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犬猫的抢救疗法

来源 :新农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ong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常生活中,犬、猫误食毒物导致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如果出现中毒,首先应实施急救,然后是解毒、对症疗法等特定治疗。清除疗法是指清除毒物,并通过去污染、清除及中和等步骤,阻止毒物的进一步吸收。
  1.冲洗 当毒物经皮肤吸收时,可用清水或肥皂水多次冲洗被污染的皮毛,工作人员也应做好自身防护(敌百虫中毒时不能用水冲洗)。
  2.催吐 在犬、猫吞入毒物的短时间内,且毒物在胃中停留时,可口服温盐水,或肌肉注射阿朴吗啡(每公斤体重2~3毫克)催吐,使进入胃的毒物排出体外。当犬、猫有意识障碍,并已出现心、肺、神经的毒力效应,消化道被酸、碱、酚等腐蚀,出血性恶病质时,禁止催吐。当毒物已被吞入机体4小时以上,毒物多数已进入肠道,不能用催吐。
  3.洗胃 只有被吞入的毒物仍停留胃中时,洗胃才有意义。如果是液状毒物(或溶剂、汽油、醚、石油等)、可产生泡沫的物质(如肥皂、洗涤剂等)、酸碱(疑胃肠穿孔)、大块毒物和有休克危险时,禁止洗胃。做气管插管,并确保气管已密闭后,将一已润滑的胃管插入胃中,反复进行洗胃,常用温盐水、浓茶水和1%苏打液等。
  4.活性炭吸附 使用植物类活性炭吸附剂,防止毒物的进一步吸收,注意活性炭对氰化物中毒无效。使用时,按犬、猫每公斤体重2~8毫克剂量,每日3~4次,连续2~3天,灌服活性炭后30分钟,再灌服泻剂。
  5.清泻 使用硫酸钠、硫酸镁、液体石蜡等泻剂,促进胃肠毒物的排出。硫酸钠、硫酸镁的剂量为每公斤体重1克口服。液体石蜡,口服10~15毫升。注意勿使用植物油,以免毒物溶解,继续被机体吸收。
  6.利尿 利尿剂可加快毒物经泌尿道排除。在肾功能、心血管循环功能正常情况下,使用速尿、甘露醇利尿剂。速尿剂量为每公斤体重5毫升,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甘露醇每小时每公斤体重2克,静脉注射,配合静脉补液以防脱水。如无尿量增加,则应停止使用。
  7.非特异性解毒剂 当犬、猫中毒时,主人可有选择性给予家用食品。如在酸、碱、重金属中毒时,灌服牛奶;酸中毒时,让犬、猫大量饮水,必要时强行灌服;碱中毒时,用醋酸水(2匙食用醋酸加入1杯水中)或柠檬酸水中和;酚类中毒时,按每公斤体重1~3毫升,喂食用油。
  犬、猫出现中毒症状后,还应该及时查明中毒原因,采取中毒犬、猫的特定疗法,对于有机磷、有机氯、砷化物、杀鼠药等都有特效解毒剂,要及时注射特效解毒剂。对于没有特定解毒剂的,必须针对毒力效应采取相应的措施,维持和保护重要器官的功能,增强机体的排毒、解毒能力。
其他文献
当前,锦州地区的设施栽培蔬菜面积已达100多万亩,主栽品种为黄瓜、番茄、辣椒、茄子、韭菜、甜瓜等。由于设施栽培位置相对固定,可倒茬的品种少,多年连作不可避免,造成土传病害非常严重,已对设施蔬菜生产构成严重威胁,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土传病害的发生状况  几年来,通过对锦州地区设施栽培蔬菜的土传病害的田间调查,除韭菜以外,黄瓜、番茄等主栽品种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危害普遍比较严重,每年发病面积
关注热点行业,把握发展脉络。当前,铁路运输正处于一个快速的发展期。按照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发展的目标,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公里以上,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
介绍了冲天炉炉型特点,风口面积分配比,风口比,风口排距、个数及余热利用。
患者1,37岁.16岁月经初潮,27岁足月顺产1胎,35岁时因家务纠纷,致精神抑郁,出现月经后期且量少,继之闭阻不行,至来诊时已过4个月.曾用黄体酮治疗无效.测血卵泡刺激素(FSH)为59
日前,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7次会议上,《出版科学》主编、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方卿教授,当选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分析了V、U形件弯曲时坯料偏移产生的原因,从弯曲工艺、模具结构和加工质量控制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较好地解决了这两种形状在弯曲时产生的偏移,生产效率高,零件质量好。
为贯彻十七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强基础,加大技术改造力度,调整优化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的部署与措施任务,中国机
2010年10月15日,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3000m水深半潜式钻井平台关键技术研究”课题顺利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验收专家组认为,课题在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设计和建造技术方面取得了
近日,沈阳市首批经工商部门注册登记正式成立的5个家庭农场获得营业执照。大连 三种海鲜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大连金州毛蚶、旅顺脉红螺、普兰店蚆蛸3种水产品通过国家农产品
分析了单齿感应淬火生产不同形状硬化层的原因,阐述了单齿埋油淬火感应器设计的关键参数对齿轮淬火硬化层分布的影响。通过试验,提出了感应器设计的一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