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是一门综合类的人文学科,不仅仅蕴含了丰富的语文知识,它还塑造了一个个高尚的主人公形象,这些都蕴含了德育教育闪光点,是不可多得的德育教育素材。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寻找语文教学和德育教育的契合点,让学生在语文课堂接受文学素养和德育素养的熏陶,帮助小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道德标杆,提开小学生的德育素养,实现语文教学、德育教育的双赢,真正发挥语文学科的美育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fi72一1578(2019)09-0168-01
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还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充分发挥语文的美育价值。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师要把德育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深度解读教材,挖掘文章中蕴含的德育素材,引导学生学习先进入物的高尚品格,培养小学生勇敢提问、多思考、勤动手的良好语文学习习惯,提升小学生的德育素养。本论文深入剖析了当前语文教学融合德育教育的现状,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一课为例,提出了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策略。
1.深度解读教材,寻找语文教学和德育教学的契合点
小学语文课本甄选了很多贴近生活的佳作,通过描写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把深刻的人生哲理娓娓道来,把深奥的人生哲理转化为小学生浅显易懂的道理。例如笔者在讲解季羡林先生创作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篇课文时,笔者围绕本文的中心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开展教学,布置了几个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例如(1)德国人是如何摆自己家的花(2)时隔多年为什么作者还是说美丽没有变(3)德国人对于赏花的态度是什么,让学生自主在课文中国寻找答案。大多数学生能找出德国人家的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在家中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走在德国的街头只要一抬头就可以看到花团锦簇的花的海洋,时隔多年德国人民爱花的习惯没有变,依然用自己的化点缀了街头风景。笔者结合德国人民惜花爱花的情怀,带领学生学习德国人民用自己的花装点大家的街道,把自己家的鲜花让大家来欣赏,每一个人都这样想、这样做,所以才形成了德国街头花的海洋,我们应该学习德国人民这种可贵的品质。
2.联系学生生活,启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
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语文素材,语文教师要带领学生挖掘生活中潜藏的语文素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启发学生对生活的深度思考。还是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篇课文为例,笔者在教学时运用多媒体展示了充满了异域风情的德国街头图片,展示了德国街头小巷盛放的花的海洋,让学生感受到花的绚烂美丽。基本上每一个家庭都有养花的爱好,小学生对于养花并不陌生,笔者以养花为切入点,鼓励小学生踊跃发言发表自己对于养花的看法。有的学生讲述了自己养花的经历,养花需要每天精心的照料,浇水、施肥、光照缺一不可;有的学生讲述了家人养花的经验,绿植是最好养的,开花的植物不太好养。笔者引导学生把德国人民把自己的花给别人看的奉献精神,对比生活中那些在公共场所摘花偷花的行为,启发学生对于生活的思考。笔者结合课文内容,延伸到生活中常见的不文明行为,养出漂亮的花是不容易的,公共场所的花是为了美化公共环境,教导小学生要爱护花草树木,做一个文明小少年,引导小学生从小树立爱分享的品质,美好的东西要和大家一起分享,把美好传递出去,让更多人享受到这份美好,提升小学生的德育素养。
3.品读重点词句,渗透德育教育
每一篇文章都与明确的主旨,语文教师要带领学生品读重点语句,带领学生把握全文的情感脉络,同时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笔者在讲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篇课文时,抓住了全文的重点句,例如“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作者女房东莞尔一笑地回答“正是这样”、“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引导学生对这个句子进行重点理解。德国人民把自己的花给别人看,这样走在街上就可以看到别人家的花,欣赏到了更多的花,时隔多年德国人民依然坚持着这个赏花风俗,这就是德国的民族风骨,也就是我们中国文化中倡导的“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情怀。作者时隔多年再次踏上德国的土地,依然对德国街头花的海洋记忆犹新,表达了对这种美丽景色的赞叹,也是对第二故乡德国的赞美。时间在走时代在变,但是可贵的民族气节不会变,在新时代愈发焕发出了生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博采众长,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知识水平,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
语文教师要带领学生品读重点词句,让学生领悟作者的创作情感,也是开展德育教育的好时机,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美育价值,在日常教學中要渗透德育教育,深度解读教材,寻找语文教学和德育教学的契合点,联系学生生活,启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品读重点词句,渗透德育教育,提升小学生的德育素养。总之,民族精神太重要了,要想成为世界强国,积极的生活性,高规格的生活要求和一贯的生活品味是分不开的。
参考文献:
[1]黄新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5,(14).
