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百色之百色”

来源 :文化月刊·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ssion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教授胡明哲20年一直使用“岩彩”等天然媒介进行艺术创作,在实验艺术系主持“材质语言研究”的学术方向;针对中国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的现实状况,倡导回归自然和顺其自然的东方艺术理念。因为感动友人怀抱“传承中国文化精华,挖掘本土地质资源,填补中国天然绘画媒介研究空白”的远大理想,不畏艰苦的生活,在广西百色的群山中就地取土,研制了近百种天然土质媒材的行为,创立了“百色之百色”学术研究课题。
  “百色之百色”课题尝试以回归自然和顺其自然的绿色创作方式,引导硕士研究生们从狭隘的教室空间走向广阔的大自然,还原真实的生存境遇,立足于祖国的山川大地之中进行当代的文化思考。为何说“岩彩”是孕育万物以及人类的地球母亲的本质本色?如何解读多姿多彩的大地所传递的各种宇宙信息?如何领悟中国大陆独特地貌与其上繁衍生息的独特文化的必然联系?如何把自己的艺术创作与自己的生存背景融为一体?如何穿越各种材质的表象,找到其中蕴含的物质属性和文化属性,令其具有精神意味?是否可以从“岩彩”这个具体的起点出发,为中国本土绘画的当代延展做一些积极的尝试?
  进入胡明哲老师高大明亮的工作室,就会看到六个陈列柜,里面满满陈列着从广西百色带回的五彩缤纷的矿石和沙岩,好似地质博物馆分馆一般。胡老师热情地给我们介绍了每一块矿石的采集故事,介绍了每一种岩彩的独特魅力,言语间流露着对于大自然的尊重和珍爱,让人想到“万物有灵且美”的浪漫情怀。墙上挂着的岩彩作品笼罩在温暖的光线中,似乎每一个物质晶体都闪烁着光芒。
  胡明哲老师说:运用岩彩进行绘画创作并不是新生事物, 翻开古老的中国绘画历史,那些以岩彩创作的作品曾有过无比的灿烂辉煌,只是后来被中国人自己尘封和淡忘……坚持岩彩艺术创作,一方面是内心钟情这个特殊的媒材,一方面是希望在当代的中国本土绘画领域再次出现绚丽的色彩……
  考察地点介绍
  百色是有特殊历史意义的革命老区,青年时期的邓小平发动了“百色起义”闻名全国;“西林教案”事件曾引发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洋教斗争的前奏;保存完整的“那劳岑氏古建筑群”记载着历史文化的遗迹。百色是多种民族地区——壮族,苗族,瑶族,各族百姓勤劳朴实、能歌善舞。三月三节日盛宴中用植物色染成的“七色花糯米”令人惊奇,古老的蓝靛色的染布技术和精美的壮锦刺绣等;百色地区还具有独特的地质风貌,巨大的石钟乳岩洞,浓郁多彩的天然土壤,风化岩石;因而是研发中国本土天然绘画媒材的绝佳地方。总而言之,百色是富有浓郁的历史文化和地质资源、充满神秘艺术魅力的好地方。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教授、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加山又造画室客座研究员。
  Q:广西的百色之行有怎样的收获呢?
  A:带领中央美院的硕士研究生到广西百色地区考察两次了,用学生的话说,我们“接上了地气”,或者说“脚踏了实地”。 都市中的人一般很少有机会去山川大地间进行地质考察和文化考察,更不用说到大山里采集矿石标本了。我们行走在广西的群山峻岭之中,亲眼看到巨大的岩层和五彩的大地,亲手采集各种矿石和各色沙岩,更加深入地思考了自己与大自然的关系,人类与宇宙的关系,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自己手中的创作媒材“岩彩”。 同时,我们深入百色地区的各族村寨之中,参与他们的一些活动,例如三月三的壮族花糯米节,再一次深切地了解了民间的文化与生活。长久以来,中国的当代艺术接受西方影响,仿佛在“他者的眼光”下发展,很少关注中国本土真实的文化现状。两次在乡间实地考察,看到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间手工艺几乎消失殆尽,文化生活、艺术教育等等相当落后,更不用说画材研究了。因此,很想从此远离空洞的高谈阔论而面对一些实际的问题,哪怕能解决力所能及的一点点小问题,也是十分欣慰了! 我想,“百色之百色”课题的意义在于引导我和学生们脚踏中国的大地,重新发现以前被忽略的大地母亲的本质本色,重新研究其上繁衍生息的深厚的文化传统,也重新思考自己的艺术创作。
