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月的上海,即便是已立春,但也依旧冷风瑟瑟。然而,在位于茂名南路上的锦江饭店中,服务生们正忙的热火朝天,这是他们每天必然要做的工作,比如擦拭毛泽东当年用过的书桌、金正日当年坐过的电梯,还有尼克松踩过的地毯。????
“老锦江”这是上海人对锦江饭店的昵称,这座新中国第一个国宾馆,见证了众多历史大事件诞生。如果你对锦江饭店的历史还不是那么熟悉,但若提到1972年中美共同在锦江小礼堂发表的《中美联合公报》,应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正是该公报,代表了中美正式建交,也正是在锦江饭店,中美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推开锦江饭店那两扇宽大厚重、雕有文艺复兴时期图案的大铁门,历史的荣耀与辉煌在这里交融。据了解,入住锦江饭店的客人中一半以上来自海外,其中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位首脑人物和政府要员,几乎囊括了半个世纪中的世界政坛风云人物,尼克松、蓬皮杜、田中角荣、撒切尔夫人、铁托、普京等都曾在锦江饭店留下足迹。
如今的锦江饭店是上海锦江国际酒店集团的旗舰酒店,并进行了多次的更新改造,尽管如此,他依旧履行着国宾馆的职责,诉说那些能够在明天成为经典的故事。
传奇的开始——董竹君
“锦江”——这块牌子的诞生就与传奇相伴。这个传奇的开始,就与一个女子的名字联系在一起,董竹君。新中国成立之初,周恩来总理在家宴请锦江饭店创始人董竹君时,就曾赞扬道,“多年来你为党做了不少工作,我敬你一杯。身为督军夫人,抛弃荣华,单枪匹马,参加革命,真难得!”
董竹君出身贫寒,为生活所迫沦为青楼卖唱女,结识革命党人跳出火坑,一变而为督军夫人,后又因不堪夫权肆虐,毅然摒弃荣华富贵。1935年,离婚后的董竹君在上海市中心大世界附近租下了一幢单开间一底三楼,创办了一家川菜馆。关于店名,董竹君选定了“锦江”两字,而选用竹叶作为店徽,与“竹君”之名相辉映。董竹君在继承川菜“一菜一味、百菜百味”少有共性滋味传统的基础上,改重辣为轻辣,严格掌握色、香、味的调和,把官场酒筵和民间酒筵的长处结合起来。经改良后的川菜,既保持了传统特色,又适合杂处上海的南北东西客人的口味。
“锦江小餐”开业后,各式人等既为品尝“锦江”川味新美食,又为慕董竹君这位奇女子之名,呼朋唤友纷至沓来,竟然楼上楼下人满为患。“锦江”日复一日客满拥挤,每餐各座都要接待几批客人,生意兴隆持续不衰。在杜月笙的帮助下,董竹君将店面进行了扩充,可同时容纳300位食客,“锦江小餐”改作“锦江川菜馆”。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领导来上海视察,又有外宾光临访问,而当时内有潜伏特务破坏,外有敌机轰炸,社会秩序很不安定。为此,市政府计划创办一个宾馆级的安全接待机构。1951年3月,副市长潘汉年派人见董竹君,道明来意:“市政府拟在上海设立招待贵宾的食宿场所,认为锦江饮誉海内外,又有你的名声,及你培养的思想进步、业务熟练的员工,希望锦江能担当这个光荣的任务。”董竹君欣然应命。经商定:锦江川菜馆与锦江茶室两店的所有设备与人员,迁移至长乐路上的华懋公寓,所有资产由政府盘下,新的饭店沿用“锦江”牌子,名“锦江饭店”,店徽仍是竹叶,由董竹君出任锦江饭店董事长。1951年6月9日,锦江饭店正式挂牌成立,新中国第一个国宾馆诞生。
每栋建筑都在见证历史
锦江饭店拥有5栋建筑,分别为锦北楼、贵宾楼、峻岭楼、锦楠楼和锦江小礼堂,他们每一栋都有其特别的意义。其中最为大名鼎鼎的,就要数锦北楼和贵宾楼。
锦北楼原名华懋公寓,是当年房地产大王英国爵士“跷脚沙逊”野心膨胀的产物。他在吞并了犹太人安诺家族的财产以后,选择黄金地段的法租界,建造了当年上海最豪华的酒店式公寓。这座当时上海的第一高楼采用英国歌特式风格,无论是蟹脚扶梯、铜门铁饰还是电梯厅别致的楼层指示钟,都吸引了沪上众多洋大人,房子还未完工,便已销售一空。
贵宾楼原名格林文纳公寓,是沙逊在华懋公寓一炮打响之后,于1935年投资395万银元建造的。它比华懋公寓更气派更雄伟,由中间18层、两边呈台阶式跌落至13层的对称建筑组成。整幢大楼都是两梯两户居家式的超豪华大套房,每单元有大小房8间,分成两套,每套间数不同,都成独立体系。整栋建筑以装饰艺术为特色,与当时被誉为世界最新的纽约巴克利维赛大楼相似。格林文纳公寓于1958年由锦江饭店接手经营管理。
贵宾楼对于锦江饭店来说,具有特殊意义,这栋楼里的中式西式套房是真正的总统套房。只有国家元首才能够入住。1959年,党的八届七中全会中,大部分的中央领导人都住在了这座贵宾楼。
尼克松总统1972年到锦江饭店来住的也是中楼。因为这个总统的主人卧室和夫人卧室是两边分开的,但是他夫人如果要到总统这个主人卧室去,她必定要经过外面有一个24小时警卫的走道。锦江饭店考虑到这个细节,把里面原来有一个衣帽间打通,让总统和夫人在里面也可以走动,到现在还保留着这个地方。
贵宾楼由东、中、西三部分组成,从外立面来看,他们是相通的。然而,为了私密性,实际上这是独立的三部分,就是说,如果你要从东面到西面去,需要先坐电梯下到1楼,再从1楼上到西面。目前,中条共有豪华套房31套,东、西两条为高端酒店服务公寓,目前出租情况良好。
位于锦北楼和贵宾楼中间的锦江小礼堂的历史地位也相当高,《中美联合公报》就是在这里发表的。起初则是为了1959年中共八届七中全会而建,短短28天,在锦江北楼与中楼之间的大花园内,建起了一幢方形建筑,可容纳300人开会。当时,为了保密,所有参加会议的服务人员提前一个月进入饭店,不能和外界再有联系。 1993年,尼克松第三次访华,再度重游锦江饭店小礼堂。此行让尼克松感慨万千,他站在礼堂中央说:“我要告诉在场的每一位,21年前,《中美上海公报》从北京开始起草,在杭州进一步磋商和讨论,最后在这里举行记者招待会正式发布。可以说,中美关系就是从这里起步的!”
