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观察颞叶癫痫患者前颞叶切除术后视野缺损的发生率以及手术切除范围与视野缺损的关系.方法 25例前颞叶切除术的患者于术前及随访时行视野、磁共振(含DTI弥散张量序列)检查,根据视野缺损严重程度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B、C三级.手术后视放射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的下降(△FA)代表Meyer袢受损情况.比较不同视野缺损组之间前颞叶切除范围的差异;并对切除范围和△FA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 前颞叶切
【机 构】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100050,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颞叶癫痫患者前颞叶切除术后视野缺损的发生率以及手术切除范围与视野缺损的关系.方法 25例前颞叶切除术的患者于术前及随访时行视野、磁共振(含DTI弥散张量序列)检查,根据视野缺损严重程度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B、C三级.手术后视放射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的下降(△FA)代表Meyer袢受损情况.比较不同视野缺损组之间前颞叶切除范围的差异;并对切除范围和△FA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 前颞叶切除术后22例患者出现象限盲.前颞叶平均切除长度:A组31.1 mm,B组42.5 mm,C组50.4 mm,A<B<C组(P<0.05).手术侧的△FA与切除范围旱线性相关.结论 前颞叶切除术破坏视放射导致视野缺损较常见.有必要术前应用DTI获得患者视放射的信息,进行术前风险评估。
其他文献
目的 了解神经外科患儿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探讨可能的相关原因.方法 选择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以及同期非血栓的神经外科患儿,统计比较其原发疾病以及手术时间等临床资料,分析可能引起深静脉血栓的原因.结果 18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儿,均有下肢深静脉置管的操作,主要的原发病为颅咽管瘤,手术时间较非血栓患儿明显延长(P<0.001).结论 神经外科患儿下肢深静脉血栓发
患者 女,5岁.因鼻塞5个月,行右鼻腔肿物切除术后2周入院,病理为“脑膜瘤”.查体:一般情况可,右眼稍向外突出,眼球活动自如,右鼻腔通气不畅,余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副鼻窦CT平扫示:右侧筛窦为一类球形高等密度影,密度不均,中央为软组织密度,壁完整、光滑,呈骨样密度,厚薄不均,近鼻腔侧有缺损,向后侵及蝶窦,外侧挤压右眼眶内板使右眼球前突,并部分侵入右上颌窦,向对侧挤压造成鼻中隔左偏并侵入左侧后组筛窦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MCA)镜像动脉瘤的临床特征、影像学改变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9例18个MCA镜像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早期与择期、一期与分期相结合的方法处理MCA镜像动脉瘤,原则是先处理破裂动脉瘤,再处理未破裂动脉瘤.结果 动脉瘤直接夹闭17个,未处理1个.依据GOS判断:优良6例,轻残2例,重残1例.结论 将MCA镜像动脉瘤分为Ⅰ型(完全对称型)和
分手工操作版及电脑版,电脑版WCST有4种不同颜色、形状和数目标记的卡片,受试者按不同的匹配要求匹配卡,主要测定受试者的分类、概念形成、学习记忆和认知转移的能力,主要反映额叶功能,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种检测额叶功能的测验,常作为精神疾病患者和脑器质疾病患者额叶执行功能的评定和研究。
目的 分析单鼻孔蝶窦入路并结合神经内镜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蝶窦切除垂体腺瘤323例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结果 本组尿崩症病例发生率为52%,脑脊液漏19例(6%),迟发2例,2例行手术修补.颅内感染发生率3%(11例),其中1例因感染反复发作死亡.垂体功能低下8例,有2例患者因为感染和饮食不佳出现垂体危象,视力减退发生率2%(6例).结论 熟悉手术局部解剖,把握手术适应证,熟练
患者 男42岁.听力障碍伴行走不稳十余天入院.查体:听力下降,步态不稳,右侧巴氏征(+).诱发电位显示双侧听神经、双侧脑干听觉传导、双侧视觉传导通路功能障碍.B超示右肾多发结石.MRI示左侧枕叶团块状等长T1等长T2信号,病灶伴明显囊性变,周边环形短T2信号,水肿及占位效应不明显,周边呈低信号。
患者女,36岁.因头痛、间断发热伴左上肢感觉异常2个月,加重3 d入院.约2个月前因中耳炎后出现头痛,间断发热且左上肢麻木,当地应用抗生素治疗1周,自觉症状缓解,近3天来,上述症状加重.既往无特殊病史.入院查体:神志清楚,精神差,左上肢浅感觉减退,病理征未引出。
目的 探讨脊髓髓内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8例髓内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其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8例患者肿瘤均获手术全切除,术后均进行临床随访,随访时间3 - 108个月.术前有肌力下降的5例患者,术后3个月肌力较术前明显改善,有6例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感觉异常:所有患者MRI复查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脊髓背外侧生长且边界清楚,均匀强化的脊髓髓内肿瘤伴有明显神经根症状
目的 探讨3D-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3D-CTA检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16例,根据造影结果决定是否手术,部分患者进一步查3D-DSA血管造影.结果 592例患者共发现640个动脉瘤,23例查3D-CTA及3D-DSA均未发现动脉瘤.3D-DSA发现1例漏诊的动脉瘤.3D-CTA在估计动脉瘤大小及形态方面与术中+3D-DSA结果相似.3D-CTA清晰
人类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死率仍可达50%[1-2].高血压、吸烟、雌激素被认为是导致颅内动脉瘤发生的三个主要影响因素,其中高血压与颅内动脉瘤的发生相关性最强[3-4].本文回顾了高血压作用下颅内动脉瘤形成、发展机制的研究,探讨高血压患者颅内动脉瘤形成的可能机制,为进一步研究颅内动脉瘤,预防其发生、发展提供依据.一、颅内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