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朗读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gen_g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同时作为一种语言艺术,传统的语文教学,尤其是初中语文的教学中,课堂上总是少不了朗读课文的声音,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朗读课文中可以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境,同时还可以提高自我的鉴赏能力。总之,朗读对于语文的学习非常重要,在教学中加强朗读教学非常必要。
   一、朗读教学在语文学习中的意义
   语文学习分为很多种,朗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就有很多种类,有分角色的朗读、诵读等。朗读是听说读写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学生学好语文的最佳手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很好地证明了朗读的重要性。朗读的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朗读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朗读对于初中生学习语文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方法,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为了培养良好的语感,学生需要最大程度地培养朗读的能力。通过朗读的形式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该篇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对于一些精美的文章需要反复朗读,才能更好地体会到作者在写作该文章时的那种思想感情。只有懂得作者在写作文章时的情感,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在朗读课文时的语感的培养。从考试角度而言,阅读文章时所设的题目也是根据课文的内容制定出来的,有时候不知道答案,但可以凭借着语感就知道哪个选项是正确的,而这种能力的培养正是通过长时间的朗读训练慢慢形成的。
   2.朗读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说、写能力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语言的能力,朗读教学的方法并不是人们通俗上认为的大声读出来,而是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的每个字、词、句子、段落,乃至对整篇文章的结构和其写作方法都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和理解。并且根据自己的理解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通过口头的或者书面的形式表现出来。同时在朗读的时候,还可以对朗读的声音的大小、速度的快慢进行系统的调整,这样对口头表达能力非常有益处。
   说是写的基础,只有说的明白清楚,才能很好的写出来。此外,经常的朗读,对于平时遇到的一些优美的句子会有很深的印象,如加以记忆的话,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对语言的鉴别能力和敏感性,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学生们会在说话和写作的能力方面有很大的提高。在平时的谈话中,其文化修养的水平也同样通过语言的交流而表现出来,说的多了,同时记住的也就多了,这样自己在积累语言方面的能力也就提高了。在平时的写作或者考试中,完成一篇初中水平的作文会变得容易多了。
   3.朗读教学可以陶冶学生情操
   一篇优美的文章,必然是文质兼美,其思想性和艺术性是高度统一的。通过不断地朗读这样的文章,学生们可以潜移默化地陶冶自己的情操,净化自己的灵魂。例如,欣赏一些著名作家的文章,通过朗读明白作者写作时的情感,可以给自己一种鼓励和震撼,尤其是朗读一些抗战年代的作品,对自己可以起到鼓舞作用,同时还给自己上了一堂爱国主义教育的课程。通过朗读陶冶情操,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这对于语文教学尤其是中学的语文教学而言,价值意义是巨大的,可以改变一个学生的命运,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
   4.朗读教学可以维护师生和谐关系
   朗读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将朗读教学运用于语文教学中,在课堂上可以多元化的运用朗读的教学方法,通过齐读、角色分读和个性朗读等方式,所产生的效果是不可低估的。一个小组的齐读或者角色的分读,在提升学生自己综合能力的同时,还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友情的培养,同学们经常在课堂上作为合作伙伴进行朗读,会成为学习上的战友,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的同时还可以获得志同道合的朋友,促进学生之间的和睦相处,对于课堂和谐的秩序也是有帮助的。此外,老师在课堂上有效地运用朗读教学,学生朗读的次数和教师的评价逐渐增多,可以促使学生分析和评估自己在同学们及老师心目中的整体形象,可以确定老师对自己的重视程度,从而培养起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密切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对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
   二、朗读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1.注重朗读教学方式的结合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的方法很多,有一般齐读法、个性朗读法、角色分读法、快速自读法、男女对读法等形式,而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为了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老师应该注重多种方式的结合。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快乐,而这些快乐正是基于朗读中各自的参与或者自足自乐,一定程度上会激发学生朗读乃至学习语文的浓厚的兴趣。通过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可以呼唤学生朗读的兴致,还可以稳定学生的兴趣,对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2.处理好与其他教学方法的关系
