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器“慎德堂”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si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在对故宫库藏清中、晚期瓷器进行重新登记、整理、核实过程中,发现道光时期瓷器的库藏数量较之乾隆、嘉庆时期有了大幅减少,且在数量不多的藏品中绝大部分是沿袭前朝的传统品种,并无创新之作。然而,一些署有“慎德堂”款的瓷器却制作颇精,不仅代表了当时制瓷的最高水平,如今更被誉为一代名器。
  崇俭去奢 慎德堂记
  厉行节俭是道光帝的主要执政思想,也是他的行为准则。1831年,在位于圆明园内的慎德堂建成之际,道光皇帝便发表了《慎德堂记》,收录在道光《御制文余集》中,文中他反复强调了修建慎德堂的目的。
  “崇俭去奢,慎修思永,孰不知所当然哉?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在士大夫犹患其位,不期骄而骄,禄不期侈而侈,膺天命绍大统者,可不兢兢焉?惴惴焉?”
  文章还阐述了节俭、修身、图治的关系,表达了他的治政方针。
  “懔夫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念夫祖功宗德,创垂不易,后世子孙坐享承平之福,从不尚奢华,无所加增,自问己,觉不安矣。若败度败礼,视富贵为已所膺有,是直不可与言者也。又奚能常保厥位耶?况我大清,龙兴东土,首重朴实,列圣丕承。凡心法,治法,无非以勤俭训后,诚以世变、风移、敝化,放心有不期然而然之势,苟非操之固,审之精,朴素自甘,慎终如始,难与言俭也。 所谓无为而治,俾天下阴受其福,而民不知者是也。然行俭,责在一人。不以天下自奉,非概从悭悋也,若救饥拯溺,去暴安良,国用之常经,民生之休戚,正措施之不遑。又何可稍存吝惜于其于其间也?是以修身务存俭约之心,以期永久图治之道,可不加慎而切忌之乎”。
  这其中也包含了其对子女的教育,他告诫皇子皇孙,祖宗创业不易,要做到:
  “至于饮食,勿尚珍异。冠裳,勿求华美。耳目,勿为物欲所诱。居处,勿为淫巧所惑。此犹俭德之小者,不作无益害有易,不贵异物贱用物,一丝一粟皆出于民脂民膏,思及此,又岂容逞欲妄为哉?”
  以慎德堂的堂名作为其表达执政方针文章的题目,足以说明道光皇帝对慎德堂的重视程度。慎德堂建成后,即成为道光皇帝主要的居住场所,这从内务府活计档中就可看出。道光十五年后,每年都要对慎德堂内的书屋、寝宫的装饰进行修改,对庭院内使用的器物进行修缮。由于道光皇帝长期居住于此,实际上就等于把办公地点搬到了慎德堂,其作用相当于紫禁城大内养心殿,一些政令也出自于此,就连立皇太子这样的大事也是在慎德堂进行的。
  慎德堂器多日用
  慎德堂作为生活场所,堂前屋后及生活中必定需要大量的陈设品及日常用品,瓷器作为生活必需品除放置于慎德堂使用后被焚毁的以外,故宫博物院还藏有慎德堂款的瓷器共计357件,其中宫中旧藏298件。这些瓷器多为日用器皿,有少量的陈设器,主要有碗、盖碗、盘、瓶、羹匙、渣斗、鸟食罐、罐、花盆、盆、花插、器物座等。
