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式心理护理对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

来源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bcas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结构式心理护理对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

方法

选取心内科病房2015年6月—2016年5月收治的拟择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取冠脉介入术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结构式心理护理。评价PCI术前、术后心境状态,术前1 d和术后1 d不确定感及术后至出院3个月内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心境状态优于对照组患者;PCI术前1 d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不明确性评分、复杂性评分和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观察组患者不明确性评分、复杂性评分和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分别为(35.63±5.96)、(21.26±3.01)、(56.89±5.84)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有意义(t值分别为4.635、3.265、4.012;P<0.01)。术后3个月,血管迷走反射和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和心绞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结构式心理护理可降低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患者的不确定感和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老年住院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对老年衰弱综合征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取样法抽取老年住院患者102例进行横断面调查,利用衰弱表型进行衰弱评估并发放社会人口学特征量表和自我护理能力量表。结果102例患者中衰弱综合征的患病率为31.4%(32/102)。自我护理能力得分为(104.38±20.20)分。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家庭收入、职业、患病数目、服药数目和健康自评老年人衰弱综合征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
目的探讨院内居家护理对改善早产儿出院后生存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7月昆明市儿童医院NICU收住的74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住院期间接受新生儿住院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家长在医院内接受模拟家庭环境的早产儿照护。采用跟踪调查法,观察出院后两组早产儿的体重增长、再就诊情况。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出院1月体重增长(0.693±0.14
目的探讨居家失能老人照顾者赋权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某三甲医院老年科门诊就诊的344名老年人及其家庭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对其一般情况、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健康决策、老年人一般情况、日常生活能力等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主要照顾者赋权能力量表、照顾者自我效能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Lawton工具性日常活动能力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老年人决策期望量表进行调查,对赋权能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