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的精彩点评,是对课堂资源的一种开发。适时、适度的课堂点评,是师生心灵的对话,是思维火花的碰撞。这样的碰撞,融洽了情感,产生了自信,点燃了智慧,激发了创造。课堂上教师一句富有情感、精练的语言点评,会在学生的心中激起感情的涟漪,让他们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一句充满关爱、情感的评价可能使学生如沐春风,使学生的心田多几分爱与善。一次轻轻的抚摸、一个鼓励的眼神将扬起学生求知的风帆,奋勇向前。相反,一句不妥当的课堂评价也许就能浇灭学生学习的热情,消磨学习的斗志,甚至影响学生的人生。
【关键词】真情自然因势利导风趣生动创新多变准确得体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1-0015-02
课堂上教学评价语言是指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思维水平、道德行为、认知水平等方面进行评定、启发、激励、引导的一种表达方式,这种贯穿于教学中的即时的、情景性的评价,在课堂教学中起着推动学习进程的重要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教学语言艺术,他深刻指出:“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由此可见,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往往会左右学生这一节课的情绪,甚至是一生的命运。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不论学生回答的好坏,“很好”、“非常好”、“你真棒”、“你真了不起”、“太棒了”、“大家表扬他”等课堂评价语言已成为我们广大教师课堂评价的流行语,但学生对此却感受不深,不能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基于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评价语
言不妨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情真意浓,亲切自然。
卢梭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只有真情才能换取真情,只有真爱才能换取真爱”。教师的评价语应该是发自内心深处,真诚而亲切的自然流露,就像一缕温柔的春风抚摸孩子,就像点点春雨滋润孩子一样。这样才能博得学生信任,才能蠃得学生的心。如“××同学,我为你进步而高兴!”“××同学,这个问题老师都还没想到,你想到了,真了不起!”(师竖起大母指)学生听了这样的评价语肯定很高兴、很自豪。相反,那种虚情假意、表里不一,没有用“真心”的评价语,不仅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可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其对学习失去信心。
当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时,学生一般都比较紧张,这时教师就应该用亲切柔和的语调告诉他:“不要慌,胆子大些,错了没关系。”这样学生就不那么紧张了。一个学生回答《水浒传》的作者时说错了,其他同学都大声的“啊!”这时教师就要及时给予评价,“说错是正常的,老师也会有说错的时候,没关系,再说一遍”。
当学生回答得不准确,词不达意时,这时教师应该肯定他的优点及正确的地方,并鼓励他说:“我知道你心里明白了,可就是语言还没组织好,请坐下再考虑一下。”对于没有回答出来的同学应很委婉地告诉他:“如果你再仔细考虑一下,我相信你一定会答上来的,下次我再给你一个机会,你会回答的很好的!”
当某学生提出了一个别的同学提不出的有价值的问题时,老师可走上前去,握住该同学的手,注视着他的双眼,夸赞道:“你有一双慧眼呀,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多么了不起啊!”学生听了这样的评价话语,内心肯定比吃了蜜还要甜。特别是对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更要多夸奖,不管多简单的问题,只要他们答对了,教师都应用高兴的语气真诚的给予评价:“你能回答得这么好,真了不起”!
