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教育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缺失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k3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在国际地位逐步稳升。不但中国的经济走了出去,中国的文化也要走出去。很多的外国友人,开始学习汉语,形成了“汉语热”。外国留学生对中国的文化也是印象深刻,在学习汉语的同时,也想学习中国的文化,有的甚至为了学习、更深刻的了解中国的文化选择生活在中国。虽然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很是火热,但是也应看到汉语教学中文化方面的缺失,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很多问题要面对、解决,才能更好的把中国的文化传播出去,才能更好融入全球经济、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汉语教学;语言;文化
  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国际影响力也在稳步提升。除了了英语,汉语在全球的热度也在逐步升温,形成了“汉语热”、“汉文化热”。与此同时,对外汉语教学也发展为一门众生追求的学科。但是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文化的发展。在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的同时也应处理好对外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教育的关系。
  一
  “关于文化的定义现在已有几千种。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学科、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说法”。[1] 无论文化的定义多复杂,笔者认为总逃不出泰勒提出的“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2] 而对外汉语教学是不能回避语言和文化。虽然,对外汉语教学重在教语言,传输汉语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但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处理好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不能仅仅重视语言的教学而忽视文化的传授。而对文化的传授,不但包括对汉语的理解和运用有关的文化,同时也包括一切具有世界价值观的中国特色文化。
  二
  虽然对外汉语教学在国内已经有了近七十年的历史,但是对外汉语的教学在文化教育方面的渗入还是不够。虽然很多研究和教学实践已经注意到了文化教学的目的,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过程中也越来越重视文化教育的实现。但是很多都流于语言的概述,并没有真正使用与教学实践中。教学的目的还是主要教授学生正确地掌握汉语和如何正确得体地运用汉语这门语言,然后使之变成自身的技能和才能。即当前的对外汉语教学仍然是以语言教学为中心,文化教育只是敲敲边鼓,作为语言教学的附属品而存在。而即使作为拿上讲台的微不足道的文化部分也仅是作为语言因素一部分的文化。即隐含在语言系统中的反映特定民族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思维方式、心理状态、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的一种特殊的体现在语言的词汇系统、语言系统和语用等系统之中的文化信息。而真正的文化部分并没有进入课堂。当然对外汉语教学主要的目的还是语言的教学,如果只把注意力放在文化的教育上而不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这门学科就失去了它原本存在的价值。但是我们在提高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知识掌握的传授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也应看到语言背后的文化性。
  其次,对外汉语教学不但是在教学中没有跳出“为语言而语言,为知识而知识”的怪圈,而且在课程设置上也是一语言教学为中心,一直围绕语言问题教学。高校的对外汉语教学课程设置还是以语言能力课为主核心课程,而其他文化课程少之又少。而有的甚至把语言和文化分开来讲。语言课程单独且优先安排,而文化课程仅仅作为附属课程单独开设。在一些高校的文化课程都出现了以选修课为主,而必修课较少,甚至没有的状况。出现此种现象的主要因素即为个高校文化课程的设置无据可依。各高校完全是参考中文系的课程设置,然后很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进行的。这种课程设置内容虽为广泛但是没有体现出课程设置上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并且忽视了文化的系统性和学习者认知规律的特点。这样的课程安排并不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对文化的追求。相反有可能使学生对文化的概念模棱两可,不重视文化的学习,无法完成语言和文化的系统、渗入的学习。
  不但课程设置不系统,不完备,对外汉语的教材也是不能够充分体现文化的重要性。目前对外汉语的教材很多事以语言训练为主,适当的把文化渗透进去的教材。这类教材虽然文化内容近来有所增加,但是教材内容完全是依靠编者对语言和文化的理解,具有很多的随意性。近年来教材数量虽然增加但是经典的教材却是罕见。对外汉语教材即使有文化教学的部分,在教材编者也不能做到详尽的描述,仅仅是轻描淡写,文化始终还是从属于语言处于次要的附属地位。对外汉语教材还无法做到把学习的内容核生活密切联系,对学生的情感和个性的发展需求还不能完全重视,仅是把一些文化的碎片展现在了学习汉语的外国人眼前。而且这个文化碎片也不一定真实,很有可能会再文化的学习上对汉语学习者起到误导的作用。可以看出这样的教材没有明确的文化目的,使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对文化的讲解方便就受到了很大的局限性。如此的文化教学结果就是没有系统性,无法满足外国留学生更好的了解中国文化的需求,也就无法满足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
