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的病人

来源 :科学大观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0m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年前的3月18日,一个叫走饭的姑娘离开了凡俗世界。她罹患抑郁症,选择自己结束生命。她有个非常有意思的微博账号,很多人因此认识了她。
  在她走后,评论区来了很多人。抑郁症患者在这里交流病情和治疗经验,或只是单纯地发泄情绪。一些人日日来打卡,絮叨三餐和恋情;一些人路过,向沉默的账号打招呼,告诉她世界的一些美好之处。有科学团队利用这里的数据研究人类情感,也有志愿者在这里发现潜在自杀者,拯救了一些生命。
  我和走饭共享一种疾病,至少我的医生是这么认为的。去年11月,我去北京市安定医院就诊,医生判断我具有重度抑郁症症状,而且很可能持续了很久。我至今都时时怀疑她搞错了,因为我太正常了。知道这件事的朋友也偶尔会表露出惊讶,因为我太正常了。
  我非常喜欢我的工作、家人和朋友。我抖机灵的能力从未疲软,保有对一切不健康但好吃食物的渴望。我见人时并未形容憔悴,坚持着我不算成功的眼妆试验。我高谈阔论,追剧看书,最主要的是,我努力尽一个好家人、好职员和好友人的本分。如果我偶尔拖延、敷衍或者在压力下掉眼泪,那应该是源于我的人性本能,而非病情所致。
  也可能是因为这种“正常”,我几乎从不吐露自己的精神状况。得病让我觉得很不好意思,我怕给别人添了麻烦,也恐惧他人强行给予我的歧视或优待,偏见或善意。我很怕别人觉得我也是在赶时髦。我是一个“深柜”抑郁症患者。
  我慢慢地发现,我这样的人在这个城市实在很多。他们隐藏在我热热闹闹的朋友堆里。我得病之后可能触发了某些雷达,于是我们互相辨认。我们只是很偶尔讨论病症,好像讨论“双11”购物清单。他们给我推荐好医生,以及哪家医院开药比较柔和,药量适中。新冠肺炎疫情多少影响了我们开药,大家交流哪家线上平台更靠谱。
  上周我询问“你们想死的时候怎么办”,这是一个不错的问题,大家都给出了一些建议,包括一边痛哭一边观看在线学习视频。“你得晃一晃,找点事做,把这个念头晃掉。”一个姑娘告诉我。
  结束生命是一个经常会出现的念头,但也不是难以对付。它只不过是一只尾随我的恶狗,我下蹲或者扔个石头它就呜呜哀鸣着跑掉了。我一直非常怕死,难以想象那种空旷——没有呼吸,没有念头,什么都没有。但有时我也会觉得活着太辛苦了。软弱的时候我不是想死,我只是想停止活,就一小会儿。
  得病之后我开始明白这些人类基本状态的细微差别。就像我开始明白,爱和喜欢不等同于快乐。我仍爱这个世界,爱家人、自己。我喜欢电影、某个好看的明星或一条绿裙子。在其他人那里,这种热烈的情感会通往高兴,以至于他们会将这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混为一谈。而在我这里,这个连接中断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至今仍没有体会过文学作品里描述的抑郁症患者“万念俱灰”的感觉。我只是很尴尬,有时有点不知所措:世界在我眼中仍然是彩色的,可那又如何呢?但爱也一直让我活下去。它变成了一种需求,我需要能给予这个世界爱。如果我终止了自己的生命,那我的爱也将停止了,我不能忍受如此。

  最初发病时我以为只是肢体出问题了。差不多两年的时间里我经历着越来越剧烈的疼痛,可始终检查不出个所以然。直到有一天我发现,自己在说话时会经历一些骤然的卡壳,好像闪电把一片空白劈进了我的头盖骨。我去医院,经历了一系列非常好笑的检测,包括一种像冷战题材电影里美国特工抓外星人的把戏:脑袋上戴一个编织着小球的大网兜,在一个女声提示下玩组词游戏,与此同时,电脑观察着我的大脑。
  医生推测,我将情绪压抑在身体里,而它们最终钻了出来,窜上了神经,让我痛得嗷嗷直叫。这让我很不服气。我差不多是我见过的人中情绪最稳定的,我很少焦虑,从不崩溃,定期为爱情电影哭泣从而健康宣泄出眼泪。
