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怎么住

来源 :家居主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tianmei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格朗热公寓地处巴黎市中心,距离卢浮宫和杜伊勒里花园仅一步之遥。它原是法国国宝级女作家柯莱特(Sidonie- Gabrielle Colette,1873—1954)的宅邸。这位善于打破常规、不拘一格的作家,对室内靠窗的位置情有独钟;格朗热接手后,为了表达对这位传奇女性的尊崇.特意在窗前摆放了一张榻椅。这是一款一端有着靠背扶手、可坐可卧的家具作品。不止这一点,格朗热在这所公寓内施展自己独特的设计思想的同时,尽可能地保持原汁原味的柯莱特精神,譬如他还保留了柯莱特一幅由美国摄影师佩恩(Irving Penn,1917-2009)拍摄的镶着皇家红色画框的肖像照。当然,对格朗热而言,既然已经是这所公寓的主人.那主要的设计思路还是以自己的喜好为主的。
  “她一直住在这栋公寓中直至1954年去世为止,”格朗热如是说,“之后,她的女儿亦住在这里直到去世,大约有30年时间;然后,我便成为了这里的主人。我非常崇敬这位传奇女性,为了表达我对她的尊敬,我并未准备破坏原有空间装潢的一切。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不得不说这并不是我的风格以及我想要的生活;于是,我逐步对公寓进行了新的规划。”
  经过格朗热的不断翻修,公寓自是焕然一新。我们可以在室内看到法国室内装潢大师弗兰克(Jean-Michel Frank,1895-1941)、艺术家特里(Emilio Terry,1890-1969)、插画大师艾里布(Paul Iribe,1883-1935)、家具设计师诺尔(Alexandre Noll,188—1970)和阿布斯(Andr e Arbus,1903-1969)等人的家具装饰作品,与这些让人目不暇接的杰作相呼应的,则有瑞士雕塑大师贾科梅蒂(Alberto Giacometti,1901—1966)、西班牙画家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法国插画大师贝拉德(Christian B e rard,1902—1949)和英国艺术家伯恩琼斯(Edward Burne-Jones,1833—1898)等人制作的陶器与装饰艺术品,同时,还有美国摄影师佩恩、英国摄影师比顿(cecil Beaton,1904—1980)和法国摄影师巴尼耶(Fran ois-Marie Banier,1947—)的摄影作品等。这么多价值不菲的艺术品,对格朗热来说并非手到擒来,它们大多是由他特意聘请的一位成熟老练的艺术品收藏家所精心甄选的。20世纪60年代,格朗热曾趁着弗兰克的家具尚未进入收藏品名单之列,就以低价收了多款,如今也都珍藏于公寓之内。
  就建筑本身而言.格朗热并未做大刀阔斧的改动——包括飞檐、门道及餐厅里由19世纪制作的彩色玻璃天花等结构和细节都得以保留;但壁炉却未能“幸免”,即便如此,格朗热亦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做了些加减,且妥善地保护起来;铺贴墙面的帆布颜色取自巴黎王宫中石雕工艺的砂岩色,并以此色系将公寓内各个空间连成了一体。在这里,无论家具、装饰艺术品还是纺织品,都以新古典主义风格相互交融,成就了风靡一时的20世纪设计经典。
