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人口较少民族文化传承对教育特色的依托

来源 :科学教育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g101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云南人口较少,民族具有少数民族的特色,它们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当今世界各国为各民族平等而推进多元文化教育,联合国也呼吁各国保护世界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怒江州2.88万人口的怒族和的独龙族就是云南人口较少民族中的两朵民族文化之花。"一方水土成就一方文化"的自然性和不可再生性,信息化时代发展的速度与范围的空前规模,都使得民族文化的传承出现了困难,准确地说已经发生了危机。我们对怒江州少数民族中、小学学生、教师以及学生家长进行民族文化风俗传承、民族特色教育方面做了实地调查。调查发现,中、小学教育方式、教育内容与内地趋同,缺少有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课程;中学民族生课业负担较重,难以突出民族教育特色也就难以传承民族文化。为了56个民族大家庭的圆满,为了有效传承人口较少民族的文化,须以教育、教育特色为依托。
  【关键词】人口较少民族 文化传承 教育特色
  Nujiang ethnic Population Less distinctive cultural heritage on the basis of education
  Su Bing-ye, Ma Xiang-lin, Su Qing-xiang
  (1.The Art Institute of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Yunnan Kunming 650023;2.3.Collage of Teacher Education ,Kunming University,Yunnan Kunming650214,China)
  【Abstract】Yunnan ethinc groups with small populations with young ethinc characteristics,they are the treasure of national culture. In today's world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for ethnic equality, the United Nations has called on countries to protect the material and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world. First 28800 population of clan and drung is yunnan ethnic groups with small populations of two flower of national culture. "A party soil achievement one party culture" naturalness and irrefragabl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age speed and range of an unprecedented scale, makes the inheritance of national culture appeared difficulties, accurately say the crisis has already occurred. We first ethnic minority student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eachers and parents on national culture custom, national characteristic education made a field survey. Survey found that, in the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mode, education content and the mainland convergence, lack of distinctive ethnic culture courses; School ethnic students