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提问的探究与反思

来源 :新校园·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paalp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提问是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但在设计具体的问题时往往存在着问题质量偏低的情况。课堂上师生间缺少你来我往的互动,提问中忽视对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没有为学生创设深入思考、大胆求索、大胆发言的时间和空间,长此以往,学生势必养成一切依赖教师,甚至做题时等教师报答案等不良习惯,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下降,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能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下面笔者结合案例谈谈在化学课堂中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本案例的教材依据是苏教版化学2专题2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本节课主要采用“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分析讨论—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完全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首先,以锌、铜、稀硫酸原电池为例,分析构成原电池装置的一般条件,我们做了下列实验:
  实验1:把一块锌片和一块铜片分别插入稀H2SO4中。
  实验2:把一块锌片和一块铜片同时插入稀H2SO4中。
  实验3:用导线连接两块金属片,在导线中间连接灵敏电流计,电流计指针有偏转。
  然后根据实验现象,提出以下问题:
  问题1:实验1和实验2,实验2和实验3中的现象有何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问题2: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说明什么呢?
  问题3:通过刚才的实验,符合什么条件的装置才能构成原电池呢?
  通过对问题1的分析,学生发现锌片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而铜则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可是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铜片上却出现了大量气泡。这样,在分析现象时出现了和学生原有知识的冲突,从而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的问题2,学生很自然地发现实验3的装置中出现了电流,从而可以引导学生得出原电池的概念。最后的问题3是一个较为开放式的问题,也是一个有一定难度的问题,需要学生较好地运用控制变量法的思想进行思考,所以在上课的时候笔者采用了小组讨论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对实验3的装置结构的分析和教师的提示,学生能够较好地总结出构成原电池的一般条件,从而完成问题3的解决。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化学教学有着显著的活动性特征和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在课堂上能充分唤起学生的好奇心。这里是通过开展实验探究,创设问题情景,充分开拓学生的创造思维,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使学生的创新意识显现。而且,提问注重从现象到本质的层次递进,不仅使学生看到实验现象,而且更加注重现象背后的原因所在。层层递进的提问,使得学生自然被引入到探究原电池结构的知识当中,从而突破了构成原电池装置的条件这一学习难点。
  巧设疑问是创设良好思考情境的关键。问题的设置必须难易适度,便于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过难或过易都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设疑时,应时刻把握学生的心理变化,相机设疑,因势利导,逐步展开。
  接下来,在分析锌、铜、稀硫酸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时提出以下问题:
  问题4:铜片上产生的是哪一种气体?该气体是如何产生的?写出反应方程式。
  问题5:氢离子在铜片上得到的电子是不是来自于铜片(根据铜片是否溶解判断)?如果不是,电子又是从哪来的(根据锌片是否溶解判断)?根据分析写出锌片溶解的方程式。
  问题6:判断铜片和锌片上发生反应的类型。
  问题7:总体描述电子的转移情况。
  分析问题4时,学生比较容易发现铜片上产生的气体是氢气,然后由质量守恒这一原理推测出铜片上的反应应该是:2H++2e-=H2↑。自然的,学生也会想到:氢离子在铜片上得到的电子是从哪里来的呢?于是,在这里给了学生两个选择:来自铜片溶解还是来自锌片溶解,这样使得原本很难的一个问题更加具体化,使得大部分学生能够发现电子来自于锌片溶解,从而写出方程式:Zn-2e-=Zn2+。那么,根据得失电子理论,马上分析出铜片上发生还原反应,锌片上发生氧化反应。接下来的问题7,学生也比较容易得出答案:电子从锌片转移到铜片上,从而也可以分析出电流从铜片流向锌片,而且确定了此原电池中铜片为正极,锌片为负极。
  这样,学生在逐个解疑的过程中,由浅入深,逐渐掌握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设计问题时考虑了问题的层次和类型,适当地创设了一些适合于学生且有一定思维容量的问题,使学生感到这是对他们智慧的挑战。挑战性的问题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诱发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
  在提问的同时,笔者也考虑到了问题的生成性。在解决问题4的时候,有些学生意外发现在锌片的表片也出现了少量气泡,因此笔者在讲完问题7以后又补充道:“按照原电池原理,氢气应该在铜片表面生成,为什么锌片上也会有少量气泡呢?”这时候,学生就开始了猜测和讨论。最后,笔者从锌片的纯度上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同时也为后面讲解钢铁的腐蚀做好了铺垫。在探究性学习中,问题的形成是科学探究的“起点”,问题的生成更是有效探究的“拐点”,“起点”决定了学习的内容,而“拐点”决定了深入探究的方向,二者同时决定了科学探究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从这节课中笔者发现,要想在化学课堂中做到有效提问,必须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合学生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不能提太简单或者太难的问题。有时候,若是一个问题太难,可以将问题分成几个小问题,循序渐进地问,使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一个较难的问题。第二,提问题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表述,将问题具体化,让学生知道教师在问什么。第三,提问时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时间过短的话,实际上就会使提问仅仅只是形式主义。但是,因为高中化学课时比较紧张,这一点往往比较难做到。
其他文献
<正>自2001年9月至2004年5月;我院住院病人中,患消化性溃疡的病人共140例;经内镜治疗与药物治疗比较,结果两组病人愈合率明显不同。目的:明确两种治疗方法的结果。方法:选择
会议
从性别视域的角度入手,对英国著名作家D.H.劳伦斯的《母女二人》和我国当代女作家陈染的《无处告别》两个中篇小说中的母女关系书写进行对比,旨在分析两位作家如何以不同的性
园林施工是城市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园林施工所面临的要求逐渐提升。在具体的园林施工中,其影响因素比较多,尤以季节因素的影响最大,为了克服季节
<正>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是影响上肢功能恢复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采用壮医药线点灸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早期SHS取得
从经济层面看,减税被作为剌激生产和消费、对冲经济下行的一种手段,已经为大家所理解与认可。除了从经济层面着眼,笔者认为,还可以从政府与社会治理角度进行观察减税效应,从中感知
报纸
本文从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出发,探讨在园林工程中如何实现低碳环保的理念。
网络数控是各种先进制造技术的基本单元,它为各种先进制造环境的研究与实现提供最基本的技术支持。为此,武汉华中数控系统有限公司利用基于进程的面向对象Petri网理论对网络环境下的
为帮助学生学好有机化学,针对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实验的不足,设计了一套可行的实验装置。该装置具有现象明显、成功率高的优点,非常适合课堂演示。
<正> 为了适应农业丰产八字宪法的要求,滿足我省深耕需要,达到农业增产的目的,我們进行了深耕犁的研究設計和試驗工作。我省自然条件比較复杂,中部地区属淋溶性黑鈣土,东部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