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在线·94岁末代国舅为姐姐婉容维权

来源 :老人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rc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霍元甲的孙子霍寿金认为影片《霍元甲》大量情节的虚构给霍元甲生前名誉和霍氏后人的名誉造成f严重的侵害,向法院正式起诉。
  无独有偶,末代皇后婉容的弟弟94岁的郭布罗·润麒出为保护姐姐的名誉权,几上法庭——
  
  末代国月的悲喜人生

  末代皇后婉容的胞弟郭布罗·润麒住在北京朝阳区一座老式居民楼里。当笔者叩开他的家门,鹤发童颜的润麒让笔者不敢相信他的实际年龄已经94岁了。
  端详润麒的名片,发现那上面只有他的姓名、家庭电话、手机号码和电子邮箱地址,没有任何头衔。这样一张小小的卡片,怎写得下老人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呢?
  郭布罗·润麒出生于簪缨世家,他的父亲是内务府大臣,母亲是军机大臣朗贝勒的女儿,妻子韫颖(后改名金蕊秀)是末代皇帝溥仪的妹妹,而姐姐便是末代皇后婉容。润麒回忆说:“溥仪对我很好,我小时候特别淘气,最喜欢在养心殿的房顶上跑,溥仪就叫太监腰里拴上绳子保护我。我还拿着皇帝‘永保天命’的印章,在乾清宫的柱子上一会正、一会反地乱盖。溥仪对这些丝毫不以为意,经常留我在宫里玩,一住就是一两个月。”
  润麒和溥仪的关系一直不错,后来成为他手下重要的“臣子”之一,也和溥仪一起成为阶下囚。1957年润麒被“免于起诉”,结束了7年的改造生活。他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怀下,进入北京编译社,担任翻译工作。1978年,他调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担任翻译。在此期间,他曾担任过两届全国政协委员,并享受国务院授予他的“杰出社会贡献奖”政府特殊津贴。
  1994年,已经83岁的润麒拿到了行医执照,他利用在留学日本期间学习的针灸技术开办了“郭氏疗法”中医诊所,治疗一些疑难杂症。
  
