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的创立》课堂实录

来源 :网络科技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jun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
  ■ 教师课前准备
  1.收集一些与科举制相关的资料,如科举制创立的背景、过程、完善及衰落的过程,以及与科举制相关的一些故事。
  2.准备一些与科举制有关的资料,如历史上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著名人物,以及与科举制有关的名言名句。
  3.查找其他国家的官员选拔制度,并探究它们与中国科举制之间的关系。
  ■ 学生课前准备
  1.查找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哪些选官制度。
  2.预习科举制相关的内容。
  3.分小组:6个小组,每组8人。
  ■ 教学过程
  导入
  师:在中国古代,人生有四大喜事,它们具体指什么?
  生1: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师:这四大喜事中“金榜题名”是指什么?
  生1:是考科举。
  生2:考中状元。
  生3:不对,应该是参加科举考试考中进士。科举时代殿试揭晓的黄榜就是金榜,金榜题名应该是指科举得中进士。
  师:他们为什么参加科举考试?
  生4:科举制是古代读书人做官的一个重要途径。
  师:看来要得到这第四大喜必须要参加科举考试了。那么中国古代的科举制是什么时候诞生的,影响如何?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学习和探讨的内容。
  教师板书:科举制的创立。
  进入新课
  师:科举制诞生前,中国政府采取什么方式和标准选取官员?
  生1:夏、商、周时期,主要实行贵族世袭制,也叫世卿世禄制。
  生2:汉代实行的是察举、征辟制。察举是自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主要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西汉时主要以才能和品德为推荐标准,东汉初重孝廉。到了东汉后期,门第族望成为主要选官依据。征辟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主要有皇帝征聘与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选拔某些有名望的品学兼优的人士,做顾问或委以政事,东汉后期察举之人往往名不副实。
  生3: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实行军功爵禄制。
  生4: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是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为选官的标准。政府在朝中推选有声望的人担任各州郡的“中正官”,负责查访本地士人,按其才德声望评定九个等级,然后根据士人的品级向中央推荐。中央依据中正的报告,按品级授官。
  师:以上这些选官制度选拔到人才了吗?
  生:也选了一些人才,但是后来逐渐被破坏了。
  大屏幕显示:
  
  师:这些选官制度为什么后来难以选拔贤才,它们存在哪些弊端?
  生5: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有机会做官;出身低微、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老百姓更没有机会做官。
  生6:这种制度选拔上来的人没有才能,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生7:引起人民的不满,危害国家统治。
  师:可见门第高低成为做官的主要标准,这种制度显然是不公平的。隋朝统一全国后,为了笼络更多的人才,隋文帝采取措施逐步废除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应运而生。
  教师板书:诞生。
  师:请同学们读课本,找出隋文帝、隋炀帝分别为科举制的诞生作出了哪些贡献?(过了一会)谁愿意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
  学生总结,教师板书如下。
  隋文帝:分科考试选官
  隋炀帝:设进士科
  师:隋文帝下令各州推举人才,参加考试,合格的可以做官,这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举考试?
  生(异口同声):不是。
  师:所以到了隋炀帝时期,他继续改进这种考试选官制度。
  大屏幕显示:
  
  师:考中“进士”的人有什么资格呢?
  生7:可以进受爵禄了。
  生8:可以有做官的资格。
  师:对,进士是有资格做官的人。当时主要考时务策,就是有关当时国家政治生活方面的论文,叫试策。
  师:在选官标准上,科举制与以前的选官制度有何不同?哪一个更公平,更有利于王朝统治?
  学生纷纷作答,指出科举制以考试成绩的高低选官,以前的选官制度以出身门第的高低选官,科举制度更公平,更有利于王朝统治。
  师:所以说科举制的创立应该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创新,而且是历史的进步。这种分科取士、以试策取士的办法在当时刚刚确立,属于草创阶段,隋朝灭亡后,唐朝的帝王承袭了隋朝传下来的人才选拔制度,并做了进一步的完善。
  教师板书:完善。
  师:读课本第18页,找出唐朝为科举制的完善做出贡献的重要人物,它们分别做了什么贡献?
  教师在教室里走动,请同学们回答,并对同学们的回答做了总结,板书如下。
  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 状元
  武则天殿试/武举
  唐玄宗诗赋 八次举行殿试
  师:从唐朝科举制的形式与内容看,科举制的完善体现在哪里?
  大屏幕显示:
  
