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媛评传(续)

来源 :剧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198012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三节 《一人头上一方天》的成功
  《一人头上一方天》(发表于《剧作家》1995年第3期)是张明媛到中央戏剧学院学习后创作的重点剧目,由齐齐哈尔话剧团演出。1996年曾参加全省新剧目调演并获奖。晋京演出后,该剧荣获了1997年度全国戏剧大奖文华新剧目奖和中宣部颁发的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由此,作者声名远扬,好评如潮。
  《一人头上一方天》确实是个优秀的剧本,无论从故事到人物的设计,还是情节与场面的艺术处理,都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这说明张明媛通过到中央戏剧学院学习,创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已是一位既会编排故事,又善于刻画人物的剧作家。
  一、一段传奇性的故事
  剧作家胡可说:“古人称戏剧为‘传奇’。这‘奇’字,可能就意味着生活中某些独特的、不寻常的性格和事件。”这段话充分说明了戏剧故事与一般文学作品的区别。他用一个“奇”字把戏剧的情节和大量存在于生活中的一般的普通的事物区别开来,是很有道理的。我们读《一人头上一方天》觉得作者是很懂戏剧的这个特点的,她在剧中结构的一段传奇性故事就不仅能吸引观众,而且也有利于表现人物。
  剧中讲述的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文化大革命”中,关里遭遇自然灾害,人们纷纷逃往黑龙江谋生的故事。年轻姑娘柳青青在路上与同伴失散。当她在冰天雪地里冻饿难耐时,被太平村的车老板宋小河救起,拉回到生产队里。生产队队长十三叔正在为侄儿德子找媳妇。由于德子好吃懒做,家里穷,知根知底的人家没姑娘跟他。十三叔看这个关里逃荒的姑娘长得俊,就决定把她嫁给德子当媳妇。柳青青在队部睡了一大觉醒来后找救她的宋小河,十三叔告诉她:“他是到咱屯改造来的牛鬼蛇神的儿子。”柳青青要找和她一起逃荒的伙伴,十三叔说:全国“九百六十万!老大一片。十来个人一‘扬巴’,跟点谷子似的,哪找去”。柳青青让十三叔给她在太平村落户,十三叔说:“落户可以,你可得听党的话,还要服从组织安排。”“你嫁给贫农,就算给党做贡献了。”“你就等于给党生出根红苗正的贫农后代了。”柳青青就是在这样一种半威逼半劝说的情况下嫁给了德子。
  结婚后,柳青青真正认识了德子。他穷得只有这半间破房、一床破被、一捆冻菜、半袋小米。结婚的衣服、被子、桌子全是借来的,当天就让人家要回去了。而更为可怕的是当时的政治形势给德子思想上造成的一种可怕的不求进取的思想观念——“咱家穷,可穷也不是啥坏事。咱家穷得光荣,穷得自在。咱都不用干,上边还给发救济粮、救济款,你看下死劲干的人家吧,钱倒是有了,赶上运动,又挨批又挨斗,家给抄了,东西也给分了……”但此时柳青青想离开德子这个家已经不可能。
  但是柳青青却是个不肯屈服于命运的人,她要改变这种贫穷落后的面貌。她不怕苦,不怕累,也不怕丢人。她先是沿村乞讨,后是走街串户卖小商品;曾被工地民兵游斗,也曾被割资本主义尾巴。但到了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她先办起了油厂,后办起了综合加工厂,成了拥有固定资产60万的女企业家。她过年过节给敬老院捐款,请全村人看戏,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人物,報纸上登着她的事迹。
  说这个故事具有传奇性,主要是从柳青青的遭遇来看。她逃荒到黑龙江,与难友失散,被救后流落到太平屯。她本该嫁给她看中的宋小河,却因生产队长的权势和宋小河的家庭成分问题嫁给了德子。按一般情况,德子是个好吃懒做的二流子,她只能认命,过一辈子穷日子。但柳青青却不安于命运,通过要饭、做小买卖,直至发展成了女企业家。这是在平常生活中发生的不平常事件,所以具有传奇性。而这样的故事结构成的戏也就最具戏剧性。
