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爱平:做老百姓的贴心人

来源 :中国扶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aydedao1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是个连自己姓名都写不工整的普通农妇,却连续15年高票当选村支书;她曾挣下百万家财,却全部投入到贫困的村庄,任凭自己一贫如洗;她曾拥有健康的身体,却为家乡致富鞠躬尽瘁,一身病痛……
  “山梁挡住了阳光,你用肩膀扛起乡亲的盼望。村庄在渐渐丰满,你的身体却慢慢柔弱。庄稼,总要把一切还给泥土。你贴工,贴钱,贴命,你还贴近百姓的心。”这段来自“感动中国”的颁奖词,是对58岁的段爱平最好的诠释。
  投身村务
  返底村位于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城东20多公里外群山围绕的小沟里,全村耕地面积1980亩,以种植玉米为主。村常住人口714人,主要靠农田耕作和外出打工为生,长期挣扎在贫困线上。18岁时,段爱平嫁到这里,和其它村民一样,日子过得苦巴巴。为还债,村委的办公地被变卖,全村的树被砍光,就连惟一一所小学也成了危房。从1992年到1999年,村里更换了12个支书,都以主动提前卸任告终。
  1997年,凭着灵活的头脑、良好的信誉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段爱平成了村里先富起来的人,两年间集聚了百万家财。富裕起来的段爱平不忘村里仍旧贫困的乡亲们,只要有乡亲来借钱,她二话不说施以援手。
  1999年,返底村村委会举行换届大会,没有进入预选名单的段爱平意外当选。从此,她放下手上正火的焦炭生意,开始全身心扑到村里的事务上。当年,段爱平早早就把自家的玉米卖掉,换成猪肉、大米,在过年时分发给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这一善行一直坚持到现在。
  扶老爱幼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村里的危房小学最让段爱平挂心,这也是她当选后想首先解决的问题。最初,她带领村民在学校危房的大梁下支了几个大树桩,还不放心,干脆便把100多个学生分散到几户村民家里上课。
  2000年开春,段爱平自掏腰包8万余元,召集大家拆除旧学校,着手筹钱修新校。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她不仅昼夜忙碌在工地上,就连全家老小也被她动員到工地干活。
  工程建设到节骨眼上的时候,段爱平被查出罹患胆管结石。她不顾医生的劝阻,把消炎药带回家自己输液。后来,疼痛难忍的她去医院做了手术。躺在病床上,段爱平还惦记着正修建的学校,惦记着等着上学的孩子们,“念书是大事,我没文化,可不能耽误了娃们,学校说啥也得快快修起来!”乡亲来看她,她反反复复念叨的也都是修学校的事。
  术后第12天,她偷偷跑回了家。44岁的村民魏满先清楚记得段爱平腹部缠着绷带,奔波在工地上的情景,“爱平姐按着肚子上的刀口,忍着疼痛联系水泥、筹钱,还和大伙一块拉钢筋。这样拼命,就是铁打的人也受不了啊!”