如今,锦江小礼堂依旧全部用于会议和宴会,见证着一个个国家元首和政要的到访以及重要活动事件的诞生。
峻岭楼则是由6幢四层炮台式公寓组成,由于形似烽火炮台而又称“炮台楼”,他原本是华懋地产公司提供给峻岭公寓和华懋公寓的房客们洽谈生意和商务周旋的场所,也兼顾临时的客房角色,是当时华懋公寓和峻岭公寓放大了的专用客厅和书房。可以说,峻岭楼是上海滩最早的写字间范本。
锦楠楼则是5栋建筑中最年轻的一栋。由于锦江饭店承接众多重要的国事和外事活动,为改善饭店的周边环境以及出于安全等方面的考虑,锦楠楼因此建成。
周恩来的“老煮蛋”邓小平喜欢打台球
可想而知,作为国宾馆的服务人员需要拥有良好的专业素质与优秀的服务态度,而“人和锦江,礼传天下”的服务文化也已传承至今。
据了解,锦江饭店的服务人员多为上海本地人,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人,已经在此工作了多年。
在锦江饭店的档案馆里,有一本珍贵的小册子,这些都是当时的服务员们为了更好地照顾中央领导的起居生活,点点滴滴地积累下来的。这些保存在饭店档案馆中,发黄变脆的零碎纸片,一般人看起来可能觉得并不起眼儿,可对于饭店来说却是宝贝。纸片上记载着这样一些内容:
“周总理(周恩来):早喜欢吃老煮蛋、豆浆、喜欢在豆浆里加蜂蜜、甜食等物,平时喜欢与我们服务员聊天,了解我们的生活,了解市民群众的生活。总理喜欢饭后吃橘子,平时外出回来也喜欢吃水果之类,柠檬清茶、巧克力糖也都喜欢。文娱活动喜欢跳舞,喜欢京剧、淮剧。晚上办公至凌晨三四时,夜间不吃夜点心,只吃些水果……午睡起来时,一定要送上咖啡一杯。”
“邓大姐(邓颖超)有时想吃糖果和水果,都自己掏钱,绝不要公家花一分钱。没有事,她绝不去打扰总理,看书、看报她都在自己房里……不吃辣的和鱼、鸡、虾类。凡是冰冻的东西都不吃。文娱活动:喜欢看越剧和听评弹。”
“邓副总理(邓小平):喜欢安静,饮食上很随便,早上只吃些咖啡吐司、小笼包子等,茶一天要送3次。平时有空喜欢打台球,兴趣很浓厚,有时可以打到晚上两三点才休息……邓副总理这两天在卧房里看到对面淮海广场在打篮球、踢足球,说:‘这个节目倒不错。’一旁的警卫员这时对服务员说:‘可惜看起来路太远,否则首长倒很喜欢看’。”
还有“贺老总喜欢抽雪茄”、“陆定一爱吸熊猫牌烟”、“陈毅首长,早饭要看情况,起得早就吃。除了开会以外,喜欢看书,读毛主席著作。写字要用毛笔。”
除了以上手记,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能够细数。如里根夫人喜爱鲜艳的红色服饰,饭店事前专门为她定做了大红缎子的睡衣;斐济总理身材特别高大,在他来访前,饭店就专门为他设计制作了一双特大号的拖鞋。英国前首相戴卓尔夫人曾三次来过上海,都住在这里,饭店按照她的需要和爱好,在她下榻的房间放置了全套高级化妆品、烘发吹风器和她喜爱的珠花拖鞋,夫人十分高兴,称这里的接待一次比一次周到。
著名台湾女作家琼瑶当年走进锦江饭店的房间时,高兴得对锦北楼的6楼服务员们说:“呵,你们想得真周到!”原来,在她房间里,鲜花和水果在散发着幽幽的清香,服务员还根据她的爱好,在她的会客室中挂上了名家的书画、同时还给她备下了笔、墨水等文具用品,以方便她的写作。“这里有没有‘姜汁茄子’?我很想尝尝!”听说女作家很想尝尝“姜汁茄子”,餐厅的服务员赶紧去厨房联系,不一会,琼瑶如愿以偿了,她连声地赞叹:“味道好极了,我在台湾还从来没有吃过。”
对于服务,在锦江饭店有个口头禅:“硬件不足软件补。”顾名思义,设施设备的完善要有一个过程,这就需要靠服务来补足。确实在这点上,他们做到了。
锦江饭店服务的传承,或许我们已经看到,而创新是困扰所有老饭店的问题,如何利用饭店的历史底蕴,通过现代化的服务来彰显饭店的特色,这亦是锦江人需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