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适生白及属植物的耐湿性评价及其生理机制研究

来源 :植物生理学报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wanghuayu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引种的12份白及属(Bletilla)种源为实验材料,在人工水湿环境下结合形态变化测定5项生理指标,结果发现:形态变化方面,主要是部分叶片发黄,根部根系出现软化且根尖处有发黑的情况;生理指标变化方面,在水湿环境12、36、60 h下,大多数白及属种源体内的丙二醛(MDA)含量先减少后增加,脯氨酸(Pro)含量先增加后减少,细胞膜透性先减少后增加,叶绿素含量先增加后减少,根系脱氢酶活性大多数先增加后减少,在水湿环境下36 h达到调节极限。运用隶属函数对白及属植物耐水湿性进行综合评价,得出耐水湿性从强
其他文献
为了获取全面的地面表层的时空变化信息,研究行政区域尺度内的水循环和能量循环,必需结合模型模拟和站点观测。基于国家气象局开发的时空连续的CLDAS土壤湿度产品,结合已获取的北京市区域内82个监测站点的逐日土壤湿度监测数据,评估CLDAS土壤湿度产品在行政区域尺度内的准确性与一致性,进一步获取北京市行政区域内的精确、全面、连续的土壤湿度时空变化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北京市土壤墒情时空变异特征。对比分析
期刊
我国在植物种植领域已经有多年的应用历史,对于植物生长而言,低温胁迫是非常普遍的一种影响因素,也能够极大的阻碍农作物正常生长。一些经济性植物生长过程中如果遇到低温条件会大大影响整体的应用效率,降低社会经济的应用价值。
期刊
分析比较中国渭北地区空心村整治后在种植农作物和果树情况下的土壤紧实度特性,可为空心村整治后的合理土地利用方式提供借鉴和参考。本研究以渭北旬邑塬区空心村整治后的果园和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定点定位采用时空研究手段,用紧实度仪分层测定农田和果园在果树生育过程中0~45 cm土壤剖面范围内土壤紧实度状况。结果表明,幼龄果园(10 a)(出现在5月中旬到7月底的土层30~45 cm和7月初的土层40~...
期刊
为揭示土壤水分动态对干旱沙区坡面尺度水文和生态过程的影响机理,基于Rodriguez-Iturbe土壤水分动态随机模型,通过修正模型输入项参数,获取干旱沙区坡面土壤水分动态随机模型,并利用2015—2016年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固定沙丘坡面生长季根系层土壤水分观测数据及2000—2016年日降水资料,分析研究区生长季坡面土壤水分动态与土壤水分概率密度函数特征,探讨该坡面随机模型参数敏感性及应用可行
期刊
以河西走廊中段临泽荒漠绿洲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结合遥感影像辨析确定农田的开垦年限,对比不同开垦背景的农田耕层(0~2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SOCD)的变化特征,研究荒漠绿洲农田垦殖过程中SOCD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研究区农田耕层SOCD在2.41~32.97 t·hm-2范围变动,平均值为17.22 t·hm-2;盐碱地、戈壁和沙地背景农田SOCD平均值分别为19.36、16.10、1
期刊
采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法(LIBS)对土壤进行了研究。激光器采用的是Nd:YAG脉冲激光器,激光器的输出波长是1 064 nm,脉宽是5.82 ns,激光聚焦在土壤表面产生激光诱导等离子体,通过优化实验参数(ICCD延时、脉冲能量、ICCD门宽、脉冲频率、谱图积累次数)对Ca II 393.37 nm和Ca II 396.37 nm两条特征谱线强度及信背比的影响,确定实验最佳条件是ICCD延时1μs
期刊
准确估算光合电子流对CO_2响应的变化趋势对深入了解光合过程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在植物光合作用对CO_2响应新模型(模型I)的基础上构建了电子传递速率(J)对CO_2的响应模型(模型II),并对用LI-6400-40便携式光合仪测量的玉米(Zea mays)和千穗谷(Amaranthus hypochondriacus)的数据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模型II可以很好地拟合玉米和千穗谷叶片J对CO_2
期刊
微管结构的动态受微管结合蛋白(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s,MAPs)调控,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环境信号响应中有重要作用. EB1(End-binding protein 1)是微管正末端特异结合的MAP,蛋白同源序列比对搜索显示番茄基因组有2个EB1基因,SlEB1a(Solyc03g116370)和SlEB1b(Solyc02g092950).构建SlEB1a基
期刊
地震仪器烈度是通过记录到地震动参数,利用特定滤波器和算法计算出来的烈度值。首先介绍了美国和日本仪器烈度的使用情况,进而介绍中国台湾地区和中国内地地区仪器烈度的使用情况。结合近几年来我国地震仪器烈度与实际烈度的差异,指出目前我国仪器烈度算法需要进行完善之处。通过文献查阅,指出仪器烈度与地震动参数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即多集中研究地震动特性与烈度之间的关系而忽视了建筑结构的地震易损性的影响。通过分析发现
期刊
为探究基于一维波动理论的地震波反演计算精度,利用日本Ki K-net台网数据,选取了145组地震动加速度记录及相关场地资料,利用等效线性化方法模拟土的非线性,通过对地表波反演计算所得基岩波与实测基岩地震动记录的比较,分析了基于一维波动理论的地震波反演的计算精度,讨论了场地条件、地表波频谱特性以及加速度峰值对反演精度的影响。算例结果表明:基于一维波动理论的地震波反演计算结果总体上要大于实测的基岩地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