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蕴性联系

来源 :民主与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pyc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假如有许多对夫妇一起参加考试。进入考场大楼之后,每对夫妻都分别进入两个考场中的一个。但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对同一道考题,丈夫和妻子总是得出截然相反的答案。然而参加考试的这些对夫妇,事先并不知道考题,不可能事先做出约定;相互之间也没有任何可资联系的通讯工具,不可能沟通商量。这是法国物理学家德斯帕纳在《量子论和实在》一文中所构拟的一个比喻,用来说明一种奇异的量子现象。
  1935年5月15日爱因斯坦与波多尔斯基、罗森在《物理学评论》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标题是《能认为量子力学对物理实在的描述是完备的吗?》。该文提出:假如量子力学是完备的,那么,根据量子力学的基本假定就会推出,一个由两个子系统组成的量子体系,它在某一时刻由于相互作用而形成;以后各子系统的原来状态保持不变,但在空间中相互分离开来,不再发生任何作用;但这样分离开的两个子系统仍然保持某种联系,以致只要测得其中一个子系统的某个可观察量的值,就可以预言另一个子系统的相应可观察量的值。要承认量子力学的完备性,就得接受这一违背常理的咄咄怪事;要维护正常思维而不陷入奇谈怪论,就得否认量子力学的一些基本前提。这种奇怪的非定域相关性,被人们用三位作者姓氏的第一个字母命名,称作EPR相关或EPR悖论。从1972年到1982年的十二年间,学者们一共做了十二个实验,结果十一个实验的结果与量子力学一致,这就表明,量子之间确实存在着这种匪夷所思的非定域关联。
  EPR关联的神秘性,令人联想起前几年人体特异功能的那些喧嚣一时的说法,如“心灵感应”“传心术”之类。国外也的确有人把这种非定域相关量子,看成似乎具有某种“灵性”,称其为“内省光子”。另一些不愿和唯灵论搅在一起的严肃科学家,则试图修改相对论的光锥规范,突破光障,要求承认单个事件之间的超光联系。另一方面,EPR相关引发的真实物理效应却越来越多地为人所知。EPR之谜弄得人心神不安,有人甚至把它和1900年开耳芬爵士所说的物理学上空的两朵乌云——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和暗体辐射的“紫外灾祸”——并列,称之为“第三朵乌云”。
  究竟如何理解这种神秘的相关性呢?上世纪80年代末,我曾与乌克兰哈尔科夫大学的采赫米斯特罗教授多次讨论这个问题,他在这个问题上浸淫多年。按他的看法,EPR相关是一种非力的、客观的、逻辑的相关性,他把形成这种相关的机制称之为“前物理学”。在他的启发下,我提出了潜蕴性联系的概念。过去,我们所讲的联系,仅仅是现实性联系,这种联系是事物之间通过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而发生的,一旦这种由此达彼的纽带断裂,联系也就中断了。潜蕴性联系与此不同,它是发生学的,亦即由于不同事物的同源发生而产生的内在本质同构性。一些同源同构的事物,在此后的演变中,即使不再有任何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关联,也会表现出明显的同态性,甚至惊人的类似。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基因同构性,也就是所谓基因型相同,使同一种群内部尽管存在个体差异,但在性状和机能上却大同小异,因此可以从某一个体的属性推知其他个体的属性。同时,只要了解一个物种的本质属性,即可举一反三,推断出该物种诸个体的基本特征。例如,蒙古利亚人种的典型体质特征是蒙古褶襞和铲状门齿,在东亚地区发现的早期人类化石已经具有这些特征了,这是这一人种内禀的、涵蕴所有个体的(全息性的)逻辑联系。它是逻辑的,因为这种联系不是靠现实的物理的纽带实现的,而仅仅依靠起源的同构性。正是由于宇宙起始于一次大爆炸,迄今存在的每个粒子都携带有宇宙生成时的特征性信息,显示其原初同构性。以粒子之微,对我们人类而言,已经无法像分辨单个植株、单个虫豸一样,分辨单个粒子之间的个体差异,事实上,我们只是依据潜蕴性联系从一个粒子预测另一个粒子,所得到的正是它们的内禀的同态而已。
  由于亨丁顿《文明的冲突》的鼓噪,似乎处于不同文明语境中的人,只有冲突而不能有沟通和认同。其实,地球上的人就其潜蕴性联系而言,本质上是互通的。爱利斯是对的,他认为人类既然对应着同一个世界,那么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和感受在本质上必然有着共通性,马克思一再谈到的人的类本性,也包含这样的意思。《孟子·告子》说,人们都追求像美食家易牙一样的口味;都渴望像音乐家师旷一样会欣赏音乐;只要长着眼睛,就都知道子都长得标致,“不知子都之美者,是无目也”——这说明“口之于味也,有同嗜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这些源于人类进化过程的基本认知能力和倾向,肯定带有全人类性。钱钟书1978年在“欧洲研究中国协会”第26次会议上发表演讲,特地举出中西会通的生动例子。在薄伽丘的《十日谈》中,有段故事,说的是一个鳏夫带着儿子离群索居,儿子长到18岁,父亲领他进城。一路牛马房舍均见所未见,突然看到一个漂亮姑娘,儿子忙问此是何物,父亲说:“快低下头,别看,那是坏东西,名叫傻鹅。”回家后,父问子对外出所见有何印象,儿子回答说,对别的都不感兴趣,只求父亲给弄只傻鹅来。无独有偶,18世纪中国诗人袁枚在《续新齐谐》中,也讲了同样的故事,说的是某禅师收了一个小沙弥,从不下山。逾十年,禅师带他下山,见牛马鸡皆不识,禅师一一告知。一个少女突然走过来,沙弥惊问此是何物,师正色答曰:“此名老虎,人近之者必遭咬死。”回山后,师问沙弥今日山下所见物中,有什么令你念念不忘的?沙弥回答说:“一切物我都不想,只想那吃人的老虎。”这是钱先生常说的“东海西海,心理攸同”的绝妙例证。世事沧桑,古今多变,但说到人的感情,父母之恩、夫妻之爱、手足之情、朋友之谊、仇敌之恨,从本质上说,可说是振古如斯,历数千年而不改。我们至今仍在“千年一叹”,为项羽的乌江别姬扼腕太息,为梁祝的双双殉情怆然泪下,为窦娥的悲惨冤狱义愤填膺,为荆轲的慷慨赴死壮怀激烈。俗话说:读《三国》,掉眼泪,为古人担忧。这不是潜蕴性联系是什么?
