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视域下高校学科建设与绩效评价探究

来源 :大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高等教育进入新纪元,“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思想为新时期高等院校的建设以及绩效评价等提供了非常强有力的依据。受当前新教育政策的影响,“双一流”建设对高等院校学科建设及绩效评价产生了导向性的作用。想要使学科摆脱功利性的趋势,各大高校就必须要从内生动力出发,处理好学科建设和评价绩效之间的关系,主动进行教学改革,将重点攻克和全面考量充分结合,以此优化资源投入和绩效产出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学科建设;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2-0012-02
  基金项目院宁夏大学2016年度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ZR18021)。
  随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推进及落实,我国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的办法。以往我国高等院校发展的重点在“985”“211”院校,“双一流”建设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指引了新的方向,也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开始向新的方向发展。在新时期,高校应该充分领悟国家对“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以及改革任务,着力思考高校如何促进学科建设去功利化的转变、激发学科内生动力、推动高校和学科内涵式发展等关键问题。
  一、新时期高校学科建设与绩效评价的根本依据
  “双一流”建设的总体实施方案中明确规定,要建设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树德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为向导的“双一流”大学。其中以“双一流”建设为主要目标,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和改革发展的动力,以此构建学科发展总格局,这也是支撑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架构,对高校科研教学活动的开展起到了非常有力的推动作用,是高校立德树人理念应用的基础,高校的学科建设水平及能力对国家的发展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高校应当按照国家总体布局进行学科建设,围绕人才培养和人才核心竞争力在学科内涵以及整体实力的提升方面多下功夫。绩效评价即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人事、组织等进行分析和判断,对学科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在“双一流”建设大背景下,各高校在学科建设、教学改革、学科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应当多下功夫。具体的学科建设及评价机制与总体方案的落实都是分开来的,而总体方案下的“双一流”师资队伍建设应着力于学科研究水平提升、拔尖创新型人才建设、改革成果推进、创新文化传承等各工作,做到同步发展,因此,在“双一流”建设中,必须加强党的领导。
  二、当前政策环境对高校学科建设和绩效评价的影响
  (一)教育政策为“双一流”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当前,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根据我国具体国情制定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相关制度和政策,为“双一流”学科高质量的建设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撑,也为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非常有效的保障。在此大背景下,国家提出了“双一流”学科建设的要求,并制定了总体的实施方案。在新时代、新变化、新要求下,“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应该在新思路、新战略上做出突破。同时,这对凸显高校办学特色,推动内涵式“双一流”建设提供了帮助[1]。
  (二)国家及各部委提供了十分有价值导向的政策环境
  “双一流”建设实施方案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相关部门制定了很多的文件,这些文件对加强党的领导、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加强师风师德建设、强化和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提出了非常明确的指标和要求。在关于教师立德树人职责的相关指导意见当中,明确了教师的第一责任人身份,突出了教师的具体职责;在关于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意见中,对关于创新性人才机制的改进,对发挥人才作用的若干意见进行了明确,对改进科学人才的评价方式、科研机构的评估制度、科研诚信体系建设等制定了具体实施举措[2]。
  (三)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
  学科评估是教育部门以第三方形式开展的服务性项目评价方式,也被称为水平评估,重点在于提升关注度与成效度。教育部的第五轮学科评估在2020年实行,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相关论述的重要精神,以此保持原有的指标体系架构,在价值导向、立德树人、思想引领、人才质量培养、师风师德建设、强化社会服务贡献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地改革与创新,使学科评估体系渗透到学科评价的各个方面,也为高校学科建设与绩效评价提供了非常有效的价值导向。
  三、“双一流”视域下高校学科建设与绩效评价关系
  (一)被动因应与主动改革之间的关系
  高校学科建设想要时刻保持活力,获得持续性的发展,就需要坚持传统主业的优势,并与当前的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大趋势融合。各高校应设定学科发展的目标,随后围绕着这一目标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在知识和技术上不断进行创新,以此与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广泛地结合起来,与社会大环境进行有效互动。第一,高校学科建设与评价应直面新时代的思想与要求,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主动迎合新时代的改革意识,摒弃传统的被动因应。随着国家及各部委出台对于高质量发展相关绩效评价的多项政策,高等教育也进入了“双一流”建设的新纪元。各高校应把握好历史发展的机遇,不断提升主动改革的意识,制定科学的学科建设以及评价体系,主动通过知识和技术的创新,保持学科建设的活力,促进学科的持续发展。而对于高等学科应如何进行改革,总体方案当中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积极践行教学改革,并以此为原则充分发挥好学科带头人和创新团队等高层次人才的引领与支撑作用,以此加强学科组织建设,创新学科绩效评价与激励体系,提升学科发展的内生动力[3]。
  (二)综合考量和重点攻克的关系
  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各部委的指导意见对于“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建设重点以及改革任务等都做出了详细计划,并且明确了高校在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师资建设、国际合作等方面的要求,也对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落实、加强协同教育、“双一流”内涵建设等方面做出了指导。各省市在落实国家的政策时,应该将综合考量与重点攻克结合到一起,结合本省市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方案和办法。因此,各省市要保证落实国家战略,坚持系统的、全面的考量。对于学科建设及评价方式,要充分地体现建设与评价内容,强化系统性、全面性、协调性、普遍性的要求,从而更加全面地体现出高校学科建设的高质量内涵,以此推动“双一流”在高等教育中的全方位落实[4]。另外,在高校学科建设与评价方面,还应坚持统筹兼顾、重点攻克的方式,立足院校本身特色,做好办学定位,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学科,在“双一流”背景下,实现学科发展的弯道超车。
