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零售商业巨头沃尔玛公司创始人山姆·沃尔顿生前曾说:“我创立沃尔玛的最初灵感,来自中国的一家古老的商号,它的名字来源于传说中的一种可以带来金钱的昆虫。”
瑞蚨祥创始人孟洛川在长达数十年掌管企业大权的时间里,以“以礼待客,才能以名得利;以德盛金,方能雄踞天下”的原则,演绎了一段东方商人的传奇故事。而在他的故事背后,在他的一生之中,我们试图寻找中国商人所共有的精神胎记。
“孟四猴子”的“民间话语”
中国近代史上,孟氏家族乃是名扬海右、享誉齐鲁的豪门望族,也是富甲一方、货通中外的一代巨商,而孟氏家族的代表人物就是孟洛川。“山西康百万,山东袁子兰,两个财神爷,抵不过一个孟洛川。”这一歌谣成为描绘当时孟洛川及孟氏家族财力和势力的一种“民间话语”。
孟洛川1851年生于山东济南章丘旧军镇,名继笙,字洛川。他的父亲孟传珊一共有四个儿子,孟洛川排行老四,因从小精明灵巧,人送外号“孟四猴子”。他的母亲高氏是一个大地主家的闺秀,还没出阁时就开始当家,经营家族生意,孟洛川受母亲的影响很深。
据史料记载,一次,因为逃学,高氏令其在中厅罚跪,恰巧被管家发现,便婉言规劝,他却拉着管家的手问:“你当大管家,可知营造这座中厅用了多少砖瓦?需要多少工日?”管家摇头不知,孟洛川却张嘴便能算出,管家感到非常惊讶,遂将这事告诉了高氏和孟洛川的三伯父孟传珽。从此,孟家只要有房院营建、年终结账之类的事情,便让孟洛川参加。往往当管家、经理、账房先生为某一问题陷入困境时,孟洛川总能提出精辟见解,令众人折服。故事的细节难以一一证实,但故事本身却基于事实。
据晋代《搜神记》一书记载:青蚨形似蝉,产卵必须要依附着花草的叶子,即使是被人偷偷地拿走了它的卵,不管多远那母青蚨也一定知道藏卵的地方。用母青蚨或者子青蚨的血“涂钱各八十一文,每市物,或先用母钱,或先用子钱,皆复飞归,轮转无已”。这意思是说,钱花出去,还能再飞回来,所以青蚨也就成了永远财源茂盛的象征。1868年,年仅18岁的孟洛川从父亲手中接过了孟家的资产,就是这个孟洛川后来缔造了一个名贯四海的商业帝国。
孟洛川以山东省周村的万蚨祥(瑞蚨祥前身)为基础,迅速建立起涉及绸布、茶庄、皮货、金饰等的庞大商业帝国。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其分号遍布天津、青岛、烟台、保定、上海、沈阳等地,连锁店达26处,开创了连锁经营的先河。
瑞蚨祥布号统一采购棉纱(主要是洋纱),贷放给广大织户,统一质量要求和规格标准,织户织布后交给瑞蚨祥布号,然后由瑞蚨祥在全国销售,织户赚取相应的加工费。《剑桥中国晚清史》对孟洛川首创的这种“贷纱放织”模式给予了很高评价。
孟洛川在经营过程中也有“狠辣”的一面,有“孟四阎王”之称。和同样出自孟氏家族的隆祥西記之间的著名商战经常被人提及:为打压对手,双方从4分8开始,屡屡降价,最后不得不各派伙计悄悄到对方店里买回布匹,再回自己店里售卖。
清末民初,真正给瑞蚨祥带来滚滚财源的,是官服和戏服生意。当时,北京有“头戴马聚源,身穿瑞蚨祥,脚登内联升,腰缠四大恒”的顺口溜。达官贵人对价格不太敏感,但讲究质量,要求服装能体现其身份。由于瑞蚨祥进货渠道多、质量可靠,再加上官服最后“组装”环节的诀窍,一直无人透露,这就使得瑞蚨祥的官服生意具有“垄断”性质,利润颇高。
瑞蚨祥的皮货也以质地优良、品种齐全而闻名。1930年前,瑞蚨祥一直坚持派出得力人员赴河北张家口、顺德和山西交城采购。皮货经镖局用镖车一直押送到北京,气派不凡。当年,四五千元的一件貂褂、千余元一件的海龙领子,最好的金丝猴、玄狐、白狐等稀有皮货,在北京、天津常常是唯瑞蚨祥独有。
至1934年,孟洛川已分别在北京、天津、济南、青岛、烟台、上海等地设立商号达几十处,有员工千余人,房产3000余间。资本总额在光绪二十六年以前约40万两银子,到1927年年利收入即已达300万两白银。
