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修辞作为一种话语和文本建构方式,是文本运用修辞艺术建构文本和表达思想的文本解读方法。然而,当前初中语文修辞教学中存在“重言志,轻托物”、“重修辞格,忽视语篇修辞”的问题,笔者从象征类文本和隐喻类文本修辞教学探讨修辞教学方法,有效组织语文课堂教学,改进初中语文修辞教学,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 修辞教学 语文修辞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3-0099-01
初中语文修辞是恰当使用修辞艺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建构文本和表达思想的一种文本解读方法。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修辞资源,但是在教学中却存在“两重两轻”问题,导致无法结合文本有效组织课堂教学。笔者在教学中科学指导修辞实践活动,在语言中教学修辞方法,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升华文本表达思想感情,真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1.当前初中语文修辞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1.1重言志,轻托物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编写指向“重点理解作品的主旨”、“体会文本叙述条理性强的特点”、“培养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观念”三大方向,但在具体教学中,却倾向于情感内涵,是文本解读教学的缺失,忽视了修辞教学资源。在初中语文修辞教学中,很多教师未能辨别初中语文教材的缺失,仍然按照教材“怎么说、怎么做”组织修辞教学,教师应该以教材为参考,文本为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解读文本,开展修辞教学活动。
1.2重修辞格,忽视语篇修辞
初中语文修辞教学中,因教学重点主次不清、教学方法低效等问题,成效并不尽如人意。很多教师认为修辞教学就是向学生灌输修辞定义、作用、用法,却混淆了修辞与修辞格,修辞教学不仅向学生传授修辞格知识,还向学生传授具体文本表达技巧,是文本遣词造句技巧的教学。语文修辞不仅仅是简单的拟人、排比,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更多缩小修辞教学“圈”,在文本解读时极少涉及语篇修辞,这种修辞教学缩小教学范围,简化修辞教学概念,对语文修辞教学而言无疑是有害的,教师和学生无法正确解读文本,难以读懂文本中的“秘密”。
2.初中语文修辞教学有效策略
2.1寻物觅志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象征类文本。对于初中生而言,象征类文本并不陌生,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简单介绍象征定义,带领学生解读文本中的“物”,发现文本中的“志”。在象征类文本中,“物”是“喻体”,“志”是“本体”,在象征类文本的修辞教学中,要将抽象的理念和思想具体化,从文本的“物”、“志”入手,让学生对文本“物”、“志”有正确的认识。
如,《海燕》作为一篇具有丰富思想内涵和深远影响的佳作,就是运用象征类修辞手法塑造了革命先驱的海燕想象,为文章打造出卓越艺术效果。在修辞教学中,教师应清楚地解读到文本中象征手法的运用,文本中的“物”和“志”有着相关性、相似性特点,文本中主人公海燕、其他海鸟、海豹等三幅画面都凸显出“本体”和“喻体”的特点。因此,在《海燕》修辞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故事,帮助学生体会文本中自然事物和现象的象征意义,帮助学生寻找文本中“海燕”和“革命先驱”的内在联系。教师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本,从文本内容着手,感知文本内容,深度挖掘文本中“物”和“志”,认识文本“本体”和“喻体”正确内涵。
2.2比较寻法
《新课标》指出:“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在初中语文新课标背景下,可以看出修辞教学不再是零散教学,而应是置于语篇文本的情境中教学,在可感知的文本中让学生体会修辞表达效果。
如,《斑羚飞渡》虽然是一篇歌颂团结牺牲精神的英雄人物作品,作者并没有在文本中直接描述英雄应该是什么样的,英雄牺牲精神的伟大所在。在文本中,作者以斑羚为喻体,在文章中通过描述斑羚的壮举,隐喻了具有同样精神的英雄,让学生反复阅读,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文本的精神内涵。在具体修辞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比较寻“法”,让学生体会文本中隐喻。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搜寻身边的英雄事迹,通过对比分析搜集到的资料和《斑羚飞渡》文本,分析不同的写作手法。同时,教师设置问题:“文章只是写了斑羚吗?作者的真实写作意图是什么?作者真正歌颂的是什么?为什么文章中,作者选择以斑羚为隐喻,可以换一种其他动物吗?为什么?谁能描述一下斑羚后代的繁衍场景?描写斑羚为什么要选择桥墩事件?”让学生思考比较回答问题,体会文本中的隐喻。
笔者通过对人教版初中语文修辞教学现状分析,剖析修辞教学存在“两重两轻”困境,结合“重言志,轻托物”、“重修辞格,忽视语篇修辞”的修辞教学问题,辅以《海燕》和《斑羚飞渡》两篇文本说明象征类文本修辞教学有效策略之寻物觅志和隐喻类文本修辞教学有效策略之比较寻法,有效组织语文课堂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陈艳. 探讨初中语文修辞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课外语文,2015,24:86.