  碗—故宫博物院藏慎德堂款的瓷器中,碗的数量最多,共184件,其中宫中旧藏168件。其造型基本相同,只是大小尺寸、釉色和装饰图案不同。如旧藏的22件黄地红绿彩干支碗,就分大小两种规格,其造型及纹饰完全相同,碗内施白釉,外壁以黄釉为地,以红绿彩满书三组上下相对的干支纪年图,以红彩书“丙申”,这是特别标注其烧造年代。
  “丙申”年为道光十六年,也就是圆明园中九州清晏园区三大殿被大火焚毁的1836年,中国传统将蓝、黄、红、白四色作为祭祀天、地、日、月之色彩基调,祭祀时所用的器皿和皇帝穿的祭服各因其色。黄色用以祭土,推测此类器物应是特意为三大殿火灾烧造的祭祀用瓷。经查故宫藏品档案,该碗在清室缮后委员会核查时放于斋宫(斋宫是紫禁城大内专门用于皇家祭祀的场所)。与此同纹饰的器物还有黄釉盘。
  盖碗—清代宫廷饮茶之风日渐兴盛,宫廷内专门设有茶库,“茶库在右翼门内配房,并专司收存人参、茶叶、香纸、颜料等项。”(见于《清宫述闻》)。据《钦定总管内务府现行则例》记载:“凡贡茶,江南省六安州霍山县每年交六安茶四百袋,每袋重一斤十二两,由光禄寺转交茶库;浙江省每年交黄茶十八篓,每篓八百包,由户部转送茶库。阳羡贡茶,元、明最盛,朝止岁贡芽茶一百斤”。皇帝在“升殿侍班仪、大燕之礼、名将之礼、大婚之礼、册立皇后之礼”等等大型活动中,都会赐茶给王公大臣,即所谓“御殿庆贺,例有赐茶之典。”(见于《大清会典》)因此,各式茶碗、茶壶、茶盘、茶托等饮茶器皿大量出现。但目前在故宫博物院所藏慎德堂款茶具中,仅见盖碗一类,以粉彩居多,共计20件,其中宫内旧藏17件,另3件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收购而来。
  就茶碗而论,造型依旧十分丰富。如一件旧藏粉彩开光折枝梅花盖碗,盖为覆盘式、圈形抓钮,盖大于器身,碗直口、直壁。另一件收購的粉彩灵芝水仙盖碗,盖则为覆盏式,圈形抓钮,盖小于器身,碗敞口、斜壁,这种形制的茶碗在一些署“大清道光年制”款的器物中较常见。
  慎德堂款盖碗由于制作精美,不仅成为道光皇帝的御用之瓷,而且也为咸丰、同治、光绪、宣统皇帝所珍爱。据清室缮后委员会记录,当年溥仪出宫之时,养心殿内就曾摆有一对“慎德堂”款的粉彩莲瓣纹盖碗。此外,在茶库、静事房、承前宫、斋宫、成肃殿等处也有此类盖碗摆放。
  盘—大概分为四种规格,共计40件,宫中旧藏21件,以大盘为主,如粉彩外折枝花卉里五蝠捧寿盘、粉彩描金蝠寿盘、粉彩描金红蝠团寿盘等等,这些大盘的口径均在29厘米左右,器壁较厚,显得笨重。所绘图案大同小异,内大多为各种釉色的“五蝠捧寿”,盘外绘缠枝花或折枝花。形体较小的外壁纹饰较之大盘更为丰富,有八宝、暗八宝、开光内绘花卉等,基本上件件可见蝙蝠及各种形式的寿字,釉色以黄釉为最多。
  羹匙—署“慎德堂制”款的羹匙只有两种,共9件,均为宫中旧藏。一种为红地描金,一种为黄地粉彩鹤纹。清人对于“慎德堂”款羹匙有如下记载:“慎德堂羹匙以画鹤二十四只者为上,一、二、三、四只鹤者次之,一儿捧桃又次之,荷花瓣为下。”(《陶雅》)藏品中未见画鹤二十四只及一、二、三、四只者。黄地粉彩羹匙以墨彩画神采各异的飞鹤十只,在娇嫩艳丽的黄色地上以红彩点染其顶部,十分醒目,当属上品之列且未在宫外露面。羹匙作为饮食器中的一种,一般应同碗、盘配套使用,与黄地粉彩飞鹤羹匙图案相同的还有碗5件、盘4件。   渣斗—仅见3种,共计58件,均为宫中旧藏,其造型完全相同,只是釉色不同。其中青花白地勾莲渣斗中署“慎德堂制”款的仅有5件,大批的则是署“大清道光年制”六字篆书款,其造型、纹饰及青花发色完全相同。绿釉白里渣斗,绿釉发色娇嫩,制作精美,底为“慎德堂”三字款。还有黄釉白里37件。
