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工科卓越人才培养关键问题研究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639919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国发〔2012〕2号、教育部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计划和贵州工业强省战略的总体要求,指出我省工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相关文件精神,给出我省工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同时,指出了实现我省工科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主要措施和手段,并简要指出相应的保障机制。
  关键词:卓越人才;创新能力;卓越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b)-0000-00
  1 引言
  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快速推进的关键时期,而我省的工业与国内比还比较落后,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为了推进我省工业的发展,实现我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省委省政府出台了贵州工业强省战略[1]。为了支持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助于推动贵州省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国发〔2012〕2号文件)[2]。这两个文件的出台与实施,为我省及我校的工科学生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环境。
  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新时期对我国工科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 为此,我国从2010年开始卓越工程师计划[3]; 2011年教育部开始实施2011计划[4]。这两个计划为我校工科学生的培养提供政策支持。
  综上所述,工业强省战略的实施及国发[2012]2号文件的出台,为我省及我校工科学生的提供了良好的支撑环境,为我省工业做强做大,缩短我省工业与国内工业的差距及经济差距提供了保障。而卓越工程师计划与2011计划相结合,在工业强省战略的和国发[2012]2号文件整体框架下,为我省及我校工科学生的培养指明了方向。
  2 贵州省工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大众化教育带来的问题
  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好处是提高了高中学生的升学率。同样,贵州高中毕业生进入高校学习的比例也同样在增加,并且增加比例比全国平水高出很多。这对提高贵州省的国民素质、提升学历层次、缩小与外省乃至国外受教育水平差距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对推迟初次就业时间和缓解就业压力可起到积极的效果。
  但是,大众化高等教育实施是以降低對学生要求和标准为代价,导致了大学生整体素质下降,这对工科人才的培养质量来说是致命的。同时,带来了学生管理难度大、师资矛盾日益突出、学生就业压力增大等问题。最终导致了工科人才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服务社会的能力不足,社会对工科人才的认可度下降。
  2.2 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贵州省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的推进,促使经济社会的不继发展,对贵州省工科学生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随着大众化高等教育实施,使得贵州省工科人才的培养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更加突出。一方面,人们要求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接受高等教育,使得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整体质量的提升缺乏了保障。但是,由于贵州经济落后,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导致了工科学生的实践教学设备投入不足,实习经费严重匮乏,成为了工科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障碍。另一方面,与其他地区相比,贵州工业企业存在技术水平低、规模小、管理不善等问题,能为学生提供的实习实践的条件有限,不能满足工科人才工程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培养需求,最终导致了培养出的工科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低下,不能满足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的工程实践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
  2.3 工科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在贵州省的工科人才管理过程中,各个高校缺乏完善统一针对学生的教学管理质量评估体系,而是各自为政形成不些不成文的评估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主要包括试卷的难易、学生考试通过率、学生违纪处理办法、学生就业率等指标。在指标体系实施过程中,如何评价试卷的难易,往往流于形式;关于学生考试通过率与理解掌握所学课程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教学及考试过程中学生违纪问题往往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也是流于形式;学生就业率是一个很好的指标,但具体主管部门为了自身利益造假数据。这样,工科人才的教学管理质量没法得到保障。
  各个高校缺乏完善统一针对教师的教学管理质量评估体系。在教学中,很多老师课前不认真备课,上课随意,没有把关键的主要内容向学生讲清楚,也没有在教学中融入新的知识。另外,很多教授及具体丰富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师等高级人才上课很少,不利于工科人才素质的培养。
  3 提高贵州省工科人才质量的需求
  针对目前贵州省工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大众化教育带来的问题、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及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国发[2012]2号文件、我省工业强省战略、卓越工程师计划及教育部2011计划的相关文件精神,根据我省及我校的工科人才培养的实际,对工科人才的目标及需求如下:
  3.1 资源投入需求
  通过政府财政投入、企业资助和社会捐助的方式多方筹集资金,用于增加实践教学设备和拓展实践基地,为工科学生培养质量提供基础平台保证。
  3.2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需求
  以“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实施这突破口,一是相关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到工科人才的培养过程;二是在国家的通用标准下,按照学校通用标准和行业企业标准培养工科人才;三是强化工科人才培养过程中本科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及其综合素质,强化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
  3.3 质量保证评估体系需求
  可借鉴“五平台、四模块、三层面、二要素、一主线”的架构模式[5],在此基础上构建工科人才质量评估指标体系,通过各指标的量化考核作为工作人才达标的主要依据,为工科人才质量提高提供保障。
  4 实现工科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手段及措施   4.1 优化工科专业及学科结构
  为了适应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特别是工业强省战略的需要,不断对我省及我校工科的专业和学科结构进行调整。要优先支持与国家和我省重大战略相关的学科建设,大力提升与装备制造业、国防工业、电子信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相关学科的培养能力,重视发展新兴交叉学科。同时,大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拓展学生视野,便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4.2 形成立足区域、面向全国发展思路
  根据国发2号文件、教育部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计划、我省工业强省战略及我省十大产业的需求,进行资源的优化源配置,形成贵州特色的、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的工科学生教育布局。同时,积极鼓励向东部和沿海发达地区学习,加快发展前沿学科、高技术和新兴产业领域的工科人才,推动我省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增强学校统筹指导,集中学校有限资源,发展优势学科,形成办学特色。
