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法律专业职业能力素质训练课研究

来源 :金色年华·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gle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法律专业职业能力素质训练课是高职法律专业的一个全新的课程。为了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的需要,我们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的改革过程中提出了新思路、新做法。所谓素质训练课是指包含了法律职业技能、能力、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的培训课程,侧重知识基础之上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职;法律专业;职业素质;训练课
  [作者简介]马凤祥(1972-),男,副教授,伊春职业学院教务处副处长。
  
  一、高职法律专业职业素质训练的必要性
  
  从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律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大量的法律专业人才为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法律人才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我们不妨对纷繁的法律职业做如下分类:第一类是法官、检察官、律师;第二类是法学教学、科研人员;第三类是法律辅助人员,如书记员、司法秘书、行政司法人员等。与此相适应的是两种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术性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以及两种不同的法学教育:一是普通高等法学教育,培养法官、检察官、律师,最低层次是本科,此外少数法学院校及研究所培养学术型法律人才(法学教师、研究人员),最低层次应当是法学硕士研究生。二是高等法律职业教育,培养法律辅助类人才。这类人才必须接受不低于两年(最低层次为专科)的职业教育。从国际上看,属于这类高等职业教育的机构如美国的社区大学,日本的短期大学,我国则主要在政法干校和成人教育这一块。随着近年来高职教育的普及,高职院校里的法律专业逐渐成为应用型初、高级法律职业人才的培养基地。有学者指出:当代的法学教育是培养知识人、法律人的结合,使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教育。作为承担着为社会输入第一线职业者任务的高职法律教育则更应侧重于法律人即职业技能和素质的训练。这就要求:在教授学生基本知识、原理的基础上,大力加强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教育。职业技能包括:(1)职业语言能力;(2)职业思维能力;(3)知识更新能力;(4)职业技术。职业素质教育则包括:人格人品、职业信仰、职业伦理、职业道德和纪律的教育;与人交往协作、说服他人的能力;同时,“法学是一门艺术,法学教育应当使学生能够从社会发展、人类进步、人与自然和谐的战略高度把握、应用法律的能力,以及受教育者的自我知识更新、自我完善的能力。”[1]
  明确了目标,下一步所要做的便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的相应调整。众所周知,传统的法学教育士通过课堂教学、听审、模拟法庭以及毕业实习等方式一并将法学知识和专业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近年来,又有许多法学院校在教学方法上引进国外的“判例教学法”、“法律诊所是教学”、以及“法庭辩论课教学”等完成实践能的培训。
  以上单纯在教法上作的改革显然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极易流于形式。笔者认为:应该首先在课程设置上做文章,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职业岗位的需要开设某些特色课程,使主流教学和特色教学结合起来,避免僵化和千篇一律,通过特色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特长。同时,借鉴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规定的“见习、法律咨询、社会调查、专题辩论、模拟法庭、疑案辩论、实习”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我们提出拓展性设想:借鉴国内一些法律院校的教学经验,在高职法律专业常规教学中增设专门的职业能力素质训练课,分阶段、渐进地对学生的各项职业技能和素质进行培训。
  
