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家国情怀是指个人对国、家的基本情感及思想心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信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家国情怀思想的引领,它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在义务教育阶段深化素质教育改革基础上,将家国情怀教育渗入初中历史教学课堂,让学生理解家国情怀的内涵,帮助学生深化了解国家历史,最终进一步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从而有力地驱动学生的强烈社会责任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基于此,本文章对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家国情怀;渗透策略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0-103
引言
所谓的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该具有的价值取向和人文追求,它体现了诸素养中的价值目标。对于初中生而言,家国情怀具体体现为:对国家和中华文化的认同;对家国、民族的责任担当以及健全的人格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家国情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历史学习,可以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中国的国情,并且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
一、家国情怀的基本内涵
从内涵层面来讲,家国情怀主要有两个层面的内涵:一是“爱家、爱亲人,进而推己及人的悲悯之心;二是关心国家、社会的爱国主义”,进而形成对自己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概括起来,家国情怀主要体现在“对故土的至深热爱,对天下苍生的朴素情感,对共同文化信仰的执着以及对普遍价值准则的认同固守”。可以说,一个人,如果深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能够认同祖国的文化和价值观并且亲自践行,同时又有强烈的责任和使命去发展、捍卫自己的祖国,这个人就具有了家国情怀。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渗透策略
(一)主题教学,彰显家国情怀教育
历史主题是控制课堂的意图,初中的历史教材中,涉及到很多不同的专题,但是其中的核心教育思想都离不开对学生的爱国教育,培养学生拥有更高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认同感与归属感。为了可以突出不同主题的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将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赋予教学内容更多的灵魂。比如,在学习岳家军抗金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突出抗金的教育主题。从热爱国家的角度来看,让学生意识到保卫国家的重要性。舍小家为大家的牺牲精神,并引导学生树立较强的对国家对民族的使命感。
(二)将文物、遗迹的视频展现在课堂
历史遗迹、遗物较多,学生不可能都去亲自参观,一则是没有时间,二则需要资金的支持等,但博物馆对于历史教学的重要性绝对不能忽视,更不能置之不理。故而,可以将“数字博物馆”搬进課堂,让学生通过网络或视频来了解博物馆内文物的历史内涵。所谓数字博物馆“是运用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图形图像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立体显示系统、互动娱乐技术、特种视效技术,将现实存在的实体博物馆的三维立体的方式完整呈现于网络上的博物馆”。有关图片或视频的来源,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来源于老师自己拍摄的视频。教师在寒暑假或者其他时间,参观博物馆或历史遗迹时,将这些文物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保存下来,这样可以达到三方的结合,即历史知识、文物、老师的实践相结合。老师亲自参观历史博物馆和遗迹,那么其所讲述的内容也就会更加生动,让学生可以深刻了解历史知识的文化内涵。
(三)利用史料,升华家国情怀教育
初中的历史教科是由史料和理论所构成的,史料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所以,教师要重视对史料的运用,通过抓住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较为熟悉的历史材料中,激发学生与历史的情感共鸣。同时,历史教育也需要一定的理论教育进行辅佐,不能只是空洞的理论说。比如,在学习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时,教师可以用相关的历史材料来表现出民族英雄的英雄事迹。在九一八历史事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收集有关抗日战争的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自觉地接受到爱国情怀的熏陶。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搜集相关的民间史实,让爷爷奶奶讲述他们那个年代的抗日故事,再让学生在课堂中复述一遍,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史料的搜集活动中。通过这种形式,也会让他们内心的爱国情感更加浓烈。
结束语
总之,家国情怀是历史教学的使命和责任,是每个初中学生都应具备的情怀。将家国情怀引到初中历史教学中,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意识,同时也让学生面对历史问题时,能从家国情怀和历史客观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因此,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深挖教材内容、丰富教学方式、营造教学情境来深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只有这样,才能突出历史教育的意义,让学生对历史充满敬畏,对国家充满热爱。
参考文献
[1]周建菁.谈初中历史课堂中家国情怀的有效培养[J].才智,2019(34):4.