  鸟食罐—署“慎德堂”款的鸟食罐有2件一对,为1956年收购而来。罐体呈椭圆形,敞口,直壁,平底。一侧置环形小系,外壁白地上以绿彩饰万字锦文,呈色娇嫩淡雅。
  瓶—“慎德瓶类近极罕见,有之则价值甚昂”,此为清人对慎德堂款瓶的评价,说明清时慎德堂款瓶就已十分罕见。故宫藏慎德堂款瓶16件,其中仅3件为宫中旧藏。在16件瓶中以白地粉彩居多,兼有绿地粉彩、紫地粉彩及蓝地粉彩等,造型较为丰富,有圆瓶、扁瓶、长方瓶、四方瓶等。
  纹饰图案较之其他类型器物更为丰富多彩,有山水、人物、动物、花卉等等。以山水人物为主要题材的图案,画面上的人物多表现为对安逸生活的向往。如一对白釉粉彩山水人物纹瓶,高26.5厘米,腹部以粉彩绘一老者与童子悠闲漫步于山林叠嶂、鲜花盛开的山间小路上,表现了逍遥自在的生活画面。另一件绿地粉彩兽耳瓶上,腹部的两组开光画面内所绘人物取材于历史故事“踏雪寻梅”及“寒江独钓”,虽然描写的景致不同,却表现出了同样的恬淡。在一些以花卉、动物为主要题材的图案上则大多具有某种祈福求祥的色彩,如一件粉彩三羊开泰瓶的腹部,以三只羊与太阳组成画面,描绘了冬去春来、阴消阳张的吉祥之象。
  罐—4个品种,6件,仅一件万寿罐为宫中旧藏。白釉粉彩3件,红釉描金罐2件。红釉描金在慎德堂款瓷器中品种最多,有罐、瓶、碗、羹匙、 器物座等。
  花插—1件,宫中旧藏,为黄釉竹节式,插体凸雕粉彩竹、玉兰、牡丹及灵芝纹。
  器物座—慎德堂款的瓷制器座为2件红地描金缠枝莲座,均为后来收购。
  有图必有意 有意必吉祥
  慎德堂瓷器以粉彩器为其主流,有白地粉彩、黄地粉彩、绿地粉彩、紫地粉彩、酱釉粉彩、抹红地粉彩等,只有少量的青花和斗彩。粉彩器中以白地粉彩和黄地粉彩为最多。颜色釉有红釉、黄釉、绿釉、酱釉、霁蓝釉等。
  从整体看,这些瓷器保持了官窑瓷器工整细致的特点,构图趋于疏朗,用笔纤细,虽然几乎每件器物上都使用了金彩作为装饰,但“其颜色故远逊乾隆,而画法亦小家,不但无康、雍诡寄佚丽,亦不如乾隆之富丽堂皇。”(邵蛰民撰、余戟门增补《增补古今瓷器源流考》)且缺乏活力,花卉描画不活泼。瓶、盘、碗等器物大多以各种色地粉彩勾莲开光装饰,开光内绘山水人物或寓于吉祥内容的画面。所谓“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即指此而言,此风气在道光时期以至晚清一代尤盛。
  如一件粉彩绿地开光博古碗,绿釉呈色淡雅,以金彩绘冰裂纹,裂纹处描绘梅花朵朵,腹部以金彩开四组开光,开光内以粉彩绘象征平安的如意、瓶、鹌鹑,象征吉祥的龙、象征富贵的牡丹、象征圣洁的玉兰、象征多福的佛手等,它们与柿子相连,意寓太平有象、事事平安。
  在故宫藏慎德堂款瓷器中以耕织图、龙舟竞渡、婴戏等为最多。耕织图最初是南宋时期楼王寿以连环画形式绘制的反映农业耕作和桑棉纺织的图画,到清初康熙皇帝命人重新绘制。重新绘制的耕织图以多种形式流传,同时也出现在了瓷器的装饰上,康熙瓷器上的耕织图成为其独特的品种,后代均有此类图案出现。
  龙舟竞渡作为一种传统的娱乐项目,初当为南方地区的一种水上活動,后来由于北方都市的增加而流行于黄河流域。到明清时期,此习俗在宫廷也开始流行起来,慎德堂款瓷器中的盘、碗、瓶等器物上均有出现。龙舟竞渡图自清代乾隆时期出现后,一直延续至晚清,在道光时期最为盛行,当时不仅瓷器常以此为饰,在木刻、年画上也经常出现。
