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背景下高中语文课程拓展初探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tian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末,中国的社会转型带来了与之相伴的文化转型,与已经步入正轨的社会转型相比,文化转型的历史任务尚未完成。当前中国还处于一种多元文化共同并存、相互杂交、相互冲突的阶段,缺乏一个主导性的新文化规范。而文化又影响和制约着语文教育的发展方向,多元文化的冲突和融合既给语文教育的变革与发展带来了机遇, 同时也使其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和挑战。语文教育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究竟如何自处、如何取舍,是一个值得研究和讨论的问题。而在这样的多元文化背景下,语文课程的拓展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要“注意跨领域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涉猎,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那么,又如何“跨领域” 学习语文,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
  我认为应该立足课本,以教科书为主线,辅之以课外阅读,加以延伸、整合、比较、探究。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稍加尝试。
  一、课文延伸式拓展
  入选高中语文教材的大部分作品文质优美,具有典范意义。这些课文有的节选自名著,有的是某个作家的代表作。这为拓深和拓广提供了很好的舞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1—9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达400万字,高中三年要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它读物,总量不少150万字。可以说课内文本与课外阅读是构成中学语文最重要的最可操作的教学资源。课堂教学拓展着手于课内文本,着眼于广阔文学作品,对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广阔的“混沌阅读”中,构建较强的语文素养、审美能力、人文素养。
  总之尽可能由节选作品向原著或该文作家其它作品作相应引申,使学生一方面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另一方面引起进一步了解作者全部著作的愿望,从而促进语文学习。
  二、专题比较式拓展
  专题比较式拓展贵在引导学生发现某二文中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解读文本,从而实现阅读视野的拓展、语文思维的迁移,进而实现目标。叶圣陶先生说过:“就读的方面,若不参考、分析、比较、演绎、归纳、涵咏、体味,哪里会‘真知’读,哪里会‘真能’读?”比如:通过《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二文比较,才能“嚼之如饴,芳香溢口”,深味王安石、苏东坡各自风格。前者侧重于议,在“务为有补于世”,作者借游褒禅山之前后洞谈学子们应“深思慎取”的道理,在布局方向,游洞为谈“秘诀”作证,“秘诀”则为论“深思慎取”奠基,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先分说后归纳,先具体后抽象,思想深刻,语言精妙,已辟山水游记笔法之一径;后者则着力于叙,以“疑”发端,依“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行文,详细叙述夜游石钟山过程,尽其摹形摹色摹声之能事,给人亲临其境之感,或惊、或恐,且喜、且愕,别有一番情趣。二文分别阐明了一个道理,两文都体现了作者各自的艺术风格……通过对比,让人玩味不已。《琵琶行》《李凭箜篌引》两首诗都描写了音乐声调由低到高再到低的抑扬疾深变化的全过程,它们均用比喻手法、正面侧面相结合手法,尽现音乐艺术描写之妙。
  三、单元整合式拓展
  现行中小学语文教材都是按主题分组编排的,同主题下的一组文章训练目标一致,学习要求相近,这给单元整合提供了可能。一般的在同一组内编排4-6篇文章,单元整合教学的基本思路就是:在单元主题的统领下,以单元训练目标和要求为纲,打破一篇课文教2-3课时的常规做法,一课时教多篇同主题课文。
  四、问题探究式拓展
  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中的个性倾向性渐渐明显,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差异逐渐增大。论题探究式拓展以问题为中心,以有一定涵盖性、综合性问题为拓展方向;学生在此过程中可自主探究,切磋问题,通过讨论、争辩、分析、综合、交流达成目标。
  總之,问题探究式拓展对学生语文知识、思维、能力的综合运用与提高是大有裨益的,将成为新时期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
  在多元文化共同并存、相互杂交、相互冲突的背景下,拓展延伸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部分,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适当拓展是必不可少的,有效方法课堂拓展是我们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这样能使学生在思维上得到锻炼,在情感上得到感染,在表达上得到提高。
其他文献
