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经进入了加快改造传统农业的关键时刻

来源 :中国集体经济·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y_s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对改革以来3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经验和成就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对下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指导原则进行了阐述,同时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就农业发展而言,提出了许多新的论断,制定了许多新的举措。
  
  如何认识我国农业的发展阶段
  
  对阶段的判断,是我们制定政策、研究问题的前提和基础。这次会议上,在分析形势时就明确地提出来,我国已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这个关键时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要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需要我们加快建设现代化
  就从农业的功能而言,如果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农产品的需求的话,农业发展就成了大问题。我们经常说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是天大的事情,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很重要的就是要保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由于受资源条件和基础条件的限制,我国的农业仍然处在一个爬坡阶段,非常艰难。如果不尽快地加速传统农业的改造,推进农业的现代化,就很难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所以形势、压力是非常大的。
  适应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必须加快现代农业的建设
  这些年,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很重要的就是就业结构、收入结构、乡村治理结构的变化。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一方面,为国家工业化、城镇化做出了贡献,为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另一方面,也对农业的发展也带来很多隐忧。如果说在工业化、现代的发展过程中,没有大量的先进要素的注入,只有要素的外流,农业是不可持续的。适应这种变化,必须创新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机械化程度,这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农村每年大体上往外转移1000多万人,对农业技术的推广、对农村的社会管理、对农业发展水平的提高,都提出了新的挑战。所以要适应农村的社会结构的变化,加快改造传统农业。2007年生猪出现大的波动,重要之一就是散户饲养少。
  建立新型的工农城乡关系,必须加快建设现代农业
  我们国家的农业占GDP的比率仅为11%多。我们要走的是一条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道路,这是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也是保持我们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所要求的。现在整个国家现代化最薄弱的还是农业现代化问题,最艰难的也是农业现代化问题。如果说我们的农业现代化不能和工业化及城镇化的进程相匹配,工业化、城镇化就会失去基础,就不可能持续地发展,所以必须加快现代农业的进程。现在城乡之间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在“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里面,提出的发展目标,很重要的就是农民纯收入到2020年要翻一番。这是全会决定里面唯一一个指标性的目标,尽管是一个指导性的目标,但是要实现,也非常艰难。如果要翻一番的话,从现在算起,每年要增长5.95%。改革开放30年来大体增长7%,这十几年平均数略到6%。所以从这个层面来看,加快现代农业的建设是建设新型工农和城乡关系的一个重要的基础。
  
  提高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必须加快建设现代农业
  
  现在我国农业已经放到国际的大背景之下来研究和处理,我们现在是世界上第4、第5大的农产品进出口国,特别是资源性产品进出口量非常大,我国的食用植物油自给率只能是40%多,50%以上要通过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来弥补。因此,如果说我国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的水平差距很大,我们就很难在国际上掌握主导权,会陷于被动。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加快农业现代化,也是适应农产品国际竞争的需要。全会明确提出,我们已经到了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从全局、实现全面小康水平来讲、在世界农业发展的潮流中站脚跟方面来讲,都是非常关键的。
  
