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gzide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在能力上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或从现实生活中提出与政治学相关的、可以探究的问题、分析问题、阐明与研究该问题相关的知识并解决问题。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质疑问题的能力,是政治课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创建生活情境,让学生提问由自化走向自觉化
  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一定要有主动提出问题的意识,这样才能内化知识,当然学生能否提出问题?能否提出好问题?关键是创设学生提问的情景。教育家波利亚说过“教师的作用在于:系统的给学生发现事物的机会,并给予恰当的帮助,让学生在情景中亲自去发现尽可能多的东西。”即教师要创设最适当的生活情景,促使学生不是自发而是自觉地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学生身边的生活材料,巧妙设置问题引人入胜。
  二、创设民主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表达其真实疑问
  高中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敢于怀疑一切,教师应以平等的姿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共同研究,相互交流。经常鼓励学生好奇的发问,大胆的质疑,鼓励学生求新求异的思考,即使学生的提问不是很科学,教师都应该积极的正面引导。只有这样,学生才有自觉主动参与的欲望,才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例如,在讲《政治生活》中《我国的政党制度》时,课前通过查阅相关书籍杂志,借助网络资源等各种途径,了解有关国家政治制度的知识,然后用多媒体展示:2009年3月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从人民代表大会与西方议会、人大和“一府两院”的关系与西方国家国家机关间关系、人大代表与西方议员三个本质区别入手,论述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体的本质区别,强调要积极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文明成果包括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那一套,绝不搞多党轮流执政、“三权分立”、两院制。最后在课堂上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推荐学生代表进行讲解,我与同学们一道,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相互交流、探讨、解决,在不同观点的碰撞中,学生体体验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成功感,能焕发学生高涨的学习激情,坚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信心。在自由民主的氛围中,学生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也才愿意为了自己的观点而激烈争辩,最后也才真正解决了心中的疑团,接受新的思想观念。
  三、捕捉教育契机,让学生以提出问题为乐为荣
  教育的秘诀就在于:唤起孩子的兴趣和让孩子提出问题。对高中生的成长要充分运用皮革玛丽翁效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在学生的提问中捕捉教育契机,寻找和挖掘他们的成功火花,用发自于内心的爱来赞赏他们,鼓励他们,让他们明白自己这些优点也值得老师和同学的崇拜,赞赏让学生走向自信和成功,更多问题的提出,更多问题的解决,孩子的一生也因此而改变,赞赏是教育的一个秘诀。
  对待学生的提问,教师要从多角度多元思维或矛盾的对立面进行分析并给予肯定和鼓励,还要善于捕捉每一个点燃智慧的火花的时机,让学生即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待学生的提问,教师评价要追求真、善、美、和谐和幸福评价方式,只有对学生进行“真、善、美”的评价,学生才能获得“求真”和“学做真人”的多方面满足和发展;只有对学生进行“和谐”的评价,学生才能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拥有自信,挖掘潜能,发挥特长,最大可能实现地实现其自身价值;只有对学生进行“幸福”的评价,学生才能体会到成功、智慧和人格伴随问题意识和能力同步成长而带来的幸福快乐和光荣。
  四、让问题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让学生提高问题的能力
  首先,理论联系实际,学生从自己身边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去发现问题。例如,在讲“传统文化的继承”时,让学生把书本上的传统文化知识与他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这些问题都源于生活,充分体现“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更好地对待生活,改变生活”之先进理念。“端午节为什么被韩国抢注?”“京剧进课堂,越剧怎么办?”“春节期间是在外打工挣钱还是回家过年?”“你选择带有传统色彩的旧房,还是现代化的平房?”“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对吗?”等学生所熟知的生活事例问题纷纷被提出,立足生活找问题不仅仅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甚至就连平时对政治课缺乏兴趣的学生,也会变得积极地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和提出新问题。
  其次,提出的问题不仅仅要源于生活,更要高于生活,对生活有一个重要的指导意义。例如,在讲“我国的宗教政策”时,让学生根据“宗教对生活的作用”提出问题,“考前临时抱佛脚有用吗?”“你相信有来生吗?”“你佩戴的玉佛可以保你一生平安和健康吗?”“宗教会消失吗?”“如果你想加入中国共产党,你能信仰宗教吗?”“在寺庙,你如何对待宗教?”“外国人在中国传教,你怎么办?”等非常有价值的问题。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得掌握学科知识,更有利于学生运用这些学科知识更好地生活。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是教学中最宝贵的财富;让问题走进课堂,让学生自觉提问,是一种精湛的教学艺术;让问题源于生活又报务于生活,是学习的根本目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创造积极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促进教学相长,有效落实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更能展示教师的艺术和魅力!