  二、三代独特命运的女人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命运,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追求。
  (一)德子妈。她是个饱受封建毒素侵害的老一代妇女的典型。她没读过书,无知、愚昧、迷信、落后。她和旧时代的大多数妇女一样,从未想到女人也应该掌握自己的命运、有自己的生活和追求。她活着是为了丈夫和儿子,急于给德子讨老婆是为了传宗接代。讨了老婆她看着,怕她离开。柳青青走街串巷做买卖,她不理解,看不惯。给丢儿治眼睛,她也不相信能治好。但柳青青家里添了新东西,她眼馋;挣来的钱,她想要点花花。她每天的事儿就是扯个闲篇,看个小牌;有机会给人跳跳神,糊弄俩钱儿花。
  (二)柳青青。是剧中作家用来说明作品主题的重要人物。张明媛在《一个女人》(载《剧作家》1995年第3期)中曾说,她在生活中真的遇到过这样一个女人,并令她敬佩。由此可见,作家是很有生活的。
  柳青青是个因家乡遭灾逃荒到黑龙江、与同伴走失被宋小河救起的女青年。她生活的年代是“文化大革命”至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她受过中学教育,有思想、有觉悟。她感谢并爱上救她的宋小河,但在生产队长十三叔的威逼劝说下,却不得不嫁给懒汉德子。德子家一贫如洗,结婚用的东西除了一双袜子全都是借别人的。为了生存和改变贫穷的命运,柳青青从要饭、做小买卖开始,经过十几年的奋斗,办起了工厂并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女企业家。德子贫穷可怕,但更可怕的是他的思想和观念。而柳青青能够改变命运,在于她能够冲破传统观念,并能与之斗争。柳青青在事业上是个成功者,但在她与宋小河的爱情上却是个失败者。他们两人的不能结合,前半生是时代造成的。而当她成为远近闻名的女企业家时,她的企业、财产、声誉、家庭、儿女,这所有的一切,又都成了无形的羁绊,使得她迈不出那理想的第一步。尽管她也说要跟宋小河走,去过理想的生活,但却不可能。正像宋小河说的:“我怎么能把你拉走呢?假如你跟我走,用不上三天,你就会想你的儿女,想你的工厂,想你那一身荣耀,我没有能力帮你再创一份家当了。”柳青青所走的独特道路,是时代所决定的。所以说:“各人有各人的路,谁都是顶着自己的那方天活着。”
  (三)丢儿。她幼年的遭遇和经历是痛苦的。但她所赶上的改革开放时代又是幸运的。她是柳青青讨饭时在野地里捡回来的弃儿。她双目失明,被遗弃,要不是遇到柳青青她可能都活不了。被柳青青救了后认作女儿,治好了眼病,后来成了青青的得力帮手。她所处的时代决定了她的思想是开放的。她亲眼见到柳青青与宋小河的爱情悲剧,他们相爱却不能结合。因此她敢爱敢恨,大胆地表露自己的感情,努力寻求自己的幸福。她解除了与铁子的婚姻,要进城里去找因她离婚的吴技术员。柳青青说:“你咋办这缺德事?”她回答说:“这算啥缺德?一点感情没有,在一起生活十多年,那才叫缺德。”在她身上表现出的是改革开放给人们带来的思想的解放。该剧通过丢儿这一人物预示着社会必将要有巨大的变化,新的一代人已经成长起来。   三代女人的不同命运是她们各自所处的时代所决定的。老一代的德子妈是旧时代的代表,她没文化、愚昧、落后、迷信,是贫穷的旧中国所造成的。而到了柳青青这一代,生产队长十三叔要她嫁给贫农生后代,并说:“你嫁给贫农,就算给党做贡献了。”她最后只能嫁给她并不爱的德子,只有在“文化大革命”中才会这样。而丢儿敢说敢爱,进城去找吴技术员,寻找自己的幸福。这只有改革开放时代才能出现。可见时代对于人的命运的制约,一般人是无法冲破的。通过奋斗虽然可以改变命运,使生活发生变化,但是一个人的命运、生活道路,总是要受到时代的制约。就柳青青的成功、改变了命运而言,也是因为她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所以,只有政治气候改变了,人的命运才能改变。
  三、改革开放的时代赞歌
  剧中作家通过对柳青青生活命运的描写,告诉人们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改变了柳青青的命运,救了柳青青,救了太平屯,救了中国。
