之,运用多媒体技术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既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條件,又有纵横驰骋的广阔天地。那么,如何才能在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呢? 一、教师用优美的语言去拨动学生的心弦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文中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语言不仅对传授知识有重要作用,还具有强烈的情感激励和感染作用。它是审美性最强的一种教学艺术。在教学中教师若能叙述时扣人心弦,描
期刊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指出学与思相结合。学生在学习過程中有疑、解疑的过程,其实质就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在语文课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通过生疑、质疑来加深对课文理解,并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呢? 一、创设情境,敢于质疑   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才能主动地参与各种活动,在教学中,教师适时地营造质疑情境,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大胆发问
期刊
课文处理的巧妙到位,对启迪学生思维裨益不少,也对自我的教学艺术有所提高。现把教学实践中那些记忆深刻元素反思分享如下:细节处,有风景   在讲述《一夜的工作》时,发现该文有这样一段描述:“我也站起来,没留意把小转椅的上部带歪了。总理过来把转椅扶正,就走进后面去了。”   这段主要写了总理扶正座椅这一不经意的细微动作。看起来与上下文衔接也不怎么紧密,也与文章的中心及重点有些不协调。就是删去这一段,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这告诉我们,写作能力不仅是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体现,而且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表现。因此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能就写作论写作,而应是既立足于大语文教学观,培养语文素养,又要遵循写作教学的规律,使语文素养的培养和写作能力的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那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一、注重积累   (一
期刊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和直接动力。小学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学生总感觉枯燥、乏味,兴趣不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重要。只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变苦学为乐学,变难学为易学,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那么在小学数
期刊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堂学习以及课后作业方面没有主动性,而小学数学又是小学阶段的主要课程,小学数学课程对学习数学课程有着很大的影响。我们这里处于农村,很多家庭存在着某些问题,家长起到的作用甚小,这就需要学校教师大胆创新,勇于改革,提高学生的作业效率。如何设计出新颖、有趣、开放的数学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应引起我们数学教师的重视。很长一段时间,学生的作业几乎是:  1.内容陈旧,应试题目居多
期刊
古诗词教学长时间以来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古诗词教学活动的开展引起高度重视,提高小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在古诗词教学中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改革活动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因此十分有必要针对新课改背景下古诗词教学要点进行探究,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相应的参考。 一、有感情吟诵,激活学习情感   古诗词吟诵是古诗词教学中
期刊
我在执教《你一定会听见的》这篇课文时遇到困惑:作者为何能听到蒲公英梳头、蚂蚁搬家、雪花飘落的声音,而且描写得如此美妙,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赏析朗读呢。带着种种疑惑请教经验丰富的名师。老师只告诉我一句话:你该去读读作者的书,寻找她的写作风格和特色。就是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读完了桂文亚女士的《美丽眼睛看世界》。   桂文亚的散文,描绘着各地的“风情美”。读着这些清秀的文字仿佛跟随作者的脚步欣赏着各地的风情
期刊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大淑村矿团委在上级团委和矿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学在深处、谋在新处、干在实处,扎实推进团的工作创新发展。实施了团建“12345”工作部署,通过六项坚持,全面激发共青团组织活力,用助力安全的青春作为和服务团青的实际行动,打造了共青团工作的闪亮名片。 一、抓学习融思想,坚定信念苦练本领   坚持以思想引领为首要任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团的十八大、团省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