schoolwork burden is heavier, to highligh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ational education is to inheriting the national culture. For the sake of 56 nationalities family complete,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spreading the culture of ethnic groups with small populations and must be based on education,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
  【Key words】less populous nation cultural heritage education features
  1.民族文化的一般传承方式
  1.1 怒族文化的传承方式。
  怒江和澜沧江两岸居住着怒族的古老居民。丽江、剑川一带是他们最早的聚居地,后逐渐迁徒到兰坪县境内的澜沧江两岸,逆江而上进入怒江地区。贡山北部的怒族一千多年前就世代生活在那里,其语言、习俗、传说都与独龙族存在相近之处。怒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原碧江县及福贡县的怒语与贡山怒语有较大不同,但没有文字。
  由于各地所处的环境差异,怒族的传统节日也异彩纷呈。主要有"若卷"、"汝为"、"夸白"、"仙女节"等。贡山的怒族在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日杜鹃花开时节过"仙女节"。这一天,怒族群众以自然村为单位,选择一至三个钟乳石的石灰岩溶洞为仙女洞进行祭拜。回到家后各自都设宴饮酒,歌舞娱乐,年轻人还身着盛装,到宽阔的场地上比赛射箭。今天的"仙女节"已成为民族团结,互相交流和学习的节日。   怒族的诗歌、曲调、传说、故事等均靠一代代老幼相传而延续下来。过去怒族人对一些重大事情发生以原始的刻木、结绳方式来作记录。解放后,怒族地区建立了学校,教育得到了发展,大大改变了以前的古老方式。怒族的口头文学一般都是诗歌,大多以曲调的形式来唱诵,很多情况下即兴而唱。唱调时有独唱也有齐唱,同时还有乐器伴奏,像琵琶、口弦、笛子、葫芦笙等,其中以琵琶最为流行。不少老人和青年男子都能演奏,演奏的乐曲达40多种。怒族人酷爱舞蹈,舞蹈的内容大部分是摹拟动物的活动形象,丰富多彩舞蹈的既可表现生活习性又能显示生产劳动。
  怒族的文化传承其实也同大多数人口较少民族雷同,有语言无文字,这就形成了口传身授的古老方式。平常的火塘文化、生产射猎。节日中的载歌载舞,射箭比赛均为传承文化的有效做法。吹芦笙、弹琵琶,吟诗歌、唱曲调就成为怒族典型的文化传承的传统方式。
  1.2 独龙族文化传承方式。
  独龙族居住在独龙江河谷,海拔在4000-5000米,南北长约150多公里。历史上独龙族曾被称作"俅人"、"俅子"、"曲人"、"洛"、"俅帕"、"曲洛"等,新中国成立后,依据他们的意愿正式定名为独龙族。独龙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独龙族也没有文字,主要以刻木、结绳的方式记事和传递信息。氏族内的家族之间不能通婚。父、子、孙三代组成一个大家庭,其中有一个称为"吉马戛"的家长里面有好几个火塘,代表着男子娶妻后实行火塘分居的小家庭,独龙语称为"卡尔信"。解放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劳动日益个体化,一夫一妻制的个体家庭便从家族公社中分离出来,构成独龙族社会经济的基本组织形式。
  独龙族的农业简单粗放。以刀耕火种为主,砍树烧荒、轮歇耕作,广种薄收。采集业在独龙族的经济生活中还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们会根据季节的变化来采集时令野食,还常常搞一些家庭手工业。独龙族的传统饮食将粮食和野生植物共同制作,形成杂食特征。房屋建造属于竹、木结构的"干栏式"建筑。独龙族唯一盛大的传统节日就是过年,独龙语叫"卡尔江哇"。节日里,人们祭祀天鬼山神、"抛碗卜卦"、共吃年饭、唱歌跳舞以至通宵达,还要剽牛祭天。创造了自己的历算法。独龙族民风质朴纯正,"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热情好客,诚信正直。对本民族鲜明特色的民间文学作品喜好有佳。喜歌乐舞,善于通过"唱"和"跳"来表达思想感情。过去独龙江河谷两岸没有一所学校,只能通过长辈们口传身授的原始教育方式把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生产经验传授给下一代。