   朗读教学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但是,朗读只是语文能力的一个方面,是促进语文能力提高的一个手段。语文教学不能忽视其他方面的能力培养。因而在语文学习中,注重朗读教学方法的同时,还需要结合其他教学方法,完善教学结构。只有处理好朗读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之间的协调关系,才能发挥其协调作用,将语文的教学效果发挥到极致,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的学习水平。
   首先,朗读和讲读要协调起来,一堂课,不能因为朗读的重要,而把时间全部分配给朗读,忽视教师的讲读,老师的讲读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的朗读,因为通过老师的讲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并解决课文学习中的一些难题,为学生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其次,要协调好朗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之间的关系。朗读教学在于培养学生的说、写能力,对于学生的写作,还要靠作文教学,只有两者协调,才能更好地发挥语文教学的作用。语文的学习需要全面的发展,只专注于朗读的教学往往会出现“偏科”的现象,不能提高学生整体的语文水平。
   以上分析了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方法的应用,在认识到朗读方法对学生语文能力养成的重要意义同时,在实践中,我们还需要关注朗读教学的实际效果,协调好语文教学方法和学习目标的关系。
   总之,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应该引起老师的注意。老师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朗读教学方法,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的学习,让学生产生朗读的兴趣,敢于读出来,面对文章会读并且在朗读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作者单位:广东省吴川市第四中学(524500)
其他文献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基础。当今,适合课外阅读的书籍越来越多,学生的阅读却越来越少,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成为一项重要工作。  一、课外阅读兴趣的重要性  课外阅读兴趣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语文能力的强弱。阅读理解能力在各个学习阶段都是基础能力。  首先,良好的自学习惯。在长期的阅读过程中,学生会养成两种习惯:第一,静身习惯。青春期的学生,决定了他们在心理上充满好奇,在行
如何管理低忠诚度员工,是组织面临的难题之一。对员工忠诚的含义和特征进行界定,对低忠诚度产生的原因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几点管理策略。
钱梦龙曾经感慨,现在的语文教学“束缚人,折磨人,摧残人”。学生们则大喊:“语文课,橡皮课,几天不学没什么”,“语文老师是文章的粉碎机”,“我们不要压力,要魅力!”语文教学有魅力吗?
诗歌教学,需要教师深入分析研究,优化诗歌教学活动,构建富有成效的教学体系。教师应当推荐优秀诗歌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增加积累;全面领悟诗歌内涵,让学生在学习中陶冶情操;强化情感
云南省作为我国自然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有着农业产业化发展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虽然目前云南省农业产业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但是云南省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的相关制度创新在
优秀的诗人总喜欢打破常规,使普通语言向诗化语言转化。语言的非常规性是使诗歌永远鲜活、耐人咀嚼的关键。因此,语言的非常规性应是诗歌教学关注的节点。当今中学语文教材入选的古今中外经典诗篇中,不乏语言非常规化的例子。教师在教学这些诗篇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欣赏和品味语言的非常规化手法,从而提高其鉴赏能力,获得审美享受。那么诗歌语言的非常规性表现在哪里呢?   一、词性的非常规化   诗歌中为表情达意的需
宋孝宗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冬天,江西发生水灾,导致严重饥荒。从文学角度看,有一个历史的巧合:爱国诗人陆游与爱国词人辛弃疾,先后在江西任职,对严重的饥荒都有所作为,但他们处理的方式既不相同,结局也大相径庭。   先说陆游。江西发生饥荒时,陆游从川陕东归已经两年。当时,他被任为“提举江西常平茶盐公事”,这是负责经营茶、盐的流动性职务,驻地在抚州的临川。任职期间,他经常视察抚州各县,对人民的疾苦
学生写作文有恐惧心理,这种心理如果不消除,提起笔来,便会只字难书。消除恐惧心理,让学生从“怕”字中走出来,必须有实实在在的办法。  一、攻“怕”  首先,帮助找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怕写的同学头号难题是“做饭无米”,觉得无话可说,心中茫然。其实,学生就是缺少积累,教师要引导他们“处处留心皆学问”。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作文这件事
传统的文言文课堂教学注重讲解,教师逐字逐句译析,一条一条板演,学生不发一言地听讲,一字不落地记录。“字字落实,句句串讲”的方式,会让一篇篇文情并茂的优美古文被分解得支离破碎
对CKBZ新型环保暖砖的抗剪力学性能进行试验研究.暖砖抗剪试验共制作了8件暖砖试件,抗剪试验试件将在微机控制电液伺服压力机上进行,记录试件抗剪试验过程中的破坏规律和试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