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细胞外基质的分布形式与意义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degeng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细胞外基质中纤连蛋白、层粘连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鳞癌)中的分布形式,探讨其与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方法

用纤连蛋白、层粘连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53抗体对50例皮肤鳞癌作免疫组化染色.

结果

纤连蛋白、层粘连蛋白在皮肤鳞癌中显示3种分布形式,不连续巢周型、碎片型、血管间质型,这3种分布形式与癌生长、分化、增殖密切相关,3例分化好的膨胀巢状生长,在癌巢周有连续线状纤连蛋白、层粘连蛋白分布.

结论

皮肤鳞癌中纤连蛋白、层粘连蛋白明显减少,浸润性癌中不一定均有基膜缺乏,癌浸润后可能需经过灶性组织分化,再进一步浸润与转移,纤连蛋白、层粘连蛋白的分布形式反应了癌的恶性程度.

其他文献
我科于1999年3月收治1例以雅司样丘疹为主要表现且混合多种性传播疾病的二期梅毒患者,现报道如下.
期刊
我们于1998年12月至1999年5月应用梭状芽孢杆菌胶原酶(爱疗素)软膏治疗皮肤溃疡23例,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正常细胞增殖由细胞标记、细胞周期受抑、分化或凋亡、细胞死亡几个环节控制,对其中部分或全部的蛋白进行分析将有助于进一步阐明银屑病的发病机理。我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银屑病患者皮损,经卡泊三醇治疗后皮损消退部位Bcl-2、Bax、p21WAF1及K17的表达。
期刊
期刊
目的 方法 结果 结论 > 分离纯化白念珠菌胞壁碱溶性β-葡聚糖,并分析其物理化学性质和结构。方法与结果 白念珠菌标准株IDC1d经YEPD培养基28℃、18h培养,收集酵母相细胞,0.75mol/L NaOH液提取,乙醇沉淀,得粗多糖。采用红外光谱、苯酚-硫酸法、蒽酮-硫酸法、3,5-二硝基水杨酸法、考马斯亮蓝法定性分析粗多糖。粗多糖不含还原糖,但含有蛋白质。粗多糖经Sephade
期刊
期刊
银屑病是以表皮过度增殖,伴角化不全及真皮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的慢性皮肤病。在细胞周期中G1期变异最大,其长短通常可决定细胞周期时间,并且细胞是在G1期决定继续进行增殖还是退出周期。所以,G1期的调控结果将对整个细胞周期产生重要影响。而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 dependent kinase4,CDK4)及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物(Cyclin depen
期刊
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因子(keratinocyte growth factor,KGF)由Rubin等[1]在1989年分离鉴定,它特异地作用于上皮细胞,促进其生长增殖和分化,而银屑病的主要特征就是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增殖速度过快,因而探讨KGF与银屑病发病的关系,就显得很有意义.我们抽提了12例银屑病皮损的总RNA,进行RNA印迹(Northern blot),结果如下.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