  4.3 建立多角度、全方位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1)培养模式的确定。可根据贵州省的产业政策及资源优势,选择工科总学生10%到15%的人数作为提高综合素质的培养对象,以卓越工程师计划的通用标准、行业标准(学科)及专业标准(学校)为准则,本科教育执行3+1(或2+2)模式或暑期进企业实习(把3+1的“1”年或2+2的“2”年分散到各个学期,专业硕士教育执行1+1培养模式(要求硕士生在企业实践时间不少于1年),本硕连读(五年制)硕士模式。
  (2)培养方式的确定。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实行双导师制(即实行学校导师+企业导师联合指导制度)[6]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并由学校和企业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以项目为基础的“研中学”、“做中学”教学模式,以企业具体工程项目为教学对象,以大作业、专题研究报告、文献综述报告、研究性实验报告等为载体,培养学生从工程全局出发,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各种技术和现代工程工具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
  (3)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在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同时,加强对学生人文、社科、经济及管理方面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协调能力和人文素养等。
  4.4 强化师资队伍及学风建设
  (1)加强高素質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从思想上使专业教师认识到提高自身工程实践能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把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作为自身的自觉行为和长期行动。其次是通过各种产学合作方式,加强对专业教师与企业的接触,分期分批进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使自身的理论知识通过工程实践转化为实际的工作能力[7]。第三是实行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实施能进能出的教师岗位聘任制度和淘汰制度,实行能上能下的良性育人循环。强化师德教育,把培养中青年教学骨干教师及学术带头人放在重要的地位。改善导师队伍结构,建立和完善导师培训和学术休假制度,不断提高导师的应用科学研究及工程实践水平和能力。
  (2)实行严厉的学生考评和管理机制。引入多元化的工科人才综合能力评价机制,可从学生考试成绩、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人文素养及管理创新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考评。建立学生能力档案、业务档案和品行档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成才观,同时制定严明留级就留级、退学、开除等学习纪律并严格执行。
  5 保障机制
  贵州省工科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可根据国发[2012]2号文件、贵州省工业强省战略、卓越工程师计划及教育部2011计划的具体要求,需要政府相关部门之间、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之间、高校和企业之间、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同时,需要我省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参与到“工科人才培养质量”的计划中来,并对本区域内参与该计划的高校予以重点支持,并出台相关文件固定下来。另外,高校要下放权力给相应的二级学院,给学院更多的办学自主权。
  6 结语
  本文根据我省工科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国发〔2012〕2号、教育部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计划和贵州工业强省战略的总体要求,对我省工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并结合上述相关文件精神,归纳总结出我省工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同时,针对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要求,给出了实现我省工科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主要措施和手段,并简要指出相应的保障机制。希望该研究能为贵州省工科人才质量的提升能提供一定的指引作用。
  参考文献
  [1] 贵州省人民政府. 贵州工业强省战略[EB/ OL].http://wenku.baidu.com/view/dfa292a7b0717fd5360cdc66.html
  [2]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EB/ OL].http://baike.baidu.com/view/7388748.htm
  [3]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EB/OL]. http:// baike.baidu.corn/view/5273763.htm.
  [4] 教育部, 财政部.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EB/ OL].http://baike.baidu.com/view/7263799.htm?fromId=7044945
  [5] 崔刚,陆勇. 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工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之架构[J]. 教学研究, 2012, (5): 97-98.
  [6]张安富, 刘兴凤.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的思考[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0, (4): 56-59.
  [7]曲明哲,解海. 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适应性的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2, 98): 135-137.
其他文献
摘 要:作为一个将儿童社会生活状况来进行的一门基础教学课程,《品德与社会》这门课具有重大的教学意义。所以在教学上,用一种开放式的模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在课程当中自行感悟出人物品德的高尚,用疏导等方式来促进学生形成高尚的品德,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也可以通过讨论的形式来与学生进行交流,并形成共识,在课后布置作业来使教学内容深入到生活中,避免形式主义。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 开放的教学模式 形式
长篇小说《盐味》诗意地讲述了巴山地区古盐道上的传奇故事。从《盐道》到《盐味》,改变的是故事发生的时空场域,而不变的则是作者回报故土的一腔赤诚和传颂盐道精神的文化自
摘 要:情境教学是一种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完成知识体验、价值观构建的教学模式。中专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的重要平台,语文教师要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引入情境教学模式,为提升职业人才的综合素质,优化职业教育人才结构,做出积极的努力。  关键词:旅游中专 语文阅读教学 情境理论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2(c)-
松原市医保局经办大厅是面向社会的服务窗口,服务对象是全体市直参保人员。联系民生最紧密、服务群众最直接。松原市医保局服务大厅按照业务提速、服务提质、形象提升,让企业
摘 要: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办学是当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校企合作办学,既可以让学校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应用性、职业型、开放式”高素质人才,也是企业为实现自身发展和提高竞争力的需要。本文通过对建筑学专业校企合作的必要性、问题和对策研究,探索如何在校企合作中培养建筑学专业专门人才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建筑学 实践能力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一张纸、一把剪刀、一支刻刀,简单地构图布局、画线分色后。小剪刀上下翻飞.刻纸刀刀刀入微,不一会,一幅线条流畅。玲珑剔透的青花瓷瓶细纹刻纸作品就诞生了。90后大学毕业生赵聪
上官鉝,清代平阳府翼城县(今山西省翼城县)人,为官清廉,敢于谏言,多次上疏揭露时政弊端,反映民间疾苦,受到顺治、康熙两代皇帝的重用,官位至左副都御史,居正三品。上官鉝的著作
摘 要:开放实验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主体、教师为引导者,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一种新模式,通过教学理念的转变;制度的建立健全;教学改革的深入等措施,能够有效的摒弃传统模式的弊端和不足,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和目标。  关键词:医学高校 开放 实验教学模式 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b)-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