  有些教材虽有涉及文化教育,但是其内容很多都是气功、风水、阴阳等等的传统文化习俗。很多都是一些刻意的中国文化或者说是为了迎合一些外国人的好奇心。甚至有些教材把中国文化扭曲化,以一种近似变态的形式出现在外国学者面前,这样使这些学习者对中国文化产生了片面、肤浅的理解,而不能得到中国文化的真谛因而影响中国文化的真正对外传播。而且在介绍这些气功、风水等文化时强调其特殊性,这样也不利于文华的传播。因为,接受这些文化传播的学习生基本都是成年人,已经有了自己的文化价值观,有了自己特有的文化解读分析能力。我们不能把中国的文化作为一种独有的强加与外国留学生身上,这样会形成一种适得其反的效果,也不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
  留学生的文化教育不但在课程设置以及教材方面存在问题,其文化教学方法也有些地方值得商榷。教学方法比较多,总体影响最为深远的应该是知识教学、传统的讲授教学方法。而针对文化的教学方法,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时候曾出现有关的大讨论。出现了不同教学原则和方法。赵贤州先生曾提出文化导入法。吕必松先生在总结原有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当前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着两个突出的问题。一个问题是有关的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教学方法发展的需要,另一问题是有些公认的教学原则不能贯彻到所以的教学环节中去。”[3] 而陈光磊先生也提出了直接阐释法、交互融合法、交际实践法以及异同比较法。[4] 后继还有不少学者提出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李润新的“有机化合说”等等,但是这些有关文化教学方法的讨论,在探讨中主要涉及的是文化教学要放在汉语教学的实践中去,并不是可供具体操作的教学方法。而在实际文化授课中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讲授法。而这种传统方法比较呆板,不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多数教师采用按教材宣读,或者在某些教材有涉及的文化的地方进行简单集中的补充。这样很难把外国留学生的集中注意力关注到文化的学习上。而且传统的教授法大部分是教师讲,学习被动的听,它要求学生要有较高的听讲自觉性,有在课堂上高效的知识接受性。不然长时间教师的单一说教授课很容易引起学习的反感,感到疲倦、乏味等等进而影响到整个文化授课的效果和中国文化的传播。   当然除了传统的授课方法,现在还有一些现代的教学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随之而来的就是现代多媒体教学的诞生,且越来越广泛的运用的教学中去。多媒体教学不在单单把教学拘束与课本文字的讲授。它给汉语讲授和文化课堂带来新的血液。使教师可以使用更多的方式把授课内容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可以有图片,更加生动形象。可以有视频甚至伴有声音讲解,使学生可以身临其境的去感受文化。而且声音的加入也有助于学生在感受文化气息的同时锻炼自己的汉语听说能力。但是这种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并不是像想象中的那么有效。有些教师运用多媒体苦于学校的统一要求必须要使用多媒体课件授课。或者因看到大家都在用,而自己没有不合适,从众心理在作怪。或者提前制作好多媒体课件可以省去上课板出的时间而且不易出错,可以有效避免上课板出出错的情况发生。但是,现实的情况是多媒体授课不能有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只是作为一个新的潮流被教师使用,这好像一种变了味儿的时尚。多媒体授课多变成了教师在讲台上操作PPT,而并没有真正有效的把它融入到教学中去。没有很好的关注语言和文化本身,最后使得这种教学手段也无法“讨好”学生,无法满足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好奇心和追求。相反有可能扼杀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崇拜。
  教学方法有待提升和改进,教师的文化教学能力也有待提升。对外汉语教师不但是语言的教授人,还是文化的传播者。他们应该是语言和文化教学的引导着。但是在文化授课中发现,有些教师自身的文化储备并不够,而且对文化的敏感性比较差。自身文化的储备包含了对本国文化知识的储备当然也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素养,也包括对外国文化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形成中西方文化的对比,才能更好的传授中国文化。文化的敏感性即个人对所处的文化环境应有敏锐的感知和积极的应答。对外语汉语教师并不能正确面对民族文化的多元,没有形成对多样文化的感应能力,对文化差异的理性判别和认知。这就导致,汉语文化教师在正常课堂授课时有时无法正确面对学生提出的有关问题。或者在给以解读时不够全面甚至给予文化解读方面的误导。
  总之我们看到在中国文化的传播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文化传播不是简单的问题,它涉及的到文化教学,课程设置,教材的制定,当然还有教师本身的素养等等诸多方面。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不可忽略文化的传播,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更好的走出去,才能更快的实现中国梦。
  参考文献:
  [1]石中英.教学学的文化性格[M] .太原:山西教学出版社,2003:83.