  但我也不能否认,那些可能不受控的情绪正在扰乱我的生活,集中体现在“又来了”的时刻。我开始表现出异常的状况,并越来越频繁。我的家人不知如何形容这些状况,于是统称为“又来了”。究竟谁来了?我们都不想多说。
  “又来了”的时候,我可能会突然结巴,词组消亡在我的大脑里,像饼干溶化在牛奶里;我可能会痛哭,哭到浑身颤抖,像一把无法正常关闭的电动牙刷。
  这些状况通常毫无原因。这让我很愤怒,好像回到家发现一个强盗正坐在我的餐桌边喝牛奶,而我无能为力。一些情形也会触发它“来”。在得病前我就对周围人的情绪非常敏感,得病后这种观察带来了极大的麻烦。那些他们自己都没察觉的情绪,我捕捉到,团成一个球塞进自己的身体,直到它们互相反应成一个炸弹,在我的系统中爆炸。
  一些无心之语,一个非常微小的错误,会随机性地让我愧疚异常,让我质疑自己的整个存在。我曾因为外卖点辣了而觉得有愧于家族,恨不得自裁谢罪。整个晚上我以自己的存在为耻,整个星期我反复咂摸着家人的评价,“太辣了,点得有点失败”。这个过程于我的内心舞台进行,没有影响工作,也没有家人察觉。两个月后我回忆这场大戏,感到不可思议。
  在這些小状况之外,我仍是那个稳定的自己。我是人群中的幸运儿,出生于一个充满爱的家庭,父母和睦;我接受了不错的教育,工作很有成就感;婚姻平稳,孩子可爱,丈夫也愿意负担一半家务。我的生活也有裂缝,那些幽深的、不能为外人道的瞬间。但谁的生活没有呢?
  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个病症会选上我。一些论文说是我脑中的化学元素在开一个不太得体的party(聚会),一些论文说是我的基因有问题。那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还活着。
  根据世卫组织的调查,全球每100个人里有4个人患有抑郁症,而全球3.5亿患者中只有不到十分之一接受了治疗。如果你感觉到异常,请及时去挂号咨询。得病不可怕,现代医学能给你很多帮助。
  ◎ 来源|中国青年报
其他文献
这两个月,90后妈妈陈奚萌跟小学一年级的儿子“杠”上了。一边“吼”着上网课,一边悄悄找心理医生咨询。  实际上,陈奚萌的儿子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真正在课堂学习的时间只有几个月而已。老师在线上讲课,他在本子上涂鸦,不完成作业,甚至在上课期间睡着了。  “我把平时逛街、美甲、唱K的时间统统给了儿子!然而,他的行为却让人抓狂。”疫情期间,全天候陪伴儿子的陈奚萌在吐槽的同时,透露着委屈。  焦虑的不止陈奚
期刊
两艘飞船准备与空间站对接。  现在的国际空间站拥有美国的“命运号”、欧洲的“哥伦布号”、日本的“希望号”三个大型实验舱。同时,三个节点舱也有一些任务机柜。此外,俄罗斯的“曙光号”和“星尘号”舱段也可以兼职做不少科学实验。特殊的实验环境  利用太空中的微重力、强辐射和超低温环境,国际空间站上可以开展许多地面上无法开展的空间科学实验。  在药物学研究方面,由于太空中的微重力减少了地球上的重力对实验的影
期刊
中国海关总署已全面启动健康申报制度。  在中国疫情基本得到控制的情况下,全球疫情却面临着“大流行”的趋势,防控境外输入成了中国不得不面对的一道难题。  为防控境外输入病例,中国海关总署已全面启动健康申报制度,要求所有出入境人员都必须进行健康申报。中国外交部于3月8日成立防范境外疫情输入风险应急中心,该中心将收集分析各类信息数据,联络指导各驻外使领馆,开展好防控疫情输入工作,推动成立双多边联防联控机
期刊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蝙蝠具备了超强的DNA损伤修复能力。超强的DNA修复能力让蝙蝠的免疫系统变得十分神奇,修复基因在完成本职工作之外还能显著抑制病毒的复制。  蝙蝠细胞耐热性很高,在40℃的体温下仍然能保持相当稳定的状态,这也一定程度地抑制了病毒的复制。当然百万年的共同生活让一些病毒已经适应了高体温,这意味着在感染人类后,我们身体常规的发热机制可能无法对病毒的复制造成有效的干扰。  2月底,《中国