[2]马骏. 初中语文修辞教学中常见问题及对策[J]. 启迪与智慧(教育),2014,10:31.
【关键词】初中语文 修辞教学 语文修辞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3-0099-01
初中语文修辞是恰当使用修辞艺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建构文本和表达思想的一种文本解读方法。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修辞资源,但是在教学中却存在“两重两轻”问题,导致无法结合文本有效组织课堂教学。笔者在教学中科学指导修辞实践活动,在语言中教学修辞方法,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升华文本表达思想感情,真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1.当前初中语文修辞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1.1重言志,轻托物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编写指向“重点理解作品的主旨”、“体会文本叙述条理性强的特点”、“培养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观念”三大方向,但在具体教学中,却倾向于情感内涵,是文本解读教学的缺失,忽视了修辞教学资源。在初中语文修辞教学中,很多教师未能辨别初中语文教材的缺失,仍然按照教材“怎么说、怎么做”组织修辞教学,教师应该以教材为参考,文本为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解读文本,开展修辞教学活动。
1.2重修辞格,忽视语篇修辞
初中语文修辞教学中,因教学重点主次不清、教学方法低效等问题,成效并不尽如人意。很多教师认为修辞教学就是向学生灌输修辞定义、作用、用法,却混淆了修辞与修辞格,修辞教学不仅向学生传授修辞格知识,还向学生传授具体文本表达技巧,是文本遣词造句技巧的教学。语文修辞不仅仅是简单的拟人、排比,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更多缩小修辞教学“圈”,在文本解读时极少涉及语篇修辞,这种修辞教学缩小教学范围,简化修辞教学概念,对语文修辞教学而言无疑是有害的,教师和学生无法正确解读文本,难以读懂文本中的“秘密”。
2.初中语文修辞教学有效策略
2.1寻物觅志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象征类文本。对于初中生而言,象征类文本并不陌生,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简单介绍象征定义,带领学生解读文本中的“物”,发现文本中的“志”。在象征类文本中,“物”是“喻体”,“志”是“本体”,在象征类文本的修辞教学中,要将抽象的理念和思想具体化,从文本的“物”、“志”入手,让学生对文本“物”、“志”有正确的认识。
如,《海燕》作为一篇具有丰富思想内涵和深远影响的佳作,就是运用象征类修辞手法塑造了革命先驱的海燕想象,为文章打造出卓越艺术效果。在修辞教学中,教师应清楚地解读到文本中象征手法的运用,文本中的“物”和“志”有着相关性、相似性特点,文本中主人公海燕、其他海鸟、海豹等三幅画面都凸显出“本体”和“喻体”的特点。因此,在《海燕》修辞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故事,帮助学生体会文本中自然事物和现象的象征意义,帮助学生寻找文本中“海燕”和“革命先驱”的内在联系。教师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本,从文本内容着手,感知文本内容,深度挖掘文本中“物”和“志”,认识文本“本体”和“喻体”正确内涵。
2.2比较寻法
《新课标》指出:“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在初中语文新课标背景下,可以看出修辞教学不再是零散教学,而应是置于语篇文本的情境中教学,在可感知的文本中让学生体会修辞表达效果。
如,《斑羚飞渡》虽然是一篇歌颂团结牺牲精神的英雄人物作品,作者并没有在文本中直接描述英雄应该是什么样的,英雄牺牲精神的伟大所在。在文本中,作者以斑羚为喻体,在文章中通过描述斑羚的壮举,隐喻了具有同样精神的英雄,让学生反复阅读,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文本的精神内涵。在具体修辞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比较寻“法”,让学生体会文本中隐喻。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搜寻身边的英雄事迹,通过对比分析搜集到的资料和《斑羚飞渡》文本,分析不同的写作手法。同时,教师设置问题:“文章只是写了斑羚吗?作者的真实写作意图是什么?作者真正歌颂的是什么?为什么文章中,作者选择以斑羚为隐喻,可以换一种其他动物吗?为什么?谁能描述一下斑羚后代的繁衍场景?描写斑羚为什么要选择桥墩事件?”让学生思考比较回答问题,体会文本中的隐喻。
笔者通过对人教版初中语文修辞教学现状分析,剖析修辞教学存在“两重两轻”困境,结合“重言志,轻托物”、“重修辞格,忽视语篇修辞”的修辞教学问题,辅以《海燕》和《斑羚飞渡》两篇文本说明象征类文本修辞教学有效策略之寻物觅志和隐喻类文本修辞教学有效策略之比较寻法,有效组织语文课堂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陈艳. 探讨初中语文修辞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课外语文,2015,24:86.
[2]马骏. 初中语文修辞教学中常见问题及对策[J]. 启迪与智慧(教育),2014,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