  对格朗热而言,这栋公寓建筑是他向世界展示自己设计理念的完美舞台,即以当代的设计理念给予过去的设计风格以全新的诠释。比如,一组由格朗热设计的三件套沙发、一个19世纪新哥特式风格的桃花心木屏风,以及一块由设计师博瓦塞(Ernest Boiceau,1881—1950)负责图案设计的有着18世纪风情的挂毯等,成为了整个客厅中的主打装饰元素;另外,空间中还摆放着由艾里布设计制作的装饰艺术风格的组合椅、一套来自18世纪20年代泰勒别墅(Vilia Taylor)中的扶手椅,以及英国画家霍克尼(David Hockney,1937—)等制作的艺术品。如此充满张力的设计细节与艺术品构件,使得空间中的每一个角落都仿佛有着诉说不尽的故事。
  坐落于客厅旁边的书斋,是整套公寓中最特别的空间。这里围绕着一组格朗热自己设计的高层书架,当中是一个新古典主义风格的胡桃木展示架与一张大型石板铁架桌相结合的组合式家具。此外.书房的每个面都有精致的艺术品装饰,如毕加索的花瓶、贾科梅蒂的石膏作品,以及英国画家莱顿(Frederic Leighton,1830—1896)的铜雕等。
  “我个人非常钟爱18世纪末,也就是路易十六末期的艺术风格,那是整个艺术史中最优美的时代,”格朗热说,“但,当然,我还喜爱装饰艺术时期的艺术家。例如,弗兰克、特里,以及查利奥(Pierre Chareau,1883—1950)等。对于我个人而言,将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相结合,再摆设于房屋之内,实在是又温馨又优雅的艺术举动。我讨厌那些设计宏伟且太过官方的屋子。房屋建筑,对拥有者而言,就应该是一件精致珍品.同时也不要忘了谦逊的态度。”
  格朗热公寓
  坐落位置:法国巴黎(Paris)
  完成时间:1984年
  参与设计:雅克·格朗热
  格朗热(Jacues Grange,1944—)法国设计师,生于圣阿芒
  蒙特龙镇(Saint-Amand-Montrond),先后与室内设计师塞缪尔(Henri Samuel)、德马奇(Alain Demachy)和亚伦(Didier Aaron)合作业务。1970年开设自己的设计公司。在其职业生涯中,曾与多名艺术设计界的名人交集,包括著名服装设计大师伊夫·圣·罗兰(Yvee Saint Laurent,1936—2008)、室内设计师贝尔热(Pierre Berg e,1930—)、摩纳哥卡罗琳公主(Princess Caroline of Monaco,1957—),以及法国女星阿佳妮(1sabelle Adjani,1955—)等。就大型建筑项目而言,美国纽约的马克酒店是其代表作。
  “克里斯提昂·娄伯丁”,不仅是当代著名高跟鞋设计师的名字,同时也是著名的高跟鞋品牌。在婁伯丁为自己主持设计的庄园中,无论是阁楼空间,还是隐藏式储物空间,都堆满了鞋盒。时尚界用“像摇摇欲坠的高塔”来形容娄伯丁设计的高跟鞋,包括轻便的帆布鞋、凉鞋和细高跟鞋等,娄伯丁为其拥趸设计了各种高跟鞋鞋款。他的粉丝中有澳大利亚女星妮可·基德曼(Nicole Kidman,1967—)、美国女星格温妮丝·帕特洛(Gwyneth Paltrow,1972—)和英国时尚设计师达芙妮·吉尼斯(Daphne Guinness,1964—)等.她们就像是娄伯丁的知音一般支持着他的设计事业。就娄伯丁庄园的设计而言,其风格相对低调得多,在娄伯丁的设想中,这里就是一个远离城市喧嚣、为林地与草木所包围的世外桃源。   “我一直相信眼见为实,”娄伯丁说,“一般由我负责的设计项目,我会先到现场观察一下,包括周边的环境和名胜等。只有熟悉了这些固有条件以后,我才能真正发挥出百分百的才艺。一件真正意义上的作品是集艺术家技艺与灵魂于一体的。”