“修身”“践行”的基因传承
一踏进济南瑞蚨祥的店门,便能见堂内对面的“践行”两个大字,与之相对的墙上则有“修身”两字。在孟洛川看来,“修身”意即以圣训为本,要规规矩矩做人,诚诚实实待人,“践行”即要求大家将之付诸实践,言行一致。他在经营中常常提到的一句话是:“《洪范》五福先言富,《大学》十章半理财”,意思是告诫大家要“生财有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急,用之者舒,则财恒定矣”。如求眼前小利,或者欺骗取巧能够得计,但如想立千秋功业,则需以诚以真换得人心。
作为儒家亚圣的后代,孟洛川深受儒家和为贵、仁爱、礼教等道德规范的浸染,其经营之道,深深打上了儒家文化的烙印,这就是“以德为本、以义为先、以义致利”。孟洛川立下的店训是“货真价实、童叟无欺”。这是孟洛川的经商之道,也是他最终成为内圣外王一代大商的根本原因。诚信、义利等理念,在其家族中传承延续。
孟洛川善于经营,经常研究市场需求,不断更新货物品种。进货做到注重质量;销售做到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礼貌待客,服务周到;用人注重能力,管理十分严格。各店号按旬报告,重大事项亲自决定,从不假手于人。孟洛川不嗜烟酒、不喝茶、不修边幅、食宿穿戴不甚讲究。书房内不摆书籍,闲暇以翻阅账册自娱。对理财一丝不苟,锱铢必较。企业利润按东七西三分配,购置修葺房产和设备从管理费中开支,不列资产,既不需东家投资,又可成为东家财产;对代理人的使用不签订任何合同,随时有被辞可能,因此被称为“水牌上经理”。
孟洛川在长达70年掌管瑞蚨祥大权的时间里,对内部各层人员的管理严格有序、铁面无私。他在同经理掌柜闲谈时,常告诫说:“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急,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用生、食、为、用作为治店宗旨。他还告诫店员: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要规规矩矩做人,诚诚恳恳相待。一旦有违背店规店训者,一律从严处理。 1900年八国联军攻侵北京,京津两家瑞蚨祥遭遇大劫。当时的瑞蚨祥掌门站在焚毁的废墟毅然承诺:凡瑞蚨祥所欠客户的款项一律奉还;凡客户所欠瑞蚨祥的钱物一笔勾销。他重建北京瑞蚨祥,仍然以童叟无欺,货真价实,产品货品纯正、花色新颖著称。
从孟洛川开始,孟氏多次举办慈善和公益事业,诸如赈济灾民、设立社仓、修建文庙、捐赠衣物、施舍粥汤、以及后来的捐资协助修写《山东通志》等,被誉为“一孟皆善”。
孟洛川是把孟子的诸多思想成功运用到商业化发展、商业实践的经典,与其说是他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毋宁说是孟氏的基因传承暨孟子思想的自觉传承,在孟子家族文化传承已经成为潜移默化的文化潜意识。
一场精神劫难
1928年,60年前的年轻人早已是中国商界叱咤风云的人物,瑞蚨祥成为中国商业史上的一个传奇。孟洛川似乎是为商业而生,任何对手都不能够让他低头,只是他所处的乱世,让他感到无能为力。他的巨大财富给他带来荣耀和奢华,同时也带来不测。就在那一年,他终于不堪当地土匪张鸣九的骚扰,而下决心花重金请军阀孙殿英前来剿匪。
他将用他的余生来为这次愚蠢的决定忏悔——他请错了人。孙殿英剿完匪,佯装退兵,却又派了两个团杀回旧军镇,将孟家的金银细软劫掠一空,并一把火把孟家的房产付之一炬。半年之后,他又盗了慈禧太后的墓,落得万世骂名。尽管从财富上而言这一劫并未伤到瑞蚨祥的元气,孟洛川仍深受打击。