  生1:考试制度比较规范,科目众多,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明经、进士两科成为唐代科举考试的主要科目。唐高宗以后进士科尤其受当时人重视。考生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生徒,一个是乡贡。
  生2:考试分三级,州县考试和学校考试,还有礼部试,最后还要经过吏部试。
  师:实际上大多数人参加的分两级,州县试和吏部试,礼部试考中的称“进士及第”。礼部试都在春季。进士及第后,还要经吏部考试,叫选试。合格者才能授予官职。考试内容上,明经、进士两科最初都只是试策,考试的内容为经义或时务。后来这两种考试的科目虽有变化,但基本精神是进士重诗赋,明经重帖经、墨义。
  幻灯片显示:
  
  生2:像我们做的补全句子。
  师:什么题型?
  生2:哦,是填空题。
  师:你怎么看待这种题型?
  生2:考试内容比较难,难考中。
  生3:比较简单,就是看谁背得多,记得牢。
  师:和进士科比较,你觉得哪个更难?
  生(异口同声):进士科难。
  师(笑):所以当时流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也就是说三十岁你还没考中明经科,你的年龄已经大了,如果五十岁还没考中进士科,你还是比较年轻的,还是很有希望的。(学生非常惊讶的样子)
  师:你知道,在中国科举考场上,年龄最大的考生有多大吗?
  生2:80岁。
  师:是100岁,他的曾孙打灯笼把他送进考场,灯笼上写着四个字“百岁登场”。(学生惊奇不已)
  师:在当时人们是如何看待科举考试的呢?
  大屏幕显示:
  
  师:《论语》是哪个学派思想的代表作?
  生(齐):儒家。
  师: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哪个学派的?
  生(齐):儒家。
  
  师:从中你能看出当时人对科举制持什么态度?
  生:普遍认可科举制是做官的最佳途径,且都以进士出身为荣。
  大屏幕显示:
  
  师:进士及第是一种很高的荣誉,人称“登龙门”,同榜人要凑钱举行庆贺活动,以同榜少年二人在名园探采名花,称“探花使”。要集体到杏园参加宴会,叫“探花宴”。宴会以后,同到慈恩寺的大雁塔下题名以显荣耀,所以又把中进士称为“雁塔题名”。唐代孟郊曾作《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所以,“春风得意”又成为进士及第的代称。不少高门权贵还要挑新科进士做女婿,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进士及第”被列入人生四大喜事了吧。(师过渡)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大约十万余名进士,这是中国古代“公务员”的主要来源。
  师:下面这些人都是进士出身,甚至还有状元。你知道他们吗?请给他们归归类。
  大屏幕显示:
  
  生3:房玄龄、姚崇、张九龄是一类,韩愈、柳宗元、陈子昂、白居易、王维、刘禹锡是一类,颜真卿和柳公权是一类。
  师:你为什么这么分?
  生3:他们中有文学家、艺术家、书法家。韩愈、柳宗元列居唐宋八大家之中,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韩愈的《师说》、柳宗元的《江雪》、王维的《渭城曲》、白居易《赋得原上草》、刘禹锡的《陋室铭》都很著名。颜真卿的“多宝塔碑”、柳公权的“玄秘塔碑”,人称“颜筋柳骨”。
  师:结合本课知识,你从中看出科举制对隋唐时期有哪些影响?
  生3:唐代之所以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和科举制的完善是有关系的,科举制选拔了一批有雄才韬略的政治家。
  生2:科举制以诗赋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促进了唐文学尤其是诗歌的繁荣,涌现了一大批卓越的诗人和千古传唱的名句。
  生5:科举制也促进了书法和绘画艺术的繁荣。
  唐诗接龙游戏
  现在正是春暖花开的日子,我们开展了一次描写春天景物的唐诗接龙游戏。各个小组做准备,教师请学生做评委。学生们个个摩拳擦掌,踊跃参加,使课堂出现高潮。
  生1: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唐代 王维)
  生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钱塘湖春行》(唐代 白居易)
  生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唐代 杜甫)
  生4: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滁州西涧》(唐代 韦应物)
  生5: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唐代 贺知章)
  生6: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绝句》(唐代 杜甫)
  师:大家的文学功底不错啊,能找出来这么多描述春天的唐诗。尤其是第三组的同学表现更为突出,我宣布此次比赛第三组获胜,课堂记录员会给表现好的同学记功。其他小组加油!
  师:在别的方面呢?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这说明科举制还对哪些方面产生了影响?当时还有一些没有考中进士的读书人,他们怎么谋生?
  生3:教书。
  师:这对什么有影响?
  生5:对教育有影响,扩大了教育范围,促进了学校数量的增加。
  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板书如下。
  影响:一、巩固统治,促进繁荣;二、促进教学、文学、艺术等发展。
  师:科举制除了对隋唐社会有影响外,对世界其他国家以及我们今天的考试制度有没有影响呢?
  大屏幕显示资料:
  
