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199-01
在人类所有活动中,最能体现创造性的莫过于艺术了,而从属于艺术的美术教学对促进学生创造意识的发展有其独到的功效,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培养审美能力和理解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纵观当前的美术教学,藏区农牧村寄宿制学校美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下面就我近几年在从事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尝试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
每当新学期开学,在我领到美术教学课本和参考书的时候,我总会为其中的学生范例所吸引,以至于流连忘返去反复地捉摸与欣赏。当我感叹其内容、形式的独特和完美的不可思议的时候也成为我一次次反省和深刻思考,努力实践的动力源泉。从而我认为:美术表达中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美术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学生独立思考、勤于动脑,德育与智育各项能力综合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这就要求教师围绕学生这一基本需要,为学生多提供创新的机会。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美术教学中,我常常开展一些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活动。如“用画笔美化我们的校园”活动,号召学生在素描纸上绘出美妙的圖画,张贴于教学楼道内美化我们的环境。这些活动给学生更多地表现自我、勇于创新的机会,使我们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充分享受美术带给我们的乐趣。
二、开放的教学环境是创新意识的土壤,自信、勇气则是创新意识的养料
开放的美术课堂是宽松的、和谐的、自由的。这种课堂完全改变了学生学习方式,更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社会并不需要每一位学生都成为专业艺术人才,这就要求美术教学必须从单纯的知识技能训练转化为兴趣、素质、个性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善于积极评价和欣赏学生的作品,努力从作品的某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去发现“闪光点”,并加以肯定和延展。例如在剪纸课堂教学中,我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简单的讲解剪纸的基本表现形式和方法后,让学生发挥主体的作用,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鼓励其创造性的完成作业。生活中的每一处景物、每一件事物都可能成为艺术表现的素材,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勤于动脑、敢于创新,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成为艺术家。比如在课堂当中我会经常设置《美术作品班级联展》,启发引导学生在作品完成之余参与到欣赏与评论当中,适当运用发现的眼睛去看待每一件作品,从而完善提高自己。只有使学生能够大胆、自信、有个性地表达,想象力和思维创造能力才能得到丰富的发展。
三、思维定势
在学生中,常见的错误思维习惯有:1.画得像,准确才算美;2.片面的认为干净、整齐、规则便是美。这些框框根本不属美术普遍性规律的范畴,严重的束缚了学生的表现力。就算涉及到一些规律,我们也不能把学生置于森严的理性与严密的逻辑管理状态下。否则,生命的创造欲望和创作力便无法向外澎湃。就像写作文一样,若一开始向百分看齐,便无从下笔。所以,我们首先要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一个永久的概念,艺术的真谛在于创造,创造不等于绝对规则与准确,其准确性是相对的,只是生动比准确更有价值。在美术科的活动课中,我们一方面尽量多开展简易写生活动课,生动第一,准确第二;另一方面,尽最大努力运用实物、幻灯片、范图及音像设备于教学之中激发学生的灵感。组织学生参观展览、名胜、大自然,使他们增加头脑中表象贮备,为其思维正确定向与创造表现提供取之不尽的素材。
四、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发展创新思维
用眼观察与进行简单的感性思维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观察力的强弱与人的才能的发展有直接关系。马蒂斯曾经说过:“创造始于观看,而看的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需要一种努力。”带领学生结合大自然,通过有目的观察,可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挖掘他们的创造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的欲望。观察是创造的前提,如果没有对生活的深入细致的观察,作家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艺术家不能创造出真正的艺术。美术教育中我们不能单纯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观察和临摹现成的作品,而应着重引导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养成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培养孩子运用自己观察和思考的结果进行独立完成作品的技能。要注意配合课堂教学内容给学生布置观察与思考的作业题,并尽可能地组织带领学生多方面地接触和观察所描绘的对象,使学生通过自主的观察、思考、对比、分析,掌握对象的特征,创作出丰富生动的形象。大自然是一个天然的课堂,自然界所蕴藏的美是无穷的,从植物、花卉、动物、乃至人类,所有的自然形象中我们都会发现许多新奇而又极其美丽的景象,它不仅让学生开阔心灵,陶冶美的情操,还增长科学知识,培养探索精神。所以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生活,勤于思考,善于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观察校园里的花草,观察房屋造型,观察来往汽车、人群等。让学生感知、领会大自然中的一切,在心灵深入去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