由此可见,评价语的真情,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的语言要有亲切感,是自然流露,要充满感情,而不能冷冰冰,夹枪带棒的。这样就能使学生感到教师的情真意切、可亲可敬,也就乐于接受知识了。
二、因势利导,恰如其分。
新课程强调课堂上要多激励赏识,少批评指责,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一味地、毫无原则地对学生进行“赏识”、“激励”,而忽视给学生适度的挫折、指正,这种评价是不负责任的,是不完整的。马卡连柯曾说:“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提出坚定明确和公开的要求。”错误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教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负有引导的责任,要充分利用评价语的导向功能,引导学生在层层深入的思维活动中获得对知识的新奇感;引导学生在层层推进的情感中与教材教师产生共鸣感;引导学生在学习探究中经过挫折而获得成功感……让学生在体验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得到发展。
如:有个学生给“姆”组词时说:“养母”的“母”。学生哗然。可教师微笑着示意学生安静下来:“你们别急,他没说错,只是没说完!”接着又转向那位学生,“你说得对,是‘养母’的‘母’……”学生在点拨下顿悟了,连忙说:“是‘养母’的‘母’加上一个女字旁,就是‘保姆’的‘姆’了。”在老师不动声色的巧妙引导下,避免了学生出洋相,这样的老师任何一个学生都会打心眼里敬佩的。一位老师执教《海底世界》时,教师让学生读课文中写海底小动物“窃窃私语”的文字,一个学生用非常平直、响亮的声音大声朗读,教师微笑着悄悄地说:“噢,你那么读,小动物们会被吓跑的。你再读一次,把它们都引回来吧。”这贴切的、恰如其分的评价语客观地指出了学生的不足,使得学生的第二次朗读十分到位、精彩。可见,作为教师,当发现学生理解上有偏差时,如果能及时抓住学生认识上的误区,因势利导,给以恰如其分的评价,就能使他们在启发引导下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
三、幽默风趣,生动形象。
课堂评价语要幽默风趣、生动形象、饱含激情。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于人。”易中天评《三国》,之所以深受广大电视观众喜爱,创收视率之高,除其内容深邃动人外,讲得生动、形象、幽默、风趣、饱含激情是另一个重要原因,教师授课也是如此。一个教师如果把平凡、枯燥、深奥的书本科学知识,通过自己妙趣横生、津津有味的语言表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欣然接受,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受到教育和启迪,这样的教师一定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好教师。教师在授课中自觉运用幽默、风趣语言这一艺术手段,对开启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动脑能力,创造和谐学习氛围,将是大有裨益的。
一位同学读《落花生》时,他的方言特别严重,把翘舌音读成了平舌音,读完后,学生纷纷要求点评,我看到这位学生小脸蛋胀涨得通红,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如果此时再让其他学生一一指出他的不是,那对他来说,可能自尊心会受到伤害,怎么办呢?我灵机一动,说“这位同学的朗读很有‘水平’,连死人都活过来,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了”。同学们哈哈一笑。此时,我十分巧妙地把原文的“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与学生的错误朗读结合起来,寓庄与谐,以情寓理,效果比直说、比严厉的批评好得多。有一位教师在教学生修改病句时,往往习惯于把有毛病的词句硬是剜出或砍去时就非常风趣,他对学生讲:“病句就如同病人,如果一个人上肢或下肢患了一点小小的伤病,大夫给他治病时却砍下了他的一条胳膊或一根大腿,这究竟算不算治病呢?”这样一比喻,学生便恍然大悟,修改病句的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其收效比起一味阐述道理,强调概念来要快得多,而且省时省力。
生动和幽默,可以说是课堂语言的双翼。教师课堂评价语言要做到生动、幽默,必须精心组织。要尽量生动些,
有趣些,力争做到铿锵悦耳,笑波激荡,让学生微笑听课,愉悦听课。
四、独特创新,准确得体。
众所周知,人喜欢获得新鲜的刺激。对于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单一重复的评价语会让他们感到厌倦乏味。他们渴望变化,期待惊喜,追求新鲜,课堂评价语应该满足学生这一需求,不断创新,才能提高有效性。而教师的口语表达形式多种多样,要想让教师自己的评价语很好地反应到学生的身上,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评语更好地融入到课堂中,那就要求教师的评价语独特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所以老师们最好能广泛收集,加强积累,使评价用语不断更换,常用常新,课堂上使用起来信手拈来,机智善变,时时给学生于不同时空、不同情景、不同对象、不同表现而迥异的评价语,让学生听而不厌。同时,使用时将评价语和体态语结合起来,爱抚地摸头,亲切地握手,深情地拥抱,由衷地鼓掌,有力地竖大拇指,加上真诚的赞语,更能感染一种情绪,交流一种感情。以及配以赠送有象征意义的实物或新奇的举动,这些举措传达了老师对学生的肯定,燃起了学生的期待和希望,会使课堂评价语发挥其超凡的高效作用。当然,课堂评价语还应该做到准确得体,因为准确性是评价语的灵魂。没有“灵魂”,教师的评价语就没有了生命力,无论你说得如何生动,如何有吸引力,都是苍白无力的。所以教师评价语的准确性显得犹为重要,既不能一味的肯定评价,也不能一味的批评,要让学生知道哪是好的,哪是不好的;哪是对的,哪是错的,错在何处。
