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礼记》中的生命教育观

来源 :知音励志·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g5fc1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儒家经典著作《礼记》中的哲学思想渗透在政治、伦理等多方面,通过对其生命观进行解读可以给现代人更多的启示:礼是人的生命本质,它建构了人的社会属性,帮助人树立正确的生死价值观,其中“孝”是礼的核心体现。
  【关键词】礼学;礼记;生命观;孝道
  《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其在政治、伦理、哲学等方面影响中国人的价值观。其中生命观是人对整个自然界中生命的看法和人的生死观。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需要继承和发展,本文就是从礼学角度出发对《礼记》中展现的礼学生命观进行分析,以此来探析人对自身生命的看法和人的价值问题,希望通过研读经典帮助物质高度发达的现代人寻找思想上的灵感。
  1 礼的起源与礼的本质
  礼源于宗教,礼源于交换;夫礼之初,始诸饮食……犹若敬于鬼神;即礼是一种祭祀鬼神的行为仪式,因此,礼的最初含义是指祭神的器物和仪式。
  礼以忠信仁义为本,礼为文饰。即忠信仁义是礼的根本,也是人之处事的原则,礼的内在本质体现的是礼内合于天理的精神内涵,而礼仪礼制是礼的外在表现,也是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礼。礼的内在本质和外在表现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它们是礼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也是《礼学》生命教育观的具体表现形式。
  2 礼的思想基础
  2.1 礼的理论依据——理
  礼也者,理也。理是礼的本体论基础,也是礼的终极依据;礼是人类行为和道德的规范,礼是理的具体表现形式。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思想的核心,因此,人间之礼的最终依据是天理。世间万物各得其理,它们遵循自身的个性特征和发展规律,各得其所、和谐共生;人类行为遵照礼来行事,即顺应天理。礼维持了人类生存的秩序,即无规矩不成方圆,因此人类社会才能和谐有序地可持续发展下去。
  2.2 礼的现实依据——顺乎人情
  制度在礼,文为在礼,行之其在人乎!即各种规章制度都是依据礼来制定的,但是具体落实的过程中离不开人,我们制定规章制度的目的也是为了约束和规范人的行为,更重要的是通过遵守礼的过程可以提升人的修养和生命层次。礼是一种文化形态,具有历史的稳定性和传承性。礼是人类行为的法则和规范,它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不断完善,但基本趋于稳定地传承。用礼来解决人类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要做到以人为本、顺应天理、顺乎人情。
  3 《礼记》中的礼学生命观
  3.1 礼——人的生命本质
  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记》认为礼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人是天地万物之一,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就是礼仪化的过程,即用礼来教导和教化人,让人之行为有礼可依。礼者,人道之极也,即礼是人为人处世之根本,人的举手投足、出穿住行、待人接物等都离不开礼的规范和约束,也就是说礼是做人的头等大事,如果人不学礼、不懂礼、随意行事的话,整个国家都会处于失序状态。因此,礼不但规范着人的行为举止,而且也维护着社会的正常秩序,即礼是人的生命本质。
  3.2 礼——建构人的社会属性
  《礼记》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来规范人际关系和行为处事的标准,进人通过“五伦”来确定人的社会属性,即五种伦理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它涵盖了人所有的人际关系,每个人都能很好的处理以上五种关系,社会自然就和谐有序地向前发展。
  父子有亲,体现了人类天然的血缘关系。血缘是最坚固、最长久的人际关系,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维系血缘关系的保障。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所以我们要孝敬父母,首先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身体发肤、懂得真爱生命的意义,因为这些都是父母给与我们的;其次我们要奋发图强、努力拼搏、传承家族精神;最后我们应该有家庭的责任和担当,繁衍后代、传承家族血脉,使得家族繁荣昌盛。
  君臣有义,体现了尊卑上下的关系。君是天子,其臣民要协助天子管理国家事务。古代中国等级鲜明,尊卑有序,有德之人才能做统治者,君对臣要以礼相待,所以臣对君要绝对的忠诚。现代社会虽然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是处在任何工作岗位中,都要保持对领导的尊敬和爱戴,忠于自己的工作。
  朋友有信,体现了社会上的人际关系。信即诚信,言而有信就是说到做到,这是与人相处之道。经济全球化使得现代社会对“诚信”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朋友甚至是骨肉情亲都会因为金钱、利益而分道扬镳,因此,诚信是当代社会检测友情的试金石。
  ……