  2.怒族独龙族文化教育现状
  怒族、独龙族民族文化的传承,除了传统方式的自然延续,县博物馆对民族文化的介绍保留,还有各民族由于旅游经济而举行的文化节民族活动等,在一定程度上传承了民族文化的某些特色,但要从根本上,长远的发展来看充其量也只是保护和保留。文化教育是毋庸置疑的传承方式,我们以问卷、家访、座谈等的综合性方式对学生、家长、教师进行调查,无论是从民族文化还是教育维度都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以了解民族文化传承及教育现状。
  2.1 怒族民族文化传承现状。
  2.1.1 民族文化习俗活动:(1)86.6%的同学表示喜欢本民族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家长喜欢比率高达98%,教师此项的比率也有92%;(2)对自己的民族节日,民族活动表示喜欢的同学占到92%,93.7%的家长喜欢孩子去参加,教师有93.5%;(3)有近90%的同学喜欢听本民族故事传说,家长中93.7%喜欢跟孩子讲,77.4%的教师喜欢给学生讲;(4)对家庭气氛,86.6%的同学"喜欢",家长占81.2%,教师有67.7%;(5)"村寨中谁说话最有威信"选择村长的学生有57%,家长为68.7%,教师有48.3%;(6)54.2%的学生认为跟父母做农活做得好,56.2%的家长认为孩子做得好,教师认为孩子做农活的达到93.5%;(7)82.3%学生爱护动物,93.7%的家长,90.3%的教师认为孩子喜欢、爱护动物;97.1%的学生喜欢村寨的环境,93.7%的家长喜欢,教师只有67.7%;(8)88.5%的学生认为爸爸妈妈很在意自己民族的文化风俗,87.5%家长很在意,74.2%的教师在意;(9)高达97.1%的学生认为爷爷奶奶很担心自己民族文化风俗消失,93.7%的家长担心自己的民族文化风俗丢失,教师的比率达到83.8%。一个怒族学生说:"我喜欢鲜花节;喜欢跟爷爷奶奶说怒族话。"一位教师说"民族文化习俗源远流长,有很强的民族地域性,可从中学到很多做人之道"。一位中年男家长担心:"古老的民族文化习俗正在下一代逐步消失,本民族的文化习俗不能让其消亡"。
  2.1.2 民族语言及教育:(1)喜欢去学校上课的学生有91.4%,家长100%喜欢,喜欢为民族学生上课的教师有80.6%;(2)97.1%的学生喜欢自己的民族语言,家长达到93.7%,教师有51.4%;(3)"家人中谁的教育最起作用"77.1%的学生选择了父母,家长选择父母辈的有56.2%,教师也选择父母辈为64.5%;(4)68.5%的学生爸爸教他们诚实守信,93.7%的家长回答肯定,教师有74.2%认为家里会教;(5)"你认为与街坊邻里应当友善的"学生占94.2%,家长有93.7%,教师有74.2%;(6)91.4%的学生喜欢学校风气,93.7%的家长、90.3%的家长都喜欢;(7)"喜欢老师教你们民族知识吗?"喜欢的学生占91.4%,家长喜欢的有75.9%,83.8%的教师喜欢教授;(8)100%的学生喜欢家长传授技能知识,93.7%的家长喜欢传授,87.1%的教师喜欢学生表现技能知识。一名女生说:"喜欢本民族语言也喜欢普通话"。一个教师说:"自己的民族文化要继承发扬,民族文化要和现代科技结合,从自己民族文化习俗中取之精华,去其糟粕。"一位家长说:"学校要求孩子一律讲普通话,遗忘了民族语言,了解自己民族文化的机率也减少了。"
  2.2 独龙族民族文化传承现狀。   2.2.1 民族文化习俗活动:(1)52%的学生喜欢本民族的学习生活方式,48%的的不在乎,家长达93.7%,教师有75%;(2)喜欢参加民族节日民族活动的学生有95.2%,家长达到93.7%,教师100%;(3)100%的学生喜欢听、100%的家长教师喜欢讲自己民族的故事传说;(4)喜欢自己家庭气氛的学生95.2%,家长86.2%,教师100%;(5)71.4%的学生认为村长最有威信,68.7%的家长同感,87.5%则认为年长者;(6)57.8%学生跟父母做农活且做得好,有68.7%家长认同,教师达到87.5%;(7)100%的学生爱护动物,93.7%的家长赞同,62.5%的教师持肯定态度;(8)71.4%的学生认为爸爸妈妈很在意自己的文化风俗,87.5%的家长很在意,75%的教师十分在意;(9)76.1%的学生认为祖父辈十分担心自己民族文化风俗的消失,93.7%的家长、87.5%的教师担心。一个学生说:"与长辈交流,让长辈讲故事给我们听,从故事里可以学到做人的道理。"一名家长说:"独龙族的"卡锵哇",现在能够完整表演出全套仪式的人已经很少很少了。"一个汉族青年教师直言不讳:"我已经看到了民族文化正在消亡的事实,这也是我们这些科研人员最担心的历史现实,所以拯救民族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任务。如果有一天,全国的文化只有汉族的一种文化存在,这种一枝独秀一定是历史的悲哀,民族的悲哀!"
