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融合是21世纪的特征,音乐创作也不例外。在电影音乐中,传统的东方元素与西方元素相结合这样一种方式正体现了音乐的多元化及文化的融合。《Bibo no Aozora》是由当今活跃在東西方的一位具有代表性的日本作曲家坂本龙一为墨西哥导演阿加多·冈萨雷斯·伊纳里多所执导的电影《通天塔》所作的主题曲。电影《通天塔》讲述了在全球化危机的情形下真正的民族大融合,揭示了人类之间的隔阂、沟通与信任。主题曲《Bibo no Aozora》在运用爵士音乐语言的同时保留了东方音乐的特质,将各种不同音乐元素相结合,融合不同的文化,深刻烘托了主题。
关键词:音乐语言 旋律线 结构 编配
一、和声的融合性
(一)色彩性和弦与线条式和声
在传统的和弦进行中,人们通常以功能式和弦进行为主,这样可使音乐在听感上更加柔和、舒畅。从印象派开始,人们逐渐使用色彩性的和声,比起功能性和声而言作曲家们更加注重和弦的色彩性。在《Bibo no Aozora》中,坂本龙一打破了传统的功能式和弦进行,转而使用色彩性的和弦进行。传统的三和弦加上四度音,有的加上九音,这些附加音都是色彩性和弦的象征,突出音乐性格,使其更具色彩性。低音的连续进行,线条式的和声使得低音声部具有清晰的旋律线声部,增加了作品的立体感和层次感。复合和弦的使用更是将不同的和弦加以立体融合。给其作品带来了多层次的音响效果与色彩。在乐曲中,连续出现了四个复合和弦,其效果与传统和声几乎是完全不同的。左右手分别演奏不同级数的和弦。例如:左手一级三和弦,右手七级三和弦;左手一级七和弦,右手二级三和弦;左手四级三和弦,右手三级三和弦;左手自然七级的属七和弦右手是二级和弦。这种复合和弦的色彩在整个乐曲中表现出了人与人之间的纷乱、交流的痛苦与矛盾等戏剧性的效果。此曲中多处还配置了高叠置和弦,这样的和弦给乐曲带来的音响效果是非常浓厚的。
(二)传统和声与爵士和声的结合
传统和弦也可称功能和声,通常按三度叠置原则垂直叠置构成。古典音乐中常用。爵士和声来自西方,是建立在布鲁斯爵士音阶上的和声,通常是四度叠置、二度叠置或高叠置。 在作品中,传统的三和弦上加了一个sus4音,即含四度留音的七和弦及属九和弦到主九和弦的应用,并且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属九和弦的七音和主九和弦的七音都没有解决,这便是爵士和弦所常用的和声配置方式。在传统和声中七音通常都是需要解决的,而此处恰恰反其道而行。挂四和弦及属九和弦连续的运用是典型的传统和声与爵士和声相结合。特别是五级的导七和弦,表面看是一个传统的和声,但它在和声内部排列采用的是四度叠置。还原la、升re,还原do、升fa。这样四度叠置的声部被很多爵士作曲家广泛的运用,恰到好处的将传统和声与爵士和声相结合。
二、乐器编配的精妙
一个作品如何编配决定了其主要色彩,同样的旋律不同的编配所带来的色彩也是五彩斑斓的。此作品主要以小提琴、大提琴和钢琴三种乐器为主调式的手法进行了结合。乐曲中主要采用的是对比音色法。乐曲的主部,钢琴的右手部分在中音区担任主旋律的演奏,即旋律层。钢琴的左手是低音层,基本与主旋律的强拍相对应,同时它还担当了和声层。大提琴与小提琴是织体层,用不断重复的八分音符一直持续。大提琴在低音区,小提琴在中音区,两个乐器以三度相结合,这是最常见的也是较平稳的手法。在主部中,小提琴的音区与钢琴右手是在同一音区,加强了中音区的沉闷的色彩。到中部时,小提琴与大提琴的织体变成了琶音式,音区整体提高了一个八度,与主部在音区和织体上形成了对比。直到再现部之前这两个声部都没有停歇,一直持续到中部结束,增强了整个音乐的流动感。而在乐曲的中部,复调式调编配占据了主要地位。从乐曲的第48小节到55小节,钢琴、大提琴、小提琴三个乐器分别奏出了三条不同的旋律。钢琴的明亮,小提琴的细腻悦耳,大提琴粗线条的低沉,三种不同的对比性音色揭示出了三条相互对比的线条。其中钢琴还是在中音区演奏主旋律,左手部分仍然担任和声层,大提琴在低音区演奏一条流动性较强的旋律,小提琴在高音区演奏一条单独的旋律。这三条旋律都非常鲜明突出,虽然弦乐与钢琴本身音色融合性较强,但此处由于三者不在同一调上,所以在音响效果上感觉的每条旋律都在各自演奏,想要相互抗衡。这也正是作曲者巧妙设计之处。
三、结语
综上所述,此作品中融合了色彩性和声、高叠置和弦、主复调相结合等创作技法,体现了其创作之精妙。坂本龙一在创作此曲时根据电影所独具的时代背影及特有的故事情节,加上他深厚又巧妙的创作技巧不仅让人思考一首的作品的问世无论是对整体结构的把握还是对细节的雕琢都是需要不断进行思量的,无论是传统还是现代,无论是同一民族还是不同民族,音乐都是无国界的。
参考文献:
[1][美]特德·辟斯.爵士作曲——理论与实践[M].赵仲明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