  婴戏图案自唐宋时期开始一直是瓷器上的主要装饰题材,在道光慎德堂款瓷器中同样占有相当大比例。如一件白地粉彩婴戏碗,外壁环绕绘画十四个小童,在洞石花草间嬉戏,神态各异,十分活泼可爱。小童们手中分别持有萱草、佛手、寿桃、铜铃、爆竹、铜磬等物,寓“吉庆有余”、“岁岁平安”、“荣华富贵”、“驱邪祈吉”之意。
  动物纹主要是各色的蝙蝠及少量的龙、大象、狮子、马、飞鹤、飞鸟、鸳鸯、喜鹊、燕子、蝴蝶、蝈蝈等。一些在前代瓷器中鲜有的猫、狗等动物,此时也常有出现,这也许与道光皇帝的喜好有关系。据档案记载,道光皇帝在慎德堂养正书屋内的南、北墙上悬挂着由供奉内廷的画工沈振麟所画的猫、狗各一件,上有所好,下必效之,猫、狗的形象出现在道光皇帝的御用瓷上也就成为必然。
  亲笔御书“慎德堂制”
  《陶雅》记载:“慎德堂瓷器皆抹红楷款,亦有金款者。”从目前故宫所藏器物看,绝大部分器物为红彩“慎德堂制”四字楷书款,只有两件红地描金缠枝莲器物座及4件红地描金万寿勾莲羹匙上用金彩书“慎德堂制”四字楷书款,其他均以红彩侧锋楷书“慎德堂制”四字款或“慎德堂”三字款。
  三字款较少,仅见16件里白外绿釉渣斗、2件绿釉鸟食罐及一件粉彩鹭莲小碗。此碗做工精细,胎体细白,施彩艳丽,画工细腻,极符合《陶雅》中“慎德堂系以三字直款者为贵。慎德堂款之器皿,若彩花之旁有墨彩题句者,其下必有小印‘道光’二字,多作椭圆形”的记载。此碗高6.2厘米,口径9.2厘米,足径3.7厘米,圈足内红彩书“慎德堂”三字竖款。外腹部粉彩绘两鸳鸯戏水于莲花旁,另一侧墨彩书“珠盈菡萏圆干琲,梁戢鸳鸯福万年”,诗句旁红彩署“道光”椭圆形篆款。
  关于慎德堂款瓷器的款识,道光十四年清宫内务府活计档编号2988档有明确记载:
  “二月二十二日,主事那萨阿首领武进忠来说,太监沈魁传旨,十四年年贡起,九江呈进瓷器款,慎德堂制要红字,钦此。”
  由以上档案记载可以得知,“慎德堂”瓷器的款识之所以都是红字楷书,是由于道光皇帝的御旨所致。至于金彩款,是因为器物内外及底足均以红釉装饰,书写款识时无法使用红彩,只得以金彩代替。   由于道光皇帝对慎德堂的偏爱,其在慎德堂使用的许多日常用品上均会镌刻上由他御书的“慎德堂制”、“慎德堂御用”等款识。如道光十一年(1831年)编号2976档记载:
  “七月十九日,员外郎贻兴太监赵全来说,太监沈魁交御笔文本二件,一件道光辛卯,一件慎德堂制,铜镀金钟盘一件,传旨,照文本在钟盘上镌刻,得时填蓝,钦此。”
  “十一月十五日,将钟盘镌刻妥,协交进,随将钟盘交出,传旨,于十九日安设在养心殿黑藤桌上,钦此。”
  另外,还有毛笔、表匣、紫檀木茶盘、匣盒盖、白玉花囊及道光皇帝晚年喜欢把玩的葫芦等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上,都镌刻带有“慎德堂制”或“慎德堂御用”字样的款识,且大多为道光皇帝御书。
  对于瓷器上的“慎德堂”及“慎德堂制”款识,是否也是由道光皇帝亲自书写,档案上虽无明确记载,但通过道光皇帝以上的习惯来推断,此字理应是由皇帝亲自书写,再由景德镇匠工进行描摹。笔者力图通过档案上有记载的文物款识来比对瓷器上的款识,只可惜在故宫藏品中没有找到一件带有慎德堂款识的文物。因此,只能在道光皇帝留下的法书中寻找“慎德堂制”四字来进行比对。在道光皇帝为皇子时为其父嘉庆帝书写的《嘉庆帝御制毓庆宫记》中曾出现的“慎”、“德”、“堂”、“制”,其为皇子时所书《翠盖长青》中的“堂”字以及道光皇帝《春风诗斗方》中的“德”字,通过以上比对笔者认为,可以确认“慎德堂制”四字的风格、体例均与道光皇帝御笔相同,慎德堂款瓷器的款識是由道光皇帝亲笔御书。