  如何把握我国农业发展的总体走向
  
  全会非常明确地提出来,要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方向。这次会议不仅仅是要总结前30年的成就和经验。更重要的是要全面规划今后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方向,从这个角度来讲,全会非常鲜明地提出“三个把”,即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农村改革发展的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方向;把建立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作为农村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一个战略任务、一个基本方向、一个根本要求,这“三个把”实际上非常鲜明地指明了今后农村改革发展要往哪个方向去。着力点在什么地方,要达到一种什么样的目标,其中把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方向是非常正确的,农业现代化不是中国人的发明,而是世界各国都要朝着这个路线去,但是都要从本国的实际出发来确定自己的路径和方式。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应该着力解决什么问题,应该怎么走,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我们的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多地少,农业资源紧缺
  必须加强农业建设,促进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的实际增收。人多地少是我们国家的最大特点和国情。我国的耕地资源大致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0%,我们的淡水资源也仅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随着国家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农业资源紧缺的矛盾更加突出,而且不可逆转。我们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关头,不可避免地要占用土地,必然产生农业用地和城市用地、工业用水和农村用水的矛盾,这是我们的最大国情。而我国又不可能像别的国家一样通过国际分工来解决农产品的供给问题。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只能立足国内,把握大局,只能把解决农产品供给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首要目标,能立足国内,保证基本自足。
  农户规模小、经营分散
  我们现在实行的是家庭承包、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我国农户的耕地面积是有限的。中国农业的集约化的方向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我们必须通过走社会化的服务方式来发展集约化经济,也就是全会提出的两个转变,一是家庭经营要向增加要素的投入的集约方式转变,通过科技、管理、资金,而不是通过土地的归大堆来实现。二是土地经营要向发展农民的多种形势的联合与合作来转变,包括增强社区服务的功能,发展农民的专业合作社,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和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低,生产方式粗放,当前尤为突出
  发达国家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大体上是70-80%,而我国不足50%。发达国家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在80%,我国才占43%。所以总体上看,我们还处在靠天吃 饭的状态,生产经营方式还比较落后、农民的科学素质也有待提高。国外农民要有一些基本的条件,生产经营方式职业准入,而我国对此却不可能设置门槛。
  我国农业的比较效益低
  和国外农业相对,我国规模较小,比较效益低。这需要我们既要发挥市场作用,又要加大强农惠农的政策的支持力度,要靠中国的农业增收是很艰难的,最根本的就是经营的规模太小,很难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配置太少。这需要我国不断加大支农惠农力度,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破解城乡二元体制的任务艰巨
  国外的农民是职业农民,而我们的是一个身份,这是本质上的差距。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其发展的突出矛盾。应当调整国民收入的分配结构,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其他国家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基本上是同步,而我国却不同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农民人口减少,而我国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把农民滞留在农村,当我国工业化水平发展到中期阶段,城镇化率也达到44%左右时,农村户籍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还很高。如果不通过收入分配结构调整向农民倾斜,解决农村的问题就难以解决。
  我国农产品市场与国际日益融合
  这点和很多国家还不一样。实际上现在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国家,都是在二战之后,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同步建立起来的。当时世界贸易的秩序和规则与现在不同,当前世界贸易市场的种种限制,对我们既有利也有弊,更多的是一种制约,我们在这样的国家环境下,发展农业面临的挑战更多,压力更大。
  农村地域广阔,农业发展很不平衡
  我国农业现代化必须因地制宜,从各地实际出发,探寻不同的模式和形势,包括各个产业之间。从现在来看,恐怕只有国有农场可以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包括新疆兵团、黑龙江垦区。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产业,现代化的程度也不一样。我们要从当地的实际出发,从产业的特点出发,研究现代化的路径和方式。我国的现代化不可能齐步。
  