这一变故,对78岁高龄的孟洛川而言,更像是一场精神劫难,被孙殿英一把火烧掉的,不仅是他的房产,更是他的精神家园。中国人对故土、对宗族的强烈情感就物化在那些挺立在故土的深宅大院之中。据说孟氏家族几支,在外面挣了钱,都愿意回家盖房子,那些深宅大院都极尽奢华。孟洛川喜欢茉莉花,所以他的书房窗外天井里就种着上百棵茉莉,花开时节,成片的白色花朵散发出诱人的清香,一直飘到村外。现在,他的上百棵茉莉,连同他的宅院都被付之一炬,这让他触摸到一种发自心底的深深的悲哀,如果他还年轻,他还可以从头再来——他并不缺少财富,但他已经78岁。这时候他才悲哀地发现,不仅这个乱世让他无能为力,年龄也成为他的劲敌。
中国人对故土的热爱背后还隐藏着一种不可理喻的情感,那就是对土地的迷恋。中国人对土地的神秘依赖几乎成为一种民族基因,这与民族形成之初对农业的依赖和几千年来的重农传统不无关系。但我们还是无法解释那种流淌在每个人血液里的对土地的天生好感,即使商人如孟洛川,也不能摆脱,甚至表现得更加狂热。作家毕四海(山东作协副主席,《东方商人》作者)这样描述孟洛川对土地的迷恋:他赚了钱以后马上回到家,到烟台去买地,到德州去买地,到济南府来买地,统统地变成土地。在烟台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说你骑马从章丘县城出发,跑到烟台,一路都不会跑出孟家地。他一辈子没有忘记买地,他最大的嗜好就是买地。然后每天晚上,他喜欢干的一件事情,就是拿出许许多多的地契来看,当成最好的图画、最好的文字来看,这似乎是他最好的享受。
这让我们不难理解,当他垂暮之年猛然失去他的土地、他的精神家园的时候,他内心所遭受的重创。他确实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再重新营造这样一个家园,章丘旧军孟氏自此飘零全国,故土盛况难再,只留下许多传说和传奇在断壁残垣中。
文化和心理上的皈依感
又10年后,已经走近垂暮之年的孟洛川悲哀地发现,命运对他的打击并未结束。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这次灾难来得更加沉重,10年前他失去故土,现在是他的祖国陷入炮火和硝烟之中,这是否意味着他将彻底失去归属感?——沦陷和末世的精神劫难再一次降临他的内心。他一直都没有放弃追求他精神的归属之地,包括在文化和心理上的皈依感。据史料记载,孟洛川属孟子的第69代孙,作为儒家的后代,他却没有恪守儒家“重农轻商”的道德律令,这让他诚惶诚恐,尽管他素秉儒家和为贵、仁爱、礼教等道德规范,并且做到真正“以德盛金、雄踞天下”。 这导致一代大商人孟洛川曾数次到孟子故里邹城认祖归宗,却都以违背祖训、弃读从商而被拒之门外。这似乎并没有给他带来精神上的创伤,却毫无疑问地带给他持久的隐痛。这一隐痛被10年前他失去家园和如今他将失去国家的巨大打击所冲淡,却并未消失,并将伴他终生。
历史似乎正以这样一种传奇的方式暗示我们,在孟洛川的追寻中,他对宗族、对故土、对国土的强烈情感中的某种关联和相似,他始终是在寻找一种建立在对土地迷恋基础上的归属感,这似乎是一代商人的历史使命。这一使命被延续下来,后来者担负起继续寻找的精神重担。每个时代似乎都有答案,却不尽相同。
1937年后,商业在战争和侵略面前变得软弱无力,商业规则随同炮灰一起消散殆尽。孟洛川已经看到他的商业帝国分崩离析的征兆,他第一次在商业上感到无能为力。强大的挫败感必定伴随他人生的最后两年。“七七事变”之后,济南沦陷,日本侵略者用尽各种手段掠夺中国的财富,勒令各绸布商将存货全部呈报,并限令定价。物价不断上涨,伪币天天贬值,很快,瑞蚨祥的流通资金便损失殆尽,营业日趋萎缩。此时,孟氏家族内部也纷争迭起,家族众多的兄弟子侄终日吃喝玩乐。几年之后,瑞蚨祥便告瓦解,一段传奇就此结束。
1939年,當孟洛川终于走完他漫长的一生,到达他的人生终点时,他也没有能够回到他章丘旧军的老家,而是客死天津,那时候他心中是否还存留着无限惆怅和淡淡的哀伤呢?