  1988年,娄伯丁与他的合作伙伴尚贝兰(Bruno Chambelland)一起买下了这栋堪称古老的建筑。它最早建于13世纪,后曾为圣殿骑士团所用,局部还保持着15世纪的建筑风格,如今整栋建筑的样貌要归功于18世纪所做的重塑工程。尚贝兰的祖先和他父亲都曾试图买下这个庄园,但都失败了;历经近两个世纪,这栋历史悠久的建筑终有所属。
  自20世纪早期,整个庄园就被弃置,一些公用场地甚至被用于放牧,房屋支离破碎。故而,对娄伯丁两人来说,修复工程极为繁重。整个建筑呈大大的“L”形外观,其中包含着讲究古典比例的大型空间和高耸的天花板,幸存的完美建筑结构使得他们有了跃跃欲试的表现欲望。原有的拼花地板、壁炉和木质嵌板等元素娄伯丁都想保留,但它们的存在使得空间装饰设计变得难上加难。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娄伯丁和尚贝兰在巴黎的拍卖会上购买了大量家具艺术品.更从埃及和一些跳蚤市场选购装饰品,这些不仅弥补了房屋内设计风格的时代缺漏,同时亦增强了当代风格的艺术美感。
  娄伯丁从埃及带回了许多亚麻编织的床单和不少小型雕像,这些雕像皆布置于庄园走廊处一张法式演奏台上。在大浴室的墙面上,装饰着维多利亚时期的小件珍奇物品,那是在一块块椭圆形木板上所绘制的一幅幅狭长且繁华的彩色街景,这曾是量贩明信片的雏形,一度使用巴黎的跳蚤市场作为素材。
  娄伯丁钟爱使用充满活力且暖色系的颜色。为了不破坏原来的结构,楼下大型、讲究的空间得以保留,但对他来说这并不讨人喜欢,反而楼上充满东方气息的客厅是他经常光顾的地方,这里用公牛血般生动的中国红面板作为墙面,配合一套20世纪50年代的皮革俱乐部椅,使得空间气氛更为轻松、惬意。娄伯丁自己的卧室自然更是他的称心之地,卧室墙面装饰着一系列收集保存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法国植物标本镜框。
  身为庄园的主人.娄伯丁认为这里并不适合作为聚会地点。一般他只邀请亲密的朋友前来。尽管庄园外观雄伟壮观,但内里,它是一座非常温馨、轻松的休憩港湾。
  娄伯丁庄园
  坐落位置:法国旺代(Vend e e)
  完成时间:1988年
  参与设计:克里斯提·娄伯丁
  娄伯丁(Christian Louboutin,1964—)
  法國时尚设计师,生于巴黎一木匠家庭,从小就对设计充满了好奇,尤其从博物馆中观赏到有关鞋子的草图,更是留下深刻印象。法国时尚设计师罗杰·维维亚(Roger Vivier,1907—1997)的鞋履作品对他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那些极具魅力的巴黎模特亦为他的设计风格提供了长远的定义。他一度做过花园设计,和搭档在葡萄牙、埃及和叙利亚等地游居。1992年,正式在巴黎开设个人第一家时尚鞋店。漆满红色鞋底的高跟鞋是其品牌标志,尤其是他设计的细高跟鞋更是受到全球女性的青睐。创业之初,其鞋业可谓稳扎稳打,一路走来,分店已遍布全世界。曾与之合作的时尚设计师包括伊夫·圣·洛兰、穆雷(Roland Mouret,1961—)、高缇耶(Jean-P&ul Gaultier,1952—)和维果洛夫设计二人组(Viktor & Rolf)等。
其他文献
纳尔逊·阿尔格雷曾对芝加哥有着极其生动的形容:“爱上芝加哥,就像爱上一个鼻梁骨折的女人,你也许会遇见活泼可爱的佳人,但没有哪位佳人能可爱得如此真实。”  作为世界公认的,最具有美国精神和文化特色的城市代表,芝加哥在世界城市中的重要地位无可置疑,原因之一是它的地理位置。芝加哥位于美国中西部的伊利诺伊州,在壮丽的密歇根湖西南岸,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水系的分界线上,卡拉迈特河穿过南部的工业区,芝加哥河
期刊
元旦刚过,农历新年也不远啦。又是一年团圆季,和家人孩子圍坐一桌,开开心心地过个暖暖融融的新年吧!