  找准推进农业现代化着力点
  
  全会决定从多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从基本要求来看,即“高产、优质、安全、高效、生态、安全”。达到这一水平,我国就基本实现了现代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增加生态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今后的具体目标,主要是提高农业生产力、国际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确保粮食安全
  全会提出要把发展粮食生产作为中国农业发展的首位。最近国务院对黑龙江、吉林、河南专项审批,准备加大投入,使我国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从国家的粮食10000亿斤左右达到11000亿斤左右,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决策,也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要实现这个目标,从目前来看需要解决好以下问题。一是粮食安全的安全责任谁来负责,这是首先要明确的。现在的压力主要集中在中央和粮食主产区包括湖南,现在粮食大省、粮食大县都是经济上的穷县。我们要分解责任,不仅是主产区,包括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都要分解责任。现在调出省在减少,主销区在增加,产销平衡区在减少,长期以往,后患无穷。所以,全会明确提出分担粮食的责任。要不让粮食主产区积极性受到影响,而且要求平衡产销区自给不降低。二是切切实实,组织一些重大工程建设来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和粮农组织的口径不一样,我们的粮食包括谷物、薯类和大豆。就谷物而言,我们是自给的,如果把大豆算上去,就是有缺口的。大豆,我们只能说是提高自给率,但要提高到50%是非常艰巨的,主要是由于资源的制约,种了大豆就不能种玉米。水稻是个紧平衡,往往是水稻供给出现波动而引发整个市场波动,它是口粮,而且现在消费口粮越来越多,在食品结构中,水稻比重在增加。小麦主要存在品质提高的问题,其供给是充足的。玉米主要是转化问题,怎么样适应养殖业的发展和玉米加工业的发展,存在一个加工问题。因此,应当组织实施一些重大项目来稳定提高,突出解决小麦、玉米、水稻的问题。加大投入,加强建设,包括农田水利建设、土壤改良、品种改良、病虫害防治问题等等,而且要考虑加大对国家粮食核心产区和后备产区建设,一个是工程,一个是两个产区(后备产区和核心产区)。
  建立利益补偿机制
  农民种粮不吃亏,地方政府抓粮不吃亏。农民补贴不断增加,通过理顺价格,提高最低收购价格来解决这个问题。补贴对调动积极性是有作用的,但更重要的是通过市场来调动,农民是看市场的。所以作为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政策,要加大对种粮农民的补贴,还要考虑对主产区的利益补偿,通过转移致支付、加大投入建设、奖励来实现。现在产量大县平均1年奖励达到1000多万,东北有些县达到5000多万,湖南产量大县达到2000万左右。今后要综合考虑调出,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没有地方政府抓粮的积极性,很多问题是解决不了的。此外,还应取消对粮食大县的资金配套。奖励加大力度、投入加大力度、取消配套,让产粮大县提高生活水平。另外,还要推动农业结构战略调整,其重点是优化布局,科学布局。通过多年的努力,农业的优质产区已经逐步形成,这也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成果,但是存在雷同的比较多,档次比较低,特色不鲜明,这是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产业体系没有建立起来。从生产、流通到加工的产业体系不建立起来,结构调整就没有办法到位。同时在结构调整中,要考虑到各个产业和作物的合理配置,要协调发展,防止大起大落。现在,生猪价格连续20多周向下掉,没有的时候着急,多了也着急,怎样建立协调的、调控的、稳定的、机制是结构调整的要考虑的。
  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保证这一点不仅是对消费者负责,更重要是对生产者负责。这次三鹿奶粉事件,除了造成部分婴幼儿受害之外,打击最大的就是奶农。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是一股的问题,不是小问题,是今后结构调整的重点。当时,搞结构调整,温家宝总理讲了3个重点,即区域布局、产业化经营、农产品的质量问题。把握以上3点,就基本能做好结构调整。现阶段,新型的产业体系又被提出。
  加快科技创新
  农业科技创新着力点现在主要是实现三化,就是农业技术的集成化,劳动过程的机械化,生产经营的信息化。就是农业不要为科研搞科研,科研必须着力解决农业发展中的新问题,这是农业科研的一个方向。我们不能仅仅做一个课题、研究成果之后,将其放在一边不进行转化。另外,劳动力过程的机械化,怎么适应劳动力结构变化,劳动力素质呈结构性下降这个变化,来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这是出乎我们意料的,过去以为农业机械化不好弄,现在看来是一个大发展的势头,包括南方水稻机又逐步在推广,非常可喜,所以要加大力度。不仅是田间作业,包括饲养,也要采用机械化,完全通过机械化,通 过管道。生产经营的机械化,近年来,这方面有很多创新。但信息化有好的一面,也有麻烦的一面。有的是子虚乌有的造谣,有的叫恶意炒作,受损失的最终还是农民,所以这些问题都应该很好地解决。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耕地质量的建设、农田水利的建设,市场网络体系的建设等等,特别是小农田水利,耕地质量。我国的潜力在于提高耕地质量上,现在中低产田大体上占2/3,如果能改造一半以上中低产田达到高产田的水平,我们的农产品供给就会大大缓解,所以,科技是一个点,中低产田改造和水利设施建设是一个点,农业机械化也是一个点,可能成为解决我国农业的一个很重要的物质基础手段。当然,这其中还包括体制、机制等问题。
  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包括防止面源的污染。现在,我们所进行的点源污染的治理,下了很大的功夫,都难见成效,如果农村面源污染势头不遏制,不加以收拾,将会后患无穷,一方面是资源少,另一方面是污染更严重。因此,应当把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防止面源的污染提上议事日程所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的问题,应当及早治理。
  扩大农业的对外开放
  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大的国际环境。此次决定提出两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一是我们农业农产品贸易的原则是什么,即进口紧缺的产品,出口劳动密集性的产品。所谓紧缺就是资源转换问题。实际上,我们的进出口过去是顺差,现在是逆差,而且逆差还在扩大。进得多,出得少。有的专家提出,进得多,表明我们更多地利用了国外水资源和耕地资源,这种说法具有一定道理,但关键是保证我们的市场供给,调剂余缺。这是进出口的一个基本要求,更重要的是在开放的条件下,怎样保护我们的产业安全,这也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此次全会非常明确地指出,要建立安全的审查机制,要建立准入的制度和安全审查的机制。我们对外开放的方针是不能动摇的,但是对有些领域,要按国际通行的做法,要有限制,这是从我国长期产业安全角度考虑的。比如粮种问题,那是我们自主知识产权,怎样掌握我们的主导权,怎样利用在知识产权上掌握主导权,这是我们面临的第一问题。第二个问题是,怎么利用反垄断法,避免形成垄断。现在大豆加工行业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国外几家大公司参股我国的大豆加工行业,这些国际公司往往在其属于国家的基地购买大豆,导致我们花高价购买的大豆。本来我国大豆最大的进口国和消费国,但结果却失去了价格主导权。类似的问题,都值得很好研究,在开放的条件下,如何搞农业,都是我们所面临的新课题。