  为公众还原一个真实的婉容
  
  然而,就在润麒打算平静地度过晚年时,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了。
  “多年来,一些文艺作品不断地对婉容进行歪曲和戏说,我年纪也大了,有些事不想太认真,但这些年简直越来越过分了。有一部电视剧里,竟别出心裁设计出婉容谋害文绣的情节,我看后感到非常气愤。我姐姐不是一个现代女性,她是一个生长在‘旧时代的贵族少女,后来成为中国的末代皇后,这些都不是她能自主的。她不是戴安娜,更不是英雄。你可以说她好,也可以说她不好,但要实事求是、尊重历史,要给观众再现一个真实的婉容。”说话间,润麒显出少有的激动。
  他说,近几年,在部分影视作品的演绎和媒体的报道中,婉容被描写成一个“贪慕虚荣、任性跋扈、甚至放荡”的女人。尤其是2004年7月某报社在一篇署名为“郭布罗”的文章中称,婉容“嗜毒成瘾,她甚至和溥仪身边的侍卫私通”,“为了彰显文章内容的真实性,他们竟然冒用我的姓氏,如果连我都说自己的姐姐行为不轨,那么外人又会如何看待她?”。 润麒告诉笔者:“姐姐生于1906年,她是个旧式女子,早年父母为她聘请了家庭英语教师、钢琴教师、音乐和美术教师。姐姐温柔、美丽、端庄,不管是教我写字、背唐诗宋词,都非常耐心,就是我把她的闺房弄乱了,她也不会发脾气。后来,姐姐被册封为皇后,还是那么善良。印象最深的是,她从来不许我为难太监,要求我跟下人说话时不许说‘你’,一定要说‘您’。有一次,我开玩笑指着太监说,打他。姐姐连忙对我说,千万不能说打这个字。宫里的太监宫女最忌讳说这个字,因为一说‘打’,就真得拖出去打板子了。”
  当年曾担任婉容音乐教师的崔慧梅(现已故去),曾在香港的《天天日报》上发表文章,题目为《我要为婉容皇后呼冤》,文中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事实,为婉容鸣不平。她回忆说,婉容所住的内室除皇上和太监外,别的男人是不得进入的。皇后身边的宫女、太监都负有保护皇后的责任,如果真有个别媒体所说的那些事的话,不仅溥仪不会答应,婉容身边的人也会因为“渎职”受到严厉的处罚。即使当时的伪皇宫处于日本人的严密监视下,后宫的森严也不例外。
  由于我国对死者名誉权的保护一般在30至50年左右,并且只有其近亲属才有权向法院起诉。而作为婉容在世的近亲属,现在只有弟弟郭布罗·润麒了。后来,润麒先生的身份受到对方质疑,也使得这场官司拖了半年之久。尽管代理人提交了润麒老人原工作单位的证明信、户籍资料等证据,但被告方仍对此持有异议。于是,2005年年初,润麒先生两次委托代理人致函朝阳区法院,申:请法院对其身份进行调查核实。后来,在最高人民法院的协调下,办案法官查阅到了历史档案,这才确认了润麒先生的合法身份。
  不过,老人的身体不错,精神也很好,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一个真实的婉容。为了维护自己和姐姐婉容的合法权益,润麒特别委托相关人士作为特别授权代理人,处理一系列有损于他本人及婉容的人身权及其财产权的相关事宜,其中包括不少书籍、画册和音像制品的侵权。
  润麒先生在2004年6月发表的一篇题为《我生命中的三位女性》的文.章中,这样写道:“姐姐已经去世59年了,她和溥仪一样,已经成为了一位历史人物。我们要真实地再现她,不能任意胡编乱造,应还历史人物一个清白。为了取悦观众,制造卖点,往历史人物身上泼脏水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也是违背历史真实性的。”这正是他在耄耋之年,挺身为姐姐婉容维权的初衷。
  阳光洒满了这间普通的客厅,润麒翻看着一张张黑白照片,时而沉默,时而长叹,在他凝重的神情背后,有遗憾,有执著……
其他文献
机构改革催人老,刚跨入50岁的门槛,猛不丁儿挨上“温柔一刀”,稀哩糊涂被“扫地出门”。还没作好准备,我就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一下子觉得自己仿佛走到了人生的尽头,每天吃了睡,睡了吃,突然发现自己双鬓竟悄悄地爬满了银丝,劲头一天不如一天。  一日,一位昔日文友来看我,见我百无聊赖,鼓励我没事练练笔,一来活动一下精气神,二来也可以给报刊投稿。我笑说已经好久不摸笔杆子了。文友一听乐了:不摸笔杆子没关系,
期刊
人生在世,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谁也抗拒不了。  生前谈论自己的后事,似乎是一件犯忌讳的事。其实老年人妥善处理好自己的后事,是应尽的责任。  耳闻目睹不少老人逝世后家丑外扬的事情:有家属争吵打架的,有后人打官司上法院的。如果老人健在的时候,妥善安排好后事,很多事情都可以避免。教训虽多,可是为什么很多老年人还是忌讳谈论自己的后事呢?  第一条阻碍是几千年的封建迷信思想。世俗观念还像一个幽灵,不时在人
期刊
时光流逝,不知不觉已经年过古稀,确令人心悸茫然。  如何过好晚年生活?首先要加强学习,培养爱好,减缓衰退,不能让自己的脑子“长上老年斑”,所以决定学习一门难于掌握的学科。我感到学习古筝对自己有一定难度,没有困难就没有快乐呀!  2001年,我们桐乡市老年大学办古筝班的消息传出后,我第一个报了名,至今学习已经四年有余。在老师耐心教育下,我学会了《凤翔歌》、《采茶歌》、《渔舟唱晚》、《浏阳河》、《高山
期刊
有人认为,除了作家、医生外,大多数职业都会受年龄的影响。这样想老年人极易产生孤独感、失落感,进取心消磨,甘与寂寞、惆怅为伍。  这样的认识,实在是陷入了误区。  人生的意义,并不全在于工作带来的金钱和名誉。生命还有另外一个意义,那就是在艰难的心路过程中,塑造出一个完美的自我。前者需要体力与精力,受年龄的制约;后者,只需要对生命所持有的那份信念与挚爱,一个人无论何时都可以实现第二个意义。金钱和名誉与
期刊
3月5日是周恩来同志诞辰纪念日。每当回忆周总理关怀教育干部的往事,我就感慨万分。  1953年起,我开始从事外事工作,与周总理有过几次接触,周总理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要求外事干部“站稳立场,掌握政策,钻研业务,严守纪律”。  1953年秋,原政务院成立了专家办公室,主管各部门苏联专家的工作。有一天,总理身穿旧布制服,亲自到办公室来看望大家,他面带笑容,亲切地和大家一一握手,关心地问我们共有多少同志,
期刊
引子    1969年3月6日晚8时,北京开往甘肃兰州的列车徐徐开动。站台上,一群老军人和他们的老伴向着车厢挥手,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车窗里,一堆十五六岁的孩子拼命把身体探出去,想要拉住爸爸妈妈的手,车里车外哭声一片。这是一群从北京到兵团去的中学生。  我没有哭,我的心情好极了,梦想就要实现了!  父亲是个正直、固执,甚至粗暴的军人,在外是军人,回到家还是军人。从小,家里就只有《红旗飘飘》和《星火燎
期刊
1957年,我是某报社一名年轻的记者。5月,响应党中央号召及讲话精神,我奉报社之命到东北报道鸣放座谈会,后又被临时指派到吉林做鸣放报道。我做梦也没有想到,因为采写并被社领导编发的通讯《第一朵迎春花》,一场飞来横祸正悄悄向我逼近。尽管百思不得其解,但“罪案”既定,我惟有静候发配。    被迫离开京城   1958年3月,京城春寒料峭。  上旬的一天,我奉命到前门火车站集合上火车,有一千余名“右派”
期刊
[简介]  吴以岭,1982年南京中医药大学首届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为河北医科大学医药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人事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政协委员、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主任委员。  20多年来,吴以岭教授一直从事中医络病理论研究,承担国家课题6项和省部级课题20项,培养博士后、博士、
期刊
外交部老年大学成立于2000年9月,是一所为外交部离退休人员创办的综合性老年大学。学校实行多学制、多学科、多层次、长短结合、灵活多样的办学原则。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上体现“传授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健康身心、学为结合、以学促为”的办学宗旨。  5年来,在部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老年大学得到了较大发展,已经基本走上了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并正逐步摸索一条有外交部特色的办学之路。  截止目前,大学共
期刊
以前北京人几乎不做清蒸鱼的,因为地域关系和储存条件有限,京城的鱼大都不很新鲜,有的鱼甚至会有“压仓臭”。因此,做这样的鱼只能多放大料、花椒,“浓墨重彩”才能烹出一点好味道。这是后来体会到的,之前我等南方人一直以为北京人老土,做鱼只会大把放香辛料,大锅炖烧。 真是错判了北京人的智慧。其实清蒸鱼最基本的条件就是最好用活鱼,现杀现做,否则清蒸了也难以入口。当年没有改革开放后的市场大流通,北京长年供应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