  一个月过去了,一百多天过去了,段爱平就这样不分昼夜奔波在工地上。2000年10月28日,当400平方米崭新的学校建起来时,累得又黑又瘦的段爱平欢喜得流泪了:“娃们再也不用受苦了。”
  返底村穷,年轻人有限的精力和财力都倾注到了孩子身上,邻村上下和村里的十几个老人,没有亲人照料,生活恓惶。段爱平又盘算着建敬老院,让老人们住进来集体照顾。于是她开始了新一轮的奔波——找民政局办手续、选址、找工程队,事无巨细,亲力亲为。
  2003年,就在她为建敬老院四处奔走时,丈夫被查出患有肺癌。段爱平左右为难,最终还是委屈了丈夫,“谁让你是我的亲人呢”,她在心里默默地对丈夫说。整整两年,丈夫在省城治疗,段爱平在村里建敬老院。“当时,民政局给拨了5万,我自己又贴了5~6万。开春后,项目就开工,足足修了近1年。”新建的养老院整整两排,几百平方米,十几位老人住了进来,有专人照看,并由段爱平承担养老院的日常开销。在养老院修好16天后,刚到知天命年龄的丈夫刘来存溘然辞世,这一回,他还没来得及帮妻子算清楚修建及运营款项。
  2007年,因为养老院位置偏僻,老人们想进村走走很不方便,村里人照顾老人也不方便,段爱平决心将养老院迁回村里。恰逢位居村中心的学校已经改为三年制,四五年级的学生去镇里上学,不少教室空了下来。段爱平跟大家商量后重新进行了规划,将学校旧址改建为养老院。方案定下后,她先到民政局跑重建养老院的费用,又将旧养老院8万块钱卖给村民,自己贴了3~4万,再次扩建敬老院,同时集资新建了学校。


  建设新村
  2001年底,由于村集体历年累计的电费亏损拖欠,返底村停电,而农网改造迫在眉睫。段爱平说:“老百姓的电不能停,亏损的1.4万元钱我先垫上,马上开工进行农网改造。”施工人员进了村里,才发现返底村其实就是一个2里长的斜坡地,大多数人家起起伏伏、七拐八藏、因坡就地安置其间,施工难度太大。段爱平亲自陪着工人,深一脚、浅一脚在雪地上帮人抬杆、拉线,手上冻得满是血口子,还有好几回站不稳从半坡上摔了下来。几经努力,2002年1月1日,返底村顺利结束农村电网改造工程。
  农网改造后,村民的家里不停电了,但电压不稳的问题日益突出。为此,段爱平多次跑电业局,终于确定了增加变压器的项目。2010年正月十五刚过,项目开始施工,返底村成为附近唯一拥有两台变压器的村。
  2005年开春,段爱平下定决心改造田间道路。她整日盯在施工第一线,监督工程进度。路修好了,原来不足1米宽的田间土路焕然一新,变成了4~5米宽的水泥路,总长度加起来足足有40里。“现在种地可以用农机了”,段爱平笑着说。
  2006年,政府开始推行“退耕还林”政策,返底村也有指标,为了说服村民,段爱平将自家的20亩地拿了出来,让给退耕的村民耕种。2006、2007两年,返底村一共退耕210多亩地。如今,当初种的树木均已成材、成林,退耕农民的心也踏实了。2011年,村里花费15万元进行园林建设;2012年,投资8万元,安装了太阳能路灯23盏,段爱平说:“再安16盏实现全覆盖,村里就能都亮起来……”   返底村癌症发病率比较高,村里家家户户都靠挖浅水井喝水,段爱平一直想改变这一现状。2009年,她联系好自来水项目,挖坑、埋管……一直奋战在第一线,返底村也成了周边第一家喝上自来水的村。
  街巷通,是国家的一项政策,也是2011年段爱平为返底村办的一件大事,她不仅做到了,还额外实现了户户通。村里的道路全部硬化了,段爱平贴了几万元,而且做到账务上对工程队一分不欠。
  返底村沿山而建,山下是河道。一下大雨,雨水就从山上汇集到河道中,水位猛涨,威胁河边居住的村民。段爱平用一年多的时间,先后跑交通局、财政局,投入50万元开展返底村河道治理工程,终于在2013年5月,长约1700米的河道被疏通、挖深、拓宽,还有400多米的河堤用碎石重新垒了一遍。似乎是老天要检验工程一般,没几天,一场大雨突降,幸好河堤堵住了雨水,100多户河边的居民安然无恙。
  引领村民争发展
  在带领村民建设村庄的同时,段爱平还殚精竭虑、想方设法依托政策,扶持村民发展经济,争取发挥大家的内生动力,实现脱贫致富。
  扶持搞运输:她帮村民郭安文贷了5000元,又借给他1万元;帮崔艳刚贷了2万元,又借给他1万元;知道郭连生双亲皆无,她直接借他5000元购买小四轮。
  壮大养殖业:村民郭安明想发展养殖业,段爱平就给他借了5000元买羊;亲自跑到县经贸局、信用联社请求支援郭建林、王林等15家牛羊养殖专业户。
  输出劳动力:听说潞宝公司要招工,段爱平立刻动用自己从前做焦炭生意时的客户关系,把全村近200名劳动力介绍进去;外甥王庆松在太原有两个工程队,她把村里的三四十号人介绍進去,还一再叮嘱外甥要给派些挣钱多的活儿。
  为了调整村里的产业结构,段爱平多次跑省农科院,四处找企业,联系农作物经纪人。2002年,段爱平号召村民种板蓝根等药材。在玉米长到快半米高的时候,村民便在两排玉米中间的土地上插种板蓝根等,大约有近200亩。后因为药材根深,人工太难刨,种了两年后停止。
  2002-2003年,段爱平带领村民进行土地流转增收,2003年拉回一笔红薯投资,“当时,太原的一家企业要在返底村投资种红薯,返底村为其提供流转土地和劳动力。”一年下来,村民们不仅从流转的土地上挣了钱,有的还为企业打工挣上了工资。