  二、职业能力素质训练课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一)课程科目的设置
  专业能力素质训练是包含了技能、能力等综合素质在内的专项训练,开设的课程科目为:法律现象观察体验课、科研培训课、疑案辩论课、写作课、讨论课等。课程设置为一年级第一学期至三年级第一学期。
  (二)训练阶段和训练内容
  1.法律现象的观察体验。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发生在生活中的法律现象,并记录,然后拿到课堂上讲述,由全体同学讨论。该课程开设在刚接触法律或对法律有初步认识的大一阶段,其作用如同咿呀学语的幼儿对于世界的感知,让我们的学生用法眼看天下,感受身边的法。一方面,使学生养成勤于观察、思考的良好习惯,培养他们描绘事件、清晰表达的能力,克服胆怯、害羞心理,做到敢说、会说。另一方面,要求其他学生学会倾听和简要评述。教师既要纠正学生不恰当的法律术语和不正确的表达方式,还要组织学生的讨论,传递给学生基本的法学理念。同时,引导学生学会用法律理性的视角评判事物。开设法律现象观察体验课的目的还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观察——发现——分析——解决四者的递进过程中,自觉完成对知识的把握和能力的培养。
  2.对逻辑思维能力和基本职业技能的培养。法律专业二年级应着重对学生技能和能力的专项训练,开设疑案辩论课、写作课、讨论课等课程,并辅以法庭模拟和观摩审判等法律实践活动。
  写作课不限于法律文书的写作,还应包含议论文体、常用公文写作等;也不限于硬笔的写作训练,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文字输入和编辑技法。此外还要进行听写、速记等多项技能的培训。
  讨论课(含辩论)包括对社会热点问题和典型案例的讨论、辩论。学生在上课前预习指定案例或由教师随堂提出案例,学生自行编写案例摘要。上课时,学生口头报告案例摘要,包括案例事实、争议问题等,或由教师介绍案例情况并提出相关问题,由学生回答或发问。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进行双向问答式讨论,学生得以对案例加以思考、分析与判断,进而归纳法理;教师在案例讨论过程中适时矫正学生错误,讲解基本法律观念和法律条文,解答学生疑惑,以升华学生对法律基础原理的理解。鼓励学生接受案件判决的不同意见,训练逆向思考法律问题能力,使其具有广阔和多元化思考方向。教师和学生均需要直接参与问答和讨论,营造师生双方互动学习效果,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3.公众法律意识的田野调查。法律田野调查,是将社会学、统计学和系统学的方法移植到法学教育理论领域。三年级可随机开设一些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训练科目,防止“产品”千人一面。鼓励学生把眼光投向社会,有针对地做一些社会调查、如对特殊群体法律地位的调查、对流动人口犯罪率的调查、对法院某一类案件受案率的调查等等。使学生了解公众法律意识状况和现实社会生活中法律观念的生成和演变历程,强化学生的法律专业意识和职业使命感。
  4.法律信箱或法律咨询。法律信箱或法律咨询是一种比较灵活、便捷的实践教学方式,适用于不同年级的学生。可利用节假日尤其是“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或“12.4”法律宣传日等进行法律宣传、提供法律义务咨询等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法律运用能力,又服务于社会,起到良好的双赢效果。
  5.律师实务训练与职业道德培养。律师实务训练与职业道德是当前各政法院校普遍开设的课程,我们不妨把它并入到素质训练课程体系中。通过对律师实务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律师的性质、任务、律师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律师的执业原则和执业纪律,以及律师代理各类案件和从事其他法律服务的基本业务要求和技巧。职业道德涵盖了律师、法官、检察官等的职业道德标准和要求,一方面利于与统一司法考试的衔接;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是对学生自身素质的深层锻造。大多数法科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是一种执掌和维护国家法律的特殊职业,因此,对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除了要符合一般要求外,还要特别注意培养他们公平正义的理念,崇尚和献身法治的精神,清正廉洁的职业操守,忠于法律、维护法律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只有如此,我们的毕业生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一份警醒,也才能在推进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中撑起一肩责任。
  
