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山羊双羔素提高粗毛羊繁殖率的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bbbccc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提高粗毛羊的繁殖率,增加牧户和养殖者的经济效益。[方法]应用绵山羊双羔素(睾酮3羧甲基肟·牛血清白蛋白),对滩羊、藏羊、蒙古羊、哈萨克羊和大尾粗毛羊进行免疫注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滩羊试验组产羔率提高19.51%,差异极显著(P<0.01);与对照组相比,藏羊试验组产羔率提高33.87%,差异极显著(P<0.01);与对照组相比,蒙古羊试验组产羔率提高14.33%,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哈萨克羊试验组产羔率提高19.35%,差异极显著(P<0.01);与对照组相比,大尾粗毛羊试验组产羔率提高43.35%,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 粗毛羊只要加强营养和饲养管理,绵山羊双羔素可以提高粗毛羊的双羔率和产羔率。
  关键词绵山羊双羔素;粗毛羊;繁殖率;双羔率;产羔率
  中图分类号S8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25-135-03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of improving reproductive rates of Coarsewooled sheep and enhancing economic performance for farm households and culturists. [Method] The fecundin (testosterone3ethyloicoxime BSA) was used as an immunogen for Tan sheep, Tibetan sheep, Mongolian sheep, Kazakh Sheep and Fattailedcoarsewooled sheep in inoculation test. [Result] For Tan sheep, lambing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improved by 19.51%,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ver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1); lambing rate was improved by 33.87% for Tibetan sheep, ver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1); lambing rate was improved by 14.33% for Mongolian sheep,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lambing rate was improved by 19.35% for Kazakh sheep, ver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1); and lambing rate was improved by 43.35% for Fattailedcoarsewooled sheep, ver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1). [Conclusion]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Fecundin can improve double rate of lamb and lambing rate of the different varieties Coarsewooled sheep, as long as nutrition and breeding management can be strengthened.
  Key words Fecundin; Coarsewooled sheep; Reproductive rate; Double rate of lamb; Lambing rate
  我国是养羊大国,主要饲养绵羊和山羊,绵羊中粗毛羊所占比例很大,分布也很广泛,粗毛羊品种较多,类型复杂,毛色、生产性能及体尺体重极不一致,繁殖性能也有较大差异,主要品种有藏羊、蒙古羊和哈萨克羊,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能适应我国各地不同地区的各种气候条件,但生产力低,羊毛品质差,不能纺织成高级呢绒,仅能供制作地毯[1],一般羊年产毛量1.0~1.5 kg/只。 这类羊长期生活在气候严寒地区,青草期短,终年放牧,棚圈条件差,造成其在恶劣环境下生存繁殖的优良特性[2-3],排卵率和产羔率不高,繁殖率101%~105%[4-6]。随着我国对草原保护力度的加强,粗毛羊夏季放牧、冬季放牧加补饲饲养模式逐渐形成。提高粗毛羊繁殖率乃是提高养羊业经济效益的突破口。为了提高粗毛羊的经济效益,笔者对不同品种粗毛羊进行了免疫试验,利用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生产的绵山羊双羔素,研究其对提高不同品种粗毛羊繁殖率的免疫试验效果。
  1材料与方法
  1.1药品来源