[2]何红燕.探究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647-649.
[3]朱亚岚.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08):120-121.
关键词:初中历史;家国情怀;渗透策略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0-103
引言
所谓的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该具有的价值取向和人文追求,它体现了诸素养中的价值目标。对于初中生而言,家国情怀具体体现为:对国家和中华文化的认同;对家国、民族的责任担当以及健全的人格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家国情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历史学习,可以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中国的国情,并且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
一、家国情怀的基本内涵
从内涵层面来讲,家国情怀主要有两个层面的内涵:一是“爱家、爱亲人,进而推己及人的悲悯之心;二是关心国家、社会的爱国主义”,进而形成对自己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概括起来,家国情怀主要体现在“对故土的至深热爱,对天下苍生的朴素情感,对共同文化信仰的执着以及对普遍价值准则的认同固守”。可以说,一个人,如果深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能够认同祖国的文化和价值观并且亲自践行,同时又有强烈的责任和使命去发展、捍卫自己的祖国,这个人就具有了家国情怀。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渗透策略
(一)主题教学,彰显家国情怀教育
历史主题是控制课堂的意图,初中的历史教材中,涉及到很多不同的专题,但是其中的核心教育思想都离不开对学生的爱国教育,培养学生拥有更高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认同感与归属感。为了可以突出不同主题的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将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赋予教学内容更多的灵魂。比如,在学习岳家军抗金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突出抗金的教育主题。从热爱国家的角度来看,让学生意识到保卫国家的重要性。舍小家为大家的牺牲精神,并引导学生树立较强的对国家对民族的使命感。
(二)将文物、遗迹的视频展现在课堂
历史遗迹、遗物较多,学生不可能都去亲自参观,一则是没有时间,二则需要资金的支持等,但博物馆对于历史教学的重要性绝对不能忽视,更不能置之不理。故而,可以将“数字博物馆”搬进課堂,让学生通过网络或视频来了解博物馆内文物的历史内涵。所谓数字博物馆“是运用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图形图像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立体显示系统、互动娱乐技术、特种视效技术,将现实存在的实体博物馆的三维立体的方式完整呈现于网络上的博物馆”。有关图片或视频的来源,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来源于老师自己拍摄的视频。教师在寒暑假或者其他时间,参观博物馆或历史遗迹时,将这些文物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保存下来,这样可以达到三方的结合,即历史知识、文物、老师的实践相结合。老师亲自参观历史博物馆和遗迹,那么其所讲述的内容也就会更加生动,让学生可以深刻了解历史知识的文化内涵。
(三)利用史料,升华家国情怀教育
初中的历史教科是由史料和理论所构成的,史料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所以,教师要重视对史料的运用,通过抓住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较为熟悉的历史材料中,激发学生与历史的情感共鸣。同时,历史教育也需要一定的理论教育进行辅佐,不能只是空洞的理论说。比如,在学习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时,教师可以用相关的历史材料来表现出民族英雄的英雄事迹。在九一八历史事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收集有关抗日战争的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自觉地接受到爱国情怀的熏陶。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搜集相关的民间史实,让爷爷奶奶讲述他们那个年代的抗日故事,再让学生在课堂中复述一遍,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史料的搜集活动中。通过这种形式,也会让他们内心的爱国情感更加浓烈。
结束语
总之,家国情怀是历史教学的使命和责任,是每个初中学生都应具备的情怀。将家国情怀引到初中历史教学中,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意识,同时也让学生面对历史问题时,能从家国情怀和历史客观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因此,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深挖教材内容、丰富教学方式、营造教学情境来深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只有这样,才能突出历史教育的意义,让学生对历史充满敬畏,对国家充满热爱。
参考文献
[1]周建菁.谈初中历史课堂中家国情怀的有效培养[J].才智,2019(34):4.
[2]何红燕.探究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647-649.
[3]朱亚岚.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08):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