其他文献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张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问题。因此,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
期刊
在农村初中,尽管英语教学已受到普遍重视,教学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重视学生成绩高低,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教”,而忽视“学”;重视现成结论的记忆,忽视学习过程;重视向学生灌输,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视教学活动的严格划一,忽视学生的创造才能和个性差异;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听、说、读、写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等等。这些现象都无疑有悖于语言教学规律,结果是教师把一门活生生的语
期刊
音乐,在人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有些乐曲、歌词往往是历史的一个缩影,它向我们展示着历史的智慧,传递着历史的遗韵。俄国著名文学家列?托尔斯泰说过:“音乐的魔力,是以使一个人对末能感觉的事有所感觉,对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使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正是这特有的魅力使音乐成了历史教学中的珍贵资源,在历史新课程背景下,音乐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在历史教学中有了新的价值取向。    一、运用音乐,激发学习兴趣    一
期刊
基础教育要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学校工作当务之急,也是全社会对教育的强烈呼声.语文教学如何落实素质教育呢 我认为必须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树立现代小学语文教学观  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首要的是更新教育观念,小学语文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要深化语文教学改革,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首要的是确立现代小学语文教学观。  树立素质教育观。摆脱应试
期刊
内容摘要: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我国古人强调教必有趣,以趣促学。从现代心理角度来看:当学生对某门学科产生学习兴趣时,他就会集中自己的注意力,采取积极主动的意志和行为,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学数学的情趣,才会有展示自我能力的欲望。  关键词:情感 艺术 兴趣培养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朋友,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机和巨大动
期刊
我从事教育事业已有十五年之久,不算老教师但也李美岩不年轻了。回忆走过的这十几年的路,有心酸、有欢笑、有痛苦、也有收获。破茧成碟一词让我理解的淋漓尽致。而这十几年的光阴里我大部分时间是在从事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工作作为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教育工作的排头兵,它的工作质量影响着全班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班主任工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班级工作的政治方向、学习质量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教育是为
期刊
创新是一种不竭的动力。学校要发展,需要管理创新,只有不断开拓创新,学校才能更快、更好、更有效地发展。  一、传统学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审视与检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优缺点具有重大价值。这不仅可以继承和发展学校管理中合理、有益的经验,而且可以发现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因此,抱有直面而不是回避各种问题和困难的态度和意识,可以为我们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找到许多有效且有益的办法。目前,我们的学校管理存在
期刊
“写”是英语四大语言技能之一,学生是否能够运用已掌握的英语知识和技能进行思想交流,可以在写作中可得到充分的体现。但是目前高中英语教学往往忽视“写”这一环节的有效训练。听、说的训练安排的比重较大,对“写”的内容安排相对较少,也缺乏相应的指导。因此,学生普遍缺乏英文写作兴趣,写作能力不高。那么,如何进行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下面结合英语写作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采取多种方式
期刊
终身体育是贯彻人的一生的体育,是终身教育的一个部分。而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确立了“健康第一”的思想。学校体育是连接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的中间环节,也是终生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生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
期刊
作者简介:  景蓉,女,出生于1989年4月4日,汉族籍贯: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铁溪镇田坝街道  现就读学校:四川省阿坝师范专科学校2009级美术教育專业在校期间攻读四川师范大学本科美术教育专业自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