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化写作训练的实践探索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tm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学习活动的主体都是特定的人,学习者的生命成长节律是所有教育教学活动的逻辑起点,作文教学也不例外。然而学生写作似乎成了一种在封闭真空中进行的文章制作,与生活渐行渐远,失掉了写作主体的本心,如何才能唤醒学生主体自觉?笔者尝试了随笔化写作训练。
  随笔化写作,顾名思义,“随心、随意、随形”,写作内容丰富多彩,形式不拘一格,学生写作自觉在这样开放的写作形式中立体、清晰起来。

一、激活主体,自我表达


  高中学生的生活阅历和阅读经历渐进丰富,他们内心想表达的东西太多,但如果受考场作文、课堂作文内容和形式的限制,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写作厌倦感,在他们的文章中读不到自我的存在,也看不到个体的差异性。如何才能扭转这样的局面?不如让写作成为学生的“自耕田”,教师点燃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他们关照现实,并在随笔化写作中表现他们的情感和思考。我在引导学生进行随笔化写作时,首先要求他们从高一开始,就要规划自己写作“自耕田”的内容,让他们正确理解随笔的内涵,并能深刻认识到:随笔写作不是随便写作,而是要从个体生命成长的视角来好好经营;其次,随笔写作要有辨识度,有自我的存在,这样就避免了写作内容的粗制滥造;最后,三年的随笔写作要有自我的成长轨迹,既要有人间烟火味,也要高端大气。只有当学生真正投入,并且符合这三个写作要求时,随笔化写作才会表现为一种写作主体的强者心态,学生知道自己要写什么,会通过写作输出自我的满足感,这样的写作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在最初写作实践时,我让学生准备厚厚的笔记本,要求他们以时间为节点,设计随笔的内容。在学生的随笔里,笔者发现随笔写作开始之初,学生写作内容大多会局限在学校,写他们的牢骚、学习的困惑;慢慢的,会有“心灵小屋”“特立独行的我”这样的内容呈现。从单一内容到个体成长的复杂情感,写作主体慢慢“立”起来,这充分遵守了学生生命成长的节律。
  笔者曾经对一个学生的随笔写作进行跟踪,在她的“特立独行的我”中读到这样的文字:
  高一入学时,她写道:“时间不给我们任何机会,直接带我走上了高一的新生活。”16岁时,她这样感悟:“后来,我逐渐明白,我们真正惧怕的并非成长本身,而是怕自己与这世界之间的关联变成一种贫乏而僵硬的模式。”她爱看书,认为《活着》是“一本有生命力的书”、读《第七天》会从“灵魂上颤抖”;会因书中的“你是谁”思考“我是谁”,她会叩问自己:“周国平说人是唯一自身存在之意义的动物,可若这唯一能追问自身意义的动物都不追问了,或许这时人已经走进了平庸的道路,没有对自身的好奇以及对世界的探究感,又何以知道生命的意义?所以这既是人的伟大之处,也是悲壮之处。”
  从学生最初单薄的随笔写作内容的开发,慢慢发展到内容精彩纷呈、不同文体的自由切换,每一块写作田地的开发,就是学生内心之花的绽放。
  随笔化写作,能激活主体,使学生自觉参与到写作中去,逐渐滤去写作的模式化、套路化,真正做到“我手寫我心”,解开写作的镣铐,学生写作的生命张力、主体意识才能肆意生长,“自由表达自我”的目的才能实现。

二、丰妙情思,情理兼具


  随笔化写作,会极大唤醒学生的主体写作意识,在没有拘束的写作天空中,他们的情感会越来越丰富,理性思考也随之增多,“如何写”“写作深度和广度”会进入到学生思考审视的范围。如何平衡学生写作能力与生命张力的矛盾,教师的他控施教就显得至关重要了。随笔化写作,不能狭隘地理解为“学生任意为之,教师放手不管”。写作主体有着深浅层次差别,写作自觉也是一个从浅到深的层次递进过程。只有发挥教师他控施教和学生主体自控的合力,学生的写作品质才能得以提升。教师此时应着手写作教学内容的重构,进行写作教学方法的改革。在随笔化写作中,注入专题写作的元素,在专题写作的形式下,使静态的写作知识自然生成,学生系统内化文章学上的写作知识,在此基础上融合学生的生命体验。
  我会在学生的随笔里,捕捉他们的写作信息,总结他们擅长的和很难驾驭的内容,从而重构自己的写作教学内容。阅读学生的随笔,我发现各式各样的人会不经意出现在学生的文章里。因为不经意,所以他们笔下的人物,往往无神;即使是对最亲的人,情感都是很单薄的,缺少生命体验,没有上升到一定的人生境界。那么怎样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陌生化的写作视角,教师就可以进行有效施控,把随笔写作升级为专题写作。以“如何写出人物个性”为例。首先给学生提供学习支架,朱自清的《背影》、老舍的《我的母亲》、杨绛的《老王》等名家回忆性文章都可以成为学生的写作范本。这些范本不仅有打动、感染读者的描写手法,更有作家的情感、生命体验(详见下表)。
  这些知识不仅会完善学生的写作经验,而且会提升他们的人生境界。其次要求学生学会以一种写的状态去生活,将外在的生活转换为内在的生活,体验生活并形成一种经验了的生活。在人物专题写作中,学生就会对他们各自生活表象进行加工,在专题写作中建立自己的思想和写作知识库。通过人物专题写作,学生写作自觉日益明显,他们会抛弃千篇一律的诸如父母送伞、盖被子、送医院的陈旧叙事;文章呈现的也不仅仅是祖辈父辈单方面的爱,还有情感的融合,他们会深刻意识到祖辈父辈给予自己的是生命的教育,写作格局更大。如学生在《最深沉的爱》一文中重新定义“父爱”,由最初的“想起朝夕相处的父亲,心里并未泛起过多大涟漪。如同信手拈来,总感觉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但“不知何时眼中竟被氤氲了一层雾气,想起离家后的种种,不由得感慨万千……”因为想起离别时“他却沉默了。汽车缓缓驶走,看着车窗外父亲渐行渐远的背影,蓦然发现曾经高大的身躯已稍显佝偻;曾经乌黑的发间却夹杂着几丝花白,心里忍不住一震,原来这个在我心目中顶天立地的男人也日渐衰老了”。会在每次打电话回家时,“隔着百里距离,在脑海中映出父亲拿着电话,细声嘱咐的背影”,也会“想起每次激烈争吵后,父亲那萦绕在烟雾中的、模糊的背影……”直到异地求学,她才深刻体会到“父爱深沉,原来《背影》中那位父亲的三个背影,竟也在无声中代表了千千万万位父亲对子女的爱”。

