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练习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是有效课堂教学能否有效的关键部分。数学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数学练习必须精心设计与安排,因为学生在做经过精心安排的练习时,不仅能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而且能积极地掌握数学知识,获得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对新的要求,数学老师也应该尝试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学,根据自身教学实践及研究,从课堂练习设计所必须遵循的原则来探讨有效课堂教学中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
一、设计练习要有针对性
练习的设计一定要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基础这两个方面去考虑,要克服不从客观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做法,做到有的放矢。练习的程度和数量也要针对不同学生的需要。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时,其主要任务是将除数转化为整数,被除数则相应地移动小数点的位置,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去进行演算。其教学重点是“一看”(看除数是几位小数),“二移”(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除数成为整数,再相应地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位置)。针对这一点,我设计了只列竖式,先不要求计算的习题:0.28÷0.7;2.8÷0.07;28÷0.14;O.208÷1.4。这几个问题解决了,以后的练习就容易了。再如在教学应用题时,我们着重是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理解,我们在练习时可以设计一些只列式不计算的应用题,将重点放在解题思路的分析上。
二、设计练习要有趣味性
小学生对数学的迷恋往往是以兴趣开始的,由兴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体验中产生新的兴趣,推动数学学习不断取得成功。但数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往往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要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会到数学是那么生动、有趣、富有魅力,强化数学练习的趣味性十分重要。因此,设计练习时应适当编选一些带有浓郁趣味的习题,这样可以寓练于乐,练中生趣,既能减轻学生练习的心理负担,又能提高练习的效率。小学五年级的《质数与合数》—课,是比较抽象枯燥的概念教学,为了避免学生的厌学情绪,我精心设计了如下练习:在1~20中,奇数有,偶数有,合数有,质数有,这一练习让学生个体独立完成。但我并没有到此为止,接下来出示了一句话:“你有什么发现吗?”如果让学生个体完成,可能得不出什么结论,于是我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完成。果然,经小组讨论后,得出了很多结论。如质数不一定全是奇数;合数不一定全是偶数等。这样不仅题型有所改变,而且练习形式也体现了个体与小组结合的特点。
三、设计练习要有多样性
课堂练习的设计追求题型的多样化和练习方式的多样化,可以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学得扎实、学得有趣、学得灵活。把学生抄题、做题的纯粹机械动手练习变为动脑、动口、动手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的练习。题型可以有口算练习、笔算练习、应用练习、选择练习、判断练习、综合练习、操作练习、竞赛练习、游戏练习等,让学生既要动手,又要动口,还要动脑。而且在练习时既可以让学生集体练习,还可以有独立练习,当然也可以是小组合作练习。如在教学乘法口诀和利用口诀求商的课堂练习时,可设计如下的练习活动,寓知识于游戏之中。这样,产生无意识记,其记忆的效果往往比强记省劲。
1.对口令
即把45句乘法口诀的每句口诀只写出前一部分,做好标签。将全班学生面对面分成两行,每人抽一签,一个说,对面一人答。
2.转圆盘
用硬纸做两个同心圆,在内、外圆上分别写上1~9各个数,转动一个圆,使里外两个数对齐,说出每两个数乘得的积,每转动一个格,算出9个数。
3.猜卡片
活动前先写好卡片,如72、45、24、56、36……每位学生抽一张后,说出卡片的数是由几和几相乘的积。
4.夺红旗
教师先写出算式,按组接力写积,看哪组先算完就夺得红旗。
以上的游戏性练习方法,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口算熟练程度和兴趣,使学生从大量的抄写作业中解放出来。
四、设计练习要有层次性
学生是作为具体的、活生生的个体而存在的,我们设计问题时必须明确肯定学生认识活动的个体特殊性,正视他们在已有知识和学习的动机等方面的差别,所以设计问题必须有层次性。所谓层次性,指的是问题里面含有各种各样的小问题,有浅、中、难适合各层次学生的需要,从而形成一连串的问题链,浅层次的记忆性问题可供单纯的机械模仿,较深层次的问题可用来掌握和巩固新知识,高层次的问题可供用来引导学生知识的迁移和应用。题目安排可从易到难,形成梯度,虽然起点低,但最后要求较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得成绩一般的学生能正确解答大部分习题,成绩优秀的学生也能做对难度较高的探索性习题,使全体同学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师应该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从模仿性的基础练习到提高性的变式练习,再到拓展性的思考练习,降低习题的坡度,同时不拘泥于书本,对具有创新思想见解的学生,予以鼓励,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体会成功的机会,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
练习的设计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变式,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顺序去安排,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经过刻苦学习之后获得成功的、快乐的、愉快的体验,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
如在教学小学数学四年级《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时,设计了一组层次性非常强的习题:第一层次(基本题,与例题相仿)简便计算下列各题:l5 264 25,36 25 64 25。第二层次(变式题,与例题稍有变化)简便计算下列各题:(92 38) (62 8),(125十64) (75 136)。第三层次(综合题,新知适当结合旧知)下列各题能简便计算的简便计算:(96 49) 151,(92 58) (45 108),(68 76) 32 24。第四层次(发展题,供学有余力者用)计算:2 3-4 5-6 7-8 9-10 11-12 l3-l4 15。这样,所有学生都能量力而行,尝到了成功的欢乐,对数学学习更有信心了,使他们学习更加主动与积极。