  [2][英]爱德华·泰勒.连树声译.原始文化(重译本)[M] .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
  [3]吕必松.关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问题的思考[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2):13.
  [4]陈光磊.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⑶:28-29.
其他文献
摘要:安德森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大学英语阅读课的“思辨”转向奠定了坚实的学理基础。国内外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以及《大学英语教学指南》(送审稿)的发布,成为“医治”当下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思辨缺席症”、进行“思辨”转向的契机。笔者尝试着进行大学英语“思辨”阅读课的设计。  关键词:“思辨”;教育目标分类学;“思辨”转向;设计  引言  众所周知,21世纪是信息时代,知识日新月异,信息纷繁芜杂。此情此景
期刊
摘要: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是融计算机科学与财经管理类知识交叉的学科,目的是培养具备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商务活动的能力,从事现代电子商务运作与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本文结合广东信息工程职业学院的发展实际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职院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高职;电子商务;教学改革  前言: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电子商务作为新兴的商业模式,顺应着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电子商务从一个
期刊
摘要: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应以能力为导向,面向社会需求,构建具备国际化视野、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国际化;创新;实践;管理会计  一、引言  未来10年至20年,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将逐步发展成为高增值的制造业、高知识的服务业中心、世界性的金融中心之一,对人才的需求从本土型向国际
期刊
摘要:试点高校网络教育部分公共基础课全国统一考试,旨在遵循网络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针对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特点,重在检验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水平及应用能力,全面提高现代远程高等学历教育的教学质量。只有加强网络教育的规范管理,才能提高网络教育的社会声誉,确保网络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大学英语;统考;通过率  一、什么是大学英语统考  高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开展时间已经多年,最早试点
期刊
摘要: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下发后,如何提高军事理论教学质量成为学生军训教研室的首要任务。本文从加强派遣军官队伍建设,编写教案,运用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对如何提高普通高校军事理论教学质量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军事理论;国防教育  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下发后,普通高等学校军事理论教学也随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现阶段如何提高军事理论教学质量成为学生军训教研室的重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问题已得到广泛的重视。本文从青少年的创造力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创造力及其培养的阐述,分析了影响我国青少年创造力发展的因素,得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创造力;创造力的培养;创新思维;教育观念  正文:  1.什么是创造力  创造力是一个多学科、多领域和多视角的概念,在人类认识史上,出现过在各种各样的在不同学科视野
期刊
摘要: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已急待解决。如何改革教学方法,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英语素质,已经成为当下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本文作者希望将翻译工作坊模式引入大学公共英语课堂,以期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学习和分享的乐趣,提高英语能力,改进教学方法。  关键词:翻译工作坊;大学公共英语;教学  一、引言  近年来,大学公共英语在很多高校成为了被专业学
期刊
摘要:本文基于国内教学模式改革热潮中出现的缺乏信息加工理论支撑的问题,依据认知心理学及加涅八大学习阶段理论,对国内现阶段常见的三种按过程分配的教学模式进行合理性批判式分析。模式中各环节分配是否符合加涅教学事件,是否存在信息加工策略的具体运用,为优化教学模式改革提供理性的结论与反思。  关键词:教学模式;信息加工理论;策略运用;合理性  在国家新课程改革的助推下各地方普遍进行适用于本地方的教学模式改
期刊
摘要:针对本科教学中的通识教育环节,分析了我国高校本科通识选修课程及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网络互动教学模式来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以工业4.0与智能制造课程为例,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公众平台建设,并在课前环节、课中环节和课后环节上进行了学习资源库选编和推送回复机制设计,探讨了微信公众平台在通识选修课教学中的实施原则,为提高通识教育选修课的教学效果做出了有益地探索和实践。  关键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多年来的工作实践,以及对合唱艺术工作的规律的把握,提出了一些适合学校工作实际的合唱艺术工作组织方式,即“层级式”合唱艺术活动模式。该模式使合唱艺术的活动方式更加多样和系统,也使合唱艺术的价值成果进一步深化。文章对于同类大学具有直接的借鉴意义,同时对于中小学合唱艺术活动的开展也具备较大的参考性。  关键词:层级式;合唱艺术活动;特点;实践;价值  近年来,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股合唱热,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