  (三)资源投入和绩效产出的关系
  高校在学科建设与评价方面要做好经费投入。高校的主要经费来源于财政拨款、产教融合的自筹性经费、获批项目的研究经费、社会捐献和资助等,以此为高校学科建设输血,保证其稳定性,并获得持续性的造血能力。但是这部分的经费浮动比较大,高校需要针对自身的筹集能力进行重点提升。同时,高校要针对性地做好资源的精准投入,用以保证学科建设的效益产出。“双一流”大学汇集了大量的人才,教育资源也十分丰富,优秀的人才将成为“双一流”建设的第一资源。所以高校应该将重点放在对一流科学家、学科带头人以及创新团队的培养上,充分发挥高质量人才的引领作用。另外,在学科建设与评价建设中,资源投入与绩效产出必须与职能部门负责人、学科管理人员、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的利益联系在一起,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以此确定经费投入的效用,对建设目标的达成、学科资源配置问题进行综合性的考量[5]。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双一流”视域下高校学科建设与绩效评价指标的创新,必须要从总体的实施方案入手,充分落实国家教育方针中的要求,处理好被动因应和主动改革、全面考量和重点攻克、资源投入和绩效产出等方面的关系,进一步激发学科的内生动力,推动高校学科的内涵式发展。
  参考文献:
  [1]沈乃丰.“双一流”视域下高校学科建设绩效评价创新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0,36(09):112-116.
  [2]王佳宜.基于双一流学科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教学改革探索[J].山西青年,2020(04):105-106.
  [3]李興国,刘毳,梁丽肖.河北省“双一流”高校学科建设绩效评价与发展策略[J].山东高等教育,2020,8(03):1-9.
  [4]刘瑞儒,何海燕.双一流视域下教育技术一流学科建设路径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8,28(02):40-46.
  [5]文小才.双一流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设计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34(01):1-8.
  (荐稿人:史成泽,宁夏工商职业院校财会金融学院院长,教授)(责任编辑:陈华康)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变迁,我国教育变革进入深层次发展的阶段,高等教育国际化正在不断推进.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指出了新的方向,明确了相关
摘要:高校全面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教育改革过程中高校教育制度的合理过渡和顺利变迁,具有优化高校教育生态的作用,能使高校教育事业和科研事业的发展与新时代背景相适应,激活高校发展的内生动力,真正实现高等教育的价值。本文将高校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研究对象,在反思前期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新时代背景下有效促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建议,将有助于在复雜的改革背景下更好地厘清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
进行新时代的伟大斗争,必须准确把握斗争的内涵和特点,正确区分斗争性质,牢牢把握正确斗争方向,做到在各种重大斗争考验面前“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本文归纳了新时代斗争精神的重要内容,阐述了其重要性,最后提出了新时代背景下开展伟大斗争的策略和措施。
摘要: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啦啦操传入我国以来,在高校迅速发展,其价值在校园体育文化中产生重要影响。以学生为纽带,研究啦啦操价值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有利于提出针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有效促进措施。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剖析啦啦操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研究认为,啦啦操的实用价值和人文价值有利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形成特色
摘要:就现阶段的就业形势而言,大学生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指出,我国中医药院校若要适应当前就业形势,应建立“六位一体”的就业服务体系,以更好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文章分析了目前高等中医药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简要介绍了中医药院校的“六位一体”就业服务体系,着重探讨该体系在服务就业指导中的具体应用,以更好地服务于中医药院校的就业工作,为中医药院校学生就业提供有效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中医
劳动观教育并不是一个全新的话题,它一直是中国教育的方针性要求,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培养优秀人才。基于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需求,当前的劳动观教育应继承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思想,并根据时代的变化和个性特征,深化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思想。由此,通过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思想继承与发展脉络分析,明晰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并结合教育实践分析当前劳动观教育现状及问题,如教育内容陈旧、教育形式单一、学生未能体验到劳动乐趣、自我劳动教育不足等,提出针对性的实践改进建议,引导学生明晰自身的劳动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儒家力行精神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我们在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力行精神相融合,践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有助于党和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大指导意义,进而积极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摘要:由于独立学院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路径,其后勤管理和资产经营与公办本科类院校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模式呈现出多种差异。据此特点,本文分析了独立学院独立法人运营模式、双重身份模式、模拟企业化运作模式及其他资产经营的组织机构及模式现状,并从组织机构、关系协调、科研成果和特色发展四个方面给出了对策建议,以期通过经营性资产的规范管理和良性运营,为独立学院的转设和发展提供助力。  关键词:独立学院;资产经营;
2019年底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表明,当代社会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已经呈现出新形势,并在信息时代和人类命运共同发展的背景下对政府和社会应对重大危机提出了新的挑战。全面、辩证、历史地看待疫情的影响,批判和抵制以历史虚无主义为代表的负面社会思潮,加强“四个自信”教育,对于消解疫情的不利因素、迅速恢复社会发展、增强人民信心、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如今,高校毕业生人数每年不断攀升,加之疫情等各方面影响,我国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本文以2020年毕业生就业状况为背景,探索以高职医学生就业为导向的思政教育模式,旨在提高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感染力和高职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