  2.2.2 民族语言及教育:(1)95.2%的学生喜欢自己的民族语言,93.7%的家长喜欢,100%的教师认为学生学习本民族语言十分有益;(2)喜欢去学校上课的达到90.4%,家长100%喜欢,100%教师喜欢为他们上课;(3)85.7%的学生觉得父母的教育最起作用。家长赞同率为56.2%,教师为62.5%;(4)选择爸爸教诚实守信有52%高于妈妈的38%,家长93.7%,100%教师任可;(5)学生认为街坊邻里友善达71.4%,家长为93.7%,教师75%;(6)95.2%的学生喜欢学校风气,93.7%的家长喜欢,教师100%喜欢;(7)95.2%的学生喜欢教师教民族知识,83.8%的家长喜欢,100%的教师喜欢;(8)100%的学生喜欢家长传授技能知识,93.7%的家长喜欢传授,87.5%的教师赞赏学生表现技能。一个男生跟我们说:"喜欢民族文化学习民族文化是一种爱国的表现"。一位家长坦言:"我们喜欢孩子上学,因为落后,希望孩子们学好普通话,本民族语言也不要忘。"一位教师谈到:"民族文化的东西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很多民族文化逐渐消失,学校又无民族文化课程。"
  以上所在现的是调查的原本,只是作了统计后搬到了文中。统计中我们就很有感触,因为从这些简单的数据可以看到我们民族文化以及文化特色所处的境地,看到了学生、家长、教师们对民族文化传承的看法和担忧,还看到他们真诚的建议。
  3.民族文化传承的危机
  3.1 民族教育特色淡化。
  3.1.1 家庭教育的弱化:传统的民族文化教育以其古老的方式延续着,然而依照现代教育的发展,科学技术、信息传媒的飞越,其结果传统的家庭教育必然越落越后,相比较学校教育强势明显。民族文化甚至民族语言在一定程度上渐失。
  传承的危机其实还有负面影响所摈弃的东西。一个学生认为:"不喜欢民族习俗中的一些有封建迷信的东西,因为表达的是对鬼神的敬畏。"另一个同学说:"自己的民族文化习俗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一位家长说:"有些文化习俗的礼仪程序太复杂,向我们民族的'卡锵哇'"。一位女教师直白地说:"经济落后,民族家庭普遍感到幸福率低,完整家庭率低。不喜欢、不先进、不时尚,少数民族的传统教育落后了"。
  有几位受过中等教育的村民认为:怒族语言没有汉族语言表达精准,他们能用汉语表达任何想法和意思,但用怒族语可能就做不到。现在30至40岁的中年人,对怒族在比较庄重场合举行的仪式上,由老人们念的祝祷语和所唱的歌都听不太懂了。可见,现在的中年人对于怒族的传统文化也较为生疏了,少年儿童疏离怒族的传统文化习俗则更为突出。
  家庭教育是一种传统教育,它沿袭了老一辈对自己教育的方式。它的随意性、主观性、个体性使传统教育在少数民族地区,相对于学校教育而言,确是一种弱势教育。学校教育无论在教育时间、教育方式、教育系统性方面都具有非常的强势。因此,民族传统教育面临极大危机。
  3.1.2 学校教育内地化:民族地区学校教育,民族小学、民族中学都有教授学生们现代科学知识的责任,也都有教授民族文化知识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义务和胸襟。就教育功能而言学校教育本身就具有传承民族文化之功能。但各学校都在与内地学校"比、学、赶、升"中,抓升学率,抓平均分提高而忽视民族文化教育。
  一位男教师说:"学校教育体制使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所以才无法兼顾本民族的文化"。一位女教师表示:"由于社会进步,环境的改变,有些地方的民族文化习俗没有流传下来,孩子无从学习"。一位怒族老师说:"学校没有相关课程去传承民族文化。"民族地区学校教育没有民族教育特色就失去了民族文化传承的强劲的依托。换言之,民族文化传承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3.2 信息媒体的冲击。
  科学技术的巨大推动力极大加快了信息化的步伐,各种信息媒体铺天盖地进入各种环境和空间。学校、家庭当然囊括其中,其现代教育增强而传统教育突降强烈地表现出来,特别是民族地区。调查中发现,即便是比较贫穷的家庭都有电视机。家庭中的家长基本上都有手机,不少住校的学生也有。互联网通入了各个学校和一些家庭。
  首先,是对民族语言的冲击:看电视,外出做生意办事,孩子去学校学习都需要普通话。这就强化了对普通话的学习无论是被动或是主动。
  其次,是对意识观念的冲击:通过电视可以看到外部世界,拿起电话可以同远在他乡的亲人通话,登上互联网可以订好化肥。传统方式落后得太多太多。   再次,是对文化传承的冲击:现代化的现实要比传统文化中衣、食、住、行的依托物都要方便快捷,那么传统文化还有哪些需要传承?怎样传承?
