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1月1日凌晨,新年钟声的余音刚刚散去,雪城牡丹江的静谧又被“轰”的一声巨响打破——牡丹江热电有限公司的2号炉管道突然爆裂,随着高压气流喷薄而出,市民家中的温度逐渐下降。
险情就是命令。一支“红色突击队”迅速集结完毕,在50多摄氏度高温的车间里挥汗如雨。
“逐个排查!”——1点18分,在30多米高的锅炉棚顶,维修人员逐个寻找突破口。
“准备焊接!”——2点40分,在不到40厘米宽的狭小空间里,焊接工人们蜷缩着身子,对泄漏点逐个焊接。
“开始点火!”——4点30分,经过近4个小时的奋战,所有泄漏点全部焊接完毕,2号炉的火苗重新升腾起来。
由于这次锅炉管爆抢修及时,并没有给供热带来太大影响。然而,15年前的那次“爆炸”,却差点将整个公司“夷为平地”——2003年4月,热电公司由国企改为股份制公司的消息一经传来,叹息声、抱怨声、叫骂声此起彼伏,职工们心灰意冷,生怕把自己的“饭碗”改没了。
大伙儿的担心并非没有缘由,因为在牡丹江市,改制后的企业能“挺下来”的没几家,更何况热电公司还背着负债率126%的“大包袱”。正因如此,工人们迟迟不愿在改制决议书上签字。
锅炉燃烧需要煤炭做动力,而处于困境中的热电公司,要想重振旗鼓,动力从何而来?
“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关键时刻,党组织和党员要发挥最大动力!”时任公司党委书记的孙玉庆提出要求。
职工大会上,公司党委做出“员工一个不能少,利益一分不能少”的承诺。眼见着全体党员带头在企业改制决议书上签字,观望者的心里开始有了底;车间里,党员职工的工作劲头丝毫不减,该干啥还干啥,悲观者开始重新看到希望。
“红色动力”最终拢住了人心,1200多名职工全部同意改制,由此奠定了全体职工共同持股的股份制产权结构,改革实现了平稳过渡。
“虽然公司变成了民营属性,但坚持党的领导的宗旨不能变。”改制之后,公司发展、职工增收成为首要目标。为让“红色动力”在促进企业发展中持续发挥效能,公司党委创建了“和谐供热党旗红”党建品牌,围绕中心工作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通过开展“党员争红旗”激励活动,形成竞争机制,“流动红旗”就此在27个党支部中传递开来。
对于热企来说,热费收缴是个老大难,但在党员关霄梅所负责的供热片区,热费收缴率却近100%。问及秘诀,关霄梅总结了一句话:“上门别张口就谈钱,先把关系处好!”
这话听起来挺简单,但关霄梅和她所在的供热服务队的党员们却没少费心思。“有的热户迟迟不交费,关霄梅就领着党员去他们家,帮着打扫卫生、照看老人,用服务换信任。”公司党委组织部部长赵杰记得,一个热户说自己失业了没钱交费,关霄梅和同事就轮流为他介绍工作,“他挣到工资后,第一件事就是把热费补齐了”。
这样的党员先锋队,在热电公司远不只一个——为了及时解决供暖问题,以王权为代表的一线突击队员,不畏高温炙烤之苦,争分夺秒完成抢险任务,树起了企业形象;升级供热系统,以于丽霞为代表的技术研究团队放弃节假日休息,攻克升级设备的难关,让热电公司在全国热企中率先实现节能减排……
“红色动力”创造的累累硕果,也让普通员工备受鼓舞。最近5年,主动提交入党申请书的员工就达200多人。为了保持住这股向上动力,公司党委又开展了“员工争红星”品牌活动,实现了党建工作的全覆盖。
15年来,从“共渡难关”的攻坚期,到“共同温饱”的发展期,再到“共奔小康”的稳定期,因為有“红色动力”的助推,热电公司这把火炬没有在风浪中熄灭,反而熊熊燃烧——供热面积由改制前的600万平方米增加至2300万平方米,占牡丹江全市集中供热面积的三分之二;职工中党员占比近半,涌现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党的十八大代表、党的十九大代表……
室外越是寒冷,热电公司的炉膛温度越高。“不断提升自身的温度,热量才能传递到千家万户;保存这份温度,职工才能共奔富裕路!”在公司党委书记宋道会看来,热电公司这把火炬正在“红色动力”的助推下越烧越旺。