俗话说:“鱼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精彩的语文课堂评价,犹如一杯香茗,清新、香醇,令人欣喜,令人激动,令人回味,会唤醒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会点燃学生热爱语文的火种,会催生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会启迪学生感受语文智慧的光芒!精彩的语文课堂评价需要教师把情感、个性等难以量化的部分置于视野之内,需要教师深厚的语言功底,机智的教学品质。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评价真正成为激发学生奋进的动力,成为指点学生迷津的灯塔,成为启发学生深思的钥匙,成为张扬学生个性的利剑,成为放飞学生灵性的翅膀。
参考文献
1 丁朝蓬.新课程评价的理念与方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卢敏玲、庞永欣、植佩敏.课堂学习研究——如何照顾学生个别差异.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3 人民教育编辑部.与名师为友[M].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5
【关键词】真情自然因势利导风趣生动创新多变准确得体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1-0015-02
课堂上教学评价语言是指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思维水平、道德行为、认知水平等方面进行评定、启发、激励、引导的一种表达方式,这种贯穿于教学中的即时的、情景性的评价,在课堂教学中起着推动学习进程的重要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教学语言艺术,他深刻指出:“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由此可见,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往往会左右学生这一节课的情绪,甚至是一生的命运。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不论学生回答的好坏,“很好”、“非常好”、“你真棒”、“你真了不起”、“太棒了”、“大家表扬他”等课堂评价语言已成为我们广大教师课堂评价的流行语,但学生对此却感受不深,不能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基于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评价语
言不妨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情真意浓,亲切自然。
卢梭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只有真情才能换取真情,只有真爱才能换取真爱”。教师的评价语应该是发自内心深处,真诚而亲切的自然流露,就像一缕温柔的春风抚摸孩子,就像点点春雨滋润孩子一样。这样才能博得学生信任,才能蠃得学生的心。如“××同学,我为你进步而高兴!”“××同学,这个问题老师都还没想到,你想到了,真了不起!”(师竖起大母指)学生听了这样的评价语肯定很高兴、很自豪。相反,那种虚情假意、表里不一,没有用“真心”的评价语,不仅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可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其对学习失去信心。
当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时,学生一般都比较紧张,这时教师就应该用亲切柔和的语调告诉他:“不要慌,胆子大些,错了没关系。”这样学生就不那么紧张了。一个学生回答《水浒传》的作者时说错了,其他同学都大声的“啊!”这时教师就要及时给予评价,“说错是正常的,老师也会有说错的时候,没关系,再说一遍”。
当学生回答得不准确,词不达意时,这时教师应该肯定他的优点及正确的地方,并鼓励他说:“我知道你心里明白了,可就是语言还没组织好,请坐下再考虑一下。”对于没有回答出来的同学应很委婉地告诉他:“如果你再仔细考虑一下,我相信你一定会答上来的,下次我再给你一个机会,你会回答的很好的!”
当某学生提出了一个别的同学提不出的有价值的问题时,老师可走上前去,握住该同学的手,注视着他的双眼,夸赞道:“你有一双慧眼呀,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多么了不起啊!”学生听了这样的评价话语,内心肯定比吃了蜜还要甜。特别是对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更要多夸奖,不管多简单的问题,只要他们答对了,教师都应用高兴的语气真诚的给予评价:“你能回答得这么好,真了不起”!
由此可见,评价语的真情,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的语言要有亲切感,是自然流露,要充满感情,而不能冷冰冰,夹枪带棒的。这样就能使学生感到教师的情真意切、可亲可敬,也就乐于接受知识了。
二、因势利导,恰如其分。
新课程强调课堂上要多激励赏识,少批评指责,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一味地、毫无原则地对学生进行“赏识”、“激励”,而忽视给学生适度的挫折、指正,这种评价是不负责任的,是不完整的。马卡连柯曾说:“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提出坚定明确和公开的要求。”错误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教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负有引导的责任,要充分利用评价语的导向功能,引导学生在层层深入的思维活动中获得对知识的新奇感;引导学生在层层推进的情感中与教材教师产生共鸣感;引导学生在学习探究中经过挫折而获得成功感……让学生在体验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得到发展。
