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给学生“一双明亮的的眼,一颗温暖的心”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beidj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疫情以来,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我想了很多办法。其中就有一个影视赏析活动,毕竟教学对象是高一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字功底,我希望通过欣赏一些经典影视作品,促进学生的赏析和写作能力的提升。
  这一次,我给学生推荐了电影《楚门的世界》并要求为电影创作一篇续写,考虑到故事情节的需要,只要求了最低字数200字。《楚门的世界》是派拉蒙影业公司于1998年出品的一部电影。影片讲述了楚门——30年前奥姆尼康电视制作公司收养的一名婴儿,他们刻意培养他,使其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纪实性肥皂剧“楚门的世界”中的主人公,公司为此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这一切却只有楚门一人全然不知,他身边的所有事情都是虚假的,他的亲人和朋友全都是演员。最终楚门获悉真相,不惜一切代价走出了这个虚拟的世界。选择这部电影也有一个想法:希望学生能够像主人公一样,不满足于眼前的舒适,努力追求自由真实的人生。
  周末作业陆续上传过来,我迫不及待地开始阅读学生作品,我很好奇,孩子们会有些什么样的奇思妙想呢?可是随着阅读作品的增加,我越来越奇怪:首先,学生们的故事普遍比较短小,少有曲折的情节,细腻的描写;其次学生的思维方向基本一致,九成的学生都是悲剧结尾,有不能适应新世界郁闷而死的,有对现实失望而选择自杀的,有被剧组导演暗杀而死的,有发现依然无法摆脱镜头自杀的,还有不能和女友像以前一样相爱最后冲突之下被杀死的……竟然有一大半作品中主人公楚门最终死掉了!可原作是一部以胜利走向新生为结局的喜剧呀!
  这群孩子都是生活在21世纪的幸福时代下的孩子呀!为什么他们会有这样的思维方式?为什么他们的眼里缺少善与美?为什么他们的文字缺少亮色与温暖?我陷入了沉思。我觉得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对优秀文学作品的误解
  我仔细回想了一下孩子们从小到大可能接触到的文学作品,发现展现苦难、命運悲惨的占比过大。比如我们现在高中目前正在学习的必修三必修四,必修三的小说单元《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老人与海》,必修四的第一单元《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必修四本书的名著阅读《家》《高老头》等,基本偏悲苦。即使是一些散文诗歌也多半表达忧思,亮色、暖色的作品真不多。也许这让刚从童话世界走出的孩子们误以为,只有揭示悲苦,文章才叫深刻,只有抒发忧愁,情感才叫真挚。
  二、对现实真实生活的误解
  我又观察了一下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我发现大多数家长为了更周全地保护孩子,会从小就对孩子告诫要防范各种骗局、预防各种伤害。我又想起有一次我编写作文素材(一周新闻时事),打开一份报纸,翻遍所有版面,除了政策宣讲外就是各种事故。再看网络上的热点、新闻,也多半是狗血剧情偏多,网友大发厥词偏多。我想这样的舆论环境是否也让学生们对外面的世界误会颇深?他们以为成人的世界就是虚伪与残酷竞争?
  三、对生命价值意义的误解
  现在的物质条件过于优渥,孩子们的精神家园缺乏建设,尤其是对生命的思考缺乏。他们不懂得生命的重要,不明白生命的意义,他们不理解前辈的奋斗与牺牲,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青少年,稍有不顺心就自杀,似乎活着是件很无所谓的事情,或者他们认为死亡比活着带来的意义更为重大,所以才会出现所谓的“佛系”“丧文化”。
  这份误解如果只发生在少数人身上或者年龄偏大的人身上,我想是可以理解也可以接受的,但是发生在我的学生、新生代们的身上,作为老师我觉得我们责任深重。我们可能无法改变经典作品的悲喜比例、社会网络舆论的走向,但我们可以发挥我们的引导作用,尤其是我们语文教师,我们可以借助课堂更多地向学生介绍作家们的坚韧和温暖、作品中的积极和亮色,我们要给学生一双明亮的眼睛,一颗温暖的心,而这才应该是语文教学核心素养的根本。
  影片赏析课上,在讨论完影片主题后,我问学生为什么大家的笔下楚门的结局只能是死?学生们显得很意外,网上讨论停顿了,他们显然也发现了不合理之处——与原片主题不一致。我向他们展示了一篇习作,我告诉他们这是我给的最高分。学生们看完更感意外,因为此文确实没有很独特的地方,只是描述了楚门在女友的帮助下适应了新的世界、克服了种种困难,然后和女友过上了平凡幸福的生活。我告诉他们因为这篇文章使读者感受到温暖,看得到爱、看得到希望。下课前我总结说:“生活吻我以痛,我报之以歌。尽管人生可能会有各种磨难,但我们也要心有阳光。我们要看到太阳每天会升起,要知道冬去春来花会开。我们的眼中、口里、笔下不能丢了希望,因为坚韧的生命是至高无上的!我们的作品更要传递这种认识和思想,就如同《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笔下的秋景,就如同《药》鲁迅先生给夏瑜坟上设计的花环,就如同我们灾难大片中人类最终获得胜利!”