  清人许之衡著《饮流斋说瓷》中将“慎德堂”款瓷器归于王府瓷器之中,而《陶雅》中写到“慎德堂系道光官窑,而价侔雍乾之高品,亦一时风尚使然”,又将其定为官窑制品。其实,对于“慎德堂”款这批瓷器,从慎德堂所处的位置及瓷器的精美程度来看,现在学界都已将其推测为官窑产品,但一直没有找到相关的档案记载,无法确定其烧造地点及烧造后的解京方式。
  笔者通过查阅道光十三年清宫内务府活计档,足以解决这一问题。如在编号2986档中有如下记载:
  “八月十九日,主事那隆阿太监张得兴来说,太监沈魁交金鱼苲草瓷奓斗样一件,外黄里白暗龙黄瓷盅样一件,青花白地瓷碗样一件。传旨,瓷奓斗一件着照此样要黄瓷里白烧造六十件,内慎德堂制款三十件,湛静斋制款三十件,俱要楷书字。”
  由此记载可以说明,“慎德堂制”款瓷器最迟于道光十三年开始烧制,烧造地点就在清代官窑瓷器烧造地——江西景德镇。其解京方式则是随每年的年贡进京。
其他文献
道光一朝悲剧性地成为了三种历史范畴的交叉处:它既是中国由古代的封建社会走向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转折点,又是清朝由强盛到败亡的重要转折点,同时也是中外关系发生根本性转变的重要转折点。站在这一中外历史重要节点上,并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过重大历史影响的代表性人物,除了道光帝本人外,更不得不提他的股肱之臣曹振镛、穆彰阿。  老于世故的曹振镛  道光帝早期受到大学士曹振镛的影响最大。  曹振镛字俪笙,
期刊
壬辰仲秋,接年逾九十的日本京都泉屋博古馆名誉馆长樋口隆康先生来信,信中有言:“所附铜镜照片(见图1),是奈良东大寺法华寺所收藏的物品。在其方格四周的文字,除了‘质’字以外,都看不清楚,图案也是只能看出有天干地支,在这些之外的图案也希望能一并指教。”  长者有求,怎可怠慢?对于来信所提及镜铭2句四言的8字内容,遍寻唐镜铭文,找到了一些与“质”字相关的四言词句:褰台想质、随形动质、圆形览质、圆形象质、
期刊
道光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的生产规模较之前朝大大缩小,质量也有不同程度下降。究其原因,虽然与当时社会、经济状况有很大关系,但与道光皇帝“恭俭惟德”的执政理念关系重大,这从清宫旧藏几万件道光时期的瓷器可略见一斑。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批少量藏品中,除了慎德堂款瓷器,故宫博物院还收藏有道光时期几百件其他堂名款瓷器。这些署有堂、斋、轩、室的瓷器是否为道光皇帝御用?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清宫档案、圆明园及盛京皇宫
期刊
近年来,随着珠宝玉石市场的风生水起,其鉴定需求也越来越高。然而,珠宝玉石质量良莠不齐,以次充好的现象层出不穷,背后凸显出的是鉴定机构的鱼龙混杂。看不懂鉴定证书上接二连三的英文标识;被鉴定机构各种“权威”资质弄得晕头转向;同一件珠宝,在不同的地方鉴定却可能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差别……相信这些情况不少消费者都曾遇到。日前,带着大家关心的问题,本刊记者通过探访宝玉石鉴定市场,并与资深业内人士接触,试图感