如:有个学生给“姆”组词时说:“养母”的“母”。学生哗然。可教师微笑着示意学生安静下来:“你们别急,他没说错,只是没说完!”接着又转向那位学生,“你说得对,是‘养母’的‘母’……”学生在点拨下顿悟了,连忙说:“是‘养母’的‘母’加上一个女字旁,就是‘保姆’的‘姆’了。”在老师不动声色的巧妙引导下,避免了学生出洋相,这样的老师任何一个学生都会打心眼里敬佩的。一位老师执教《海底世界》时,教师让学生读课文中写海底小动物“窃窃私语”的文字,一个学生用非常平直、响亮的声音大声朗读,教师微笑着悄悄地说:“噢,你那么读,小动物们会被吓跑的。你再读一次,把它们都引回来吧。”这贴切的、恰如其分的评价语客观地指出了学生的不足,使得学生的第二次朗读十分到位、精彩。可见,作为教师,当发现学生理解上有偏差时,如果能及时抓住学生认识上的误区,因势利导,给以恰如其分的评价,就能使他们在启发引导下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
三、幽默风趣,生动形象。
课堂评价语要幽默风趣、生动形象、饱含激情。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于人。”易中天评《三国》,之所以深受广大电视观众喜爱,创收视率之高,除其内容深邃动人外,讲得生动、形象、幽默、风趣、饱含激情是另一个重要原因,教师授课也是如此。一个教师如果把平凡、枯燥、深奥的书本科学知识,通过自己妙趣横生、津津有味的语言表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欣然接受,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受到教育和启迪,这样的教师一定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好教师。教师在授课中自觉运用幽默、风趣语言这一艺术手段,对开启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动脑能力,创造和谐学习氛围,将是大有裨益的。
一位同学读《落花生》时,他的方言特别严重,把翘舌音读成了平舌音,读完后,学生纷纷要求点评,我看到这位学生小脸蛋胀涨得通红,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如果此时再让其他学生一一指出他的不是,那对他来说,可能自尊心会受到伤害,怎么办呢?我灵机一动,说“这位同学的朗读很有‘水平’,连死人都活过来,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了”。同学们哈哈一笑。此时,我十分巧妙地把原文的“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与学生的错误朗读结合起来,寓庄与谐,以情寓理,效果比直说、比严厉的批评好得多。有一位教师在教学生修改病句时,往往习惯于把有毛病的词句硬是剜出或砍去时就非常风趣,他对学生讲:“病句就如同病人,如果一个人上肢或下肢患了一点小小的伤病,大夫给他治病时却砍下了他的一条胳膊或一根大腿,这究竟算不算治病呢?”这样一比喻,学生便恍然大悟,修改病句的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其收效比起一味阐述道理,强调概念来要快得多,而且省时省力。
生动和幽默,可以说是课堂语言的双翼。教师课堂评价语言要做到生动、幽默,必须精心组织。要尽量生动些,
有趣些,力争做到铿锵悦耳,笑波激荡,让学生微笑听课,愉悦听课。
四、独特创新,准确得体。
众所周知,人喜欢获得新鲜的刺激。对于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单一重复的评价语会让他们感到厌倦乏味。他们渴望变化,期待惊喜,追求新鲜,课堂评价语应该满足学生这一需求,不断创新,才能提高有效性。而教师的口语表达形式多种多样,要想让教师自己的评价语很好地反应到学生的身上,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评语更好地融入到课堂中,那就要求教师的评价语独特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所以老师们最好能广泛收集,加强积累,使评价用语不断更换,常用常新,课堂上使用起来信手拈来,机智善变,时时给学生于不同时空、不同情景、不同对象、不同表现而迥异的评价语,让学生听而不厌。同时,使用时将评价语和体态语结合起来,爱抚地摸头,亲切地握手,深情地拥抱,由衷地鼓掌,有力地竖大拇指,加上真诚的赞语,更能感染一种情绪,交流一种感情。以及配以赠送有象征意义的实物或新奇的举动,这些举措传达了老师对学生的肯定,燃起了学生的期待和希望,会使课堂评价语发挥其超凡的高效作用。当然,课堂评价语还应该做到准确得体,因为准确性是评价语的灵魂。没有“灵魂”,教师的评价语就没有了生命力,无论你说得如何生动,如何有吸引力,都是苍白无力的。所以教师评价语的准确性显得犹为重要,既不能一味的肯定评价,也不能一味的批评,要让学生知道哪是好的,哪是不好的;哪是对的,哪是错的,错在何处。
俗话说:“鱼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精彩的语文课堂评价,犹如一杯香茗,清新、香醇,令人欣喜,令人激动,令人回味,会唤醒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会点燃学生热爱语文的火种,会催生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会启迪学生感受语文智慧的光芒!精彩的语文课堂评价需要教师把情感、个性等难以量化的部分置于视野之内,需要教师深厚的语言功底,机智的教学品质。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评价真正成为激发学生奋进的动力,成为指点学生迷津的灯塔,成为启发学生深思的钥匙,成为张扬学生个性的利剑,成为放飞学生灵性的翅膀。
参考文献
1 丁朝蓬.新课程评价的理念与方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卢敏玲、庞永欣、植佩敏.课堂学习研究——如何照顾学生个别差异.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3 人民教育编辑部.与名师为友[M].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