19世纪中叶曾7次来华考察的德国地质学家利希霍芬说,山东人是中国人中最能吃苦耐劳的群体。他也曾不客气地说:山东人就其精神来说,能成为好官吏,学问也精湛,不太适合于商业。的确,遍考山东历史名人,大商人、大银行家、大实业家,大多与山东人无缘。但现在,历史被改写。
山东不出大商人,并非是由于山东人天生不善于经营,而是儒家文化长期禁锢所造成的。但所有这些,都在清代之后,开始改变。
从章丘旧军孟家孟洛川的瑞蚨祥到周村、济南张东木的东元盛,都在秉承齐鲁商人历史特质的基础上,更多地带有了时代发展烙印。他们同时又给现在,我们身边的这些被我们称为新鲁商的风云人物提供了更多的优秀传统。我们会从这些风云人物身上看到越来越国际化的一面,同时会看到地域和历史所赋予他们的越发鲜明的一面。
瑞蚨祥创始人孟洛川在长达数十年掌管企业大权的时间里,以“以礼待客,才能以名得利;以德盛金,方能雄踞天下”的原则,演绎了一段东方商人的传奇故事。而在他的故事背后,在他的一生之中,我们试图寻找中国商人所共有的精神胎记。
“孟四猴子”的“民间话语”
中国近代史上,孟氏家族乃是名扬海右、享誉齐鲁的豪门望族,也是富甲一方、货通中外的一代巨商,而孟氏家族的代表人物就是孟洛川。“山西康百万,山东袁子兰,两个财神爷,抵不过一个孟洛川。”这一歌谣成为描绘当时孟洛川及孟氏家族财力和势力的一种“民间话语”。
孟洛川1851年生于山东济南章丘旧军镇,名继笙,字洛川。他的父亲孟传珊一共有四个儿子,孟洛川排行老四,因从小精明灵巧,人送外号“孟四猴子”。他的母亲高氏是一个大地主家的闺秀,还没出阁时就开始当家,经营家族生意,孟洛川受母亲的影响很深。
据史料记载,一次,因为逃学,高氏令其在中厅罚跪,恰巧被管家发现,便婉言规劝,他却拉着管家的手问:“你当大管家,可知营造这座中厅用了多少砖瓦?需要多少工日?”管家摇头不知,孟洛川却张嘴便能算出,管家感到非常惊讶,遂将这事告诉了高氏和孟洛川的三伯父孟传珽。从此,孟家只要有房院营建、年终结账之类的事情,便让孟洛川参加。往往当管家、经理、账房先生为某一问题陷入困境时,孟洛川总能提出精辟见解,令众人折服。故事的细节难以一一证实,但故事本身却基于事实。
据晋代《搜神记》一书记载:青蚨形似蝉,产卵必须要依附着花草的叶子,即使是被人偷偷地拿走了它的卵,不管多远那母青蚨也一定知道藏卵的地方。用母青蚨或者子青蚨的血“涂钱各八十一文,每市物,或先用母钱,或先用子钱,皆复飞归,轮转无已”。这意思是说,钱花出去,还能再飞回来,所以青蚨也就成了永远财源茂盛的象征。1868年,年仅18岁的孟洛川从父亲手中接过了孟家的资产,就是这个孟洛川后来缔造了一个名贯四海的商业帝国。
孟洛川以山东省周村的万蚨祥(瑞蚨祥前身)为基础,迅速建立起涉及绸布、茶庄、皮货、金饰等的庞大商业帝国。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其分号遍布天津、青岛、烟台、保定、上海、沈阳等地,连锁店达26处,开创了连锁经营的先河。
瑞蚨祥布号统一采购棉纱(主要是洋纱),贷放给广大织户,统一质量要求和规格标准,织户织布后交给瑞蚨祥布号,然后由瑞蚨祥在全国销售,织户赚取相应的加工费。《剑桥中国晚清史》对孟洛川首创的这种“贷纱放织”模式给予了很高评价。
