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中国德育的修身传统

来源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li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悠久而丰富的中国教育传统中,“言必谈修己达人”的修身教育是其鲜明的特征,构成了中国传统德育的精髓。但是自近代以来,受西方文化与应试体制的影响,这一传统被逐渐削弱乃至丢失。当务之急应守正笃实,返本开新,追寻中国德育失落的修身传统,并为它注入时代价值,使其焕发新的光彩。
  回望:修身教育曾是中国弥足珍贵的传统教育
  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中华民族尤其注重立德修身。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全面的道德修养和人生境界,崇尚“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仁爱精神和修己传统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最显著的特点。
  对个体而言,修身是做一个有操守、有德行的人的有效途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来倡导“把自我内在的反省与修养加以扩大,变成一种外在的、普通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古往今来,一代代仁人志士正是从自身做起而推及他人,通过修身克己、不懈奋斗,以追求“平天下”的理想境界。
  将修身文化的传统融入教育教学,就形成了修身教育。在中国,修身教育的开山鼻祖当推孔子。他强调“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把自律作为个人修养的出发点,把“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修己”也叫“内圣”,即用各种信条、规范来修炼自己,使内心像圣人一样纯洁;“安人”也叫“外王”,即和王者一样,有治国安邦的才干。“修己”作为道德的要求,是“安人”的前提;“安人”作为才能的要求,是“修己”的成果。孔子强调,修己并非只是追求个人人格完善,而要将其扩展至治人。治人是修己的成果,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他强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在孔子修身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封建社会一直将《四书》《五经》作为主要教材,将修身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贯穿教育始终。如西周时期,小学教育的课程关于修身的有“洒扫、应对、进退”等;大学教育阶段关于修身的有“教以正心、诚意及修己治人之道”。
  朱熹认为:“身修,则家可教矣。孝、弟、慈,所以修身而教于家者也。”他强调:为学的目的是为修身。在学问与修身之间以后者为重,形成以德为先、求知学问为后的中国儒学传统。
  这种传统一直延续至清末民初。清末,地方新式学堂如上海南洋公学等在实行分科教学时,就开设了修身课。1902年和1903年分别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奏定学堂章程》都规定蒙学堂、寻常小学堂、高等小学堂乃至师范学堂均开设修身必修课,并以管理条例的形式对各级学堂的仪节、堂规、舍规予以规范。直到1922年壬戌学制颁布,修身课才被公民课或社会课取代。
  正是这种“修身为本、涵养德性”的一脉相承的修身教育传统培养了一批批仁人志士,成为一代代中国人自我修养与发展的标杆。
  缺憾:近代以来修身教育被逐渐削弱乃至丢失
  中国传统的修身课程,就其内容而言,虽然有些确属封建糟粕,应予以剔除,但绝大部分包含着民族性的精华,内容历久弥新,具有普世和永恒价值。如民国时期的修身课将“诚心、爱国、尽责任、重阅历之积极行为,与勿破坏、勿躁进、勿贪争之消极行为”编入德目,强调这些德目“均系处世必需之志行,必须在学校中平素养成”。这些旨在涵养学生德行的修身内容,对当今的中小学德育仍有借鉴意义。
  有学者概括中国传统德育的精髓为“德才兼备、以德统智的总体取向,修己达人、中和一贯的人生追求,寓理于事、化民成俗的实施策略,躬行践履、自律自省的修养路径”,然而,我们现在对待精髓的态度往往是“把孩子和脏水一起倒掉了”。近代,随着儒家人格教育思想被清除和改造,修身课渐次退出,修身教育的优良传统也被削弱乃至丢失。这种状况反映在当今的中小学教育中,呈现出“学校教育轻视德育,德育轻视修身传统”的特点。
  所谓“学校教育轻视德育”,理论上讲,立德树人本来是中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但现实却陷入“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所谓“德育轻视修身传统”,是说现在的德育从内容到形式都存在着“重口头说教、轻践行体悟;重简单传递、轻深度思考;重单项灌输、轻双向交流;重外在约束、轻内在自省;重显形教化、轻隐形陶冶”的问题。簡言之,就是把德育的修身传统丢掉了。不少学生甚至鲜听“修身”二字。2019年,笔者在襄阳市第三十六中学高一起始年级开设“修身课”,并做了问卷调查。其中问到“你在初中阶段学过修身课吗?”回答“没有”的竟占43.16%;回答“第一次接触‘修身’一词是在高中时期”的竟占多数。
