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闻印务:二次创业谋求新跨越

来源 :今日印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foj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潇湘大地人杰地灵,素有“自古潇湘清绝地”的美誉,自古以来,“迁客骚人,多会于此”。湖湘文化的浸润与熏陶使湖南涌现出一大批文武双全的风流人物,也孕育出湖南人“创新图强”、“敢为人先”的“霸蛮”精神。
  湖南天闻新华印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潘晓山就诞生在这片三湘大地。一身儒雅书卷气的潘晓山又带有湖南人天生的韧性和“蛮劲”。他锐意改革,敢闯敢创,带领天闻印务开拓创新,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出了属于自己的阳光大道,成为新华系印刷企业中的佼佼者。


  华丽转身 突围有道
  潘晓山1991年大学毕业就分到了湖南新华印刷三厂工作,2001年到了香港中华商务联合印刷(香港)有限公司,在香港工作7年后,于2008年4月回到天闻印务出任董事长。刚一上任就面对正处于改制上市激流中的湖南新华。
  隶属于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天闻印务,前身为“湖南新华印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那时,湖南新华印刷集团已被列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并被纳入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整体上市范畴。根据改制上市要求,湖南新华印刷集团将印刷业务以及相关资产剥离出来,于2008年底成立了湖南天闻新华印务有限公司。2010年10月,天闻印务随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
  一开始就摆在潘晓山面前的难题,不仅仅是改制上市,同时还有2008年开始的金融寒冬。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报纸、期刊及超市DM等商业印刷的印量锐减,加上教材循环政策导致的教材印量大幅下降,让天闻印务陷入了另一个紧迫局面。面对困难和冲击,潘晓山沉着应对,实施内强素质、外拓市场的战术。
   1.以人为本
  “企业最重要的是人。”潘晓山一直强调,人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砝码,这也是他一上任便开始着手重点抓的一项工作。他采取了“两条腿走路”的方法:一方面,有针对性地积极吸纳人才。天闻印务从2008年开始有规模、有组织地引进应届大学毕业生,甚至是应届硕士研究生,这是湖南新华历史上第一次引进应届硕士研究生。另一方面,加强内部人才培养。天闻印务每年投入大量资金对内部人才进行培养,并出台专业职称评定奖励制度、一线员工技术职称奖励制度,设立首席机长制、特级技工等制度激励员工,创造更多机会让员工获得学习与提升。
   2.技改先行
  “有句话:‘搞技改找死,不技改等死’。我们宁肯找死,也不能等死。所以,针对书刊印刷这块,我们从2008年以后到现在,投了2个多亿的资金进行技改。”潘晓山深谙,精良的技术装备是品质的保证,更是企业发展的根基。因此,即便在金融危机的阴影之下,天闻印务毅然陆续引进了多种国际一流水准的高科技设备:世界速度最快的15000本/时的柯尔布斯胶装联动线、内地第一台小森无轴商业轮转机、海德堡八色速霸胶印机……潘晓山的技改思路是:不搞低水平的重复引进,投资世界最先进水平的高科技产品。“精良的技术装备直接提升了我们的品质、效率和规模优势。”市场也给予天闻印务充分的回报:“生产效能的提高赢得了更多的市场。产能优势在印刷采购招标的竞争中突显,实现高中标率。”
   3.拓展市场
  与其他新华系印刷企业相似,教材印刷是天闻印务的最主要的业务之一,但天闻印务并没有安于现状,市场的发展与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促使天闻印务积极拓展市场。“立足于我们已有资本——教材印刷,依靠技术优势,天闻印务大力拓展社会印刷市场,在业务引进方面加大力度。社会竞争类产品从2007年的9000多万增加到去年的3.25个亿。”潘晓山告诉记者,“天闻印务以前主要是教科书生产,淡旺季很明显。但现在,我们淡季不淡,反而淡季更旺,社会竞争类产品销售收入保持了年递增20%以上的高速。以前教科书印制销售在整个集团占到70%,现在下降到了大约30%。”
  二次创业 持续领跑
  拓宽思路,创新举措,在企业变革的征程上,天闻印务人尽管走得艰辛,但表现出了敢为人先、决不言输的湘人本色。汗水带来了丰硕的收获。从两组数据就能看出天闻印务的成绩:2007年,销售额5.36亿元;利润2839万元;2012年,销售额9.52亿元,利润8118万元。
  但潘晓山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而是锁定了下一个目标。“书刊印刷市场目前正面临发展的瓶颈: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工价已经接近了透明化,印刷原辅材料成本不断上涨。在经过2008年、2009年的高速增长之后,我们的利润增长已经开始减速,再加上电子媒体飞速发展带来的冲击,因此,我们已经到了不得不转型的时候。”说起转型,潘晓山显然胸有大计:“转型是我们未来工作的一个重点。转型有2个方向:一个是包装印刷,我们叫大转型;另一个是数字印刷,我们叫小转型。”