  如何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
  把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起来,要从两方面人手,一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形成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机制,其方式和途径仅仅从财政转移支付来实现,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来实现,是不够的。比如对城市吸纳农村劳动力,对企业支持农村的发展,有些什么优惠的政策,这都是需要研究的。二是自主创新,建立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农业的制度。此次决定专门就农村改革发展的制度建设,提出了6项重要的制度。这些制度都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必不可少的,每项制度、每项政策都是我们应当研究的课题。
其他文献
摘要:促进城市市民与进城农民工和谐相处,既为顺应现代社会结构变迁和社会转型趋势所需,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经之途。文章通过对厦门市集美区进城农民工权益保障状况、融入城市社会愿望以及本地市民对进城农民工态度等现状的调查,从中浅析有碍于两大群体和谐的主要因素,粗略梳理有利于两大群体和而谐之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进城农民工;城市市民;和谐;主要障碍;对策思路    农村劳动力“离土离乡”后实现由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我国建筑工程当中BIM 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成熟,尤其是在给排水工程设计当中,影响越来越广泛。鉴于此,文章对BIM技术在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探究。  关键词:BIM;给排水工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TU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362(2013)05-0110-01  1 绪论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是建筑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般的情况下,建筑
期刊
摘要:同和慧源小区蓬莱阁D座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文章结合工程实例,简要地介绍了屋面防水返修施工的实用方法、工艺的流程、局部重点处理、质量的标准以及验收办法。  关键词:屋面防水;防水返修;防水层保护;PVC管  中图分类号:TU9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3362(2013)01-0044-02  引言  据有关部门对北京地区一千多幢房屋的质量调查结果,屋面漏水的约占45%,个别地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大大带动了社会经济效益的增长。在此大背景下,如何降低工作成本、增加企业收益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通过自身长期观察、实践的感受,提出了一些关于如何进行成本节约,促进收益增长的策略,并对建筑施工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成本管理;机构设置;建筑项目;节约责任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362(2013)01-0157-01 
期刊
摘要:近年来,因薄壁箱形梁具有独特的构造特点和力学性能而被广泛地应用于现代桥梁的建设中。但现代桥梁的宽跨比较大,会导致剪力滞后现象严重。在实践中如果忽略剪力滞后效应的影响,就不能准确估算箱梁腹板和翼板交接处的挠度和应力,从而影响结构的安全性。本文以能量变分法为基础,以跨径为20m的等截面悬臂箱梁为例,计算其在均布荷载和集中荷载作用下的剪力滞效应,并得到一些结论,从而为薄壁箱梁剪力滞效应的研究提供一
期刊
摘要:文章回顾了“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长期稳定承包权、鼓励合法流转”的新型农村土地制度创立和完善的历程。对农民自发制度创新与国家强力维行相结合的制度变迁方式,以及“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流转,保障收益权、尊重处分权”的制度变迁路径进行了较系统总结:对中国农村土地制度运行态势及其效率进行了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用多元产权模式和制度安排,实现并保障农民土地财产权改革思路和政策建议。  
期刊
摘要:终端是产品销售的决胜环节,医药行业的OTC新产品上市,必须根据自身战略指导先选择适合企业的终端策略。明确医药行业的终端现状并确立终端策略的原则,是制定正确终端政策的关键之所在。  关键词:OTC;新产品;终端五力模型;原则    一、引言    终端是实现OTC新产品销售的最后一跳,也是促成消费者购买的关键环节。因此,对于OTC新产品的上市工作而言,在传统4P基础上确定价格、渠道、促销等策略
期刊
摘要:文章以重庆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情况为具体研究对象,结合外商直接投资理论及经济增长理论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重庆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重庆市扩大引资充分利用外资的建议。文章认为,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重庆市资金的不足,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但与全国和其他省份相比,在引资的规模及外资的质量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重庆市;经济增长;FDI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
期刊
摘要: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层次,对我国的国民经济起着重要的作用。振兴我国县域经济,尤其是资源相对丰富却处于贫困状态的县域经济,是实现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河南新县近年来立足本地资源,特别是劳动力资源和旅游资源大力开发,成功带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值得深思。  关键词:县域经济;资源;外派劳动力;红色旅游;新县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摘要:文章对2007年我国沪市A股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审计机构出具的公司内部控制审核报告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2008年4月30日前披露年报的公司中,有130家披露了审计机构对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的核实评价意见,且所有的报告均认为被审单位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了与财务报表相关的有效的内部控制。配对样本检验显示:规模较小、上市时间较短、业绩较好的上市公司更倾向于自愿披露内部控制审核报告。  关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