[2][奥]阿诺德·勋伯格.和声的结构功能[M].茅于润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3][英]迈克尔·肯尼迪,乔伊斯·布尔恩.牛津简明音乐词典[M].唐其竞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关键词:音乐语言 旋律线 结构 编配
一、和声的融合性
(一)色彩性和弦与线条式和声
在传统的和弦进行中,人们通常以功能式和弦进行为主,这样可使音乐在听感上更加柔和、舒畅。从印象派开始,人们逐渐使用色彩性的和声,比起功能性和声而言作曲家们更加注重和弦的色彩性。在《Bibo no Aozora》中,坂本龙一打破了传统的功能式和弦进行,转而使用色彩性的和弦进行。传统的三和弦加上四度音,有的加上九音,这些附加音都是色彩性和弦的象征,突出音乐性格,使其更具色彩性。低音的连续进行,线条式的和声使得低音声部具有清晰的旋律线声部,增加了作品的立体感和层次感。复合和弦的使用更是将不同的和弦加以立体融合。给其作品带来了多层次的音响效果与色彩。在乐曲中,连续出现了四个复合和弦,其效果与传统和声几乎是完全不同的。左右手分别演奏不同级数的和弦。例如:左手一级三和弦,右手七级三和弦;左手一级七和弦,右手二级三和弦;左手四级三和弦,右手三级三和弦;左手自然七级的属七和弦右手是二级和弦。这种复合和弦的色彩在整个乐曲中表现出了人与人之间的纷乱、交流的痛苦与矛盾等戏剧性的效果。此曲中多处还配置了高叠置和弦,这样的和弦给乐曲带来的音响效果是非常浓厚的。
(二)传统和声与爵士和声的结合
传统和弦也可称功能和声,通常按三度叠置原则垂直叠置构成。古典音乐中常用。爵士和声来自西方,是建立在布鲁斯爵士音阶上的和声,通常是四度叠置、二度叠置或高叠置。 在作品中,传统的三和弦上加了一个sus4音,即含四度留音的七和弦及属九和弦到主九和弦的应用,并且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属九和弦的七音和主九和弦的七音都没有解决,这便是爵士和弦所常用的和声配置方式。在传统和声中七音通常都是需要解决的,而此处恰恰反其道而行。挂四和弦及属九和弦连续的运用是典型的传统和声与爵士和声相结合。特别是五级的导七和弦,表面看是一个传统的和声,但它在和声内部排列采用的是四度叠置。还原la、升re,还原do、升fa。这样四度叠置的声部被很多爵士作曲家广泛的运用,恰到好处的将传统和声与爵士和声相结合。
二、乐器编配的精妙
一个作品如何编配决定了其主要色彩,同样的旋律不同的编配所带来的色彩也是五彩斑斓的。此作品主要以小提琴、大提琴和钢琴三种乐器为主调式的手法进行了结合。乐曲中主要采用的是对比音色法。乐曲的主部,钢琴的右手部分在中音区担任主旋律的演奏,即旋律层。钢琴的左手是低音层,基本与主旋律的强拍相对应,同时它还担当了和声层。大提琴与小提琴是织体层,用不断重复的八分音符一直持续。大提琴在低音区,小提琴在中音区,两个乐器以三度相结合,这是最常见的也是较平稳的手法。在主部中,小提琴的音区与钢琴右手是在同一音区,加强了中音区的沉闷的色彩。到中部时,小提琴与大提琴的织体变成了琶音式,音区整体提高了一个八度,与主部在音区和织体上形成了对比。直到再现部之前这两个声部都没有停歇,一直持续到中部结束,增强了整个音乐的流动感。而在乐曲的中部,复调式调编配占据了主要地位。从乐曲的第48小节到55小节,钢琴、大提琴、小提琴三个乐器分别奏出了三条不同的旋律。钢琴的明亮,小提琴的细腻悦耳,大提琴粗线条的低沉,三种不同的对比性音色揭示出了三条相互对比的线条。其中钢琴还是在中音区演奏主旋律,左手部分仍然担任和声层,大提琴在低音区演奏一条流动性较强的旋律,小提琴在高音区演奏一条单独的旋律。这三条旋律都非常鲜明突出,虽然弦乐与钢琴本身音色融合性较强,但此处由于三者不在同一调上,所以在音响效果上感觉的每条旋律都在各自演奏,想要相互抗衡。这也正是作曲者巧妙设计之处。
三、结语
综上所述,此作品中融合了色彩性和声、高叠置和弦、主复调相结合等创作技法,体现了其创作之精妙。坂本龙一在创作此曲时根据电影所独具的时代背影及特有的故事情节,加上他深厚又巧妙的创作技巧不仅让人思考一首的作品的问世无论是对整体结构的把握还是对细节的雕琢都是需要不断进行思量的,无论是传统还是现代,无论是同一民族还是不同民族,音乐都是无国界的。
参考文献:
[1][美]特德·辟斯.爵士作曲——理论与实践[M].赵仲明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
[2][奥]阿诺德·勋伯格.和声的结构功能[M].茅于润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3][英]迈克尔·肯尼迪,乔伊斯·布尔恩.牛津简明音乐词典[M].唐其竞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