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媒体时代艺术发生的新变化

来源 :艺术时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yueliu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世纪所爆发的第五次信息革命以计算机的应用为标志,以催生互联网为代表的数码媒体为成果,因此又称“新 媒体革命”或“数码革命”。其影响遍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艺术就是其中之一。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艺术本身应该做出怎样的改变从而适应新媒体时代,是本文论述的重点。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媒介;变化
  中图分类号:J9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1-52-1
  对于一个普通观众来讲,“一个月不看电视到底有什么意义?”美国媒介文化研究者尼尔·波兹曼说:“充其量这是一种苦行。”那么,如果半个月不用手机,不上互联网呢?从以报刊、广播、电视等为主的传统媒介时代进入到以数字、网络和通信技术为支撑,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介时代,受众与媒介的关系正悄然的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而作为被受众“消费”的艺术,在保留了其本身的特点的同时,也在新媒介时代里换了一套“新装”,发生了一些变化。
  一、创作者不断增加
  新媒体时代,于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使得艺术的创作、发布变得容易,这是新媒体时代互联网具有的主动性这一特点的体现。艺术进入由少数人的创作变化成为人人创作的时代,在新媒体时代里,人人都是创作者。新媒体时代的传播过程中,人既是传播者同时也是接受者,比如在微博、人人等等社交网络上上传自己拍摄或者制作的视频,那么,此时,“你”就是作为一个传播者的身份在互联网上传播。同时,你在互联网上关注信息,浏览视频等,那么,此时,这个“你”的身份就是接受者。相对于电子传播时代制作者的门槛高的特点,新媒体时代,制作者的门槛变得低了。比如,传播视频信息,传统媒介时代是少数人向多数人传播,而在新媒体时代,由于技术的发展,大量网民均能参与的创作,只要你喜欢,只要你懂技术,都可以成为制作者。新媒体时代打破了传统的少数人向多数人传播的局面,迎来了人人创作的时代。
  二、艺术作品具有后现代性
  传统媒体时代,传播的艺术作品大都是主流意识比较强且带有一定的功利性,而进入新媒体时代,在网上玩视频的人,大都没有什么功利性,他们只是为了好玩或者说借助虚拟的空间发泄自己对现实的不满情绪,或者借助虚拟空间来挥洒自己在现实世界里没有用尽的才华。同时,艺术本身的严肃性、神圣性的消解相对于电子传播时代更加严重。借助于数码技术,他们运用拼贴、变形、戏仿、错位等手段,使作品具有独特的后现代意味。例如,《江南Style》熊出没卡通版,就是根据2012年7月在网络上蹿红的韩国“神曲”《江南Style》的恶搞。这段视频把原来歌曲的MV用一部卡通动画片代替,根据歌曲风格和节奏,把卡通片进行拼贴和错位,营造出一种诙谐搞笑的气氛,娱乐了受众。再比如,2012年最火的电视剧之一《甄嬛传》,近期也被网友恶搞了一番。这些制作者凭借自己的智慧制作出来的作品,能够让受众在现实的世界中寻找到一定的乐趣,给受众带去了欢乐。还有的作品通过这种拼贴、戏仿等的手段,用一种幽默诙谐的方式给人以启发或者警示。
  三、艺术作品的费解性
  电子传播时代,由于技术的参与,艺术的视听化得到加强,对于艺术作品的阅读障碍不再存在。而在新媒体时代,受众对艺术作品的解读出现屏障。在网络上传播自己作品的传播者们,在与接受者的互动中,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独特的象征符号和独特的解读思路。他们热衷于为他人的解读设置障碍,也享受着寻找解读路径的乐趣,享受着和他人的智慧碰撞出火花。这就是新媒体时代作品创作者的一大特点。除此之外,阅读障碍的出现,还由于新媒体时代技术的发展而导致。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懂得技术,比如,我们的父辈们,在新媒体时代,他们很少与之打交道,对于技术的理解也是知之甚少,所以这种技术的屏障也遮蔽了接受者的解读能力。
  四、全球性传播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艺术作品的传播不再只是区域性的。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艺术作品的传播具有全球性。创作者们创作的作品,一经网络的传播,瞬间就会被全球的人知晓。而与此同时,区域性文化的消解也更为彻底。
  五、艺术创作对机器的依赖性强
  新媒体是相对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新媒体时代是相对传统媒体而言的,主要借助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而艺术的发展也经历了传统媒体时代到新媒体时代。到电子传播时代,制作艺术作品需要机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艺术创作对机器的依赖性不断加强。