总之,数学练习应该是数学课程动态的生长性的延伸,是对数学课程意义的重建与提升的创造过程。我们对数学习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自我建构数学知识,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生活过程。有效的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趣味性,从生活中来,运用到生活中去,遵循学生思维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的原则,经过老师的归纳、提炼,努力实现练习的最优化。
一、设计练习要有针对性
练习的设计一定要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基础这两个方面去考虑,要克服不从客观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做法,做到有的放矢。练习的程度和数量也要针对不同学生的需要。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时,其主要任务是将除数转化为整数,被除数则相应地移动小数点的位置,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去进行演算。其教学重点是“一看”(看除数是几位小数),“二移”(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除数成为整数,再相应地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位置)。针对这一点,我设计了只列竖式,先不要求计算的习题:0.28÷0.7;2.8÷0.07;28÷0.14;O.208÷1.4。这几个问题解决了,以后的练习就容易了。再如在教学应用题时,我们着重是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理解,我们在练习时可以设计一些只列式不计算的应用题,将重点放在解题思路的分析上。
二、设计练习要有趣味性
小学生对数学的迷恋往往是以兴趣开始的,由兴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体验中产生新的兴趣,推动数学学习不断取得成功。但数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往往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要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会到数学是那么生动、有趣、富有魅力,强化数学练习的趣味性十分重要。因此,设计练习时应适当编选一些带有浓郁趣味的习题,这样可以寓练于乐,练中生趣,既能减轻学生练习的心理负担,又能提高练习的效率。小学五年级的《质数与合数》—课,是比较抽象枯燥的概念教学,为了避免学生的厌学情绪,我精心设计了如下练习:在1~20中,奇数有,偶数有,合数有,质数有,这一练习让学生个体独立完成。但我并没有到此为止,接下来出示了一句话:“你有什么发现吗?”如果让学生个体完成,可能得不出什么结论,于是我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完成。果然,经小组讨论后,得出了很多结论。如质数不一定全是奇数;合数不一定全是偶数等。这样不仅题型有所改变,而且练习形式也体现了个体与小组结合的特点。
三、设计练习要有多样性
课堂练习的设计追求题型的多样化和练习方式的多样化,可以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学得扎实、学得有趣、学得灵活。把学生抄题、做题的纯粹机械动手练习变为动脑、动口、动手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的练习。题型可以有口算练习、笔算练习、应用练习、选择练习、判断练习、综合练习、操作练习、竞赛练习、游戏练习等,让学生既要动手,又要动口,还要动脑。而且在练习时既可以让学生集体练习,还可以有独立练习,当然也可以是小组合作练习。如在教学乘法口诀和利用口诀求商的课堂练习时,可设计如下的练习活动,寓知识于游戏之中。这样,产生无意识记,其记忆的效果往往比强记省劲。
1.对口令
即把45句乘法口诀的每句口诀只写出前一部分,做好标签。将全班学生面对面分成两行,每人抽一签,一个说,对面一人答。
2.转圆盘
用硬纸做两个同心圆,在内、外圆上分别写上1~9各个数,转动一个圆,使里外两个数对齐,说出每两个数乘得的积,每转动一个格,算出9个数。
3.猜卡片
活动前先写好卡片,如72、45、24、56、36……每位学生抽一张后,说出卡片的数是由几和几相乘的积。
4.夺红旗
教师先写出算式,按组接力写积,看哪组先算完就夺得红旗。
以上的游戏性练习方法,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口算熟练程度和兴趣,使学生从大量的抄写作业中解放出来。
四、设计练习要有层次性
学生是作为具体的、活生生的个体而存在的,我们设计问题时必须明确肯定学生认识活动的个体特殊性,正视他们在已有知识和学习的动机等方面的差别,所以设计问题必须有层次性。所谓层次性,指的是问题里面含有各种各样的小问题,有浅、中、难适合各层次学生的需要,从而形成一连串的问题链,浅层次的记忆性问题可供单纯的机械模仿,较深层次的问题可用来掌握和巩固新知识,高层次的问题可供用来引导学生知识的迁移和应用。题目安排可从易到难,形成梯度,虽然起点低,但最后要求较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得成绩一般的学生能正确解答大部分习题,成绩优秀的学生也能做对难度较高的探索性习题,使全体同学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师应该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从模仿性的基础练习到提高性的变式练习,再到拓展性的思考练习,降低习题的坡度,同时不拘泥于书本,对具有创新思想见解的学生,予以鼓励,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体会成功的机会,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
练习的设计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变式,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顺序去安排,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经过刻苦学习之后获得成功的、快乐的、愉快的体验,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
如在教学小学数学四年级《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时,设计了一组层次性非常强的习题:第一层次(基本题,与例题相仿)简便计算下列各题:l5 264 25,36 25 64 25。第二层次(变式题,与例题稍有变化)简便计算下列各题:(92 38) (62 8),(125十64) (75 136)。第三层次(综合题,新知适当结合旧知)下列各题能简便计算的简便计算:(96 49) 151,(92 58) (45 108),(68 76) 32 24。第四层次(发展题,供学有余力者用)计算:2 3-4 5-6 7-8 9-10 11-12 l3-l4 15。这样,所有学生都能量力而行,尝到了成功的欢乐,对数学学习更有信心了,使他们学习更加主动与积极。
总之,数学练习应该是数学课程动态的生长性的延伸,是对数学课程意义的重建与提升的创造过程。我们对数学习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自我建构数学知识,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生活过程。有效的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趣味性,从生活中来,运用到生活中去,遵循学生思维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的原则,经过老师的归纳、提炼,努力实现练习的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