  没有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我们国家的一切都将是一潭死水。人们的观念不会改变,生活也不会改变,一切都不会改变。黑土地再肥沃,不会自己长出庄稼,财富不会增长,人们就只能越过越穷,太平屯的人们将永远生活在贫困当中。像德子这样的贫苦农民将永远靠吃国家的救济粮、领救济款活着。宋小河的兽医技术再好,也只能是偷偷摸摸地给附近村屯的牲口治病。柳青青再有本事也只能是到处要饭,做点小买卖被民兵抓到,货要被没收,人也要被游斗。太平屯的天下在十三叔的统治下,将永远是穷困落后的。特别是人们在思想观念上认为这样贫困、落后的生活就是社会主义。所谓的农业学大寨、修水利、改河道,也都是自己糊弄自己。人们的思想观念是客观社会生活所决定的。劳动要有一定的回报,由于人们不能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在生产劳动中就没有积极性。像德子这样的青壮劳动力也要装病逃避劳动,并认为“河有河道,江有江道”,治河改道是不可能的。
  人们的生活越过越穷,越来越没有积极性。这个可怕的现实,将永远限制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经过改革开放,国家的政策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变了,太平屯也变了。国家鼓励人们办企业,发展经济,扶助像柳青青这样的农民。所以,柳青青很快就在屯里办起了油厂,后来又买了附近的房地产,不断扩大经营,办起了综合加工厂。不仅是公社改叫乡、生产队叫村,特别是像宋小河这样的黑五类子弟都当了村长;像德子这样的懒汉,也能赶车去集市上卖豆饼。丢儿长大了,成了柳青青的帮手,更重要的是她已经成长为一代新人,思想观念不仅是与柳青青不一样,而且要比她更先进,更开放,更大胆。柳青青的变化最大,她从一个逃荒被救的小姑娘,变成一个拥有六十多万固定资产的女企业家、全国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报纸、电视台播放着她的事迹。她给敬老院捐款,过年过节请村民看戏。她的企业将会越办越大,越办越好,生活也将越来越富有,也必然是无限美好的。
  这一切都是实现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结果,所以,我们说作家剧中描写的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胜利,是一首改革开放的时代赞歌。
  四、一出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戏剧
  张明媛是一个很有生活的剧作家。她曾到边远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生活过,有一定的生活积累,所以她能运笔自如,并不断取得硕果。
  从剧本《一人头上一方天》来看,總的来说是成功的。
  第一,故事的设计和人物关系的安排非常巧妙。
  (一)作家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不仅合情合理,而且让人看了感到真实可信。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国大办人民公社时,由于不能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财富不能增加,生活越过越穷。一旦遇到灾荒,再加之关里人多地少,就有很多人到黑龙江来逃荒。由于这些逃荒者都没有户口,当地人管他们叫“盲流”。这些逃荒的人中有些年轻的姑娘,为了生存就嫁给了当地人。而且多是嫁给那些有缺欠的、娶不上老婆的男人。像剧中那样柳青青嫁给德子的事是很常见的。当然剧中对于柳青青与德子的婚姻是经过典型化了的。柳青青不能与宋小河结合和德子家的穷困都是经过一定的艺术加工的。所以我们说作家对于故事和人物的安排、设计是巧妙的、合情合理的,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二)作家在人物关系的设计上也是非常巧妙的。柳青青冻饿荒郊却偏偏被宋小河救回到太平村,两人本来是很般配的一对,却因为宋小河是黑五类子弟而不能结合,不得不嫁给游手好闲的德子。但柳青青与宋小河的感情是很难割得断的,这就形成了三角的人物关系,就有了戏剧性。这种人物关系不仅丰富了戏剧情节,也使人物性格在这种复杂的关系中逐渐丰富起来。再有丢儿,她是柳青青在要饭时捡回来的一个弃儿。但柳青青给她治好了眼睛,并叫她和自己一起办厂,后来她成为了柳青青的得力助手。最后,丢儿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去了城里。丢儿与柳青青是映衬关系,有了这个人物可以给柳青青的形象以衬托、补充,使得柳青青的形象更为丰满。