  三、上好职业素质训练课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为实践课提供师资保障。素质训练课以学生为主体,但教师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这就对授课者提出要求:一方面,要具备扎实、深厚的法学基础理论功底;另一方面,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的职业技能,并可以把亲身参与的典型案例引进课堂,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和感性认识。为此,应该鼓励教师参加全国统一司法考试,积极创造条件为已取得资格的教师提供执业机会。
  (二)建立完善的考核、督导体系。素质训练课不宜采用传统的、单一的考核方式,可针对不同课程选用灵活多样的考核形式,力求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基础上,给教师更多的自主权。教师可根据课程性质,结合学生的具体表现,包括学习态度、发言讨论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综合评定。同时,把课外的实践活动也纳入其中。
  (三)改进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手段。素质训练课同样对教学方式和手段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教学方式上,我们采用辩论式、讨论式、启发式等进行互动教学。在理论讲授上摈弃传统的填鸭式、布道时教学方法,采纳情境教学模式既体现教学的美感与效度,也可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在教学手段上,通过制作大量多媒体课件进行课件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进行教学手段的更新,使教学内容更具形象化、具体化、多样化、灵活化。如在法律现象观察课和案例讨论课里,可以通过放映短片或制作动画幻灯片,把法律事件和案件生动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所要讨论的事物有一个更立体、更直观的印象,既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也利于后续教学活动的展开。
  (四)调整好素质训练课与基础理论课的关系,积极倡导课外实训活动。职业技能和素质训练一定要以扎实的理论功底为基础。高职法学的专业基础理论教育不宜追求广和深,而应突出实用性即与社会与法律职业的高度结合性。唯其如此,在课程设置上才能给素质训练课提供一席之地,学生才能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在完成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技能训练。二者关系的科学定位应是:理论课是主体,素质训练课是延伸。课堂毕竟是一片虚拟的法律实践园地,应鼓励学生走向社会,通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听审、实习、民间代理等亲身体验法律、感受法律、运用法律、获取法律。为将来的从业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朱兆敏.法律职业教育的规范化[A].21世纪亚洲法学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C],2001.
  [2]唐东楚,蒋安.实践性教学是法学创新教育的关键[J].行政与法,2002,(10).
其他文献
这张照片上的两个人,是我的父亲和母亲.rn照片拍摄于1977年4月,当时母亲已怀我三个月了.这是他们在举办婚礼之后,忙完秋收又过完春节才去补拍的结婚照,相当于现在的婚纱照.rn
期刊
[摘要]职业院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初、中、高级技能型劳动者的重任,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是其职业素质建设的核心,而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则是其职业素质建设的关键。职业院校应从学习方法的指导、课程内容的重构、教学方式的改革、学生潜能的挖掘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通过严抓日常行为习惯、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模拟职业情境、开展专业实习来促进良好职业道德的养成。  [关键词]职业素质;职业能力;职业道德  [作者简介
自来水的“前身”是来自江河湖泊及地表、地下的水,在经过沉淀、消毒、过滤等流程后,变成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可供人们日常生活使用的水。然而关于自来水被污染的新闻频繁见
我是谁?我究竟喜欢什么?想要什么?是什么影响了现在的我?以后的我又会是怎样?  我时常在想为什么当初要选择中国画这样的专业?是被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所吸引?是纯粹因为它独特的技
今年十月的北京,并不像往年那样秋高气爽。“十一”长假七天,除去中间两天略微晴朗,前后几天都是雾霾满天。举目四望,满眼浑浊,近在咫尺的楼群,也显得模糊不清。晚报提醒市民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 ,随着市场体制的推进和社会结构转型 ,城市建设出现了大量新情况 ,面临一系列新问题。为此我们以转型社会与城市社区建设为主题 ,重点对行政化社区组织的终
摘 要 护理学是一门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理论基础,研究有关预防保健、治疗疾病及康复过程中护理理论、知识、技术及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性学科,它的内容和范畴涉及影响人类健康的生物、社会心理、文化及精神各个方面因素,护理学和护理教育的发展与人类的文明及健康密切相关。  关键词 人文素养 特色教育 护理教育  一、以人文素质培养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护理教学的开展  1、 转变教学观念,开展以人文素质培养为主
1979年初,我所在部队医院的新建大楼全部竣工.站在新的医院大楼前,我们化验室全体官兵满怀喜悦,留下了这张合影.rn那是在我们新兵训练结束后,我被分到了卫生员训练队学习,心
期刊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美国著名哲学家罗索曾经说过:“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目前我县的教育教学目标中提到“学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