险情就是命令。一支“红色突击队”迅速集结完毕,在50多摄氏度高温的车间里挥汗如雨。
“逐个排查!”——1点18分,在30多米高的锅炉棚顶,维修人员逐个寻找突破口。
“准备焊接!”——2点40分,在不到40厘米宽的狭小空间里,焊接工人们蜷缩着身子,对泄漏点逐个焊接。
“开始点火!”——4点30分,经过近4个小时的奋战,所有泄漏点全部焊接完毕,2号炉的火苗重新升腾起来。
由于这次锅炉管爆抢修及时,并没有给供热带来太大影响。然而,15年前的那次“爆炸”,却差点将整个公司“夷为平地”——2003年4月,热电公司由国企改为股份制公司的消息一经传来,叹息声、抱怨声、叫骂声此起彼伏,职工们心灰意冷,生怕把自己的“饭碗”改没了。
大伙儿的担心并非没有缘由,因为在牡丹江市,改制后的企业能“挺下来”的没几家,更何况热电公司还背着负债率126%的“大包袱”。正因如此,工人们迟迟不愿在改制决议书上签字。
锅炉燃烧需要煤炭做动力,而处于困境中的热电公司,要想重振旗鼓,动力从何而来?
“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关键时刻,党组织和党员要发挥最大动力!”时任公司党委书记的孙玉庆提出要求。
职工大会上,公司党委做出“员工一个不能少,利益一分不能少”的承诺。眼见着全体党员带头在企业改制决议书上签字,观望者的心里开始有了底;车间里,党员职工的工作劲头丝毫不减,该干啥还干啥,悲观者开始重新看到希望。
“红色动力”最终拢住了人心,1200多名职工全部同意改制,由此奠定了全体职工共同持股的股份制产权结构,改革实现了平稳过渡。
“虽然公司变成了民营属性,但坚持党的领导的宗旨不能变。”改制之后,公司发展、职工增收成为首要目标。为让“红色动力”在促进企业发展中持续发挥效能,公司党委创建了“和谐供热党旗红”党建品牌,围绕中心工作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通过开展“党员争红旗”激励活动,形成竞争机制,“流动红旗”就此在27个党支部中传递开来。
对于热企来说,热费收缴是个老大难,但在党员关霄梅所负责的供热片区,热费收缴率却近100%。问及秘诀,关霄梅总结了一句话:“上门别张口就谈钱,先把关系处好!”
这话听起来挺简单,但关霄梅和她所在的供热服务队的党员们却没少费心思。“有的热户迟迟不交费,关霄梅就领着党员去他们家,帮着打扫卫生、照看老人,用服务换信任。”公司党委组织部部长赵杰记得,一个热户说自己失业了没钱交费,关霄梅和同事就轮流为他介绍工作,“他挣到工资后,第一件事就是把热费补齐了”。
这样的党员先锋队,在热电公司远不只一个——为了及时解决供暖问题,以王权为代表的一线突击队员,不畏高温炙烤之苦,争分夺秒完成抢险任务,树起了企业形象;升级供热系统,以于丽霞为代表的技术研究团队放弃节假日休息,攻克升级设备的难关,让热电公司在全国热企中率先实现节能减排……
“红色动力”创造的累累硕果,也让普通员工备受鼓舞。最近5年,主动提交入党申请书的员工就达200多人。为了保持住这股向上动力,公司党委又开展了“员工争红星”品牌活动,实现了党建工作的全覆盖。
15年来,从“共渡难关”的攻坚期,到“共同温饱”的发展期,再到“共奔小康”的稳定期,因為有“红色动力”的助推,热电公司这把火炬没有在风浪中熄灭,反而熊熊燃烧——供热面积由改制前的600万平方米增加至2300万平方米,占牡丹江全市集中供热面积的三分之二;职工中党员占比近半,涌现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党的十八大代表、党的十九大代表……
室外越是寒冷,热电公司的炉膛温度越高。“不断提升自身的温度,热量才能传递到千家万户;保存这份温度,职工才能共奔富裕路!”在公司党委书记宋道会看来,热电公司这把火炬正在“红色动力”的助推下越烧越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