期刊
《维摩经·观众生品》中有云:西天如来佛放开慧眼,遥知维摩居士在毗耶离城现身说法,不幸染病,遂命文殊师利率领诸菩萨、众弟子前往问疾,借聆妙法。又命伽蓝往众香国传法旨,派总领群花天女到维摩处散花,以测验诸菩萨、众弟子是否练习。天女率领花奴,携带满贮仙卉之宝篮,乘风驭气而来,历遍大千世界,赏尽天地美景。及至,维摩正参禅说法,言己病皆因大悲而起,众生病则己亦病,以示菩萨与众生如骨肉之情。天女至,倾篮散花,
期刊
清末到民国时期,全国许多地方掀起商会发行代用券(习称商会票)的风潮。这其中,浙江湖州各商会发行的商会票,因流通区域小、时间短、信誉好、收兑比较彻底,且设计颇具地方特色、留存极少,受到钱币收藏者的推崇。  湖州历来属经济较发达的江南富庶地区。在抗战前期,为了抵抗日寇侵略,促进货币正常流通和物资交流顺畅,各地县、镇行用商票较为普遍,在湖属的南浔、菱湖、善琏、荻港和崇德(现桐乡市)都有商会票发现,如善连
期刊
在北京硫璃厂西街,有一家名叫“萃珍斋”的古玩店,它东临久负盛名的荣宝斋,距今已有70多年历史。如果想了解这家古玩店曾经的故事,我们不妨从一份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八月的《北平市政府警察局外二分局户口调查表》(以下简称“调查表”)入手,看看它能透露哪些历史信息。  萃珍斋于1939年开业,匾额为寿石公题写,第一任经理是黄同文。据《调查表》可知,他时年38岁,是河北深县人。也就是说,1939年黄同
期刊
《七佳儿童故事》卷  一股空气沁人心脾  远乡吹来的风  记忆中的蓝山是何方?  尖顶的教堂和农场是何乡?  那是逝去的乌有乡  平原播撒着阳光  幸福的大路我曾经过往  已无从再走一趟。  上面的诗是《七佳儿童故事》护封所引豪斯曼(A. E. Housman)名诗《施洛普郡少年》句子汉语拙译。  护封说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抵被视为儿童文学的黄金岁月;无论文本还是插图都好。写儿童文学的和画儿童文
期刊
5年前,北京故宫博物院举办了一次紫砂壶、茶叶罐、砚台、花盆等紫砂器物展。我仔细欣赏了这些乾隆皇帝生活中把玩过的紫砂器物,心中便产生了疑问,乾隆皇帝所把玩、收藏的工艺品大多精美绝伦,但是眼前所见到的这些紫砂壶、茶叶罐等器物,工艺、品相并不算顶级,部分还有破损,样式非常朴素,这是为何?2012年7月16日,台北故宫博物院冯明珠院长送我一本有关茶器、茶事的书,终于解开了我心中的疑惑。  乾隆十年(公元1
期刊
自从翡翠从缅甸传入中国,鱼的题材也逐渐出现在翡翠雕件中。虽然如今市面上能见到一些鱼形的翡翠雕件,但是雕工精致细腻的却不多见。看看这七条颜色各异、形态相似却又各自不同的小鱼,是否让你心生爱恋?  其一为全白翠,种质温润,通透性很好,翠性足,能清楚地看见翡翠内部的结晶结构。判断翡翠的通透性好不好,一般看通透不通透,并不是单单看它能不能完全透光,它还有一个厚度的因素在里面,越厚,透光就会相对弱一些,若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