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24日,中国足协再次出台全新的U23规定,并对限制高价外援与球队亏损做出新的说明。6月14日,中国足协发布关于征求《U23球员参加2018年中超、中甲联赛相关规定》意见的通知,对下赛季U23球员的使用作出进一步解释。
新规坑了谁
夏亮 新华社
中国足协近日通过官方网站发布的关于调整中超、中甲联赛U23球员出场规定的通知以及关于限制高价引援的通知,一石激起千层浪。
强化U23球员出场时间,不外乎在联赛中给年轻球员更多出场时间,让年轻球员也有机会在联赛中得到锻炼,从而提高中国足球年轻后备人才的整体水平。但现实情况却是国内一部分职业足球俱乐部并没有完整的梯队,U23球员从何而来?结果不外乎买买买,造成国内年轻球员身价畸高。对于一些立足于青训的小俱乐部而言,强化年轻球员出场更像是一把双刃剑。据了解,在刚刚过去的转会窗口,以青训闻名的杭州绿城年轻球员被挖角多达11名,俱乐部苦不堪言,感叹人才难留。
为了限制天价外援,将对处于亏损状态的俱乐部征收调节费,出发点同样是为了中国足球健康发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可能适得其反。有俱乐部老总表示,外籍球员资金支出不超过4500万元人民币/人次、引入国内球员不超过2000万元人民币/人次的标准过低,对转入球员的俱乐部而言,支出成本降低,可以将省下来的成本通过增加薪酬待遇的方式提供给球员。对于小俱乐部而言,他们所能够提供的待遇条件往往难以和那些大的俱乐部抗衡,因此最终同样导致中小俱乐部面临留人难的窘境。
业内人士表示,强化U23球员出场,不如规范职业联赛准入门槛。当初准入制度既然明确要求各家俱乐部必须有各年龄段的梯队,不能因为法不责众而将定好的规则置之高阁。与此同时,建议配套出台工资帽措施。青训本身就是一个周期长、投入大、成效慢、成长率低的过程,人为对引援调节费设置门槛,对那些从事青训的职业俱乐部和社会培训机构的积极性将造成挫伤,最终对青训体系也是一种莫大的伤害。
认识大方向
周超 新浪体育
6月14日,中国足协发布了中超U23新规的实施细则,也就是对5月24日晚間透露消息的进一步细化。细则简单明了,25人中超报名必须有4名U23球员;出场名单的 18人必须有3名U23球员;首发必须有一名U23球员;上场U23球员的人次必须和外援上场人次持平;此外最多只能有3名外援出场。
这个实施细则和相关规定看起来堵死了所有的“灵活头脑”,和现在的中超首发一名U23,上15分钟就换下比起来,其实也不是没有空子可钻。
其实,逼着中国足协出台这样的硬性规定,确实不符合足球一般规律。但是逼急了的原因也简单,那就是从专业体制过渡到职业体制后,由俱乐部发展的中国足球青训体系崩溃,自上一次在世青赛小组出线后,中国足球已经近10年不出人才了。
足协强制要求各支球队更新换代球员,淘汰一批老将。这种做法确实有点不顾正规程序,由管办分离回到了官方对市场管控的轨道上。但是俱乐部也应该想想,为什么中国的体育部门做这种矫枉过正的事情?说到底,还是俱乐部缺乏社会责任感,没有形成大的共识,一起为培养青年人努力。大家都在钻空子、走捷径,只看眼前利益。绿城、中能倒是重视青年人,但是都降级了,市场逼得大家没办法,只能用稳定的老将,拼外援。
就像前面提到的,钻空子势必导致更严厉的规定出台,下一次的通知可能就是规定U23球员的上场时间必须累计达到多少分钟。
强制淘汰,加快更新换代,已经是中国管理部门的既定方针,需要做到的是如何顺应趋势来做到更好。培养新人加强青训,毕竟都是为了中国足球的大方向好。豪门可以用全阵容去打亚冠,在中超多用年轻人,锻炼自己的双线阵容。当然,新规定还只是以“通知”的形式下发,最后还有一句“请各俱乐部认真研究讨论……将意见反馈足协”,所以还是走了程序,而不是一言堂。足协希望俱乐部也能够认识到中国足球的危机,大家一起想个办法,把事情做好。
U23新规的方向性已经提出,怎么实施则是事务性问题,就要看足球人的智慧了。
足球还是梦想吗
姜灏 江苏苏宁球员
辛辛苦苦练了15年,不管遇到什么挫折都一直不停地努力坚持着。从第一天踢球开始,教练就告诉我要努力超越别人,才能上场比赛。18岁进一线队,一个月挣1000块钱,教练告诉我年轻不是资本,足球是看能力说话的,不能等老队员退役了你再上场。现在的U23队员不论能力如何,上来年薪就过百万,就可以踢比赛,甚至都不用训练,等到联赛报名一截止,就可以集体跟俱乐部要钱了,不给到满意就罢训罢赛。23岁以上的边缘球员是不是明年开始就可以退役了,回家开出租、当保安了?我就想知道,现在的足球还是我从小视为自己一生梦想的足球吗?
