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淋巴结转移机制的研究进展

来源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dy8306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膀胱癌是目前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膀胱癌转移是该疾病进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膀胱癌转移主要有两条途径,即淋巴转移和血液转移。其中淋巴结转移是其早期转移主要途径,并且是肿瘤分期、治疗、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研究其淋巴结转移机制对目前膀胱癌治疗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仍未有一种理论能够彻底解释。本文将就目前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其他文献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阻断剂在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等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已取得了良好治疗效果。免疫检查点阻断剂的相关药物包括Ipilmumab、Atezolizumab、Durvalumab、Avelumab已经在美国经FDA获批用于肾癌、非小细胞肺癌、黑色素瘤的治疗。这也证明了通过激活患者免疫系统可以治疗固体肿瘤,将这种治疗方法应用于前列腺癌也是目前晚期前列腺癌治疗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介绍免疫检查点阻
恶性嗜铬细胞瘤(PHEO)非常罕见,该肿瘤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多数患者经确诊时已经有远处转移。随着人们对于该病的探究及治疗的期望值增高,迫切需要对于该病充分了解,本文就目前恶性嗜铬细胞瘤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和预后作一综述。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结合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在前列腺特异抗原(PSA)4~20 ng/mL患者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3月进行直肠超声和剪切波超声检查的患者(PSA为4~20 ng/mL)64例,在常规穿刺基础上对弹性成像高度可疑区穿刺,穿刺结果送病理检查,同时结合PSAD做统计分析。结果64例前列腺癌患者检出率为45.3%(29/64),S
目的探讨输精管附睾管显微吻合术治疗附睾梗阻性无精子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237例附睾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双侧输精管附睾管显微吻合162例,行单侧输精管附睾管显微吻合75例(其中行输精管附睾管交叉吻合9例),观察并随访术后安全性,统计复通率及配偶怀孕率。结果237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所有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1.6(3~22)个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URL)已成为泌尿系结石治疗的关键技术,术中为保持手术视野清晰需持续灌注,从而导致肾盂高压。而肾盂高压是导致术后感染、出血、肾功能损伤等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故降低FURL术中肾盂高压具有较大意义。本文就FURL术中肾盂高压引起的并发症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旨在提高泌尿外科医师在FURL术中对肾盂高压的重视程度。
目的通过建立同种大鼠肾移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模型,观察Th17细胞标志物(IL-17)和单核巨噬细胞标志物(ED1)在移植肾组织中的表达变化以及高压氧(HBO)治疗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肾移植组、肾移植+HBO治疗组(HBO治疗组)及假手术组,每组又分为1、3和5 h组。留取移植肾组织和血标本,假手术组留取大鼠左肾组织和血标本。采用HE染色观察肾组织的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