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房屋买卖纠纷相关问题探析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xdai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房屋进入市场交易,由房屋买卖引发的纠纷也不断增加,其中相当部分的纠纷最后进入诉讼程序。但是进入诉讼程序的纠纷由于受当前法律法规及土地制度的制约并没有得到统一有效的解决,反而是各地法院处理方式各异,判决结果也是差别很大。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审判实践针对农村房屋买卖纠纷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试图提出一些解决纠纷的建议。
  一、纠纷的类型
  从笔者处理的案件来看,纠纷的主要类型有两种,一是房屋交易过程中双方没有及时办理产权过户手续,卖方面对经济利益的诱惑而丧失诚信,拒绝协助办理过户手续并进而要求确认买卖合同无效并收回房屋;二是农村房屋的宅基地转让具有特殊限制,相当部分的交易因不符合规定而无法办理土地使用权过户手续,导致买方通过诉讼要求卖方协助办理过户手续。
  二、纠纷产生的原因
  当前农村房屋买卖合同纠纷不断增多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同时法律法规与行政部门的具体执行政策没有形成统一;二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性大大增强,城市和农村之间流动,不同地区之间流动,形成了农村房屋的交易需要和市场;三是部分买房人缺乏必要的法律意识,未能及时办理房屋产权过户手续,部分买房人缺乏诚信,面对房屋升值的经济利益而故意违约制造纠纷。
  三、现行纠纷的主要处理方式及利弊分析
  农村房屋买卖合同纠纷审理中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确认买卖合同的效力,目前对于同一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房屋买卖合同有效应当是没有争议的,争议主要在于买方为集体经济组织之外的人员时买卖合同是否有效。对此理论界、实务界均存在截然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农村房屋所使用的宅基地具有一定的身份性质,不适合自由转让,同时结合我国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三条及相关政策规定,应当认定买卖合同违反了法律禁止性规定而无效;另一种意见则认为我国法律并未禁止农村房屋买卖,故应从意思自治和合同自由原则确认买卖合同合法有效。案件审理中法院一般也是按照上述两种意见形成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从处理纠纷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来分析,这两种处理方式也是各有利弊,简要分析如下:
  1、确认买卖合同无效。确认合同无效有利之处在于法院判决结果和目前我国房屋土地管理部门拒绝为农村房屋买卖办理过户的做法形成了统一,避免出现了法院判决和行政部门规定冲突进而导致法院生效判决无法执行的现象。确认合同无效的弊端在于一是确认无效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现行法律、行政法规中并没有明确禁止农村房屋买卖的强制性规定,因此认定合同无效的合法性存疑;二是确认无效与公民一律平等、合同自由、意思自治、保护物权等基本的法律原则相违背,法律效果不佳;三是确认无效不利于形成诚实信用的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道德准则,社会效果不佳。
  2、确认买卖合同有效。确认买卖合同的有利之处在于一是彰显了法律以人为本的精神,体现了平等、自由、保护物权的法律原则,赋予了农民处分自身合法财产充分的自由;二是倡导了诚实信用的交易原则和社会道德风尚;三是有利于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确认合同有效目前最大的不足之处在于土地管理部门停止办理农村房屋土地使用权的过户手续,造成了法院作出的农村房屋买卖合同有效的判决难以执行,有损司法的权威,也无法有效保护买方的权利。
  通过对上述两种处理方式的比较,笔者认为确认合同有效更符合立法精神和法律原则,也更有利于保护农民的权利,应当成为处理该类纠纷的方向和目标。
  四、处理纠纷的建议
  1、加快立法进程,完善法律规范。农村房屋买卖问题涉及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纠纷的处理也涉及到法院、土地、房管等众多部门,因此立法机关应当尽快的通过立法,规范农村房屋买卖,促进农村房屋买卖合法有序的发展,从根本上减少此类纠纷的产生。
  2、在立法完善之前处理此类纠纷,要坚持平等、合同自由、保护所有权、诚实信用的基本法律原则,在合法的限度内最大化的保护诚信、守法者的利益。
  3、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原则下,取消对于宅基地流转的限制,使得宅基地能够自由流转。考虑到目前我国农村宅基地都是无偿取得的,是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给予内部成员的一种福利,为了平衡集体和其他成员的利益,可以仿效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建立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出让制度,未办理出让的宅基地不得转让,经过批准办理出让手续并缴纳一定的出让金后的宅基地可以自由转让,不再受交易主体身份的限制,这样一方面集体经济组织获得了相应的宅基地出让金收益,另一方面农民得到了对于自己房屋的完全的处分权利,同时也与我国现行的基本土地制度基本一致,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目前的纠纷。
  
  (作者通讯地址:江苏省丹阳市人民法院,江苏丹阳 212300)
其他文献