在人类所有活动中,最能体现创造性的莫过于艺术了,而从属于艺术的美术教学对促进学生创造意识的发展有其独到的功效,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培养审美能力和理解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纵观当前的美术教学,藏区农牧村寄宿制学校美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下面就我近几年在从事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尝试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
每当新学期开学,在我领到美术教学课本和参考书的时候,我总会为其中的学生范例所吸引,以至于流连忘返去反复地捉摸与欣赏。当我感叹其内容、形式的独特和完美的不可思议的时候也成为我一次次反省和深刻思考,努力实践的动力源泉。从而我认为:美术表达中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美术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学生独立思考、勤于动脑,德育与智育各项能力综合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这就要求教师围绕学生这一基本需要,为学生多提供创新的机会。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美术教学中,我常常开展一些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活动。如“用画笔美化我们的校园”活动,号召学生在素描纸上绘出美妙的圖画,张贴于教学楼道内美化我们的环境。这些活动给学生更多地表现自我、勇于创新的机会,使我们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充分享受美术带给我们的乐趣。
二、开放的教学环境是创新意识的土壤,自信、勇气则是创新意识的养料
开放的美术课堂是宽松的、和谐的、自由的。这种课堂完全改变了学生学习方式,更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社会并不需要每一位学生都成为专业艺术人才,这就要求美术教学必须从单纯的知识技能训练转化为兴趣、素质、个性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善于积极评价和欣赏学生的作品,努力从作品的某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去发现“闪光点”,并加以肯定和延展。例如在剪纸课堂教学中,我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简单的讲解剪纸的基本表现形式和方法后,让学生发挥主体的作用,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鼓励其创造性的完成作业。生活中的每一处景物、每一件事物都可能成为艺术表现的素材,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勤于动脑、敢于创新,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成为艺术家。比如在课堂当中我会经常设置《美术作品班级联展》,启发引导学生在作品完成之余参与到欣赏与评论当中,适当运用发现的眼睛去看待每一件作品,从而完善提高自己。只有使学生能够大胆、自信、有个性地表达,想象力和思维创造能力才能得到丰富的发展。
三、思维定势
在学生中,常见的错误思维习惯有:1.画得像,准确才算美;2.片面的认为干净、整齐、规则便是美。这些框框根本不属美术普遍性规律的范畴,严重的束缚了学生的表现力。就算涉及到一些规律,我们也不能把学生置于森严的理性与严密的逻辑管理状态下。否则,生命的创造欲望和创作力便无法向外澎湃。就像写作文一样,若一开始向百分看齐,便无从下笔。所以,我们首先要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一个永久的概念,艺术的真谛在于创造,创造不等于绝对规则与准确,其准确性是相对的,只是生动比准确更有价值。在美术科的活动课中,我们一方面尽量多开展简易写生活动课,生动第一,准确第二;另一方面,尽最大努力运用实物、幻灯片、范图及音像设备于教学之中激发学生的灵感。组织学生参观展览、名胜、大自然,使他们增加头脑中表象贮备,为其思维正确定向与创造表现提供取之不尽的素材。
四、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发展创新思维
用眼观察与进行简单的感性思维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观察力的强弱与人的才能的发展有直接关系。马蒂斯曾经说过:“创造始于观看,而看的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需要一种努力。”带领学生结合大自然,通过有目的观察,可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挖掘他们的创造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的欲望。观察是创造的前提,如果没有对生活的深入细致的观察,作家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艺术家不能创造出真正的艺术。美术教育中我们不能单纯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观察和临摹现成的作品,而应着重引导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养成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培养孩子运用自己观察和思考的结果进行独立完成作品的技能。要注意配合课堂教学内容给学生布置观察与思考的作业题,并尽可能地组织带领学生多方面地接触和观察所描绘的对象,使学生通过自主的观察、思考、对比、分析,掌握对象的特征,创作出丰富生动的形象。大自然是一个天然的课堂,自然界所蕴藏的美是无穷的,从植物、花卉、动物、乃至人类,所有的自然形象中我们都会发现许多新奇而又极其美丽的景象,它不仅让学生开阔心灵,陶冶美的情操,还增长科学知识,培养探索精神。所以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生活,勤于思考,善于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观察校园里的花草,观察房屋造型,观察来往汽车、人群等。让学生感知、领会大自然中的一切,在心灵深入去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