[2]赵艳辉.试析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5(36):147.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fi72一1578(2019)09-0168-01
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还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充分发挥语文的美育价值。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师要把德育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深度解读教材,挖掘文章中蕴含的德育素材,引导学生学习先进入物的高尚品格,培养小学生勇敢提问、多思考、勤动手的良好语文学习习惯,提升小学生的德育素养。本论文深入剖析了当前语文教学融合德育教育的现状,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一课为例,提出了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策略。
1.深度解读教材,寻找语文教学和德育教学的契合点
小学语文课本甄选了很多贴近生活的佳作,通过描写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把深刻的人生哲理娓娓道来,把深奥的人生哲理转化为小学生浅显易懂的道理。例如笔者在讲解季羡林先生创作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篇课文时,笔者围绕本文的中心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开展教学,布置了几个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例如(1)德国人是如何摆自己家的花(2)时隔多年为什么作者还是说美丽没有变(3)德国人对于赏花的态度是什么,让学生自主在课文中国寻找答案。大多数学生能找出德国人家的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在家中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走在德国的街头只要一抬头就可以看到花团锦簇的花的海洋,时隔多年德国人民爱花的习惯没有变,依然用自己的化点缀了街头风景。笔者结合德国人民惜花爱花的情怀,带领学生学习德国人民用自己的花装点大家的街道,把自己家的鲜花让大家来欣赏,每一个人都这样想、这样做,所以才形成了德国街头花的海洋,我们应该学习德国人民这种可贵的品质。
2.联系学生生活,启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
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语文素材,语文教师要带领学生挖掘生活中潜藏的语文素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启发学生对生活的深度思考。还是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篇课文为例,笔者在教学时运用多媒体展示了充满了异域风情的德国街头图片,展示了德国街头小巷盛放的花的海洋,让学生感受到花的绚烂美丽。基本上每一个家庭都有养花的爱好,小学生对于养花并不陌生,笔者以养花为切入点,鼓励小学生踊跃发言发表自己对于养花的看法。有的学生讲述了自己养花的经历,养花需要每天精心的照料,浇水、施肥、光照缺一不可;有的学生讲述了家人养花的经验,绿植是最好养的,开花的植物不太好养。笔者引导学生把德国人民把自己的花给别人看的奉献精神,对比生活中那些在公共场所摘花偷花的行为,启发学生对于生活的思考。笔者结合课文内容,延伸到生活中常见的不文明行为,养出漂亮的花是不容易的,公共场所的花是为了美化公共环境,教导小学生要爱护花草树木,做一个文明小少年,引导小学生从小树立爱分享的品质,美好的东西要和大家一起分享,把美好传递出去,让更多人享受到这份美好,提升小学生的德育素养。
3.品读重点词句,渗透德育教育
每一篇文章都与明确的主旨,语文教师要带领学生品读重点语句,带领学生把握全文的情感脉络,同时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笔者在讲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篇课文时,抓住了全文的重点句,例如“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作者女房东莞尔一笑地回答“正是这样”、“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引导学生对这个句子进行重点理解。德国人民把自己的花给别人看,这样走在街上就可以看到别人家的花,欣赏到了更多的花,时隔多年德国人民依然坚持着这个赏花风俗,这就是德国的民族风骨,也就是我们中国文化中倡导的“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情怀。作者时隔多年再次踏上德国的土地,依然对德国街头花的海洋记忆犹新,表达了对这种美丽景色的赞叹,也是对第二故乡德国的赞美。时间在走时代在变,但是可贵的民族气节不会变,在新时代愈发焕发出了生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博采众长,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知识水平,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
语文教师要带领学生品读重点词句,让学生领悟作者的创作情感,也是开展德育教育的好时机,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美育价值,在日常教學中要渗透德育教育,深度解读教材,寻找语文教学和德育教学的契合点,联系学生生活,启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品读重点词句,渗透德育教育,提升小学生的德育素养。总之,民族精神太重要了,要想成为世界强国,积极的生活性,高规格的生活要求和一贯的生活品味是分不开的。
参考文献:
[1]黄新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5,(14).
[2]赵艳辉.试析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5(3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