   1.大转型 包装印刷
  “今年天闻新华销售要突破10个亿。从2007年5个亿,到今年超10个亿,5年时间翻了一番。但要在下一个5年将销售收入要实现再翻一番,达到20个亿,如果不发展包装印刷,这个目标不可能达到。”
  潘晓山十分看好包装印刷的前景:随着经济迅速增长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商品包装数量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商品包装将是一个永不枯萎的市场。虽然湖南包装印刷近年来发展速度很快,但总体水平和档次还是与发达地区存在较大的差距,还没有大型精品包装印刷企业。所以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与技术储备,天闻印务希望能在这片市场上一展身手:“做就要做高起点、差异化的市场。”潘晓山也坦言,由于对包装印刷市场不熟,湖南天闻打算通过兼并的方式,以便能迅速进入包装领域。当然也不排除自身另起炉灶,成立一个包装印刷公司的可能性。
   2.小转型 数字印刷   “数字印刷作为印刷业的新宠,有灵活快捷的特点,可能是未来传统印刷发展的一个方向。企业抓住了数字印刷,就抓住了印刷市场的未来。”潘晓山对数字印刷关注已久,“我们现在把数字印刷提到了发展的战略高度,并切实着手相关工作。”
  一方面,作为进入数字印刷领域的切入点,天闻印务成立了长沙新华防伪数字印刷体验中心。中心现有拥有2台HP Indigo数字印刷机,目前主要业务包括出版社的按需图书出版以及防伪标识印刷。
  另一方面,收购了以合版印刷为主的凯基印刷(上海)有限公司,并支持其购入数字印刷设备,实现在外地以短版商业印刷来切入数字印刷市场。未来,天闻印务将以上海凯基为基地,将短版商业印刷、数字印刷辐射至全国。
  再有就是天闻印务整个公司在数字印刷上的发展。潘晓山坦言,目前仍然在探索与思考中。“在按需印刷中,按需出版、账单与直邮印刷等应用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也进行了许多调研与探讨,但迟迟没有下决心,是因为赢利模式还不清晰。”“但是我们向数字印刷转型已势在必行,这不仅仅是天闻印务的工作重点,也是中南传媒列入到‘十二五’战略规划中的一个目标。”
  除了数字印刷的应用与业务切入点,天闻印务一直在关注市场营销平台和手段,积极实施以高端数字技术为支撑的数字化网络印刷技术改造。天闻印务目前在打造天狼星网络接单平台,现在主要还是针对专业用户,但计划将平台普及到普通用户群中。潘晓山的“野心”远不止于此。“未来可能的话,我们希望以此平台面向全球接单,实现地域边界的突破,并以连锁方式建立起覆盖国内外各大中城市的快印零售网点,形成基于出版服务对象个性化趋势的连锁经营。”敢闯敢干的潘晓山把目光放得很远。


  畅谈实践 展望未来
  回顾这些年的拼搏与付出,潘晓山感到很欣慰:2007年,企业销售收入是5个多亿,职工的人均年收入是2万多元;2012年销售收入是9个多亿,人均年收入将近5万元,销售收入和人均年收入都翻了近一番。对于未来,潘晓山依然充满斗志与信心。
  “首先是坚持做实、做强、做大书刊印刷业务,这是我们的立厂之本。”潘晓山认为,虽然整体书刊市场持续低迷,其面临的挑战是不争的事实,但书刊印刷市场依然存在,对于企业来说,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要发展,就要抓住现有的书刊印刷,不能放弃。”潘晓山说,只有脚踏实地做好主营业务,才有转型升级和多元化发展的资本,稳定而具有相当优势的主营业务是企业多元化经营的起点和基础。
  当记者问起这些年不停奋斗的感受,潘晓山笑道:“虽然我天天说印刷很累,但印刷这个产业还是很有前途。要对印刷树立信心,而不要一味悲观,要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来面对这个市场。不说转型,仅仅是书刊印刷领域,还是有潜力可挖,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不畏难,不退缩,要用实力去开拓和征服市场。”潘晓山表示,“当然,要找到切合企业实际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发现并根据自己的特色,开拓发展相应的市场。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有舍才有得。”
  或许,正是这种湖南人“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性格和坚毅果敢、执着追求、锐意进取的精神,让潘晓山不断创新求变,带领天闻印务人走得更好更远。
其他文献
上海天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专业从事中国高端覆膜设备的研发制造和销售,公司拥有现代化的加工中心和检测中心以及独立的印后机械研究中心,汇集了一大批从事印后机械开发的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汇聚了行业内众多高级装配技师,运用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现代化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研发生产智能化、自动化、多功能的高端精密的印后设备,每年都有两三个新产品、新技术推向市场,为不同类型的企业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  在201
