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部B超发现涡静脉扩张一例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ixue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性,67岁.因双眼前飞蚊感1周,于2010年3月18日到本院眼科就诊.体检未见异常.眼部检查:双眼视力0.8,无明显屈光异常.眼压:右眼19.7 mm Hg(1 mm Hg=0.133 kPa),左眼19.1 mm Hg.常规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及直接检眼镜检查未见异常.眼部B超检查(图1):双眼玻璃体腔少量细弱点状回声,右眼7点钟方位纵向扫描,发现眼球中周部球壁前有一局限隆起中粗弧形回声带,边缘光滑,中等回声强度,活动度差,后运动阴性.回声带与球壁间可见少量弱回声,隆起高度约1.4 mm。

其他文献
由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眼科主办、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协办的第16届眼科影像学眼肿瘤和眼眶病学习班将于2011年8月16至20日在吉林省长春市举办。本次学习班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在眼内病、眼肿瘤、眼眶病诊疗中眼科影像技术的应用水平。学习班由我国眼科影像诊疗技术和眼眶病方面知名专家如宋国祥、孙丰源等教授任教,学习内容涵盖超声、X线、CT、磁共振成像、介入影像等新技术及眼内病、眼眶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由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病理学组和中华医学会中华眼科杂志共同主办的“第13届全国眼病理及临床诊治技术大会”将于2011年11月4至6日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本次大会将特邀国内著名眼科病理学家进行专题讲座、疑难病例讨论,通过与参会代表进行眼科基础病理、临床病理的学术讨论与经验交流,展示眼科病理诊断的最新进展和基础研究的最新成果。相信通过交流和沟通,将会提高眼科医师的病理学临床水平,推动眼科基础研究向前
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目前仍是治疗角膜疾病最为有效的方法,但术后发生的免疫排斥所引起的角膜炎症反应和血管化,最终导致植片水肿,甚至功能丧失仍是造成手术失败的最主要原因.角膜内皮细胞作为免疫赦免及角膜正常生理功能维系的首要屏障,在眼部系统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本文就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术后免疫的识别,应答和最终反应的各阶段角膜内皮所呈现的特征改变及生物学意义进行阐述。
目的 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对比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前后的多项眼前节指标变化,旨在评价ICL的安全性及稳定性。方法 前瞻性研究。收集2008年9月至2010年8月实施ICL植入矫正高度近视眼的患者30例(30只眼),利用UBM观察并测量手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的中央前房深度(ACD)、小梁与虹膜夹角(TIA)、前房角开放距离(AOD500)、小梁与睫状体距离(T
根据最新版《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对“黏”与“粘”字的使用规范如下:在发“nian”音时,一律用“黏”字,如黏膜、黏液、黏菌、黏合剂等;在发“zhan”音时,用“粘”字,如肠粘连、粘贴等。关于“惟”与“唯”字的使用,二字均表示仅仅、只是等含义,但用在惟一、惟独、惟有、惟恐、惟命是听、惟利是图等词汇时,一律用“‘准”字;用在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唯理论、唯名论等词汇时,用“唯”字。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证实干眼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其中炎症反应在干眼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传统的人工泪液无法根本解决干眼的炎症反应问题。2010
由眼眶进入颅内的眶颅沟通植物性异物,除造成视神经、眼眶支配神经等眶内组织损害外,异物存留必然引起局部组织炎症反应、感染和瘘管形成,甚至造成严重的颅内感染.尽早完善诊断和取出异物十分重要.但是,由于异物嵌顿在眶尖部,部分位于眼眶、部分位于颅内,取出时易发生折断和取出不全,以及可能造成颅内重要结构尤其是大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属于眼科和神经外科的疑难问题,诊断和治疗尚无一定模式.近年来,我们成功诊断和治疗
患者女性,36岁.以"右眼红肿反复发作5~6年"为主诉前来就诊.患者于5、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反复红肿,偶有轻微疼痛,曾于多家医院就诊,给予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后缓解,停药后短期内复发。
患者男,19岁,因"左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视物模糊4个月"于2009年2月4日来我院门诊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