  如今,无论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还是社会教育,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唯智化”问题,即重智育轻德育、重成才轻成人、重分数轻修身、重升学轻人格等问题。长此以往,我们可能会培养一批又一批高学历的“野蛮人”,他们有文凭无人品,有知识无能力,有目标无梦想,有智商无智慧。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回望历史,重拾失落的修身教育传统,培养修己达人的新时代学生。
  重拾:追寻失落的修身教育传统
  重拾,就是将修身教育纳入中小学德育体系,通过传统修身教育的现代转换,使学生感悟传统美德,自觉律己修身,达到涵养品德、培育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养的目的。
  在这方面,襄阳市第三十六中学做出了有益尝试。自建校以来,秉持“先以修身,终而自强”的校训,不断丰富德育内容,创新德育形式,持之以恒地引导学生修养自身、培植德行、涵养心性、立志做一个有修养、有道德、有志向的谦谦君子,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2016年,针对高中学校教育普遍存在的“重教轻育”“重育轻悟”的现象,笔者主动请缨,在全省中小学校率先创办“修身大讲堂”,先后开办修身讲座70余场,受众达5000余人次。
  大讲堂将理论与实例相结合,高处着眼,低处着手,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在校园里掀起了一股热潮。2017年11月,学校呈报的《校园奏响修身乐章——关于举办“修身大讲堂”的实践与思考》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优秀案例,这是全市唯一一所获此殊荣的学校。
  2019年9月,学校正式在高一年级开设修身课程,将“修身大讲堂”改造为课程版,使其规范化、系列化、常态化,深受学生欢迎。就学科而言,修身课涵盖哲学、伦理学、教育学等多种学科,属于典型的交叉、边缘、综合学科;就内容而言,修身课既讲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讲授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及其价值观;就课型而言,修身课吸纳心理咨询课、生涯规划课等课程模式,形成“杂糅百科自成一体”的特色。作为一种综合性课程,修身课程是对思想政治课、班会活动课等德育课程的一种补充,对于丰富和完善中学德育课程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在课程评价方面,科任教师有针对性地做了系列问卷调查,共发出936份问卷。其中,对修身课感兴趣的达96%以上;认为修身课有用的达95以上;97%以上的学生对修身课的教师感到满意;99%以上的学生认为学习修身课后收获很大。
  重拾中国德育的修身传统是一个新课题。如何实现传统修身教育思想从内容到形式的现代转换,以适应新时代的中小学德育;如何使修身课程设置更加科学合理;如何在学校全员、全程、全科中推进修身课程的实施、实现应然与实然状态的统一等一系列问题,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
  责任编辑/刘珊
其他文献
导语,是消息中最重要、最精彩的部分,是新闻报道中的 精华、路标和广告。导语写得出奇斗巧,就能紧紧抓住读者,使 其穿门人户,通阅全文;导语写“砸”了,整个稿件也就没有 多少
近年来,儿童和成人肥胖的发病率不断增高,已成为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医学界认为,造成人体肥胖的主要原因是能量的摄入大于消耗,即摄食过多和缺乏运动是造成肥胖
10月28日上午,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召开理论中心组学习扩大会,传达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要求从组织工作职能出发,结合我区实际,把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到组织工作各个方
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是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落实基层党员教育培训规划,建立
前言:自20世纪80年代初艾滋病开始流行至今,男男性行为人群受影响尤为突出,他们感染的风险很高。从各国的报告数据来看MSM人群艾滋病感染均呈上升趋势,美国到2009年经男男性接触
以“世界钨都”和“稀土之乡”著称于世的江西省赣南,如今,黄金已成为该地区又一重要的矿产资源。 近年来,活跃在赣南的崇山峻岭之中的武警黄金16支队、赣南地质调查大队、
创业者和投资人之间的互动、互信、互助是项目融资成功并最终做大做强的关键。通过众筹收获的更多的是一种凝聚感,资本背后是分享与支持,而不是一锤子买卖或者一场赌博尽管国
2020年,一场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人们宁静的生活.在那段不平凡的日子里,李家森带领全校师生科学防疫、精准施策,实现疫情防控零传播、零感染,学校也因此获得了“无疫校园”荣
期刊
倾注“两个成长”,引领发展方向rn湖北教育: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离不开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近年来,丹江口市着力打造教师发展领军人物,
期刊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寄托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期盼的重大民生问题.湖北省教育大会提出了我省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