  4.民族文化传承需依托教育、教育特色
  民族文化传承意义方面的论述并不少见,然而各民族同学对自己民族文化传承的见解却难得一见。在此颉取一二以为传承建议铺垫。"民族文化具有民族特色;有亲切感;有艺术价值"。"民族是我的根,民族文化习俗是一种精神支柱;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民族文化是民族的凝聚力,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喜欢民族文化是一种爱国的表现"。"民族文化是非物质遗产,不发扬以后就没有了"。看到这些经典,很为他们高兴。有了他们我们的民族文化传承才可能做和做好。从前面所述的调查分析,我们提出以下看法。
  4.1 传统教育。
  4.1.1 家长需要提高"民族文化是珍惜的文化遗产"的意识,把家庭教育上升到民族文化传承的高度,做起来会更具责任感。
  4.1.2 传统教育是耳濡目染的教育,重在口传身受。但今天"酒香不怕巷深"却需要"既有真才还要有宣传"。
  4.1.3 在各村、寨建立民族文化特色活动中心,有经验、有威信的、有口才的人都可在进行各种活动中传承各种文化和文化技能。
  4.1.4 孩子在课外的余暇时间十分有限,家长需要会利用和利用好有限时间,做到"传、帮、带"。传统教育本身就具有教育特色。
  4.2 学校教育。
  4.2.1 应在小、初、高中课程设置中针对不同年级增加少数民族文化课程,例如音乐舞蹈课应增加民族歌舞内容,或者直接开设民族歌舞课、民族器乐课。像民族史诗这样的民族瑰宝,不但应该发掘,甚至也可以开设民族史诗课。
  4.2.2 适当减轻学生们的课业负担,以便腾出一些时间和精力学习民族文化中的优秀遗产。也可以参与民族实践活动,从中受到民族文化精华的熏陶和浸染,以便将来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
  4.2.3 少数民族高考应独立出来,这样才能使增设的民族相应课程与之挂钩。可借鉴藏语学校的做法,如加试一门民族文化课列入总分。
  4.3 民族学校教育特色。
  4.3.1 学校教育要具有民族特色:好学校要有特色,民族学校则需民族特色显现其教育特色,只要有了民族特色才可能承载民族文化教育的重任,传承民族文化。设置民族文化课,如该校有怒族、独龙族、普米族、傈僳族为主要民族,就开设这些民族的文化课作为特色。
  4.3.2 学校可以在课外活动或余暇时间开展民族特色技能的教授和实践,既丰富了课外活动的内容,又能学到和掌握民族文化的实践技能。
  4.3.3 丙中洛民族中学的教学铃声设计,渗透了道德品质的教育和熏陶。上课铃声是"铃响了,开始上课!"下课铃声为"下课了,老师您辛苦了!"中午饭之前的广播,播出唐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使学生的教育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如此感同身受,成为该校的教育特色。我们建议在铃声的设计上以不同民族语言轮换播出会更显民族特色。
  最后以一位傈僳族教师的话作为结语:"喜欢民族文化习俗,民族的特色需要传承下去。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如果56个民族都同化为一种文化,那还有什么民族特色?我们要保持好民族文化,尊重民族文化,不要因为我们是少数民族而自卑,我们的民族教育特色要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依托。"
  参考文献
  [1]郭建斌.改革开放30年少数民族社会文化变迁——来自云南省贡山县迪正当独龙族村的田野报告[J].
  [2] 怒江州政府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独龙族[M].潞西:德宏民族出版社,1999.