期刊
3朵红白相间的“伞花”在酒泉东风着陆场上空盛放,随后6个气囊打开。  5月8日13时49分,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稳稳降落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新飞船试验船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在此之前,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向试验船发出返回指令,服务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试验船返回舱制动发动机点火,试验船返回舱安全着陆。搜救分队及时发现目标并到达着陆现场开展处置。  自5月5日18时在中国
期刊
截至 2020年3月30日24时,无症状新冠肺炎病例1541例,其中境外输入205例,4月1日起我国已将无症状感染者情况列入每日通报。3月30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要求抓好巩固防控成效各项工作,突出做好无症状感染者防控。  无症状感染者是指无发烧、咳嗽、咽痛等自我感知的临床症状,同时也没有临床可识别的症状和体征,但呼吸道等标本新冠病毒病原学检测呈阳性。  3月
期刊
海平面上升、極端天气频发、传染病风险增加、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正感受到气候变暖日益明显的影响。  在菲律宾的乌巴岛上,海水经常漫进岛上唯一一所小学的教室,孩子们的课桌脚都泡在了水里,这是气候变暖加剧海洋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的结果。菲律宾一些河流三角洲也面临严重的海水倒灌,沿海平原的农业生产受到威胁。和菲律宾一样,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正感受到气候变暖日益明显的影响。  根据联合国
期刊
经过两个多月的奋战,期待已久的湖北武汉地区新冠肺炎新增确诊病例“归零”终于到来,万千援鄂的白衣卫士在民众的挥泪送别中陆续撤离。这些讯息无疑是令人欣慰的,但这场人类与病毒的较量还并未结束。  全球化的依存越来越紧密,每个生命体之间像是多米诺骨牌一般,被病毒意外轻轻一推,便溃散一片,生活家园被迫按下“暂停键”。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亚当子孫皆兄弟,兄弟犹如手足亲”,在中国抗疫最艰难的时刻,中国
期刊
虎门大桥。  近日,虎门大桥异常振动的新闻引发了全国性的关注。在新闻报道画面中,这座大型悬索桥的晃动幅度相当大,根据专家组初步判断,这次振动是由风引起,“特定风环境,引发了桥梁涡振现象”。  這让不少人联想起曾经发生过的几起大型桥梁坍塌事故,不禁担心起它的命运来。  什么是悬索桥,它为什么对风敏感?桥梁史上风造成的重大灾害给了人类哪些启示?涡振是如何产生的?我们需要为虎门大桥的命运感到担忧吗?想要
期刊
非洲草原。  新冠病毒的肆虐,大概是2020年冬春之交的最惨痛记忆,或许也是近10年对我们健康的最大挑战。让我们焦虑的,或许不是病毒有多致命,而是这种神秘的、行迹诡异的病毒,让毫无经验的人们防不胜防。它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人类曾经用了两个多世纪,似乎是“战胜”了大量致命的传染病,将人类的平均寿命大大提高。但是否又会有新的疾病出现,对人类社会发起挑战?纽约城的怪病  1999年,这个夏天对纽约人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