孟洛川在经营过程中也有“狠辣”的一面,有“孟四阎王”之称。和同样出自孟氏家族的隆祥西記之间的著名商战经常被人提及:为打压对手,双方从4分8开始,屡屡降价,最后不得不各派伙计悄悄到对方店里买回布匹,再回自己店里售卖。
清末民初,真正给瑞蚨祥带来滚滚财源的,是官服和戏服生意。当时,北京有“头戴马聚源,身穿瑞蚨祥,脚登内联升,腰缠四大恒”的顺口溜。达官贵人对价格不太敏感,但讲究质量,要求服装能体现其身份。由于瑞蚨祥进货渠道多、质量可靠,再加上官服最后“组装”环节的诀窍,一直无人透露,这就使得瑞蚨祥的官服生意具有“垄断”性质,利润颇高。
瑞蚨祥的皮货也以质地优良、品种齐全而闻名。1930年前,瑞蚨祥一直坚持派出得力人员赴河北张家口、顺德和山西交城采购。皮货经镖局用镖车一直押送到北京,气派不凡。当年,四五千元的一件貂褂、千余元一件的海龙领子,最好的金丝猴、玄狐、白狐等稀有皮货,在北京、天津常常是唯瑞蚨祥独有。
至1934年,孟洛川已分别在北京、天津、济南、青岛、烟台、上海等地设立商号达几十处,有员工千余人,房产3000余间。资本总额在光绪二十六年以前约40万两银子,到1927年年利收入即已达300万两白银。
“修身”“践行”的基因传承
一踏进济南瑞蚨祥的店门,便能见堂内对面的“践行”两个大字,与之相对的墙上则有“修身”两字。在孟洛川看来,“修身”意即以圣训为本,要规规矩矩做人,诚诚实实待人,“践行”即要求大家将之付诸实践,言行一致。他在经营中常常提到的一句话是:“《洪范》五福先言富,《大学》十章半理财”,意思是告诫大家要“生财有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急,用之者舒,则财恒定矣”。如求眼前小利,或者欺骗取巧能够得计,但如想立千秋功业,则需以诚以真换得人心。
作为儒家亚圣的后代,孟洛川深受儒家和为贵、仁爱、礼教等道德规范的浸染,其经营之道,深深打上了儒家文化的烙印,这就是“以德为本、以义为先、以义致利”。孟洛川立下的店训是“货真价实、童叟无欺”。这是孟洛川的经商之道,也是他最终成为内圣外王一代大商的根本原因。诚信、义利等理念,在其家族中传承延续。
孟洛川善于经营,经常研究市场需求,不断更新货物品种。进货做到注重质量;销售做到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礼貌待客,服务周到;用人注重能力,管理十分严格。各店号按旬报告,重大事项亲自决定,从不假手于人。孟洛川不嗜烟酒、不喝茶、不修边幅、食宿穿戴不甚讲究。书房内不摆书籍,闲暇以翻阅账册自娱。对理财一丝不苟,锱铢必较。企业利润按东七西三分配,购置修葺房产和设备从管理费中开支,不列资产,既不需东家投资,又可成为东家财产;对代理人的使用不签订任何合同,随时有被辞可能,因此被称为“水牌上经理”。