  睾酮抗原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研制的绵山羊双羔素油剂型(睾酮3羧甲基肟牛血清白蛋白于油-水-油双相包裹油佐剂中)。
  1.2试验动物的选择
  5个试验点,选择的羊只健康无病,发育良好,繁育性能正常,膘情中等以上,参试母羊统一编号,称重登记,单独组群,试验组产羔前饲养管理条件与对照组基本相同,试验羊进行药物驱虫(丙硫咪唑)和常规疫病预防免疫。靖远县乌兰乡二十里铺试验点,选择3~5 岁滩羊经产母羊38 只作为试验组,并在同一示范点选择条件基本相同的186只母羊作为对照组;甘肃省李恰如牧场试验点,挑选198只试验羊,体重45 kg以上,试验羊为茨(茨盖羊)新(新疆细毛羊)藏(藏羊)杂种羊,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68只,对照组130只;永昌县红光园艺场试验点,挑选256只蒙古羊,试验组78只,对照组178只;乌苏市车牌子镇试验点,选择3~5 岁的经产哈萨克母羊50只作为试验组,并以同一养殖小区内的未经处理的452只经产哈萨克母羊作为对照组;乌鲁木齐市东山区农户家试验点,挑选27农户饲养的452只大尾粗毛羊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38只,对照组114只。   1.3免疫方法
  试验羊在配种前42 d进行第1次免疫注射,间隔21 d进行第2次免疫注射,免疫部位为颈部皮下,每次免疫剂量1 ml。乌鲁木齐市东山区农户家试验点,第1次注射部位为后肢内侧肢部肌肉,第2次注射部位为颈上部肌肉。
  1.4配种时间
  4个试验点,均采用第2次免疫后21 d开始自然配种。靖远县乌兰乡二十里铺试验点,按公母1∶10的比例投放公羊自然交配;甘肃省李恰如牧场试验点,公母比1∶15,为期45 d(约2个情期) ;永昌县红光园艺场试验点,第2次免疫后15 d开始配种,进行人工受精,每次1 ml,连续配3个情期;乌苏市车牌子镇试验点,按公母1∶10 的比例放入公羊自然交配;乌鲁木齐市东山区农户家试验点,选定参试羊后, 公、母羊全部分开饲养, 开始配种时母羊与公羊合群进行自然交配。
  1.5饲养管理
  试验羊在配种前3个月实施公、母羊分群管理,防止公羊群混入试验母羊群。试验羊均采用驱虫(丙硫咪唑、抗蠕敏)和预防免疫(羊四联苗)。3个试验点对怀孕后期到产后30~45 d的母羊进行补饲,早上出牧前和晚上归牧后补饲,早少晚多,并对双羔中较弱的羔羊用奶粉补饲。2个试验点饲养管理不变。靖远县乌兰乡二十里铺试验点,试验组每只母羊补饲混合饲粮0.2 kg/d,母羊产羔后产双羔的母羊补饲量每只羊增加0.3 kg/d 达到0.5 kg/d;甘肃省李恰如牧场试验点,试验组母羊每只补饲混合饲料 0.15 kg/d,母羊产羔后产双羔的母羊补饲量每只增加 0.10 kg/d,达到 0.25 kg/d; 永昌县红光园艺场试验点,试验组母羊每只补饲混合饲料0.2 kg/d,母羊产羔后产双羔的母羊补饲量每羊增加0.2 kg/d达到0.4 kg/d;乌苏市车牌子镇试验点,试验期不补饲;乌鲁木齐市东山区农户家试验点,农户原有的饲养管理条件、方法和习惯不变。以放牧为主,补饲及冬季和春初的圈养舍饲时间由农户根据自己的条件自行决定,不制订统一的饲养管理标准。
  2结果与分析
  2.1发情与受胎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甘肃省李恰如牧场试验点,试验组发情率与对照组相比降低0.63%,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受胎率与对照组相比降低0.55%,差异不显著(P>0.05);乌鲁木齐市东山区农户家试验点,试验组发情率与对照组相比降低5.33%,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受胎率与对照组相比降低3.91%,差异不显著(P>0.05)。
  2.2双羔与产羔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靖远县乌兰乡二十里铺试验点,试验组双羔率和产羔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提高19.51%,差异极显著(P<0.01);甘肃省李恰如牧场试验点,试验组双羔率和产羔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提高33.87%;永昌县红光园艺场试验点,试验组双羔率和产羔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提高14.33%,差异显著(P<0.05);乌苏市车牌子镇试验点,试验组双羔率和产羔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提高19.35%,差异极显著(P<0.01);乌鲁木齐市东山区农户家试验点,试验组双羔率和产羔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提高37.66%和43.35%,差异极显著(P<0.01)。三羔率和四羔率分别提高4.68%和0.33%,差异不显著(P>0.05)。
  2.3羔羊初生重的情况
  从表3可以看出,乌苏市车牌子镇试验点,试验组单羔初生重与对照组相比降低0.32 kg,差异显著(P<0.05);永昌县红光园艺场试验点,试验组单羔初生重与对照组相比降低0.2 kg,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双羔初生重与对照组相比降低0.14 kg,差异不显著(P>0.05)。
  2.4羔羊成活情况