  2004年,段爱平在村里试验种植了板蓝根和玉米间种柴胡各100亩,2005年成片规划种植甘薯219亩搞订单农业,2006年又引进了脱毒马铃薯项目。2010年以来,她又组织全村积极发展干果经济林400亩,并发展养殖业,使村民户均增加收入1000余元。
  2012年8月,返底村自来水工程全部结束。段爱平又投资1万余元,全面拓宽村田间路。“村委计划向土地要效益,准备新建5个蔬菜大棚,让百姓在有水、有路的情况下有事干,有钱花。”她心里时时处处想着百姓致富。
  2014年,她引入亚梁中药材种植合作社,试种了一部分中药材,并取得成功。2015年,她准备带领村民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
  返底村的贫穷是段爱平最大的心病。在她参加最美村官颁奖晚会时,一位“最美村官”——山东省邹平县韩店镇西王村党委书记王勇,被段爱平的事迹深深打动,主动找到段爱平,表示愿意帮助返底村开发玉米食用油项目。西王村拥有四家上市公司,可谓实力雄厚。段爱平一直惦记着这事,希望能尽早把合作落实下来,开拓出一条村村对接的致富路子。
  十几年的村支书生涯,乡亲们用加减法给段爱平算了一笔账:减的是家产,她现在的生活全靠每月850元的“村官补助”。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小屋,除了一张床和一张小饭桌,唯一像样的家用电器是一台不到1000元的电视机——这是曾经拥有百万家产的段爱平目前在村委会安的“家”。而加的,是她因长期辛苦带来的一身病痛。
  2013年11月15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县委组织部的关心下,段爱平到北京协和医院进行了全面检查。结果显示,她患的食道癌、淋巴癌暂时没有转移,但免疫力低下,甲状腺、血糖、白蛋白、血压全部低于正常值,有类风湿、淋巴发炎刺激神经、右胳膊每天剧痛难忍等症状,情况依然不容乐观。
  2014年春节前,段爱平领完“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奖回家后,太原的一家医院被她的事迹打动,主动联系,愿免费给她做手术。段爱平说:“可以的话,这个免费的机会,还是给毛安根吧。他和儿子都有病,这一家人太难了。”连带捐给她治病的4万元,段爱平都给了邻村老乡。她用“贴”和“斗”总结自己当村干部15个年头的作为。贴,为了返底村714口人的幸福,贴工、贴钱、贴命,把全部时间和全部积蓄用在村集体事业上。斗,与贫穷斗,与疾病斗,把全部精力放在乡村脱贫致富上。
  2014年11月5日上午,返底村召开党员大会,进行新一届村党支部委员会换届选举。经过该村全体党员投票选举,段爱平连任村党支部书记,这也是她连续第六次当选该村党支部书记。这位以一己之力改变返底村面貌的基层村干部,将在未来的日子里带领村民继续与贫困作斗争。
其他文献
1996年5月31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扶贫协作会议,确定了福建省对口帮扶宁夏回族自治区。福建与宁夏相距3000公里,从此,闽宁两省区跨越时空,携手相牵。  18年来,两省区人民用真情和爱心浇灌出闽宁协作的累累硕果—一年一度的对口扶贫协作联席会议制度从未间断;在宁闽商超过4万人,有企业、商户4000多家,涉及20多个行业,投资兴业规模不断扩大;几十万名西海固贫困群众彻底拔掉穷根,创造了扶贫开发史上的
期刊
2006年以来,云南省施甸县在深入推进易地扶贫开发过程中,因地制宜探索出了一种新模式——小规模集中安置与插花安置相结合的易地扶贫搬迁模式。通过对就地不能解决脱贫问题的农村贫困人口采取易地扶贫搬迁特殊扶持措施,基本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目标。  山区县的搬迁难  施甸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到2013年底,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30
期刊
2005年,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全国妇联妇女发展部和商务部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发起成立了中国小额信贷联盟,旨在推动小额信贷在中国的健康有序发展,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促进普惠金融体系的建设。2014年12月15至16日,在联盟成立十周年之际,中国小额信贷峰会及中国银行业协会(花旗)微型创业奖颁奖典礼等系列活动在北京举办,联盟发起成立单位、各会员机构代表及全球小额信贷之父、孟加拉乡村银行创始人、
期刊
