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来源 :读书文摘(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k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同志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新时代文化自信思想产生于国际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网络信息传播便捷、庞杂的繁荣时期,世界各国文化相互碰撞,既迸发出灿烂文明的璀璨花火,又掀起世界文化领域的无烟“抗争”。
  一、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民族、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里的坚定信念。而“文化自觉”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费孝通提出的,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文化自觉强调的是人堆自身文化的具体认识和深刻理解,这与文化自信有这层次上的差别。文化自信的主体也是人,但是它强调的是在文化自觉地基础上,对自身文化价值发展的坚定信心。
  我们必须在高度认同本民族文化的前提下,认识和理解文化的由来、形成发展、特征、价值等等的基础上,洞察文化的发展优势,从而建立起强大的文化自信。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以宽容的态度汲取外来文化的精华,融合到自己的文化体系中,传承创新,致力于更高的文化诉求。
  二、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习近平同志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之所以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就在于文化具有极强的渗透性、持久性,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能够以无形的意识、无形的观念,深刻影响有形的存在、有形的现实,深刻作用于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既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又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党的十九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义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一道。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要增强“四个自信”,这反映了我们党对文化地位和作用认识的极大深化,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行的大问题。
  三、在坚定文化自信中实现文化自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其中蕴含着文化自信的充足底气,彰显文化自信的充分理由,既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基,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定海神针”。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光明前景的今天,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集成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我国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地位,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一项“形于中”而“发于外”的中大战略任务。既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也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外来,着眼扩大中华文化影响,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是一个国家得重要稳定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科学意义重大。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丰富人民精神生活、保证人民文化权益的必然要求,也是激发全民祖文华创新创造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的题中应有之义。
  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实现文化自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人民出版社2017版.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二卷[M].外文出版社2017版.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三卷[M].外文出版社,2020版.
  [4]邓小平文选 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94版,第208页.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问题[M].人民出版社、中央党校出版社,2020版.
  [6]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学习出版社,2018年1版.
  [7]费宗惠,张荣华.费孝通文化自觉[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版;
  [8]孫海英.习近平新时代文化自信思想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8年6月.
  作者简介
  赵薇(1985—),女,陕西西安人,中共余庆县委党校,教师,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研究生学历,哲学硕士。
其他文献
所谓思维,是人们在认知过程中的一种精神活动。常见的思维能力有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在语文学习中运用好各种思维能力,会不断提高语文素养。本文主要对前两个思维能力进行阐述。  一、运用形象思维可以提高描写和语言表达能力  1.形象思维的内涵和外延  所谓形象思维主要是用直观形象解决问题的思维,其特点是具体、形象、完整和跳跃。常见的语文形象思维有想象、联想、再造想象。这三个是特殊形式
[摘 要: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应该着重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读写结合就是一种有效形式,通过读写结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可以在锻炼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达到一举多得的教育目的,这也是未来教学的主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是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又以写作来推动学生进行阅读,从而达到提高其综合素养的目的。在
信息化教学是指以教学为中心,以信息化为手段,教师关注信息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顺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强调信息化教学对学生学习起到的关键作用即学生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学查阅资料、搜索信息和交流等。  一、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的现状  1.对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认识度不高  如今,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上依旧选择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讲授,学生接收,即使学校为教师配备了多媒体等信息化设备,很多教师依然选择板
读了《语文教学通讯》2014年第4期A刊王泽清老师的文章《文体真的那么重要吗——兼说作文教学应该强化什么》,不禁有些话要说。该文中,王老师认为文体不那么重要的原因主要有二:  其一,文体分类存在争议,有些文章难以界定;  其二,强化文体就会限制部分同学的写作个性。  其实,文体分类存在争议并不能成为不强化学生文体意识的理由。确实,对“文体”的界定存在不同意见。尤其具体到某一篇作品,有时真的可能难以
近年,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断层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教师也采取了各种措施应对断层问题,如有的初中教师在教授文言文时也有顾及到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的需要,讲一些词法、句法等方面的知识;有的初中教师在教学中也会讲解一些必需的汉语语法知识,如词的分类、单句的成分、短语的结构等,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必备的语法知识,为文言文的学习打下基础。但是,因为这些知识点“不作为考试内容”,导致学生缺少学习积极性,不注
[摘 要:在幼儿园启蒙教育工作中,促进孩子全面发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意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應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故此,幼儿园应兼顾幼儿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与艺术等五个领域的发展,可通过开展开放式户外活动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然而开放式户外活动实施过程中却存在一些问题,如何通
摘 要:初中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关键时期,其中语文写作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助于学生使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且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许多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会使用情景教学方法,利用情景教学方法拓展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寫作情感,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情景教学 初中语文 写作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于1928年重游久别的母校——英国剑桥大学时,怀念逝去的美好岁月,在乘船归国的途中挥笔写下的杰作。此诗既是徐志摩本人的代表作,也是“新月诗派”的经典作品之一。 这首具有“新月诗派”“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特色的诗歌,笔者以为它虽披着现代诗(或者叫“新诗”)的外衣,骨子里仍然具备古典诗歌特质。  一、 意象选择  诗人精心地选取了一些古典诗歌的意象,特别是离别类的意象,
如果说叙述是写意画,那么描写就是工笔画。因此,要想让初中作文写得既具体又生动,就要善于运用描写。  描写,是用形象性的、渗透着感情的语言,以绘声绘色的手法,把人物、事物、景物的状态、神态、动态具体而真切地勾画出来。一般而言,描写的作用是使被描写对象表现得更加逼真、形象,更具画面感。凡是形象化的表达都离不开細致的描写,因为只有细致才能把客观对象描绘得绘声绘色、有形有味,使读者有身临其境、如历其事之感
“古往今来,有太多太多的文字,在描写着各种各样的遇见。‘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撩动心弦的遇见;‘这位妹妹,我曾经见过。’这是宝玉和黛玉之间,初初见面时欢喜的遇见;‘幸会,今晚你好吗?’这是《罗马假日》里,安妮公主糊里糊涂的遇见……所以说,遇见仿佛是一种神奇的安排,它是一切的开始。”  这段美妙的文字出自综艺节目《朗读者》。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大家可以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