  孝是中国传统伦理之核心,孝是整个社会发展之基石,也是五伦之首。仁是孝的根源,也是孝要努力实现的终极目标。人只有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修养自己的道德,最终才能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愿。
  3.3 礼——树立正确的生死价值观
  礼学的生死价值观在于它用严谨、客观、正确的态度对待人从生到死的完整过程,即有生就有死,死亡是人生的必然阶段。生于来日,死于往日,即生命就是从生到死的过程,对个人而言生命只有一次,如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自己的生命曲谱?因此,人要在有限的生命期限内充实自我、不断提高自我修养、提升自我的生命境界,最终才能坦然面对死亡。
  礼学通过祭祀表达对生命的敬重。祭祀就是敬祖拜祖,对自己先祖父母的祭拜,实际上通过对祭祀祖先和父母来教化民众:人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本,人要记住自己的根。“孝”在祭祀中的具体体现就是:先祖父母是给与我们生命的人,在他们有生之年我们应该好好照顾、孝敬他们,在他们离开人世以后,我们通过祭祀的方式铭记祖先的遗志、传承家族精神。
  礼学通过生命的传承表达对生命的敬重。生命的传承就是血脉的传承、保证家族香火的延续、使祭祀之事后继有人,实际上也是“孝”的体现。《礼记》记载: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必须经历冠、婚、丧、祭四礼,也是从生到死的四个重要礼仪,在此过程中除了完成自己的生命历程外,还要完成血脉的延续来传承家族精神。实际上,人的生命就是一个用“孝”字连接的、从生到死的过程。
  4 结语
  总之,“礼”不但是人的外在表现,而且体现着人的内在修养;不但是一个家族精神的传承,而且是“孝道”的传承;不但是规范和约束着个人的言行举止,而且也维护着社会秩序的稳定发展。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需要研读经典来反省自我,逐步提高自我的内在修养。
  参考文献
  [1]陈戍国.先秦礼制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2](清)孙希旦撰,沈啸寰、王星贤点校. 礼记集解(十三经清人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9.
  [3]李青春,李珺平主编,刘清河,李锐著.先秦礼乐[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5.
  [4](战国)荀况著,王天海校释.荀子校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768.
  [5](宋)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259.
  [6]王磊,张淳注释.孝经·弟子规·增广贤文[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6.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北京市 100081
其他文献
从我记事起,父亲就是沉默的代名词,他极少说话。父亲是那个年代少有的大学生,几十年间,他的同学要么仕途光明,要么财源滚滚,只有他依旧是个不上不下、不折不扣的穷教师。因为
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 ,东北亚国家间的经济合作近两年来在某些领域呈现下降趋势 ,但这既不意味着与东北亚国家的经济合作不再存在机遇 ,更不意味着与这些国家的经济合作不
本文叙述了常用的碳素钢、低合金钢焊接件焊后热处理的目的和选择热处理规范时的注意事项,并指出我们现行焊接件退火工艺的不足之处。此外,还对异种钢焊接热处理问题作了一番
我是祝勇祝勇'97岁尾,主编大人有令:明年务须推出一有档次的新栏献给读者。新年伊始,伊人不敢怠慢。一番冥思苦想,一阵紧锣密鼓之后,“交际茶座”这就与诸位见面了。月月年年与朋友们
小妹相亲归来,一脸的不悦,不用问,肯定又是虚“相”一场。  三个月前,小妹刚刚和谈了两年的男朋友分手。究其根源,无疑是小妹嫌人家太木讷,太不解风情。两人起初也是经人介绍认识的,应该说男孩对小妹一万个喜欢,可笨嘴拙舌的他却怎么也无法讨得天性浪漫且颇有些伪小资的小妹的欢心。只是除了这点,小妹却也难以再说出人家的其他哪儿不好来。加上父母对男孩印象极好,小妹便也只好与男孩不咸不淡地相处着。一晃就是两年。小
我1950年1月参军,同年10月,随部队赴朝参战,经历过100多次战斗后,回到家乡绵阳。我的婚姻,是由家乡的县长和书记牵线的,对象是家乡的姑娘王兰英。他们嘱咐我:“到部队要多多
一孔子与六经六经,即《诗》、《书》、《易》、《礼》、《乐》、《春秋》。六经与孔子均有密切的关系。孔子整理了六经,并以六经作为他讲学的基本内容。孔子说:“入其国,其教
钢版生辉──纪念雕刻艺术家鞠文俊先生孙义山鞠文俊先生离开我们六年了,他的雕刻作品我们都是常见的,但他所从事的钢版雕刻艺术却是鲜为人知。*鞠先生是具代表性的作品,应为第三
我曾经是一个念头纷飞的女人,对每一件事,都要想出它负面的结果是什么,然后就瞎担忧、胡操心,像编电视连续剧似的,真的是消耗内气。比如老公没有及时接电话,我就会在5分钟内想出不下几十个念头,每一个念头都让我揪心,比如是不是喝多了躺在马路上啦,是不是手机被偷啦,是不是出入了不良场所啦……  直到听到钥匙开锁的声音,整个人才一下子松弛下来。  原来什么事儿都没有,他只不过是手机没有电了!而我却在内心激荡不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在近几十年里,随着全球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的空前加快,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人们关注的新热点。据权威定义,经济全球化是指“通过贸易、资金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