  Q:请给我们谈谈矿物色和岩彩吧。
  A:全世界的人类很早就开始使用矿物色绘画,例如史前的岩洞绘画和中国的石窟壁画等等。因为近代工业文明发展,化学颜料取代了天然矿物色。在中国,克孜尔石窟、敦煌石窟、麦积山石窟等很多石窟壁画都是运用天然矿物色绘制的,所以它们历经千年永不变色,至今还在光彩照人,让每一个光临石窟壁画的人都流连忘返。这些天然矿物色就是岩彩的前身。在唐代,日本的遣唐使来中国学习了矿物色的使用方法和相应的绘画风格,从此中国绘画中色彩这一支脉飘洋过海,在日本逐渐发扬光大。20世纪五十年代前后,日本画家将传统的矿物色拓展研发,不但把每一种色彩的单一的细粉变成十几种粗细不同的颗粒,还增添了人造的色彩,在日本,称这种矿物色为:“岩绘之具”。九十年代初,我到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留学,看到这种“岩绘之具”和用它绘画的作品非常受启发——既具有东方审美情趣,又具有强烈视觉震撼。后来才慢慢知道矿物色使用和色面造型的绘画方式其实源自中国文脉,遗憾的是在中国美术界和艺术教育中却完全看不到了!所以说,中国的岩彩绘画既是传统的复兴又是当代的拓展。上世纪90年代至今已经发展了20年左右的中国岩彩绘画,创作理念和语言方式都已经逐渐成熟,创作出一些为中国美术界瞩目的好作品,已经成为中国本土绘画当代延展的一个新的生长点。至于“岩彩”之命名,我发表过专门的论文,这里不再详谈。
  今天我们所说的“岩彩”,泛指所有具有岩石物质属性和审美特质的媒材,既包括高贵的矿物色,也包括普及的滑石粉和石英砂,更包括自己采集的五彩沙岩和五色土。岩彩的创作理念也渐渐由传统进入当代,“百色之百色”课题就是一次以岩彩为主要创作媒材的当代艺术创作的新尝试。
  Q:您怎样看待中国传统的审美方式呢?
  A:传统的审美精神中或许重要的一点就是尊重自然、顺其自然吧。传统的审美方式中或许主要的一类就是意象造型、观念象征吧。我想,需要延展的应该是一种文化精神,而不是某一种经典程式。今天的中国社会实在急功近利,很多传统文化精神都消逝不见了,令人十分痛心。我们的“百色之百色”课题,其实也是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在当代的具体体现。
  白野夫,1963年生,河北深泽人,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曾为美国纽约格瑞斯画廊艺术顾问、中国总代理、北京真光国际艺术协会会长,中国传统水墨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水墨同盟艺术家,《中国当代绘画艺术》、《上能艺术》主编。先后在台湾及新加坡、法国、韩国、德国、马来西亚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并多次参加各种国内、国际当代艺术展览,出版个人画集、作品集数种。其探索和创作的艺术作品,有传统水墨和当代抽象水墨,当代油画及多种综合材料。传统水墨人物画风格,幽媚均停、冷艳超迈。当代抽象水墨作品和当代油画作品则直指生命灵魂和本质,探索并关注生命的终极关怀和艺术视觉。除绘画外,电影、音乐、戏剧、曲艺、文学及艺术评论多有涉猎,注重多种综合艺术素养的提高和融会贯通,艺术爱好广泛。传略被录入《当代艺术家名人录》等辞书。
其他文献
怀孕了,高兴之余,各种疼痛接踵而来。乳房胀痛、腹痛、腰背痛、手腕疼痛、耻骨痛……不必因为这些疼痛而让心情变糟,想想即将出生的小宝宝,你会发现疼痛也可以变得非常甜蜜,
因为喜欢烹饪,15岁时,李咏和父亲学习烹饪菜肴,喜欢各种食材通过她的手变成了一道道美食,直到怀孕后,知道了营养对于小宝宝的重要性,开始真正对营养感兴趣,按照育婴书上进行
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研究,在中学物理教学研究中早已不是一个新问题了.许多物理教育工作者对于这一定律的教学发表了自己颇有见地的教学见解,并且得到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蕨[Pteridum aquilinum(L)Kuhnvar.latiusculum(Desv)Underw]是人们较为熟悉的蕨类植物之一,广布世界温带和热带地区,我国各地均产。蕨的地上部分,只有叶柄和叶片,嫩时卷曲
念奴娇·钟馗To the tune of Nien Nu Chiao Zhong Kui有憾帝王业,无分状元班。孤风烈骨,悲摧凝碧化痕鲜。爽爽清风扑面,凛凛英姿问世,镇恶百怪悛。介石托坚意,不计丑容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