  从表4可以看出,靖远县乌兰乡二十里铺试验点,试验组单羔成活率与对照组相比提高1.95%,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双羔成活率与对照组相比提高17.86%,差异极显著(P<0.01)。甘肃省李恰如牧场试验点,试验组单羔成活率与对照组相比提高10.06%,差异显著(P<0.05)。永昌县红光园艺场试验点,试验组单羔成活率与对照组相比提高0.37%,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双羔成活率与对照组相比提高7.39%,差异显著(P<0.05)。乌苏市车牌子镇试验点,试验组单羔成活率与对照组相比提高0.62%,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双羔成活率与对照组相比提高7.95%,差异显著(P<0.05)。乌鲁木齐市东山区农户家试验点,试验组单羔成活率与对照组相比降低1.84%,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双羔成活率与对照组相比提高19.69%,差异极显著(P<0.01)。
  2.5不同年龄产双羔的情况
  从表5可以看出,试验组2岁母羊与对照组相比提高8.33%,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3岁母羊与对照组相比提高7.93%,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4岁母羊与对照组相比提高21.33%,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5岁母羊与对照组相比提高12.59%,差异显著(P<0.05)。
  3讨论与小结
  3.1绵山羊双羔素对发情和受胎的影响
  甘肃省李恰如牧场试验点和乌鲁木齐市东山区农户家试验点,2个试验点试验组发情率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0.63%和5.33%,差异不显著(P>0.05)。2个试验点试验组受胎率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0.55%和3.91%,差异不显著(P>0.05)。影响发情率和受胎率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光照、营养和温度。此次引起发情率和受胎率降低的原因,可能是试验组的羊需要免疫2次,而对照组的羊仅需要在戴耳号称重时抓1次,抓羊可能产生应激反应。还有可能是因为试验组母羊免疫后产生正常的免疫反应,体温升高,采食量降低,引起试验母羊掉膘,使试验组的发情率和受胎率降低。   3.2绵山羊双羔素对双羔率和产羔率的影响
  5个试验点,试验组双羔率和产羔率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27.04%和32.61%,差异极显著(P<0.01)。这说明绵山羊双羔素免疫后,可以抑制或中和体内的雄激素,引起卵巢性腺轴的负反馈,使下丘脑分泌的FSH和LH量增加,是卵巢上多成熟一个卵泡。该试验中乌鲁木齐东山区农户试验点,由于没有按照绵山羊双羔素的免疫说明免疫注射,第1次注射部位为后肢内侧肢部肌肉,第2次注射部位为颈上部肌肉,免疫反应剧烈,引起试验组14只母羊产三羔和1只母羊产四羔,三羔率和四羔率分别为4.68%和0.33%。引起三羔和四羔的原因很可能是由免疫剂部位和剂量造成的。
  3.3绵山羊双羔素对羔羊初生重和成活率的影响
  乌苏市车牌子镇试验点和永昌县红光园艺场试验点,2个试验点试验组单羔初生重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0.32和0.20 kg。乌苏市车牌子镇试验点试验组双羔初生重与对照组相比降低0.14 kg。引起试验组单羔、双羔初生重轻的原因,可能是试验组母羊应用绵山羊双羔素后,使本该产单羔的母羊产下双羔,挖掘了母羊的繁殖潜能,造成试验组单羔、双羔的体重都轻于对照组。该试验中5个试验点试验组单羔的成活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双羔的成活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 影响羔羊成活率的因素很多,营养是主要原因,只要加强饲养管理,对产双羔母羊增加精料饲喂量,对初生重轻,体质弱的双羔,在吃母乳的同时,可以饲喂代乳料和奶粉。
  3.4绵山羊双羔素对不同年龄母羊双羔率的影响
  该试验中试验组2、3、5岁母羊双羔率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8.33%、7.93%和12.59%,均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4岁母羊双羔率与对照组相比提高21.33%,差异极显著(P<0.01)。这说明4岁母羊的免疫效果最好。
  43卷25期
  冯瑞林等绵山羊双羔素提高粗毛羊繁殖率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松荫.我国粗毛羊迅速改良方法商讨[J].中国农业科学,1964(7):39-44.
  [2] 沈启云.注射双羔素提高滩羊繁殖效果的试验[J].中国畜牧杂志, 2004, 40(4): 57-58.
  [3] 冯瑞林,郭键,刘建斌,等.两种甾体激素抗原对杂种藏羊产羔率的影响[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3(10):84-85.
  [4] 冯瑞林,焦硕,肖玉萍,等.双羔素提高蒙古羊繁殖力的研究[J].中国草食动物,2009(6):34-35.
  [5] 努尔太,努尔扎提.注射双羔素提高哈萨克羊繁殖效果的试验[J].当代畜牧,2006(1):32-33.