  生6:对中国以至东亚、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代的考试制度追根溯源都来自中国的科举制度。
  师:科举制对哪些国家有影响呢?
  生1:最初东亚的日本、韩国、越南都曾效法中国举行科举,越南科举制的废除还要在中国之后。16至17世纪,欧洲传教士在中国看见科举取士制度,通过自己的游记把它介绍到欧洲。18世纪启蒙运动时,不少英国和法国的思想家都推崇中国这种公平和公正的制度。
  生2:在唐朝时期许多外国留学生来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如新罗的崔致远就中了唐朝的进士,而且被授官。
  师:崔志远还做了“中国的公务员”啊!可见唐朝开放程度如此之高。
  课堂总结
  师:现在请大家来总结一下这节课的主要内容。
  生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科举制从隋朝创立到唐朝完善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几个皇帝——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以及科举制在隋唐时期适应了形势发展要求,促进了隋唐繁盛局面的形成,也对唐朝诗歌的繁荣产生了一定影响。
  生2:我还知道隋炀帝统治时期产生了科举制。武则天还创立了殿试和武举。世界考试制度都来自于中国的科举制。
  师:对啊!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次创新,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对世界文明也做出了巨大贡献。科举制在隋唐时期的积极作用是很明显的,但是它重诗赋,轻实用技术,对自然科学的发展是不利的。到明清时期,科举制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当时对科举制有了更严格的规定。考试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试的格式为八股文,不允许发挥个人见解,应试者只有死读经书,按照格式答卷,才有希望考取。这种做法严重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遭到世人的反对,最终走上穷途末路。科举制延续1300年后在清朝末年被废除。这在以后我们讲明清史的时候会继续学习。今天我们就探讨到这里,大家表现很好,以后继续保持。
其他文献
笔者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以新课标改革为契机,探究中学语文“五情”阅读教学模式,揭示“引情、激情、动情、共 情、悟情”教学课程基本规律.“互动激情”是其中重要一
一、基本情况第十一届全运会蹦床预赛暨2009年全国蹦床锦标赛于5月18—23日在福州市举行,福建省体育局和福州市人民政府承办此次比赛。来自全国15个省市的291名教练员、运动员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为了迎接信息化社会对教育提出的种种挑战,多媒体网络教学应运而生。    手段直观新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为一名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和活动因素,利用多媒体课件具有大量的视听信息、虚拟现实技术和图形文字、三维动画等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激起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使认知原理中的情境学习理论和问题辅助教学
审视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曾一度被忽略的“课堂有效性”问题重新回归人们视野。崔峦先生在小语会第八届学术年会《建设高质量的小学语文教育》的报告中提出“要大力改进课堂教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分层教学模式将逐渐的进入高中语文课堂,因此,本文对高中语文分层教学
八分之一的由来就一堂40分钟的语文课而言,5分钟就是它的八分之一,选择这八分之一的时间来进行课前的练习基于以下的原因。
语言来源于生活,又实践于生活。英语本身就是一种交际性语言,英语教学实际就是语言教学。所谓英语教学生活化,即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成为真正的语言交际过程。教育家Jespersen说:“教好外语的首要条件是给学生尽量多的事去做,而且用英语做。学生必须沉浸在里面,而不是不时地洒点水,他必须全身投入水里,感到自然……”提倡生活化教学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能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国家必修课程,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其地位和重要性毋庸质疑。如何才能切实有效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呢?笔者选取了来自江门地区
在新课程改革中,转化后进生依然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难题。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是直接关系到全面贯彻实施新课程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培育新世纪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大问题。如
蹦床世界杯保加利亚站比赛于2009年4月22日-4月25日。在保加利亚首都索菲亚举行。来自22个国家的近200名男、女运动员参加了比赛,比赛项目有:成年组男、女网上个人,双人同步。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