孟洛川在长达70年掌管瑞蚨祥大权的时间里,对内部各层人员的管理严格有序、铁面无私。他在同经理掌柜闲谈时,常告诫说:“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急,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用生、食、为、用作为治店宗旨。他还告诫店员: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要规规矩矩做人,诚诚恳恳相待。一旦有违背店规店训者,一律从严处理。 1900年八国联军攻侵北京,京津两家瑞蚨祥遭遇大劫。当时的瑞蚨祥掌门站在焚毁的废墟毅然承诺:凡瑞蚨祥所欠客户的款项一律奉还;凡客户所欠瑞蚨祥的钱物一笔勾销。他重建北京瑞蚨祥,仍然以童叟无欺,货真价实,产品货品纯正、花色新颖著称。
从孟洛川开始,孟氏多次举办慈善和公益事业,诸如赈济灾民、设立社仓、修建文庙、捐赠衣物、施舍粥汤、以及后来的捐资协助修写《山东通志》等,被誉为“一孟皆善”。
孟洛川是把孟子的诸多思想成功运用到商业化发展、商业实践的经典,与其说是他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毋宁说是孟氏的基因传承暨孟子思想的自觉传承,在孟子家族文化传承已经成为潜移默化的文化潜意识。
一场精神劫难
1928年,60年前的年轻人早已是中国商界叱咤风云的人物,瑞蚨祥成为中国商业史上的一个传奇。孟洛川似乎是为商业而生,任何对手都不能够让他低头,只是他所处的乱世,让他感到无能为力。他的巨大财富给他带来荣耀和奢华,同时也带来不测。就在那一年,他终于不堪当地土匪张鸣九的骚扰,而下决心花重金请军阀孙殿英前来剿匪。
他将用他的余生来为这次愚蠢的决定忏悔——他请错了人。孙殿英剿完匪,佯装退兵,却又派了两个团杀回旧军镇,将孟家的金银细软劫掠一空,并一把火把孟家的房产付之一炬。半年之后,他又盗了慈禧太后的墓,落得万世骂名。尽管从财富上而言这一劫并未伤到瑞蚨祥的元气,孟洛川仍深受打击。
这一变故,对78岁高龄的孟洛川而言,更像是一场精神劫难,被孙殿英一把火烧掉的,不仅是他的房产,更是他的精神家园。中国人对故土、对宗族的强烈情感就物化在那些挺立在故土的深宅大院之中。据说孟氏家族几支,在外面挣了钱,都愿意回家盖房子,那些深宅大院都极尽奢华。孟洛川喜欢茉莉花,所以他的书房窗外天井里就种着上百棵茉莉,花开时节,成片的白色花朵散发出诱人的清香,一直飘到村外。现在,他的上百棵茉莉,连同他的宅院都被付之一炬,这让他触摸到一种发自心底的深深的悲哀,如果他还年轻,他还可以从头再来——他并不缺少财富,但他已经78岁。这时候他才悲哀地发现,不仅这个乱世让他无能为力,年龄也成为他的劲敌。
中国人对故土的热爱背后还隐藏着一种不可理喻的情感,那就是对土地的迷恋。中国人对土地的神秘依赖几乎成为一种民族基因,这与民族形成之初对农业的依赖和几千年来的重农传统不无关系。但我们还是无法解释那种流淌在每个人血液里的对土地的天生好感,即使商人如孟洛川,也不能摆脱,甚至表现得更加狂热。作家毕四海(山东作协副主席,《东方商人》作者)这样描述孟洛川对土地的迷恋:他赚了钱以后马上回到家,到烟台去买地,到德州去买地,到济南府来买地,统统地变成土地。在烟台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说你骑马从章丘县城出发,跑到烟台,一路都不会跑出孟家地。他一辈子没有忘记买地,他最大的嗜好就是买地。然后每天晚上,他喜欢干的一件事情,就是拿出许许多多的地契来看,当成最好的图画、最好的文字来看,这似乎是他最好的享受。