  一次续写活动结束了,但我想这节语文课的影响一定会继续,至少,它使我更意识到:优秀的语文课,要给学生一双明亮的眼睛,一颗温暖的心!
其他文献
“识字写字内容是小学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学生进行语文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字词教学因其特殊的基础性,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承担着奠基石的角色。部编本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的出台,识字教学的方式表现得更为丰富,力求让学生识字的方法多元化。与此同时,部编本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识字内容丰富,最为重要的是部编本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将编排顺序改为“先识字,后拼音”。因而,如何将更加科学、更有效的识字教学方法应用于课堂
期刊
摘要:识字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的重要基础,自主识字能力的提高有赖于对汉字特点的了解。我们要在教学中引导儿童发现汉字构形、构意的规律和音形义之中的文化内涵,发现汉字与自己生活的联系,感悟汉字的雅趣与真情,从而培养儿童自主识字能力。主要通过直观看形,形象识字;字形分解,解意识字;大量诵读,音韵识字;有序归类,类比识字。  关键词:汉字特点 思维发展 自主识字  汉字是汉文化的核心构成,是音形义完美统一
期刊
摘要:我校高一女生因重病住院,后因治疗无效死亡,其班级同学在得知消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情绪困扰,心理辅导室在得知情况后,计划和实施对该班级全体学生的哀伤辅导,给予学生支持,帮助他们了解事情的经过,宣泄负面情绪,学习和发展适合的应对方式,重新建立情感联结,本文详细介绍了整个辅导的背景、依据和过程。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哀伤处理;情绪调节;亲人离世;身心简快积极疗法;  一、哀伤辅导的目标  1.增
期刊
许多教师课上总以为所有的知识全部讲了,才得到安慰,才“对得起学生”。但结果往往是: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老师课堂上讲得再多,充其量只是授人以鱼。只有让同学们用老师教的方法去实践,去体会,通过思考、分析,才能把老师教的方法真正变成自己的方法,也就是把老师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有效的教学组织,学生的积极参与,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提高课堂效率
期刊
《白鹭》这是一篇短小精致的美文,在美的语言吟咏间,美的形象、美的意境逐渐生成,余味无穷。这样的诗性文章怎么教?我觉得诗性文章只能以诗性的方式进行。诗性的方式也就是审美的方式,它讲究对语言的玩味,在玩味的过程中内心浮现表象,逐渐生成审美形象。这种审美形象往往浸渍着浓郁的情感色彩,寄寓着作者的一定的主观倾向,所以也成了审美意象。感受到了这样的多个相关联的审美形象、意象组合成的审美意境,就达到了与作者心
期刊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的学习是主动的,是通过对外部信息的选择和加工主动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替代完成。“关注学生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课程标准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强调“经历与体验”,提倡课堂开放,努力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主阵地。同样,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既在规
期刊
语文包含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两项基本内容。语文的基本技能就是听、说、读、写的能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又要加强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训练。这四项基本功是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然而,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只重视听、读、写的训练,而忽视了“说”这一基本功的训练。  “说”是人们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最普遍、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表达方式。在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它将发挥
期刊
摘要:学校作为学生接受教育、洗涤心灵的重要场所,环境的优良与否对其成长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具备完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校园,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精神力量。对此,本文将结合农村小学发展的实际情况,针对校园文化建设与育人功能问题展开简要论述。  关键词:农村小学;校园文化;育人功能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实地走访发现,大部分农村小学对于校园文化的重视度不深,无论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还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教学中,我感觉到大部分学生都觉得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信心,不爱写作文,我觉得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深感作文教学工作的艰巨与困难。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作文,联系我的教学经历和
期刊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内化的吸收;写作是运用,是外化的表达。阅读教学中适时地进行读写结合训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写作心理。我们把读写结合分为两种不同的性质,一种是外在的,即学完一篇课文后,摘抄其中的好词佳句,学习作者的写作顺序,并在习作中运用好这些词,或仿写文中句子的写法。另一种是内在的,即学完一篇课文之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