当前,涉法上访的情况十分突出,案件当事人怀疑办案人员在办案过程中执法不公,或者当事人的利益受到侵犯等,不服公安、检察院机关的某项处理决定,或者不服法院某项判决、裁定,频频上访、或者越级上访,到处申诉,使刑事申诉在诉讼的各个环节均可能发生;人民检察院刑事申诉法律监督均为事后监督,执法机关在办案过程中的一些违法、违纪行为,不能得到及时监督予以纠正,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得不到及时保护,笔者认为,存在这些问题
期刊
摘 要:知识产权保护是一项全面系统而又艰巨浩大的工程。本文以几件典型的侵犯知识产权的刑事案件为例,着重从知识产权刑事司法保护方面分析目前所面临的困境及寻找相应的出路。  关键词:知识产权;刑事司法保护  一、当前知识产权刑事司法保护所面临的困境  (一)现行刑事法律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有待加强  我国对知识产权犯罪规定了以自由刑为主、罚金刑为辅的刑罚种类,划分了轻重两种刑罚幅度,最高刑期
期刊
摘 要: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是保证国家法律得到统一、正确实施,实现我国的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在司法实践中,由于立法不完善,司法体制不尽合理,检察机关在开展监督工作中遇到了诸多问题和困难。本文从研究检察诉讼监督的理论基础入手,阐述了检察诉讼监督的现状及不足。  关键词:检察诉讼监督职能;现状;不足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履行国家的法
期刊
摘要:商标的显著性是商标功能得以发挥的首要条件,是商标保护的灵魂,它决定着一个标志能否取得商标权,它的强度还决定了商标的保护范围;具有显著性的商标有利于消费者选购商品,能促使生产者提高商品质量,有利于开展竞争,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可以说,显著性贯穿于整个商标法律制度之中。研究和分析商标的显著性以及其法律方面保护的问题,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商标的显著性的含义以及商标显著性的认定保
期刊
检察委员会是人民检察院在检察长主持下的议事决策机构,其法定的职责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讨论和决定重大案件和重大问题,检察委员会制度与检察长负责制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检察机关领导决策机构。然而检察委员会委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检察委员会运行的好坏,关系着检察工作质量,影响着检察工作大局。因此,各级人民检察院都要高度重视检察委员会委员任职制度的发展,对促进检察委员会规范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
期刊
摘 要:虚假诉讼在扰乱正常司法秩序的同时也侵害了第三方的利益,必须加以遏制和打击。虚假诉讼隐蔽性强,表现形式多样,现行法律对其规制不够完善。本文先是对虚假诉讼的特征进行了概括,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类,最后以民行检察监督的视角,从完善立法、形成遏制、打击虚假诉讼联动机制、及重点案件类型监督、采取特别审查机制等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应对。  关键词:虚假诉讼;第三方;民行检察监督  近年来,虚假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司法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徇私枉法、徇私舞弊、刑讯逼供、非法拘禁等渎职侵权犯罪案件屡有发生,而且社会危害很大,严重侵害了司法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败坏了社会风气,妨碍了司法公正。那么,近些年司法工作人员渎职犯罪都呈现出哪些特点,导致司法工作人员渎职犯罪的原因又有哪些以及我们如何进行积极预防乃是一个值得去深究的课题。  关键词:司法;渎职犯罪;预防  一、司法工作人员渎职犯罪的特点
期刊
简易程序是指对于犯罪事实清楚,证据充分,被告人及辩护人对所指控的基本犯罪事实没有异议,依法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单处罚金的公诉案件,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诉案件以及被害人起诉的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的法庭审理方式。1997年1月1日,刑事诉讼法实施以后,简易程序作为刑事案件庭审方式的一项重大改革,极大地节约了司法资源和诉讼成本,提高了诉讼效率,在司法实践中被大
期刊
为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延伸检察监督职能、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今年年初,醴陵市检察院在学习借鉴长沙、望城等县区检察院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立足醴陵当地实际,报醴陵市委、市政法委同意,于4月13日以醴陵市政法委的名义印发了《关于设立乡镇检察联络室(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正式启动了该项工作。  一、试点工作基本情况   (一)设置了工作机构。在醴陵市各乡镇(街道)党委、政
期刊
确实充分的证据,是认定犯罪的基础,是确保案件质量的前提,没有确实充分的证据,就不能正确定案,不能保证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具体到刑事诉讼中,由于准确认定案件事实直接关系到正确认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构罪、构成何罪、是否当罚及何种刑罚,所以证据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准确定罪量刑的核心和关键。因此,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六条明确规定:“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