  孟子从心理感受的趋同推出“心之所同然者”是理的结论,说“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这当然是不合逻辑的类比。但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却另有道理。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提出寻求语言的“深层隐藏的组织原理”,认为语言的深层结构是全人类的,可以称之为“哲学语法”,它来自心的语言官能,是人类生物进化的必然产物,是天赋的官能。所以,彼此没有任何交往的种族,其语言的深层语法却是完全一致的。不仅语言如此,文化也是如此,只不过文化共性的基础不是生物进化,而是社会进化。既然承认人类历史有普遍的规律,受这种规律制约的文化理念也就在很多方面表现出共性。真、善、美是世界上所有文明一致认同的终极关怀。固然,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条件下的人,对真、善、美的理解各异,这一点我们强调的够多了。但是,真的就没有一致认同的东西了吗?各个时代都有世界大同的理想,人们可以说,对大同的理解是人言言殊的。然而,无论有多少差异,这一理想所包含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同一的——使人类和睦相处,同享幸福。
  现代的世界主义漠视民族传统和民族文化,主张放弃民族国家的主权,是为强权政治张目的霸权主义理论,不足为法。世界主义这个词cosmopolitanism源于希腊词κοσμοπολιτηζ,本是古希腊斯多亚派的一种理想,认为人是赋有理性的生物,分有神所具有的宇宙理性,都是世界的一部分。因此,人不分种族、身份,都是世界公民,应该服从同一理性的呼声,对世界和他人负起仁爱之责。为了和现代的世界主义相区别,我们不妨把斯多亚派的cosmopolitanism译作普世主义,这虽然也不过是一种乌托邦,但它毕竟传达出人类世世代代的渴望和憧憬。对这个美丽的梦,我们只能无限的尊重而没有任何嘲笑的权利。集团、地域、种族、阶级之同,都是小同,而非大同。我们是人类,有着同样的起源,面对同一个世界,遵循同样的进化规律,有一个无形的纽带把所有的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历史的终极目标是使人类团结起来,如脍炙人口的《欢乐颂》所吟唱的,“人类团结成兄弟”。
其他文献
那是一组为芸芸众生已经长期仰视的思想偶像——马克思与恩格斯,一种姿势保持的太久,终究很累,何况还是仰视!终于一本轻松的格言集,给了我们一个平视偶像的姿势,这种平视其实更人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化学学科的发展 为中学化学教学提供了许多新的内容,将化学学科前沿知识引入中学化
[摘 要]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地理模型的设计制作、模型原理分析及模型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文章以“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昼夜长短变化”的模型设计制作及应用为例,探析如何利用模型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地理;模型;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25-0089-02 
[摘 要]由于农村初中中学实验条件有限,很多实验课程都难以正常开设,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生物实验教学的发展。为了上好农村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师应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设实验课,发挥课外兴趣小组的带动作用,有效开展生物实验课,科学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生物实验。[关键词]实验课;生物;农村初中[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
本文根据笔者的调查与研究,对绵阳现存的草坪进行了评述。
成都天府广场草坪选用的是能在成都平原上季常绿的冷季型草坪草-“潦原”组合。为探究天府广场草坪这个冬春季大面积泛黄的原因,笔者接合草坪植物学相关知识综合比较犀浦基地草
分析了川西北牧区的家畜棚圈及利用现状,指出了棚圈暖季开发利用的途径及其潜力,提出了暖季开发利用的技术操作要点,对牧区助农增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地球,一个特别熟悉而亲切的词语。几千万年以来人类就在这个共同的家园上繁衍着.生生不息。人,是一种有思想的动物,从他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在发现自然,探索自然,但对赖以生存的地球仍
历经30年的巨变,医疗卫生改革和中国总体改革一样,面临着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最近出台的《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公示社会,广泛征求意见。这次医改涉及一系列的问题
早在十九世纪,人类就已经察觉到人为活动可能对地球气候产生影响了。著名法国数学家傅里叶(Jean-Baptiste Fourier)在1827年认识到大气有如玻璃瓶,会把阳光的热能困在其中,这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