这让我们不难理解,当他垂暮之年猛然失去他的土地、他的精神家园的时候,他内心所遭受的重创。他确实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再重新营造这样一个家园,章丘旧军孟氏自此飘零全国,故土盛况难再,只留下许多传说和传奇在断壁残垣中。
文化和心理上的皈依感
又10年后,已经走近垂暮之年的孟洛川悲哀地发现,命运对他的打击并未结束。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这次灾难来得更加沉重,10年前他失去故土,现在是他的祖国陷入炮火和硝烟之中,这是否意味着他将彻底失去归属感?——沦陷和末世的精神劫难再一次降临他的内心。他一直都没有放弃追求他精神的归属之地,包括在文化和心理上的皈依感。据史料记载,孟洛川属孟子的第69代孙,作为儒家的后代,他却没有恪守儒家“重农轻商”的道德律令,这让他诚惶诚恐,尽管他素秉儒家和为贵、仁爱、礼教等道德规范,并且做到真正“以德盛金、雄踞天下”。 这导致一代大商人孟洛川曾数次到孟子故里邹城认祖归宗,却都以违背祖训、弃读从商而被拒之门外。这似乎并没有给他带来精神上的创伤,却毫无疑问地带给他持久的隐痛。这一隐痛被10年前他失去家园和如今他将失去国家的巨大打击所冲淡,却并未消失,并将伴他终生。
历史似乎正以这样一种传奇的方式暗示我们,在孟洛川的追寻中,他对宗族、对故土、对国土的强烈情感中的某种关联和相似,他始终是在寻找一种建立在对土地迷恋基础上的归属感,这似乎是一代商人的历史使命。这一使命被延续下来,后来者担负起继续寻找的精神重担。每个时代似乎都有答案,却不尽相同。
1937年后,商业在战争和侵略面前变得软弱无力,商业规则随同炮灰一起消散殆尽。孟洛川已经看到他的商业帝国分崩离析的征兆,他第一次在商业上感到无能为力。强大的挫败感必定伴随他人生的最后两年。“七七事变”之后,济南沦陷,日本侵略者用尽各种手段掠夺中国的财富,勒令各绸布商将存货全部呈报,并限令定价。物价不断上涨,伪币天天贬值,很快,瑞蚨祥的流通资金便损失殆尽,营业日趋萎缩。此时,孟氏家族内部也纷争迭起,家族众多的兄弟子侄终日吃喝玩乐。几年之后,瑞蚨祥便告瓦解,一段传奇就此结束。
1939年,當孟洛川终于走完他漫长的一生,到达他的人生终点时,他也没有能够回到他章丘旧军的老家,而是客死天津,那时候他心中是否还存留着无限惆怅和淡淡的哀伤呢?
19世纪中叶曾7次来华考察的德国地质学家利希霍芬说,山东人是中国人中最能吃苦耐劳的群体。他也曾不客气地说:山东人就其精神来说,能成为好官吏,学问也精湛,不太适合于商业。的确,遍考山东历史名人,大商人、大银行家、大实业家,大多与山东人无缘。但现在,历史被改写。
山东不出大商人,并非是由于山东人天生不善于经营,而是儒家文化长期禁锢所造成的。但所有这些,都在清代之后,开始改变。
从章丘旧军孟家孟洛川的瑞蚨祥到周村、济南张东木的东元盛,都在秉承齐鲁商人历史特质的基础上,更多地带有了时代发展烙印。他们同时又给现在,我们身边的这些被我们称为新鲁商的风云人物提供了更多的优秀传统。我们会从这些风云人物身上看到越来越国际化的一面,同时会看到地域和历史所赋予他们的越发鲜明的一面。