  第二,在戏剧语言和地方语言的运用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张明媛是个善于驾驭语言来表现思想的剧作家。话剧是完全靠人物语言来表现故事、刻画人物的艺术。作家在剧中对于人物语言的使用就很见功夫。
  1.通过人物语言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作家在这方面运用得非常好,非常自然。像戏的开端有两个小伙子看睡在马号的柳青青不想走时,十三叔便说:“再不走,给我贴墙站一溜,背语录,背不来的,扣工分。”这背语录是“文化大革命”中的事,扣工分也是公社生产队才有的事。十三叔的话很自然地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还有十三叔让宋小河写些批判稿和“批林批孔批周公”等,把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更为清楚地介绍了出来。
  2.张明媛非常注意戏剧语言的趣味性,以引起观众对戏剧的欣赏兴趣。像第一场 ——
  十三叔 ……(神秘地)哎,小河,你 可得对组织坦白交代。
  宋小河 (紧张地)交代啥?
  十三叔 你对她“那个”没有?
  宋小河 (不理解地)哪个没有?
  十三叔 (认真地)“那个”?
  宋小河 哪个?
  这里的“那个”和“哪个”,既符合语言环境,又符合人物身份。十三叔是生产队长,在宋小河面前又是长辈,他不便把事情挑明,这样含而不露地问宋小河,就具有了趣味性,引起观众的欣赏兴趣。再有第四场 ——
  十三叔 ……咱是薄脑瓜壳的庄稼人, 政策那玩意儿别往上碰。
  民兵甲 咋说话呢?政策咋能说是玩意儿?
  十三叔 对。政策不是玩意儿。不对,政策是个玩意儿。嗨!政策就是法律。这回对了吧。
  民兵甲 对了。
  这里十三叔的“玩意儿”用的也很有趣味性。它虽是说话的口头语,但经过民兵甲的追问,十三叔的解释就具有了戏剧性。再有第二场,柳青青在脱结婚的衣裳准备还给人家,当她脱得只剩一双袜子时:
  德 子 停,别脱了。袜子是我给你买的。
  柳青青 一双袜子,就一双袜子……
  德 子 不瞒你说,我连一根新布丝都没上身。咱不计较。
  ……
  柳青青 这屋里啥是你自己的?
  德 子 (沉默片刻)你。
  柳青青 我?
  德子与柳青青结婚,穷得只给她买了一双袜子,当她问他“这屋里啥是你自己的”时,他回答的“你”,就非常具有戏剧性、趣味性。
  (二)对于黑龙江方言土语的运用,使戏剧增加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如:“麻溜儿”(快点、赶快的意思)、“反桄子啦”(反悔了)、“砸巴”(破坏或砸碎)、“冷得邪乎”(冷得厉害)、“格路”(特别)、“秃噜”(绑的绳子松扣了,剧中是说话说走嘴了)、“周腾”(翻腾的意思)、“浇油”(上润滑油)、“掺乎”(把一种东西往另一种东西里混合)……剧中运用了这些黑龙江的地方土话,使剧本更具地方特色,让黑龙江人看了会觉得更亲切。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 王彩君
其他文献
笑是人类的天性,喜剧作为一门有关笑的艺术,如何让观众在笑中有所收获,是其创作的重要取向,笑的背后则是喜剧创作的原则与根据。柏格森在其重要的著作《笑与滑稽》中,对于人为什么会笑,对于有关倒置、身份误认、互相关涉等喜剧技巧都做了具有说服力的解读。然而对于不同时代的观众而言,这些万金油般的技巧或许会让不同的观众出于本能而发出笑声,但对于一部喜剧作品,这笑声背后的角色与剧情是否具备让观众信服的逻辑,其性格
期刊
1996年 8月 ,某染料厂职工反映 ,本厂饮用水中含有特殊异味。接到报告后 ,立即对该厂的深水井进行现场调查。该厂共有 4眼深水井 ,地下输水管道相连接 ,水压不足时 ,互相补济