  [6] 程维疆,石海龄,李爱巧.双胎素在大尾粗毛羊的应用试验[J].草食家畜,2005(2):44-45.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了解硅酸盐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方法]以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和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为对照药剂,研究硅酸钾和硅酸钠对黄瓜白粉病的病菌毒力及田间药效。[结果]硅酸钾和硅酸钠均对黄瓜白粉病菌生长有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3.525、3.865 g/L;硅酸钾在稀释400、300倍,喷施1次条件下防治效果较低,分别为32.0%、53.8%,通过增加施用次数(2次)防治效果大幅上
期刊
摘要文章概述了低效林概念的由来到完善过程以及国内低效林标准的研制状况,并着重从非人为因素、人为因素和综合因素等方面概述了国内低效林的成因,最后提出了低效林改造措施,以期为深入研究低效林改造提供参考。  关键词低效林;低效林分类;低效林成因;低效林改造  中图分类号S756.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25-151-02  低效林是受人为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森林系统功能退
期刊
摘要  通过饲养试验与屠宰试验探讨骡鸭和番鸭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差异,确定最佳饲养品种。结果表明,骡鸭、母番鸭、公番鸭的上市日龄分别为8周龄、10周龄和12周龄,上市体重分别达3.67、2.44和5.06 kg;它们增重速度最快阶段分别在4~6周龄、6~8周龄和5~6周龄;全程平均日增重分别为64.80、34.10和59.70 g;全程成活率分别为89.61%、75.77%和82.61%。骡鸭的屠
期刊
摘要  为了了解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使用的免疫副反应情况,调查了广西部分地区2012~2014年使用8个疫苗生产厂家的猪蓝耳病疫苗的免疫副反应情况,并对不同年度、厂家,不同类型疫苗的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度的副反应情况呈下降趋势;不同疫苗厂家生产的疫苗对应激反应有一定的差异;活苗和灭活苗的副反应差异显著。若要降低免疫副反应,防治人员的素质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应全面做好免疫前的准备工作,
期刊
摘要  [目的] 弄清湖北江夏某猪场保育猪发病的原因。 [方法] 通过临床解剖、病原分离鉴定和生化鉴定,对病猪的致病菌进行鉴定。[结果] 确定为该猪场猪发病是由猪奇异变形杆菌引起的。该菌对小鼠的毒力较强。药敏试验试验表明,该菌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及丁胺卡那霉素高度敏感。[结论]该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对猪舍进行消毒,用敏感药物对健康易感猪群拌料和饮水,对发病猪可用敏感药物进行治疗。  关键词猪;奇异
期刊
摘要  [目的]为山丁子种源选择和家系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牡丹江地区4个种源24个半同胞家系山丁子幼苗的叶片生长和苗高进行了分析。[结果]在显著性0.05水平下,4个种源山丁子叶长、叶宽、叶长/叶宽、叶面积和叶柄长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24个半同胞家系山丁子在叶长、叶宽、叶长/叶宽、叶面积和叶柄长指标上差异显著;4个种源的苗高差异显著;24个半同胞家系的苗高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从叶片指标来看,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索pH、温度、光照、饵料密度4种环境因子对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摄食率和滤水率的影响。[方法]在室内实验生态的控制条件下,通过设置不同单因素环境因子的梯度,采用饵料浓度差减法研究轮虫在不同时间段的摄食和滤水效率。 [结果] 在4种环境条件下,饥饿状态下的萼花臂尾轮虫在起始3 h的摄食率和滤水率均最高(P<0.05),此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
期刊
摘要  [目的]寻找克螨特用于水生动物斑马鱼病虫害防控的安全浓度。[方法]通过室内急性毒性测定试验,设置7个克螨特浓度梯度来检测其对斑马鱼的致死情况,从而计算其半致死浓度(LC50)与安全浓度(SC)。[结果]克螨特对斑马鱼在用药96 h后的LC50为0.909 mg/L,置信区间分别为0.876~0.943 mg/L。克螨特对斑马鱼的SC为0.091 mg/L。[结论]该研究为克螨特杀灭斑马鱼寄
期刊
摘要采用区域对比分析法,利用2014年8次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的作业影响区和对比区ZQZ系列自动气象站雨量数据以及作业用弹量等信息,对2014年云龙、松华坝、清水海、柴河、大河水库实施常态化人工增雨的效果进行了初步分析,得出各大水库2014年人工增雨平均相对增雨量18.75%,作业用弹量和相对增雨量呈正相关。  关键词常态化人工增雨;区域对比分析;增雨效果  中图分类号S4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期刊
摘要  麋鹿重引进是中英两国政府合作的一项伟大工程,大丰麋鹿自回归以来,逐步克服了水土不服、难产率高等难题,种群数量已由39头增至2 818头。随着麋鹿种群的发展,大丰麋鹿主要生活区内的生境特征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植被在不断退化,甚至出现了某些植物在区域内消失等反常现象。大丰麋鹿种群的增长与生活区主要采食植物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L.) Spreng)的长势呈负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