12月15日,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在北京召开有关省市扶贫开发协会座谈会。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会长胡富国,副会长郭东坡、田瑞璋、谷永江、袁文先、林嘉騋、曹金龙等,以及来自重庆、四川、辽宁、湖北、安徽、贵州、河北、河南、内蒙古和山西晋中、陕西榆林、河北承德的12家省市扶贫协会负责人及企业家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如何深入开展协会工作、加强相互间的合作进行了座谈讨论。会议由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副会长温克刚主持。  
期刊
为有序推动灾害风险管理与减贫理论方法研究进展,2014年12月19日,中國国际扶贫中心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北京共同举办“贫困村灾后重建与韧性发展评估研讨会”, 进一步探索地震受灾地区后重建时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做法。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副主任黄承伟参加并主持会议。  黄承伟指出,汶川地震发生以后,扶贫系统积极参与抗震救灾,并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及时组织编制完成了《汶川地震灾后贫困村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纳
期刊
曾上玲是广西防城港市实行瓦缸养殖青蟹的首创人。她的创业故事,耐人寻味。  曾上玲的老家坐落于广西防城北部湾茅尾海域边上的一个小山村。早年间她曾是防城港一家国有企业的职工,单位经济效益不好,1997年夏天,曾上玲辞职下海了。“就是不甘心呗”,她说。辞职后的最初几年,她尝试做过一些小本生意,但本小利薄,时赚时亏,生活仍入不敷出。  聚会上听到青蟹养殖  海边人常说靠海吃海,小本生意没有起色,曾上玲就跟
期刊
2月5日下午,阳光灿烂。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刘永富一行来到《中国扶贫》杂志社调研并慰问全体员工。  刘永富走进每一间办公室,跟员工们一一握手,询问大家工作、生活情况。他说:“今天来看望大家,感谢大家的努力工作,也感谢11年来所有为杂志发展付出心血的同志们。2014年扶贫事业迎来历史性机遇,取得新的进展,其中的成绩也有你们的一份功劳。”看到社长曹金龙与副社长周建文挤在一间办公室里
期刊
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以下简称互助资金)是指以中央和地方财政扶贫资金补助为基础,引导村民按一定比例自有资金入股参与而构成建立的村级发展资金。也可吸纳无任何附加条件的社会捐赠资金补充壮大资金规模,实行民有、民用、民管、民享、周转使用。  近期,我国北方某市某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和互助资金有关的案件,这为日益发展壮大的互助资金项目敲响了警钟。  2008年,北方某省级扶贫开发办公室和省财政厅
期刊
3年时间,为天宁村协调项目资金4600万元,直接投入和职工捐赠资金58.9万元,帮助和带领村民修公路、建学校、整土地、种林木,使该村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极大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0年的2635元增长到2013年的4558元,年均增长约20%……  这一连串的数字,最直接地体现了帮扶干部的心血以及驻村帮扶的成效,自2011年3月挂钩帮扶盐津县中和镇天宁村以来,云南昭通市人大常委会机关情系山区、真
期刊
教育部  确保贫困儿童生活好学得好  1月30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对去年12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2014—2020年)》进行了解读。  鲁昕指出,《规划》聚焦集中连片特困地区680个县内从出生到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儿童,在充分整合现有政策、项目、资金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提高新生儿出生健康水平、改善儿童营养状况、加强儿童卫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