本文系2017年河南省中小学多文本阅读实践研究专项课题《中学多文本读写结合策略研究》(立项编号:dwbyd17011514)研究成果。  一个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会努力追求对学生用对的方法进行对的教育。可是随着一届届学生的更替,不难发现中学生阅读能力越来越低,如此低的阅读能力对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造成了严重障碍。这也是普遍的现象。于是便有了无数的语文教师思考并研究怎样通过阅读课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的
期刊
副标题在第一线教育教学工作者中常常被忽视,没想到的是这个不起眼的地方却入了今年高考命题人的法眼,不由得让广大师生另眼相看。  全国高考试卷深受人们的关注,今年的全国三作文如下:“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
期刊
审美性教学,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借助美学理论、美学方法引导、开发和释放学生的情感,进而使学生带着情感领悟教学内容的寓意,进而丰富学生的知识,升华学生的情操和品格。而诗歌以简短、凝练、优美的文字,向学生展示诗人的情感和当时的社会背景,通过诗歌的审美性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共鸣,帮助学生在理解诗歌本意的基础上,感受诗歌所呈现出的美的意境,进而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一、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现状 
期刊
教育问题已经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下一代的教育情况牵动着一个家族、一所学校、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等各方人士的心。美国全国受教育委员会提供的53项研究有力地表明:与家庭、社区保持联系的学校,其学生的表现优于其他学校;良好的家校合作,能密切师生和亲子之间的关系,从而深化他们的权威和对学生的影响力。在寻求家校成功合作的实践中,前苏联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话表达了广大中学教师和家长的心声:“教育的效果取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下面,就我班的环境布置,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以幼儿的眼光自主创设环境  我班三位教师观察孩子的兴趣点和需求,让幼儿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班级环境的创设,把区域和墙面创设的主动权交给孩子,激发他们
期刊
一、多元文化概念的界定  多元文化承认文化差异,但强调文化平等,尽管由于不同群体在政治经济权力占有上的不平等以及那些被视为“非主流”的各单元文化群体自身的妄自菲薄造成的文化上的不平等,但多元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蕴涵,为文化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尊重文化差别,提倡多样文化的共存与互补,了解自身文化的基本特点,将单元文化置于多元文化的背景中进行现代解读,是单元文化走向丰富和厚重的有效途径。多元文化
期刊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教学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采取适当的方法,为实现班集体共同目标,不断进行调整和协调的综合性活动;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劳动、课外活动等各项工作的管理教育的活动。  一、身教重于言教,建立良好的家教“行为场”  在我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特别注重家庭教育,俗话说得好:“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
期刊
一、创设良好氛围,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学习者通过自己练习、探索、发现,所获得的知识才真正有效。”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给读书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创设自主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强烈的学习责任感,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首先,要营造自学氛
期刊
学生的从众心理较强,如果有一个浓厚的读书氛围,他们就容易加入到读书的行列中来。而氛围又是培养人性格、习惯的关键所在,大家熟知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孟母的根本目的也正是希望为孟子创造一个浓郁的读书氛围。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他的著作《柏拉图文艺对话录》中指出:“使我们的青年们像在风和日丽的地带一样,四周的一切都对健康有益,天天耳闻目染于优美的作品,像从一种清幽的境界中呼吸一阵清风,来呼吸它们的好影响,使他
期刊
教师做为一种特殊的职业,在人类发展中肩负着人类优秀思想文化的传播、培养教育下一代的重任。“想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胸中光明;想要点燃别人,首先自己心中有火种”。这句话道出了教师职业的特殊與神圣,要胜任这个职业,就必须具备并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敬业、好学、爱生则是高尚师德的三大支柱。  一、敬业——师德修养的关键  敬业精神是教师自觉承担社会和国家所规定的教师义务的体现。具有这种精神,教师就能反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