文艺创作往往需要创作灵感的偶然迸发。灵感来临如电光石火,瞬间照亮生活积累,点燃创作激情,突破创作困境,迎来文思泉涌,最终诞生出优秀作品。音乐创作尤其如此。以下音乐创作个案便是明证。  1964年,著名作曲家付庚辰按照组织安排,替换原作者为电影《雷锋》创作主题歌。经过体验生活,他认为原主题歌《高岩之松》只是表现了雷锋精神伟大的一面,而雷锋的特点是平凡中的伟大,主题歌一定要表现出这个特点。于是他决定重
期刊
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年6月8日生于德国萨克森州的茨维考小镇,是19世纪上半叶德国浪漫主义时期的伟大作曲家、音乐评论家。他出身于富商家庭,因为家庭的偏见,从小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音乐,由于他执着的追求,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钢琴家。舒曼因为错误的练琴方法导致手指受伤,在无法继续完成演奏家的梦想的情况下,他致力于音乐创作与音乐评论事业。舒曼在音乐创作方面反对腐朽、保守、庸
期刊
【摘 要】 目的:对高校网瘾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进行分析,探寻防治学生网瘾的办法。方法:对我市某高校随机选取的300名学生进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UPI),以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测试(16PF)和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作为本次研究工具,分析网瘾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结果:高校学生中存在网瘾症状的人占整个调查人数的18%,这些学生在性别和年龄等方面的差异较为明显(P<0.05)。网瘾
目的 探讨对年轻成年人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采取Herbst矫治器的效果.方法 整群选取35例于2013年7月—2014年7月期间该院接收的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均采用Herbst矫治器矫治
摘 要:舞蹈是人们用肢体语言、表情语言以及节奏性的动作所表达出来的高雅的艺术形式。舞蹈表演者通过舞蹈动作及面部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舞者的精彩表演与整体舞台效果相结合,体现出一种视觉美感,传递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及现代艺术行为所蕴含的寓意。不容忽视的现实是舞蹈表演者在舞蹈表演中经常会产生舞台紧张感,严重影响了舞蹈作品艺术精髓的传递与表达。本文针对如何在舞蹈表演中克服舞台紧张感以及舞台紧张感的心
杂技是以技巧为核心,利用肢体语言在运动中的变化,突破自身极限完成多种变化形式的造型表演。杂技《空中飞翔》紧紧抓住肢体语言的表现力,以新奇、惊险和高难度动作去发展创新技巧,以视觉冲击力和艺术展示等赢得观众认可。  《空中飞翔》这个节目的创意源于秋千,主要展示在空中的杂技技巧。高空杂技最基础的表现形式——秋千,展示了娱乐性和刺激性的魅力。 《空中飞翔》将秋千的动作技巧与泰国的神话传说相结合,表现泰国人
期刊
为了解游泳场所池水尿素蓄积量 ,分析其来源 ,为卫生监督指导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于 1998年 6~ 7月对济南市青少年宫游泳池进行了调查。池水检测采用对角线布点 ,隔 3~ 4天于上
焦菊隐先生在谈到话剧如何民族化的问题时, 第一个提到的就是:“欣赏者与创造者共同創造。”这个美学观点由来已久,早在1938年,他在法国巴黎大学写的论文中就有这样一段话——  “中国戏曲不遵守时间、地点整一律,不分场景。虚拟舞蹈表明了时间、地点的变化。演员在舞台上转一个小圈表示地点的变换,接连转几个圈表示出门旅行。演员做睡觉的姿势表示夜幕降临。这些象征性的表演手法促使观众用想象把布景填补上,这无疑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