  六、总结
  新媒体时代,在市场化、媒体化的新环境下,艺术正在用其他手段强调它本身的存在,真正的艺术正在发生变化以获取生存之道。
  作者简介:
  薛礼,南京艺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当代中国油画在西方油画的基础上实现了本土化的创新和突破,以油画的构图特点为创作核心,将中国当代油画具体划分为不同的风格和表现形式,将作者的内心思想和大众的审美取向相融合,遵循美的原则,寻求构图的合理性,将创新思维渗透到油画创作的过程中,体现现代油画创作的特点,体现中国油画的特色,推进当代油画创作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油画;构图特点;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J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要:电影从无声到有声,从模拟音响到立体环绕声,它的出现愉悦了观众的听觉,让观众更能体会观影的乐趣。今天简单介绍一下声音在电影放映中的发展运用。  关键词:胶片录音;杜比A;杜比立体声;数字音响  中图分类号:J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献标识码:2095-4115(2014)04-38-1  1888年英国的Louis Le Prince成功在银幕上放出了世界上第一部电影《Roundhay Ga
萨尔瓦多·达利于1904年5月11日出生在西班牙加泰隆尼亚省的菲格拉斯城。他在童年和青少年时期非常活跃,这对于他以后人生的影响非常大。在那个时期发生的一些事件,都是他以后诸多持续不变的形象的基础。并且他与他家庭的关系对于他艺术个性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达利的父亲是一个无神论者以及共和主义者,性格刚强;他的母亲则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这个家庭具有文明的教养和激进的政治空气。达利本人则在年轻时代的大
影视作品中女性通常以花瓶式的陪衬,作为男性的附属出现,而《秋喜》中女性别具一格,成为社会的符号,既是男性追求的目标,又是整个影片的核心。本文从女性符号的互动讨论了语言结构
摘要:数字化时代的当今社会,电影行业蓬勃发展。首先分别探讨了CG技术和电影发展的进程。然而高科技迅猛繁衍的今天,CG技术悄悄的走入人们的生活,在电影中起到无可比拟作用,并将循循渐进的深入直至不可替代的地位。CG技术的重要性日益体现出来,CG在电影行业的发展走向有待人们思考作为艺术的代名词。  关键词:CG技术;电影;发展史;表现手法  中国分类号:J9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广西第一地质工程公司经历了10余次跌宕起伏的结构调整和名称变更,近年,该公司的当家人窥见找矿热的兴起,及时调整战略布局,回归钻探施工主业,终于逐步发展成为社
摘要:写实油画起源于欧洲,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而发展,是欧洲油画最主要的表达形式与核心,自油画诞生之日起就担负了再现的使命,从这个意义上讲,只要油画存在,写实性的描述将始终伴随其左右。肇始时期的中国油画就是写实油画,在中国油画的一路发展过程中,“写实”始终与之相伴。  关键词:写实;创新;民族化;  中图分类号:J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7-1  一、写实
摘要: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许多产品不断地涌现出来,二在这些产品中最具有代表性得到莫过于微电影了,微电影作为新媒体时代下的产物,以其短小精悍的内容,观看时不用受时间、地点上的约束,而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并顺利地成为了经济与社会效益双收的产品。微电影的成功带给我们感叹的同时也应该引起我们的思所,到底是什么推动着微电影一步步发展的脚步,从微电影成功的案例中我们能够学到什么。  关键词:新媒体;微电影;
摘要:以书入画自古有之,20世纪中叶,中国画坛求异思变,傅抱石主张时代变了笔墨也要随之而变。在此基础之上以书入画赋予笔墨新的生命,大胆创造为中国画画变革吹响了号角,奏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关键词:傅抱石;书画同源;用笔  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7-28-1  在绵延数千年的中华书画发展史中中国书法艺术和中国绘画艺术,相互依赖、相互借鉴和促进,众
摘要:雷德侯《万物》一书中阐释了对“模件化”与中国艺术之间的关系,本文将对其进行反思,阐释。笔者就对汉字、青铜器、兵马俑、书法以及绘画的“模件化”的探讨,产生了对中国艺术的创造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反思。  关键词:雷德侯;《万物》;模件化;中国艺术  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6-31-1  笔者读完雷德侯的《万物》,不得不佩服西方学者的探索;其观察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