三、创意加料,诗文飞扬


  学生处在诗的年龄,他们应该具备诗意表达的能力。会写诗的学生,他们的语言表达力、情感表现力不一般,并且会在写诗的过程中,自觉地琢磨语言和情感。但受考场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的影响,在他们的随笔中,很难发现诗歌的踪迹,其实教师可激发他们埋在心灵深处的诗意,引导学生填补空白。我会引导学生在随笔写作中,用诗歌的形式来讲述他们的青春故事。把中国古典、现代诗歌教材当作用件,引导学生除了以欣赏者的身份去解读诗歌,也可以转变角色,变成诗歌的创作者,把他们的青春故事,用古典的、现代的形式,写进诗里。这样具有创意和挑战性的写作任务,不仅不会吓倒学生,反而会倒逼他们,积极主动地查阅诗歌的相关知识,他们积极参与的意愿更强烈。有学生想去江南,她这样写道:
  我们去江南吧/那应该有 刚泡好的新茶/茶香四溢/淡浓相宜
  我们去江南吧/那应该有 雕花木窗/古色古香/承载着年久的味道
  我们去江南吧/那应该有 淋沥小雨/如相思一般/这时应该是有/穿着红绣鞋打着油纸伞的姑娘/静默地站在巷子里
  笔者也会在讲授唐宋散文时,抓住写作的契机,点燃学生的创作点,引导学生以文和之。王维的散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兼具语言、情感、意境三美,它能极大地感染读者,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如此美景、情深义重,裴迪会赴王维之约吗?创设具体的写作情境:以裴迪的口吻,给王维写一封回信。这样的创意之举,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有学生这样回复:
  答王摩诘书
  腊末清寒,景深气爽。尔言商山尤胜,心念故里,蒙兄邀相与游,欣然置经规往。
  曾过临湖亭,居竹里馆,登华子冈,携手同游,赋诗相吟,弹琴复长啸。寒山暮蝉,落日彩翠,飞鸟入林,漫漫夕岚。遥遥经世务,无处寄此身,山中傥留客,回首入深林。
  冬尽春至,天光万里,待余至业,应与子偕行,共览此中深趣。
  列夫·托尔斯泰认为“一切作品要写得好,它就应当是作者从心灵里歌唱出来的。”学生如要写出源自心灵深处的文章,就唯有唤醒他们的写作自觉,诸法之中,随笔化写作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作者通联:广东清远市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提出一种针对配电网电压质量进行优化的遗传算法实现,采用整数编码策略能大大降低可行解的维度,提高了算法的性能.优化算法以尽可能降低配电网中最大电压偏移量为目标,同时需
传统内燃机汽车,多采用真空助力伺服制动系统来实现助力。其真空源来自于发动机进气歧管。现在汽车随着发动机排量的减小和负载的增加,真空度在某些工况下将出现严重不足的问题
利用本民族文化去优化本民族的生息环境,是民族文化在适应所处环境的过程中,始终需要重点应对的生存问题。这一目标的实现并非一蹴而就,而必然是在该民族与其所处生态环境进行不
语文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从小学开始一直到高中,学生都需要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作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帮助学生进行综合提高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学生无法获得整体的提高,影响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因此在目前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建立系统、高效的课堂教学计划,帮助学生提升整体的作文学习效率。  一、高中作文教学现状  
<正>战略性新兴产业中规模较大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生物产业都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18年1-2月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13.3%和16.9%,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的贡献度则分别达到47.
“有一位文友说过一句话:人生从四十岁开始。细细想来,深以为然。上海市平和双语学校教师万玮在其著作《40岁,开始学做教育》中认为,对于教育者而言,40岁才是出发点。对我而
高考作文往往要求考生写出独特的感悟和思考。对于论述文来说,让阅卷者眼前一亮的首先是新颖的立意。正如用"踏花归来马蹄香"作画,一般画师都把笔墨丹青用在花和马上,而高明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了学生要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写作时要以负责的态度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等内容。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对高中生写作上提出的具体要求,那就是注重学生写作的主体意识的发挥。而落实到文章中无非是写作素材的选择,布局谋篇,中心立意,以及语言运用都要有独特感受和标新立异之处。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得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是一项系统工程,因为
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优化教学过程,就要想办法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在新课标的理念下,正确确定一堂课的重难点是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教师只有明确每一堂课的教学重难点,对教材有充分的理解,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  教学重点不一定是教学中的难点,解决起来有些比较容易。教学难点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多想办法,从而又产生了教师教法上的难点,这方面的难点还有重点要教师自己长期教学经验的积累
目的 探讨饮酒与听力损失的关系以及饮酒和职业性噪声对听力损失的联合作用。方法 利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广州市某大型空调生产企业连续性噪声作业人员244名男性饮酒者为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