  [3] 肖常伟.中国民族音乐概述[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摘要】后进生的转化是教师教学中最为头痛的事。其实,除了智力因素的影响外,大多数后进生的形成是由于后天的环境与教育失误等因素造成的,所谓的后进生,只不过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按时按质按要求跟上教学节奏而已,多关注一下他们,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学会欣赏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不断地给他们以表扬和鼓励,他们也会变得很优秀。  【关键词】后进生 尊重 关注 激励  一说到后进生,总有老师会滔滔不绝
期刊
【摘要】进入高三,就应该激发自己的竞争意识,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珍惜冲刺高考的机会,坚定必胜的信念。高考正一步步向大家走来,面对富有挑战性的高考,要敢于拼搏。作为高考生,不管你现在的成绩怎么样,不管你现在的基础怎么样,只要坚定信念,超越自我,你就有了努力的方向,你就有了奋斗的目标,你就有了生活的动力,你就有了成功的希望!  【关键词】高考 信念 拼搏 成功    古今中外,要想成就一番事业的有志者
期刊
【摘要】当今的中职学生存在文明礼仪观念淡薄,良好行为习惯缺失的现实。就当前的中职生而言,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又有着特殊的意义。如何改变现状,提高中职生的综合素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班级是学校管理和教育学生最主要的阵地,班级活动对中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班级活动 学生 文明礼仪习惯  近年来就读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初中阶段的"落伍者"、"双差生"、"问题学
期刊
【摘要】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相处是互动的,是相互影响的。只要幼儿园老师们付出了自己的真心和耐心,帮家长解决问题,给他们以积极的教育支持,就会得到家长们的无限信任,从而提高家园共育的效应。  【关键词】幼儿教师 家长的信任 家园共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然而
期刊
【摘要】为深入研讨语文课程改革的问题,及时总结语文课程改革的经验,推动我国语文课程改革事业的深入开展。下面,结合多年的教学对新教育理念中的教师角色定位及课改中实现教师角色转变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关键词】语文课程 改革问题 教师角色 转变    为深入研讨语文课程改革的问题,及时总结语文课程改革的经验,推动我国语文课程改革事业的深入开展。下面,结合多年的教学对新教育理念中的教师角色定位及
期刊
【摘要】后进生是特别需要培育与爱护的幼苗,我们应用真情、热情和爱去填补他们情感的空缺,去点燃他们心中的希望之火。在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中,我遵循教育规律,根据受教育者的特点,因材施教,挖掘后进生生活的潜力,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萌发后进心学习信心,寻找后进生的闪光点,调动后进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师爱献给后进生,让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教育,促使其学业和表现不断进步。  【关键词】遵循规律 因材施教 自
期刊
【摘要】本文对2011年严重超载双层大客车引发的交通事故、甬温线重大的动车追尾铁路交通事故以及杭洲钱江三桥引桥塌了的中国的“豆腐渣工程”回顾,说明我们要有完善的制度与铁的执行力度。中国要想强国,必然要培养杰出的人才。中国要做的事很多,我们任重道远。  【关键词】2011年回顾 交通事故 强国 人才 任重道远    多灾多难的2011年。  7月22日凌晨4时许,一辆由山东威海开往湖南长沙的严重超载
期刊
【摘要】作为教师,首先要承认这样的差异,尊重这样的差异,尽可能因人而异,因才施教。教学评估也要改变唯分数论的方式,更多地爱护后进生的自尊心、培养后进生的自爱心、增强后进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感觉到学校是一个快乐的地方,老师是一群可以信赖的朋友,相信我们的"后进生"会越来越少,转差工作也会更容易一些。  【关键词】问题学生 教育 转差工作  在我近20年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经常遇到一些或表现不佳,或学习
期刊
【摘要】学科教育类课程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主流课程,传授语文学科教育知识、培养语文学科教育技能是它的两大基本目标。学科教育类课程的改革与结构重建,目前可以紧紧围绕三个方面展开,即课程结构(内部学科构成)改革、教材建设改革和实践教育改革。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改革 内容 方向 课程结构 教材建设 实践教育    学科教育类课程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主流课程,传授语文学科教育知识、培养语文学科教育技能
期刊
【摘要】奥尔夫音乐不是学习高深的音乐技能,它重在开发人的潜能,可以说奥尔夫是关于音乐的启蒙,是学习其他音乐的起步。兴趣是动力,感受、体验比知识技能更重要。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 实践探索 师幼成长  什么是奥尔夫音乐?奥尔夫音乐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教育整体。在奥尔夫的音乐课堂中,孩子们有机会进入丰富的艺术世界,音乐不再仅仅是旋律和节奏,而是与儿歌说白、律动、舞蹈、戏剧表演甚至是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