新规坑了谁
夏亮 新华社
中国足协近日通过官方网站发布的关于调整中超、中甲联赛U23球员出场规定的通知以及关于限制高价引援的通知,一石激起千层浪。
强化U23球员出场时间,不外乎在联赛中给年轻球员更多出场时间,让年轻球员也有机会在联赛中得到锻炼,从而提高中国足球年轻后备人才的整体水平。但现实情况却是国内一部分职业足球俱乐部并没有完整的梯队,U23球员从何而来?结果不外乎买买买,造成国内年轻球员身价畸高。对于一些立足于青训的小俱乐部而言,强化年轻球员出场更像是一把双刃剑。据了解,在刚刚过去的转会窗口,以青训闻名的杭州绿城年轻球员被挖角多达11名,俱乐部苦不堪言,感叹人才难留。
为了限制天价外援,将对处于亏损状态的俱乐部征收调节费,出发点同样是为了中国足球健康发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可能适得其反。有俱乐部老总表示,外籍球员资金支出不超过4500万元人民币/人次、引入国内球员不超过2000万元人民币/人次的标准过低,对转入球员的俱乐部而言,支出成本降低,可以将省下来的成本通过增加薪酬待遇的方式提供给球员。对于小俱乐部而言,他们所能够提供的待遇条件往往难以和那些大的俱乐部抗衡,因此最终同样导致中小俱乐部面临留人难的窘境。
业内人士表示,强化U23球员出场,不如规范职业联赛准入门槛。当初准入制度既然明确要求各家俱乐部必须有各年龄段的梯队,不能因为法不责众而将定好的规则置之高阁。与此同时,建议配套出台工资帽措施。青训本身就是一个周期长、投入大、成效慢、成长率低的过程,人为对引援调节费设置门槛,对那些从事青训的职业俱乐部和社会培训机构的积极性将造成挫伤,最终对青训体系也是一种莫大的伤害。
认识大方向
周超 新浪体育
6月14日,中国足协发布了中超U23新规的实施细则,也就是对5月24日晚間透露消息的进一步细化。细则简单明了,25人中超报名必须有4名U23球员;出场名单的 18人必须有3名U23球员;首发必须有一名U23球员;上场U23球员的人次必须和外援上场人次持平;此外最多只能有3名外援出场。
这个实施细则和相关规定看起来堵死了所有的“灵活头脑”,和现在的中超首发一名U23,上15分钟就换下比起来,其实也不是没有空子可钻。
其实,逼着中国足协出台这样的硬性规定,确实不符合足球一般规律。但是逼急了的原因也简单,那就是从专业体制过渡到职业体制后,由俱乐部发展的中国足球青训体系崩溃,自上一次在世青赛小组出线后,中国足球已经近10年不出人才了。
足协强制要求各支球队更新换代球员,淘汰一批老将。这种做法确实有点不顾正规程序,由管办分离回到了官方对市场管控的轨道上。但是俱乐部也应该想想,为什么中国的体育部门做这种矫枉过正的事情?说到底,还是俱乐部缺乏社会责任感,没有形成大的共识,一起为培养青年人努力。大家都在钻空子、走捷径,只看眼前利益。绿城、中能倒是重视青年人,但是都降级了,市场逼得大家没办法,只能用稳定的老将,拼外援。
就像前面提到的,钻空子势必导致更严厉的规定出台,下一次的通知可能就是规定U23球员的上场时间必须累计达到多少分钟。
强制淘汰,加快更新换代,已经是中国管理部门的既定方针,需要做到的是如何顺应趋势来做到更好。培养新人加强青训,毕竟都是为了中国足球的大方向好。豪门可以用全阵容去打亚冠,在中超多用年轻人,锻炼自己的双线阵容。当然,新规定还只是以“通知”的形式下发,最后还有一句“请各俱乐部认真研究讨论……将意见反馈足协”,所以还是走了程序,而不是一言堂。足协希望俱乐部也能够认识到中国足球的危机,大家一起想个办法,把事情做好。
U23新规的方向性已经提出,怎么实施则是事务性问题,就要看足球人的智慧了。
足球还是梦想吗
姜灏 江苏苏宁球员
辛辛苦苦练了15年,不管遇到什么挫折都一直不停地努力坚持着。从第一天踢球开始,教练就告诉我要努力超越别人,才能上场比赛。18岁进一线队,一个月挣1000块钱,教练告诉我年轻不是资本,足球是看能力说话的,不能等老队员退役了你再上场。现在的U23队员不论能力如何,上来年薪就过百万,就可以踢比赛,甚至都不用训练,等到联赛报名一截止,就可以集体跟俱乐部要钱了,不给到满意就罢训罢赛。23岁以上的边缘球员是不是明年开始就可以退役了,回家开出租、当保安了?我就想知道,现在的足球还是我从小视为自己一生梦想的足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