期刊
设计》ONE HOUSE DESIGN壹舍设计方磊设计师事务所方磊、马永刚  采编》梁辰  項目名称》华润外滩九里  项目地点》上海  设计面积》450m2  主要材料》石材、扪布、皮革、古铜金属、墙纸  上海与纽约虽然远隔重洋,却像一对孪生城市,引领着东西方世界的经济风潮,推动着全球城市的发展。外滩和曼哈顿分别是两座城市的灵魂,它们一样的繁华、摩登,不断地融合全球最先锋的生活理念,成为人类城市发
期刊
设计》邦邦、田良伟  软装设计》深圳布鲁盟室内设计  采编》左菲妍 图》朱美乐  项目名称》长城脚下饮马川D户型  面积》130m2  坐落位置》北京市  今天的中国,室内设计行业热闹而喧哗,然大多数所谓的创新只停留于对流行技法的排列组合,同质化现象颇为严重。设计师邦邦,2002年创办布鲁盟,她巧妙地与欲望保持着最佳距离,安静而执着地坚持着对设计的信仰,以日积月累的深湛功夫、传承有序的艺术法度,通
期刊
设计》连自成  软装设计》李曾娜、方丽云  采编》施嘉利 图》隋思聪  坐落位置》上海市  面积》360m2  主要材料》米白洞石、意大利木纹石、彩云飞大理石、胡桃木饰面、夹丝玻璃等  土地没有属性,让一个区域闪闪发光的永远是人和凝结于土地之上的故事。对于上海来说,它的传奇总是与西郊脱不了干系,正如张爱玲所说:“上海的有钱人,一定要在虹桥路买地盖别墅。”说起上海的西郊,可谓是地标性所在,这里拥有浓
期刊
设计》Baptiste Bohu  采编》孟羿  Art de Vivre生活的艺术,是法国人对于生活最执着的追求。Baptiste在3年前开始中凯城市公寓的设计,为主人打造一所日常居住的家。公寓面积约400平方米,原始平面非常特别,几乎是圆形的格局,所以如何进行空间布局是首要问题。3年,可谓慢工出细活,我们怀着极大的好奇心去到了现场。  不出所料的是,整体完全的现代法式风格,玄关处地面是黑白相间
期刊
设计》黄书桓  采编》良清芳  空间性质》住宅  坐落位置》广东省深圳市  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丰富而精彩,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物质和精神层面丰满的内涵。本案位于白云盘绕、钟灵毓秀的深圳梧桐山。相传梧桐是凤凰唯一的栖息地,于是“凤凰”成了本案的创作主轴。在东方神话里,凤凰是完美主义的化身,其精髓在于“和美”,集合了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美的追求,两种极端冲突的特质同时并存,恰与设计师的“冲突美学”一
期刊
设计公司》Lola Lago Barcelona Interior Design  空间及软装设计》Lola Lago  工程总监》耿军  设计师助理》李裕  开发商》德基实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陈尔龙  采编》崔杰 图》江南  面积》53m2  坐落位置》广东省东莞市  小户型+LOFT,无数年轻人的梦想潮居。家不必过大,能满足必要功能、舒适温馨就好,而前卫的家居风格是在这个基础上的“额外”所得。这
期刊
设计》奥妙陈设 朱芷谊  采编》解连元 图》叶彦华  面积》200m2  空间性质》仁恒公园世纪样板房  开发商》仁恒集团  坐落位置》上海市  上海仁恒公园世纪是仁恒置地斥巨资倾力打造的高端作品,項目位于浦东花木核心区域,仅800米直线距离上海内环线的世纪公园。本案设计采用了爱马仕风格,以低调显露雍容和奢华,同时彰显品牌现代感,完美地诠释了爱马仕独有的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  客厅采用爱马仕橙的家
期刊
设计》御美空间设计 设计总监 高杨俊  采编》曹觅 图》杨森  本案设计师运用国际流行的造型元素及精致丰富的家具饰品配搭,意在打造年轻时尚人士的完美居家。现代式奢华,讲究低调和简约,精致与华美暗藏在看似不经意的细节中,包括家具的搭配,都只为恰如其分地表现主题,不跋扈,不张扬。  于是,在客厅,我们看到了奢华元素遇上简约派系的软装搭配,白色水晶灯有着既高调又冷静的姿态:简约派系的白绒皮沙发和现代风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