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转醛醇酶缺乏症1例

来源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报道一例TALDO1基因复合杂合变异导致的转醛醇酶缺乏症患儿。孕母有不良孕产史,产前检查发现胎儿超声异常,产前全外显子组测序检出TALDO1基因存在c.462-2A>G和c.574C>T(p.R192C)可能致病性杂合变异。患儿出生胎龄38周 1,生后存在特殊体征(皮肤松弛/皱褶多、低耳位等)、脾大、贫血、肝功能和凝血功能异常,结合产前诊断结果诊断转醛醇酶缺乏症。患儿现1岁3月龄仍可见双手背及颈背部皮肤较松弛且皱褶多。本病例提示,对于出生有肝脾大、贫血、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异常,同时伴特殊体征如皮肤松弛/皱褶多、低耳位等,需警惕转醛醇酶缺乏症的可能。

其他文献
肝细胞癌早期诊断对患者有重要意义。液体活检通过分析循环肿瘤成分,如循环肿瘤DNA、循环肿瘤细胞、细胞外囊泡来检测肿瘤情况,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肝癌早期诊断工具。液体活检样本获取方便,诊断肝细胞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好。本文就近年来液体活检在肝细胞癌早期诊断中的作用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肝细胞癌早期诊断提供新思路。
期刊
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和肾脏体积对胎儿肾脏发育和肾脏疾病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行MRI检查的先天性肾脏和尿路畸形(congenitalanomaliesofkidneyandurinarytract,CAKUT)胎儿84例(CAKUT组)。以同期MRI和生后随访均未见明显异常的胎儿97例作为对照组。测量2组胎儿肾脏ADC和体积。分析对照组胎儿肾脏ADC和体积与胎龄、位置(左/右侧)
目的总结分析“早产儿过渡期干预措施”实施和质量持续改进对超早产儿(extremelypreterminfant,EPI)住院期间结局及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7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出生并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intensivecareunit,NICU)的185例EPI,根据2018年1月在本院实施“早产儿过渡期干预措施”改进前后分为改进前组(2014年7月至2017年12月,n=45)和改进后组(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n=140),使
目的总结天津市2011年至2020年孕产妇死亡率(maternalmortalityratio,MMR)的变化趋势和孕产妇死亡原因,以指导孕产妇的保健管理。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至2020年天津市全部孕产妇死亡病例(89例)及评审资料,分析MMR的变化趋势、死亡原因顺位及死亡评审结果。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MMR的变化趋势:10年天津市平均MMR为7.97/10万,各年MMR呈波动式下降,2014年最高(12.61/10万),最低为2019年(3.85/10万)。(2)死亡孕产妇的特征:
目的探讨云南省金平地区产后抑郁/焦虑的筛查阳性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纳入2019年10月至2021年2月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孕28周后活产分娩的单胎产妇761例,在产后1~3d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生育及养育相关情况,以及爱丁堡产后抑郁自评量表[EdinburghPostnatalDepressionScale(EPDS),≥9分定义为抑郁筛查阳性]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50分定义为焦虑筛查阳性],同
目的探讨巨大胎儿肝血管瘤(giantfetalhepatichemangioma,GFHH)的临床特征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2年8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确诊,生后接受保守观察或治疗并至少随访1年的GFHH患儿。收集这些患儿出生前后的资料,分析GFHH的特征(大小、位置和病变类型)、患儿特征、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结果最终纳入22例患儿。(1)22例患儿中,男性17例(77.3%),女性5例(22.7%);首次B超诊断GFHH的胎龄为(35.0±2.8)周,范围为30~
目的总结新生儿人型支原体脑膜炎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例人型支原体脑膜炎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和诊治经过。并以“人型支原体”和“脑膜炎”和“新生儿”为检索式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以“(Mycoplasmahominis)AND(meningitisORcentralnervoussystemORcerebrospinalfluid)AND(newborn)”为检索式在PubMed数据库检索自建库至2021年5月报道的临床资料完整的病例。总
目的总结15q11.2BP1-BP2微缺失综合征(Burnside-Butlersyndrome,BBS)的产前诊断及生后随访结果,以指导BBS的产前诊断及生后随访工作。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21年9月在无锡市妇幼保健院通过羊膜腔穿刺羊水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array,SNParray)分析确诊胎儿BBS的单胎妊娠孕妇27例。总结其产前诊断指征、血清学筛查结果、产前胎儿超声特点、SNParray结果及胎儿出生后的生长发育情况。采用描述性
本文报道1个连续3次妊娠早孕期超声均提示胎儿四肢短小家系的遗传学分析。取第2次妊娠引产胎儿组织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全外显子组测序,结果提示DYNC2H1基因存在EX64-EX83Del及c.8190G>T杂合变异。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及Sanger测序验证2个变异分别遗传自表型正常的父亲和母亲,前者为疑似致病性变异,后者为临床意义未明变异。综合病史及变异基因特点,高度怀疑胎儿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复合杂合变异导致的短肋多指综合征Ⅲ型。第3次妊娠胎儿引产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Sanger测序进行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