期刊
《纽约时报》报导,随着美国经济环境的改善,2012年的汽车销量比2011年增加了13%,一共卖出了1450万辆新车,是5年来的最佳表现,预估今年会更好。尽管汽车业很活跃,但报纸上的汽车广告非但不增,反而持续下降,一再证明科技改变了大家的买卖行为。汽车广告一度是报纸主要而可靠的营收来源,现在已经一去不返,再也没有回转的可能。  根据美国报业协会(NAA)的数据,2012年第三季度的汽车分类广告下滑了
期刊
2012年12月20日,惠普公司携手青岛名扬数码印刷有限责任公司在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举办了主题为“惠创先机,共印未来”的数字印刷研讨会。活动吸引了50多位周边的印刷同行前来参与,大家齐聚青岛这个海天交汇,灵动美丽的“帆船之都”,一同探讨企业掌控数字时代新商机的领先之道,扬帆数字印刷的蓝色海洋。  近年来,印刷行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激烈的竞争。产品、市场的同质化把印刷企业逼向价格战的角落,
期刊
从2004年起,德国纸与纸板产量一直在2000万吨以上,2007年曾达2318万吨,创历史最高纪录。2008年和2009年,受世界金融危机和经济下滑的影响,德国纸与纸板产量降为2283万吨和2096万吨。2010年,德国纸与纸板产量回升为2306万吨(仅少于2007年),比2009年增长10%,是继中国,美国和日本之后的世界第4大产纸国。但是,2011年德国纸与纸板产量再度下降,而且这一降势在20
期刊
网点网线和加网技术  印刷是用油墨(成色剂)转移的形式进行信息传递的。印刷技术并不能直接传递原稿图像,必须把原稿图像变成可以传递油墨的“点”,才能进行油墨传递,才能将原稿图像传递到承印物上,完成印刷获得印刷品。  我们可以将需要印刷复制的图像看作是由大量的“点”组成的信息体。因此,“点”就是构成图像的最基本的元素,通常把构成图像的最基本元素的“点”称为“像素”。模拟图像可以看成由无数个连续像素构成
期刊
近日,富士施乐nnovate 2012亚太区数码印刷行业巡回研讨会中国站在广州隆重召开。本届研讨会从新理念,超乎想象,网络化、创新体验4个方面,深入探讨了如何在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创新取胜。研讨会特别邀请了多位海外知名的业内专家,与中国数码印刷精英们分享数码印刷最新的全球发展趋势及企业的成功案例。  会上,精彩纷呈的主题演讲。振奋人心的创新理念,让与会观众充分领略到如何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下采
期刊
1月21日上午,北京北人迪潜瑞印刷机械有限公司(简称迪潜瑞公司)成立揭牌仪式在北人印刷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北人股份)二层会议室隆重举行。出席本次仪式的领导有北京京城机电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仇明先生,北京京城机电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王国华先生,北人股份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培武先生,北人股份总经理陈邦设先生,北人股份副总经理、迪潽瑞公司董事长成天明先生,北京印刷学院党委书记郑吉春先生
期刊
昌昇硬压软双面胶印机走向市场已有近6年,其印刷文字、图片的突出功能使国内印刷厂争相选择,一时间有口皆碑,成为以北京为核心的众多出版社印刷厂日常生产的主流机型。印刷厂商甚至拿如皋产的硬压软双面印去投标,接长单或大单,如印制大批量的出口图书。一位印工协资深专家这样高度评价:近几年江苏昌昇产的硬压软双面印为国内的书刊印刷质量的整体提升作出了贡献。  据了解,最近南方的印刷厂现已逐渐使用昌异硬压软双面印做
期刊
6月21日,华联印刷“云映像”文创中心正式揭牌成立,标志着华联印刷在经过10年的沉淀之后,站在新10年的起点上,在变革转型的探索之旅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互联网、电子媒体等技术的大发展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冲击,出版印刷业也不例外。面对新技术的冲击,华联印刷选择迎接挑战。”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朱敏在华联印刷“云映像”文创中心揭牌仪式上如是说。“在网络技术、数字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大多
期刊
江苏凤凰新华印务有限公司,隶属于中国最大型出版传媒企业——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前身是1954年成立的“新华”系印刷国企江苏新华印刷厂,从中央门郭家山到新港经济开发区,伴随着搬迁、更名与改制三位一体的变革,于2011年7月25日完成注册并于2012年正式投入运营。  目前,企业拥有3家分公司和8家控股子公司,总资产约6.27亿元,员工2300多名,主营业务涉及图书报刊、商业包装、金融票据印刷以及数字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